美丽就是现在600字作文:昆虫微距摄影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6:21:53
经验谈 昆虫微距摄影技巧
作者:陆咖喱    来源:蟋蟀虫网    责任编辑:dplee    日期:2009年08月03日
编者按:对于微距摄影技巧,我们已经介绍了不少,本文仍值得一读,因为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不但有摄影方面的技巧,还包括对昆虫习性的介绍。
关键字:昆虫 微距 技巧 方法
数码相机的出现和普及成了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的最佳选择。目前大多数的民用级数码相机都具有微距拍摄功能,也就是在不用附加任何镜头的情况下,只需轻轻按下微距功能按钮,拍下的照片就可以和单反机拍摄的效果相媲美。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在相同光圈值下,有着较大的差异。数码相机的大光圈(比如f2.8)所获得的景深,换作单反相机可能要用f11以下的小光圈才可能实现。而曝光时间(快门速度)/光圈大小的关系在单反和数码中的原理是一样的,因此试图实现某一曝光量时,数码相机可以使用较快的快门速度,因而使手持成为可能。只要拥有一部有微距功能的数码相机,我们就能更加轻松地进行微距摄影。对于摄影,我只是一个爱好者,对于摄影技术,我也没有什么高深的宏篇大论可以谈,以下的这些文字是我的一些拍摄经验和感受,虽然不“专业”,但也希望能给一些热爱大自然,爱好摄影的朋友一些启发。
1、根据昆虫的习性,确定拍摄的时间。早晨太阳刚升起来,无论是从摄影的角度,还是一些昆虫生活习性的角度来看都是很好的拍摄时间。
透过帐篷的缝隙,看到天已经有些亮了,我起身拿起相机,缓缓地拉开帐篷拉链钻了出来,几只昨夜被灯光吸引进来的小蛾子也跟着飞了出来,它们飞得很低,顺着它们飞行的方向,我看到太阳刚刚跃出地平线。厚厚的草甸上点缀着无数的野花,看似平静,其实充满了生机,是的,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最佳拍摄时间。这时候草丛中的温度还很低,昆虫们几乎都是静止不动的,它们要等太阳完全升起后吸收足够的热量,才会开始一天的活动。这无疑给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拍摄机会,只要你找到它们,就可以从容地进行构图和拍摄了。
经历了夜晚的低温,草丛中变成了露珠的世界,它们撒得到处都是:宽大或是狭长的叶片上、娇柔的花朵上、规则的蛛网上,还有蝴蝶的翅膀上。较弱的光线可能会增加相应的曝光时间,你应尽量选择最稳定的拍摄姿势,快门速度小于1/20秒时建议使用脚架拍摄。 阳光在蔓延,像是有人缓缓地拉开幕布,当柔和而华丽的“灯光”洒在舞台上的时候,昆虫们迫不及待地开始表演了。


一只看起来灰灰的小蛾子顺着细长的草叶爬到了开阔的地方,没有了杂草的遮挡,阳光暖融融地洒在它的身上。不经意间,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幅大自然描绘的完美画卷。
2、根据拍摄对象的习性,寻找拍摄模特。此外还要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人们常说“蝶舞花丛中”,其实很多昆虫都喜欢访花。各种蜂类、蝇类、花金龟、小型的天牛等等,它们都离不开花,离不开这香甜的食物。如果你没有一定的昆虫知识,对找寻昆虫会感到无从下手,不妨多留意一下花朵。昆虫在花朵上取食的时候,警觉性也会降低一些,我们可以更容易地接近它们。这只美丽的荨麻蛱蝶自顾自地埋头大吃,即使我在很近的距离拍摄,它也毫无察觉。拍摄此类颜色反差较大的照片,应尽量选取蝴蝶身上的中间色调来进行测光。
3、在拍摄过程中要独具慧眼,仔细观察。
很多朋友都问我,为什么他们就看不到这么多昆虫?的确,昆虫体型很小,不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而且会运用“拟态”和“保护色”来对付天敌,它们尽量把自己融入到周边的环境之中,给我们的找寻增加了更大的挑战。不过,只要你肯多花些时间和耐心去寻找,相信你会有很不错的收获。

螽斯
螽斯就是一类精于隐藏的昆虫,它们总是静静地趴在草叶上,将肢体尽量舒展开来享受日光浴。它们对自己的拟态极为自信,即使距离很近,只要你不碰到它,它就会纹丝不动。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考虑构图,尽量把螽斯长长的丝状触角和伸展开的肢体都拍摄完整。大光圈下,我们依然得到了近乎完美的景深,可以清晰地看到布满叶脉状花纹的翅膀和那炯炯有神的小眼睛。
4、耐心加一点点的运气是成功拍摄某些昆虫的前提。
生态摄影,尤其是拍摄较小的昆虫,仔细耐心地寻找是至关重要的,一点点的好运也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蝉是比较难拍的种类,它们要么在高高的树枝上纵情歌唱,要么就在你还距离它很远的时候突然在浓密的枝叶间一阵乱撞后逃之夭夭,几乎不给你拍摄的机会,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点点运气的帮助。午后的山林炙热而宁静,我一个人爬到了半山腰,决定坐下来稍作歇息。无意中,发现了这只趴在古老银杏树干上的鸣蝉,它距离我也就20厘米左右,丝毫没有要逃走的意思。取景器中我第一次看清了蝉的样子:一对粗壮的前足,腹部有两片制造仲夏气氛的鼓膜发声器,以及两对强有力的膜质翅膀—这简直就是造物主的杰作!运用大光圈拍摄,使背景中的青石板虚化掉,刚好和蝉身上素雅的颜色相协调,整个画面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得到运气的眷顾毕竟是少数,更多地还是要考验我们的耐心。当然,这也是生态摄影乐趣的一部分。长角蜂就是一类需要耐心才可以拍摄到的昆虫,它们总是忙碌地穿梭在各种花朵间,每朵花上停留的时间都很短,几乎不给我拍摄机会。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顶着长长触角的家伙在我眼前飞来飞去。还好,我发现这些家伙飞累了会落在松针上小憩一下,但是拍摄依然困难,它们还真的是没有浪费自己的大眼睛,只要我稍有动作便马上起飞。我只好蹲到低矮的松针丛中等待机会,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将近3个小时,还好,拍到了想要的照片,也对长角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5、坚持总会有回报,摄影本身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昆虫摄影更是这样。
螳螂在花丛中捕到了一只大个儿的食蚜蝇,三两口就吃掉了大半部分。猎物的味道很快就吸引来了一群贪婪的小蝇,它们围着螳螂不停地飞舞,一有机会就冲上去享受着不劳而获的大餐,甚至还有的家伙落到螳螂的嘴边去舔食汁液。面对这群讨厌的侵略者,威武的螳螂毫无办法。大光圈几乎把螳螂的身体虚掉,突出了螳螂的眼神和捕捉足上紧紧夹住的猎物。由于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尽量选择竖构图使螳螂充满整个画面,让主体更加鲜明。

螳螂
一张好的昆虫生态照片首先应该是一张生动的照片。我们平常看到很多普通的昆虫,其实都可以拍出很好的画面。很多人认为好的照片,要么是血淋淋的绞杀场面,要么是很稀有的种类,而我觉得一张生态照片是否生动才是至关重要的。
昆虫在它们的小小世界里自顾自地完成短暂的生命历程:或是幸福快乐地追求配偶;或是剑拔弩张地准备捕猎;或是大口咀嚼着美味的食物。所有这些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真实且很是平常。然而,只要怀着对昆虫本身的喜爱,对了解它们的生活充满热情,我们就能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昆虫们平常却又精彩、真实而不乏生动的瞬间,才能用自己的照片赋予昆虫以“个性”!
关于昆虫摄影的一点点善意提示: 在拍摄过程中,不管我们多么地小心,其实都多多少少地打扰了昆虫们的生活。牧蚜蚁加快了慌乱的脚步、小甲虫把足一缩就掉到了草丛中、舟蛾幼虫不停地晃动着倒悬的身体、叶蝉飞快地闪到了叶子背面、螳螂举起捕捉足,眼睛死死的盯着你……还有一些拟态高手,对自己的伪装充满信心,比如螽斯或是一些尺蠖蛾的幼虫,即使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只要不碰到它们,它们就会一直保持原有的姿态,一动不动,你觉得它不怕你,你没有打扰它,其实不然,刚才它们还在大口大口地咀嚼着嫩叶或是惬意地清洁身体,因为你的到来,这一切都停止了。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带给它们的压力和恐慌。我一般会小心翼翼地接近它们,拍摄对象闪躲一两次后我就会考虑放弃拍摄。其实说到底,在大自然中找寻的我们,不可能对生态没有任何影响,重要的就是一定要适度。
拍摄昆虫需要近摄,就拍照而言。这和其他特写摄影没什么两样。但昆虫好动.如何对付这一习性。就成了拍摄昆虫的特点。
要拍摄微小的昆虫特写照片,必须把镜头靠近被摄体,而越靠近,景深就越小,有时小到只有几毫米。
以1/30秒的快门速度拍摄一般照片,手颤动问题并不大,甚至还用不着担心景物的微小移动,但近摄昆虫时,被摄体那怕移动一毫米,影像也几乎移动一毫米,致使画面模糊不堪。
掌握昆虫的生态规律
想拍摄一种昆虫就得了解它的生态规律,如产卵,孵化、成虫等的季节、住所、觅食、交配等的情况,才能少费劲地找到它,对付它。
几乎所有的昆虫都遇险就逃,难于接近。不接近又不能拍摄。因此,如何接近它就成了一项重要技术。首先,摄影者的衣服颜色要暗一些,避免白色、黄色,这些明亮的颜色容易被昆虫发觉。当你发现拍摄的对象,也不要匆匆忙忙接近它,而应先调好光圈、快门速度等,做好拍摄的必要准备。如果在接近它以后才做这些动作,昆虫很快就会觉得“危险”临头而飞跑。相机准备好了就确定拍摄的位置,然后直向目标走去。注意低着身,把相机持在眼睛附近,并注视着昆虫的动静。如果你是背着太阳,要注意避免你的身影投在虫身上,虫往往就在这一刹那飞掉。
即使你想用整个画面拍摄特写镜头,也应在未完全靠近之前就先拍一张,以免让它跑掉而一无所获。
防止相机扬动的办法
用于拍摄昆虫的镜头,长焦镜头比标准镜头好,因为拍摄距离可以远一些。但拍摄昆虫时,往往地形不允许使用三脚架,迫使你必须手持拍摄,使用那么重的长焦镜头容易额动,需要注意。
防止颤动主要从支撑相机考虑,可根据地形采取各种方式。无法放下三脚架时,可以只使用单脚支撑,按快门时,用力压下脚架就会稳一些。 1/30少的慢速快门也可以避免手颤动。在地上用双肘撑他作两脚架,利用树干作手靠等,都是防止手抖的有效方法。
以自然光拍摄的实际操作
要拍摄蝴蝶、蜻蜒这一类在明亮地方活动的昆虫,最好用自然光。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气氛自然,色调柔和。在宽阔的野外追赶着拍摄,总是手持相机而不好使用三脚架,心情又紧张,特别要注意手的颤动、焦点失调等问题。一般地说,快门速度不能慢于1/250秒,光圈用8或11较好,要使背景模糊当另一回事。如果使用F8、1/250秒、ISO100的胶卷,只能在中午最明亮的时分拍摄,因此使用1SO200或更高感光度的胶卷为好。
顺光与逆光
花草树叶在中午太阳直射时观看不如在阳光斜照的情况观看优美,特别是在逆光看时呈现一种半透明的色彩,显得格外美丽,有些蝴蝶也是这样,要拍摄这样的照片,需要注意曝光问题。一如果想让昆虫占满整个画面,对着昆虫本身来决定曝光量,不会有什么问题。假使要昆虫只占画面的一小部分,对着暗黑的昆虫来决定曝光量,背景便成了曝光过度,而对着背景来决定,则昆虫部分曝光不足。解决的办法是用反光板适当地照射昆虫的黑暗部分,既简单又能取得好效果。
拍摄昆虫需要近摄,就拍照而言。这和其他特写摄影没什么两样。但昆虫好动.如何对付这一习性。就成了拍摄昆虫的特点。
要拍摄微小的昆虫特写照片,必须把镜头靠近被摄体,而越靠近,景深就越小,有时小到只有几毫米。
以1/30秒的快门速度拍摄一般照片,手颤动问题并不大,甚至还用不着担心景物的微小移动,但近摄昆虫时,被摄体那怕移动一毫米,影像也几乎移动一毫米,致使画面模糊不堪。
掌握昆虫的生态规律
想拍摄一种昆虫就得了解它的生态规律,如产卵,孵化、成虫等的季节、住所、觅食、交配等的情况,才能少费劲地找到它,对付它。
几乎所有的昆虫都遇险就逃,难于接近。不接近又不能拍摄。因此,如何接近它就成了一项重要技术。首先,摄影者的衣服颜色要暗一些,避免白色、黄色,这些明亮的颜色容易被昆虫发觉。当你发现拍摄的对象,也不要匆匆忙忙接近它,而应先调好光圈、快门速度等,做好拍摄的必要准备。如果在接近它以后才做这些动作,昆虫很快就会觉得“危险”临头而飞跑。相机准备好了就确定拍摄的位置,然后直向目标走去。注意低着身,把相机持在眼睛附近,并注视着昆虫的动静。如果你是背着太阳,要注意避免你的身影投在虫身上,虫往往就在这一刹那飞掉。
即使你想用整个画面拍摄特写镜头,也应在未完全靠近之前就先拍一张,以免让它跑掉而一无所获。
防止相机扬动的办法
用于拍摄昆虫的镜头,长焦镜头比标准镜头好,因为拍摄距离可以远一些。但拍摄昆虫时,往往地形不允许使用三脚架,迫使你必须手持拍摄,使用那么重的长焦镜头容易额动,需要注意。
防止颤动主要从支撑相机考虑,可根据地形采取各种方式。无法放下三脚架时,可以只使用单脚支撑,按快门时,用力压下脚架就会稳一些。 1/30少的慢速快门也可以避免手颤动。在地上用双肘撑他作两脚架,利用树干作手靠等,都是防止手抖的有效方法。
以自然光拍摄的实际操作
要拍摄蝴蝶、蜻蜒这一类在明亮地方活动的昆虫,最好用自然光。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气氛自然,色调柔和。在宽阔的野外追赶着拍摄,总是手持相机而不好使用三脚架,心情又紧张,特别要注意手的颤动、焦点失调等问题。一般地说,快门速度不能慢于1/250秒,光圈用8或11较好,要使背景模糊当另一回事。如果使用F8、1/250秒、ISO100的感光度,只能在中午最明亮的时分拍摄,因此使用1SO200或更高感光度为好。
顺光与逆光
花草树叶在中午太阳直射时观看不如在阳光斜照的情况观看优美,特别是在逆光看时呈现一种半透明的色彩,显得格外美丽,有些蝴蝶也是这样,要拍摄这样的照片,需要注意曝光问题。一如果想让昆虫占满整个画面,对着昆虫本身来决定曝光量,不会有什么问题。假使要昆虫只占画面的一小部分,对着暗黑的昆虫来决定曝光量,背景便成了曝光过度,而对着背景来决定,则昆虫部分曝光不足。解决的办法是用反光板适当地照射昆虫的黑暗部分,既简单又能取得好效果。
闪 光 灯
闪光灯种类繁多。用于近摄的闪光灯,其指数大约为25至30较好。
闪光灯有固定光量的,也有自动调光的。自动调光的闪光灯用于一般摄影是极为方便的,但不能用于50厘来以内的近摄摄影。不过最近有些闪光灯,只要在镜头上面加一个感应器,使能在近摄时保持其自动调光的性能,只要把感应器准确地对着被摄体,定能获得正确的曝光。
如果你使用的是固定光量的闪光灯,一定要事先作试验,以便掌握拍摄倍率和照射距离的关系。
做这种试验并不难。因为是近摄,景深小,把光圈定为16或22较为合适。如果把使用的胶卷感光度也固定下来,在现场需要考虑的只是根据拍摄倍率确定距离的问题。比如使用指数为25的闪光灯和ISO100,作光圈16、拍摄倍率1/2的试验。把各种颜色的无光彩纸剪成小片贴起来当做被摄体,相机固定的地方调好焦点,分别在离被摄体1米、80厘米、60厘米……等各种距离闪光拍摄。对各种倍率也进行相同的拍摄之后,多少倍率的照片在距离多远打闪光灯最为合适便能一目了然。
昆虫摄影和一般摄影一样,照明很重要。使用闪光灯时,一不注意就会拍出有黑影的不美观的照片。想使用2台或3台闪光灯来避免拍出黑影是不现实的,因为等到你布置好闪光灯时,昆虫早就飞跑了。简单易行的解决办法是,将使闪光灯在相机上面闪光。这样,黑影就在被摄体的下面,不会影响照片的美观。
环形闪光灯可以从镜头的四周发光,使用这种闪光灯不会产生黑影。
拍摄飞翔中的昆虫
要拍摄飞翔中的昆虫虽然困难多,但只要掌握了昆虫的习性,有些并不难拍摄,比如蝴蝶在花丛中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采蜜的瞬间,靖蜒在水面上来回慢飞的时候,都比较容易拍摄,蜻蜒、蜜蜂、还有一些昆虫在空中并不总是在飞动,有时似乎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这都是拍摄的机会,拍摄这些镜头完全可以利用自然光,快门速度用1/500秒以上,光圈最大不超过8,以使景深大一些,因而胶卷要使用ISO200以上的才能获得成功。
手持相机拍摄飞翔的昆虫,当然不如固定相机拍摄的质量好。拍摄采蜜的昆虫完全可以采用固定相机的办法。事先把相机装在三脚架上并把镜头对着昆虫可能飞来的地方,比如花朵的前面。为了使画面构图优美,最好在花朵不密的地方选择一朵花,想好构图之后把相机的位置固定下来,调好焦点,耐心地等待昆虫的来临,一旦昆虫飞到预期的位置时即按下快门。这种拍法的成功率相当高。为了不使昆虫害怕,人离远一点好,因此应使用气动快线或马达装置。
超 近 照
紧靠昆虫拍摄其一小部分的特写照片是非常困难的,除了天牛和独角仙以外,几乎所有的昆虫都会在你靠近之前飞跑掉,但也不能因为这样,就把虫打死再拍摄。何况,有些虫一死,其颜色、形状就会变化。一个办法是,把虫抓来装在虫笼放进冰箱稍微冻它一下,以致使它处于假死状态进行拍摄。
拍摄极小的昆虫特写总是需要极近的距离,因此特别要注意景深问题,要尽量使用小光圈配合向光灯拍摄,不能大于F16。
拍摄昆由生态组片
拍摄昆虫照片一般都拍几张一组的多,很少拍单张的,拍其生态照片尤其是这样。拍摄孵化、蜕壳、羽化的镜头虽然需要等候长久,但这可是令人激动的摄影活动。
如果要拍摄蝉的羽化照片,夏天一听到蝉的鸣叫声就赶紧去寻找幼虫。幼虫一般在下午四、五点钟到夜里从地里爬出地面寻找地方调化。因此傍晚到果树园、树林里去,如果发现地面上有许多直径2厘米左右的窟窿,定是蝉的幼虫爬出来的痕迹,在附近的树上定能找到幼虫在羽化,可以在现场拍摄,也可以轻轻地拿下来带回家拍摄。带回家的幼虫要尽快地把它放在树上,免得尚未羽化就死掉。
羽化一开始就千万不要碰它,因为蜕壳出来的幼蝉非常柔软,轻轻一碰也会使它受伤,而不能以正常的姿态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