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后坂新城:如水的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8:25:37

 如水的教育

 

    曾经一直试着给心里的教育找一份感觉,找一个定义,用自己的独特感受去诠释教育的内涵。然而也许是因为自己的浅薄,也许是因为这种感觉还不够清晰,总找不到心底于教育一种最贴切的解释。

于是,行走在教育路上,且行且思,且思且吟,不忘记拾掇起每一个让自己成长,让自己顿悟的教育浪花,来丰盈自己瘦弱的精神。常常抽空读点自己喜欢的书籍,一本本教育类书籍细细读来,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不能将里面的思想,读到的感悟一一成文,但却逐渐找到了一份于教育最真实最直白的感受。于是,心底对教育的感觉与领悟渐渐清晰,我喜欢的教育,我向往的教育,原来是一种如水的教育。

 

上善若水——教育的道德理想

《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上善之人,像水一样柔顺,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屈尊于万物之下。正因为这样,有道德的人,效法水的柔性,温良谦让,广泛施恩却不奢望报答。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有这一份柔性,是否有这一份温良谦让,是否能用自己最柔软的心去关爱孩子,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成为我们职业生涯中首先要叩问的一个问题。

《教育是无用的》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善良归根结底是一种至爱,是一切人性之美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其意义已经超出了教育的范畴。”书中有个历久弥新的故事,善良的老师为了让身上有伤疤的男孩不自卑,不被歧视,让其他的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把孩子的伤疤说成了是天使的吻,就是那样的一对天使的翅膀,保护了孩子幼小的童心,也让其他的孩子于无声感受了善良的美。故事中那种人性的光辉足以照亮整个世界。《守望道德星空》中也记录着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位教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调查美国的贫民窟里200个12岁到16岁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他们的未来。学生调查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25年后,教授给另外的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结果,追踪调查的其中180个孩子,只有4个曾经进过监狱。为什么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发的地方却有这么好的成长记录,研究人员被告知:有一个老师当年教过他们。究竟那个妇女是怎样把良好的影响带给那些孩子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孩子还记着那个妇女?“不知道,”妇女说,“我真的回答不了你们。”她回想多年前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情景,脸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语地说:“我只是很爱那些孩子……”一句最简单的话,影响着孩子们一辈子的成长。如果没有这份如水的善良,没有一份发自内心的关爱,孩子们的命运也许会截然不同。我们不难想象,这些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下成长,会犯下多少错误,会有多么难以教育。然而,一位教师,怀有了一份如水的善良,她会用博大而柔软的心怀去包容孩子中成长中犯下的不可避免的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会因为一点点过错,大声训斥,不会因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次跌倒而将他遗弃,更不会因为孩子暂时表现出来的一些落后就给他冠以不可教化的称谓,她会像水一样,包容孩子们不成熟的心,然后用水的力量,用水的韧劲,于无声中引导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行走。不论多么难以转化的孩子,不论多么令人担忧的现状,只要你怀有一份如水的善良,如水的博大,如水的柔情,一切都会在无声中悄然改变。

如果在工作中,你也能怀有这份上善若水的情怀,你也就会更多地理解你的同事,你的领导,不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斤斤计较,不会因为他人的烦、怒,而迁怒于自己,你心底的这份淡定,你心底的这份温存,你心底的这份宽容,会让你更善于和他人合作,更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会让你任何时候都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让你一路收获教育的幸福。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上善若水”,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怀,应该也我们每个教育人的道德理想。如果我们努力去追求,一定能感受这份唯美。

行云流水——教育的完美呈现

读林格的书,总会不断地问一个问题:“什么是学校,什么是教育?” 路易斯·康说:“学校源于一个人坐在树下,与另外几个谈论自己的想法。谈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老师,听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学生。‘学生’们听得出神,不禁惊讶万分,要是这个人能留下来多好啊!于是他们就在那个所在地划出一个地方,于是世界上就诞生了第一所学校。学校的诞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类欲求的一部分。”喜欢那种“谈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老师,听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学生”的感觉。教育就应该自然而然、无痕渗透,如行云流水,不造作,不矜持,不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都应该真实流畅。记得薛瑞萍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上课如写文章一样: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上课写作就需要这种行云流水般的感觉。

行云流水的教育需要深厚的积淀,需要教育智慧,需要一份淡定的态度。《教育是无用的》不断地在揭示教育的本质——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潜教育,真正的教育在于“于无声处响惊雷”,孩子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无为而无所不为,不教而教。

行云流水的教育追求的是一种自然,是一种平和。没有遏制,没有一味地强化,在一种平静的状态里传递着我们的精神力量,传递着真善美的情感。

 

静水流深——教育的生命状态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个功利至上的时代,人们做很多事情,总是希望能立竿见影地收到成效。人心的浮躁,让生命也变得简单而缺乏深度。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应该去恪守一份心底的宁静呢?

宁静才会致远,静水才能流深。《教育是无用的》中间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人沉得住气,自然会在浮躁的人群中脱颖而出。最终人们看重的是,你耐心做过什么事,你的骨子里是否有一股向上的精神,你是否经历了艰苦?”当你坚持一份宁静,用心经营我们的教育时,你会发现生命会更有厚度。在我们大力倡导教师读书的今天,对待教师必须的阅读和写作,仍然有很多老师总会找很多的理由谈到没时间读书、没心思写作,实际上也呈现了这一群体的浮躁与浅薄,时间总是能挤出来的,只要你愿意,只要你能静下心来,你就会把那些闲聊、打牌、逛街的一部分时间拿出来,在阅读与写作中做一次思想瑜伽。对于教育写作,也是如此,只有我们把自己所经历的教育,静下心来不断地进行反思,进行总结,进行提炼时,你才能真正感受到教育的生命状态。你的语言,你的文字,你的精神,都会从你心底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会让人感受到一股厚积薄发的力量。

一位教师,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一份静心,需要不断地积淀,如同静静流淌的水,拥有着看不到的深沉,拥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

当然,守住这份宁静,需要抵制世俗的诱惑;守住这份宁静,需要坚持一份理想;守住这份宁静,需要一份独特的敏感,发现这其间的不断滋生的快乐。当你一旦拥有了这份宁静,你就会发现,拥有和谐的生命,拥有长久的快乐,拥有真正的自由。

 

都说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心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断将心中教育的感受再一次细细品读。也许我骨子里就是一个安静的人,我喜欢过行云流水的生活,喜欢上善若水的感觉,更喜欢静水流深。我希望自己像静静流淌的一条小溪,尽管没有澎湃的胸怀,但我相信那澄澈透明的溪流也能倒映整个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