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京九榕台相册:我16岁时写的第一篇小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06:54

                                                     写作的时代背景

    1967年冬,我16岁。没有参加任何造反派组织的我感到很无聊,读完初中一年级的我只因家贫如洗,已经失学一年有余。那时的我没有收音机,因为我家庭成分高,即使有钱也不敢买收音机。何况我也无钱购买。那时听村里人说,凡是买了收音机的,都必须到红卫兵司令部去登记,司令部不时要派民兵到有收音机人家的窗外去监听,但凡听到任何收听台湾的“自由中国之声”对大陆广播节目的人,民兵当时就要破门而入,逮个正着,对于收听“敌台”者,轻则到红卫兵司令部写检查;重则戴高帽游街示众!

      在这种背景下,我每天在生产队劳动之余唯一做的就是自修文学,只要村里借得到的从初中到高中的文学(语文)课本,我都借来一一阅读,并按课本要求做完作业;读完课本之后我的文学水平显著提高,于是我开始阅读一个在安徽中文系毕业的好心人借我一套《中国文学史》,使我对中国各个朝代的文学有了系统的了解。接着,我在红卫兵们到我大伯家抄家时,捡到忘记带走的几部书《曾国藩六种》、《古文观止》和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还有一部残缺不全的《.今古奇观》。我如获至宝,于是拼命阅读这些书。对于当时轰轰烈烈的文革运动毫不理会,真是如鲁迅先生的诗写的那样:“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一天背诵我《古文观止》累了,顺手拿来《今古奇观》偶尔翻阅,这一阅读使我精神倍增,书中半文言半白话的故事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禁回想前几天,有个被打成右派的小学教师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给我听,我何不模仿《今古奇观》的风格自己也写一篇,给那位老师看看我的文学根底,然后请他给改一改。

          于是,我大胆下笔开始模仿《今古奇观》的风格,写下了《败家郎杜娶十富女》的小说,当年16岁的我,在没有名师指点的情况下,一篇小说就一气写成!尽管写的不尽如人意,却也令我高兴了好一阵子,因为在我的笔下,也居然写成了一篇类似《今古奇观》的小说!  

                                                         败家郎杜娶十富女 

绩溪县汪浩波(笔名)作于1967年冬月

话说洪武年间,山西境内有一庄子。庄主姓李名盈,祖上基业甚厚,人称李员外。

却说员外年已花甲,夫人王氏亦将五旬,膝下无子,员外夫妇,好生不快。

盖是老天见怜,王氏四十九上生下一子,夫妇喜从天降。

岂知员外深通卦理,即将小儿生辰掐指一算,口内念念有词:

“壬申年,甲申月,丁卯日,丙申时,命逢一卯是败星,祖上基业难继承;更遇三申祸难始,万贯家财定荡平;田园家产并无存,弄得光身独一人!”转而叹道“不想此儿乃十败命,可怜我李门如此家当,从此休矣!”

自此,整日足不出户,独在楼上房内叹息不已。

夫人听得员外房内叹息之声,又连日不见员外下楼,深知事理,也不敢动问,只是暗自垂泪。

一日,员外一位好友闻之员外老来得子,前来贺喜。员外让进房内。;那友见员外闷闷不乐,好生奇怪,询问究竟。员外叹道:“家门不幸,生此孽种!”于是把小子算卦之事说了一遍。

友道:“天有阴阳之气,人有败富之命,此乃常事,兄何兀兀?我有一法,可以化解,不知当讲否?”员外道:“尽快道与我听。”友道:“员外可访一十富命女,与公子为妻,败富相制,可保府上基业,兄何足虑?”

员外道:“只怕天数已定,恐难更易。”

友道:“吾闻智者行事,讲求尽其在我,听之于天;汉末诸葛孔明早知天下三分,也要六出祁山。或许老天见怜,李家祖上有德,一朝家门振兴,你我岂能预料?”

员外觉得有理,心里盘算起来,暗暗打发家人,一一授予卜卦之法,分四路出访十富女不提。

光阴荏苒,夏去秋来,转眼之间,一年将尽。三路家人皆陆续回来,向员外禀明未曾访得十富女,员外听了,脸色发白,软躺椅上,再无言语,如死去一般。

却说第四路家人李安、张忠,遍寻通都大邑,大屯小村,亦不曾访得十富女;二人看看一年过去,盘缠银两所剩无几,寻思无计,只得怏怏而回。

不期行至家乡约二十里地时,忽然乌云密布,雷电轰轰;少顷,天空一声霹雳,大雨倾盆而下!二人扭头一看,见附近有一个小庙,急往前去避雨。岂知将到庙前,却见一道红光,进入庙内,二人惊魂未定,只听“哇”的一声婴儿啼哭,接着又听见“啊哟,总算生出来了!”一个妇人的一声呻吟。二人十分好奇,寻声前往,却见庙内干草堆后面躺着一位约三十出头的半老妇人,手上捧着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看着,满脸是汗,显然为产下这小孩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李安乃是心细之人,忙走近那妇人问道:“敢问嫂子是何方人氏,为何在小庙产子?”妇人道:“我因家乡水灾,数月之前与丈夫一同外出谋生,不想丈夫不耐劳苦风寒疾苦,于前月一病去世,丢下俺一孕妇,乞讨度日。婴儿命薄,误投娘胎……” 说罢,泪如雨下。

李安暗自思量:“婴儿出世,兆有红光,命定不凡!”乃问妇人:“不知婴儿是男是女?”夫人道:“是女。”

李安忙将刚才婴儿出生的时辰一排,掐指一算,眼前突然一亮,一拍大腿,暗声叫道:“天下竟有这般奇事,我家李员外无忧矣!”于是满脸带笑,对妇人道:“嫂子不幸落难,又添此一女婴,想必更难为生;不如将小女与了人家,让她长大成人,你也得些银两回家度日,不知意下如何?”妇人道:“若真的有人收留,也强似冻饿死了!”李安道:“不远有个员外,一向积德行善,收养孤儿,我是他的家人,可替他做主,收留嫂子的婴儿何如?。”那妇人连声说:“有劳恩公拯救小女之命,妾没齿不忘!”

于是,李、张二人将剩下所有银子全与那妇人。又给了些衣服干粮。那妇感恩不尽。

李、张二人欢天喜地直奔李家庄而来。

见到员外,如此这般说了,员外将信将疑,亲自将小女之命一算,果然十富不谬!

却说那李公子因是十败命,父亲不悦,名字至今未取,此时,员外忧心已释,才将儿子取名李迁;把访来的女孩取名美珍。

正是:

百忧已消去,  喜气降家门。

光阴似箭。眨眼之间李迁已八岁,美珍已七岁,员外请来一饱学秀才,教诲二人学业。

这李迁盖是命数已定,遇先生就厌烦,见书本就头痛,入学不曾三日,便到外面游荡去了,员外骂亦不行,打亦无用,年长月久,只好听之任之。

而美珍则生来文雅,资性聪明,七岁上入学,能日诵千文;十岁上能吟诗作赋。年方及蓱,缝纫刺绣,弹琴作画,无所不通。更了不起的是,还能骑马射猎。员外看看儿子不成器,心里虽然不乐,但见美珍如此聪明伶俐,贤淑孝敬,也就省去了许多心事。

却说李迁常常在外呼幺喝六,无事生非。一天与一小孩厮打,那小二打他不过,便边走边骂道:“你这好不要脸的,你爹给你养个逃荒婆的女儿给你做老婆,你不知羞耻,还耍这等威风……

李迁从这小儿口中得知美珍来历,勃然大怒,此后在无人处一遇美珍,不是拳打,就是脚踢。

弹指之间,又是数年过去,员外看见儿子都已长大,于是决定给儿子办婚事,好了去心事。一时间,李员外家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谁知那李迁得知要与那逃荒女成亲,心中一百个不情愿,早就逃得无影无踪;正是:

这个成事心急切,  偏偏那个不随行。

员外好不容易差人找到儿子,绑来拜了天地。

其后送入洞房,谁知李迁象头犟驴,知道洞房外父亲派人看着,无法逃走,于是坐在洞房之中,看着板壁呆到天亮,就是不愿与美珍上床做夫妻。

一连数夜,夜夜如此。

美珍自知无缘与李迁结为连理,亦无法报答李府大恩。心想: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

一夜月白风清,美珍含泪悄悄起床,捧出员外祖上排位,焚香叩拜多起,低声泣道:

“奴乃命薄之人,路遇员外家人相救,延师教诲成人;奴本倾心相报,无如令郎眼界高筑,见弃于众宾之庭;一贵一溅,事难成合,有误令郎终身。今奴心意已定,权借良骑,趁月夜奔,天涯海角,何去何从,听天由命。但愿员外合家安泰,莫责奴之不义也!”祷罢,泪如雨下。

却说员外家后屋的马厩养有五马,美珍泪然至此;对五马道:“我今趁月夜奔,但又不知此去何方,尔等五马中,如有谁知道我缘分所在,就将头对我磕三下。”

其中有匹白马,果然把头向美珍连磕三下。美珍旋即牵出此马,纵身骑上,对白马道:“我打你三鞭,不到我有缘之所,休得停留!”只听到三声鞭响,那马一声嘶鸣,载着美珍,趁着月色飞奔而去。有诗为证:

一轮明月照高空,马载美珍在飞奔;

四海茫茫寻所在,几时方可得安身?

却说那马一路飞奔,市镇村屯,一掠而过;次日晌午时分,来到一处山谷,那山谷深远偏僻。看官,你道这是什么地方?此乃山东金岭镇境地,那美珍却全然不知!

闲言少述,再说美珍见山路越来越崎岖,心里免不得忐忑不安起来,心想:难道我之缘分所在不在通都大邑,却在此深山之中么?

正在踌躇之际,却见那马兀的站住不动,美珍兀不自信,对马说道:“我再打你三鞭,你若不走,此处必是我缘分之地了!”说罢,连打马三鞭,三遍响毕,那马兀自不动,宛如铜焊铁鋳一般。美珍心中好不凄凉,环顾四周,但见:

放眼是群山叠叠,举目皆树木森森。

远观瀑布飘白练,近听溪水自弹琴。

不闻空谷人语响,唯传樵夫斫柴声。

欲问山路通何处?蝶自无言鸟自鸣。

美珍转而叹道:

“万般皆天定,随他西与东!”

美珍旋即下马,无意之中,看见前面不远山坡上似有两间茅舍。美珍心中暗想:且去看看,再作理会。隧牵马向茅舍走去。

美珍走进茅舍之中,举目环视,却见四面墙壁并非泥砖砌成,而是石块和红泥垒成,上无片瓦,均是茅草覆盖;下无地砖,皆与墙壁同类石头垒成。不由一阵心酸:“想不到这就是我的缘分所在,此乃天定,不可强也!”

正在唏嘘叹息,忽听灶门前有人问道:“敢问小姐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美珍侧身一看,原来是一个五十开外的阿婆,连忙向前道了个万福,答道:“奴乃远方之人,省访亲戚回来,看看天色不早,想在老妈妈府上借宿一晚,明日一早行走,不知可否?”阿婆道:“小姐家远路长,但歇不妨;只是这草棚确实太不成摸样,小姐如何习惯?”美珍道:'奴自幼出身小户人家,能甘淡薄,老妈尽管放心。”

正在这时,山下歌声传来,那歌云:

生来便是卖柴郎,卖得柴钱养老娘。

今日出门升大运,心中大块把歌扬!

阿婆对美珍道:“这是老身的儿子回来了;平时柴价卖得不好,回家总要无事生非,甚则摔锅砸灶;柴价好就唱歌哼曲,乐得似小儿一般。想必今天一定是柴价好,没进家门就唱起来了!”

歌声过后,只见一少年秃子走进家门,见了眼前有一位如花似玉小姐站在屋内,好像天仙一般貌美,不觉好生腼腆。半点不敢正视。只对老母亲说:“你看今天我买回不少鱼肉,煎豆腐和几种好吃的菜,你知道为何?原来今天城里有一位财主老年得子,今乃三朝,要买干柴,见我柴很干,于是给我双价,还送我一吊钱,说是折喜酒,因此我买了这么多菜来孝敬老母亲。”阿婆将美珍借宿之事说了,秃子喜不自胜,说道:“小姐贵人光临寒舍,实在难得,不要说借宿一宵,就是一年,我也高兴;何况,今天想是托小姐的福,我才如此走运!”

于是便叫母亲腾出平时娘俩睡的床,让与美珍安歇;还对母亲说:“你我母子就到灶门前的草堆上歇一晚就得了!”

当晚美珍就在茅舍安歇不提。

子夜时分,美珍一觉醒来,稍睁双眼,却见砌床之石金光灿灿,砌墙之石亦然;乃大惊,试着拿起一块小石头,却是视之耀眼,举之沉甸,乃知全是金石!

暗想道:“此乃万富人家,却如何这般贫穷潦倒?且不声张,看看秃子为人如何,再作计较。”

次日天明,美珍对阿婆道:“奴恐路受风寒,昨夜有些发热,浑身无力,恐三五日不能走了!”阿婆尚未开口,秃子叫道:“小姐如有不适,只管安心歇息,让母亲服侍就是。”

这天,秃子卖柴又遇好价;自是满身欢喜。

只要美珍住在茅舍,秃子似乎日日都有些财气。

秃子暗自思忖:“这小姐莫非是位财神菩萨不成?自她来我家我却这等日日发财,我应想方设法将她留住才对!”

美珍见秃子为人憨厚,心善勤快,也就放下心来。

一天下雨,秃子在家歇息,美珍对阿婆道:“奴也是苦命孤女,无处安生,才流落到这深山之中;奴在府上已住数日,见老妈妈待我如亲闺女,哥哥也为人忠厚,待我如亲妹。真乃善良人家。如不嫌弃,奴情愿为婆婆作一儿媳,与哥哥结百年之好,不知尊意如何?”

老妈还没说话,秃子答道:“小姐这般天仙人物,就是嫁一万个,也轮不到小子头上!”

美珍道:“奴心意已决,请万莫推却!”秃子母子见美珍情真意切,甚为感动,于是阿婆权为月老,替二人定下婚事。美珍问道:“哥哥有姓名么?”阿婆道:“姓徐,名字却至今未取”
  
美珍道:“奴见哥哥为人至诚厚道,以后必有亨通之日;就取名为'贵’好了!”从此秃子就叫徐贵不提。

次日,美珍问徐贵“敢问哥哥,这些石头来自何处?”

徐贵答道:“这些石头就在俺平日砍柴那山挑来的!”美珍道:“哥哥自今日起,不必砍柴买柴了,我会让你吃用不愁的。”说罢,美珍敲开金石,从里面取出一些闪闪发光的黄金交与秃子,每天都带一些去城里兑换一些银子来存于家中来用。日后先在此盖几间房子,然后再去你砍柴的地方建房,将所有金石看管起来。”

徐贵得此天仙般的妻子,喜不自胜。凡事悉听美珍安排。其后每日将金石砸开,取出金子,带到城中兑换些银两,以备家用。

数月后,徐家在山中盖起楼房三间,楼台庭院,一应俱全。

一年后,徐家又在原来徐贵砍柴建起豪华大院,大院当中还盖起了一间五层楼房专供徐贵夫妇居住。五层楼底有个地下库房,徐贵每天挑来金石,全存于库房之中。另外还分别建起东西南北四间三层高楼。还建了亭台楼角,花园水亭,假山花池。四周建起院墙,里面栽了花草树木,错落有致。

美珍择一吉期欲与徐贵办理婚事,对徐贵道:“你我之所以有今日,皆李员外活命之恩也。李员外救我于水火
  
人有恩于我,断不可忘。”于是,美珍将自己身世来历,一一说与徐贵。徐贵听了,十分惊讶。忙问道,“不知这李迁如今怎样了?”美珍道:“定成乞丐了!但李员外养育之恩不可忘。”

接着二人计议起来,借举办婚事行善事,让各地乞丐都来入席,以便寻找李迁。”

有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秋来光彩新。

想不到此时的徐贵,已远非昔日的秃子可比:看起来容光焕发,秃头亦请名医医治,长出了满头乌光发亮的黑发。

古语云:近朱者赤,逢能者智。想这徐贵整日与美珍处在一起,不仅学会了社交礼仪,也学会了读书识字,虽不能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但也粗通文墨,能写会算,更可贵的,他为人也变得既精明强干,又豁达豪爽,因此结交不少朋友:有落地秀才,有落难英雄,更有江湖豪杰。由于家有资财万贯,因此还雇了几十人帮助打理。人亦尊称他为徐员外了!

有一卦枝儿单道徐贵徐员外:

徐员外,须不是富豪家的子弟,你是个住茅屋的卖柴郎儿,谁知你,竟然逢,十富女,得此富贵,秃头上长出了乌头发,容貌也酷似那潘安!今朝的喜事更称心呀,你知从何说起?

却说吉期已到,徐家亲朋好友齐聚,帮徐员外夫妇大摆宴席,喜庆婚事。并派人四处放出话来:

徐员外家假喜事大行善事,凡各地乞丐,无论远近,只要愿意前来,只需真名实姓登记,即可入席吃喝,为期十天,免收礼金。

一时间,各地乞丐蜂拥而至,徐家觉得人手仍然不够,又请了很多朋友帮忙招待。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再说李员外自美珍走后,一病不起,数月之后便一病去世;夫人王氏哭得死去活来,自此闷闷不乐,亦于半年后随丈夫驾鹤西去。

李迁自父母双亡,更是如同出笼小鸟,天上无人收,地下无人管。由于嗜赌如命,有时一去多日不归,所剩无几的财产又被窃贼偷掉不少。不到一年,便把万贯家财败个精光。

一日回家,由于几夜没睡,一上床就睡得昏天黑地,不慎火烛倒地,先烧着厨房,后烧到正屋,将李府豪宅烧得干干净净!李迁总算被人救了,逃得性命。

从此,李迁沦为乞丐,四处乞讨为生。

俗话说,“贫则思亲,病则思友”,李迁到此时节,方想起父母在日,要为他与美珍成亲或能免除今日之患,一旦回忆过去,不由泪水横流。李迁这才知道“世上最难买的就是后悔药”了!

一年后,李迁沿途乞讨到了山东金岭镇境内。

一日听说有户姓徐的员外要借喜事大行善事,不由喜从天降。日夜兼程,赶来入席。

徐员外家人问他姓名,得知是山西李迁时即飞快报知员外夫人。

美珍闻报,忙唤家人请李迁入内一见。美珍见到李迁,仔细端详,但见:

好个熟悉的面庞儿,但只是形容焦脆,衣碎横穿;头巾上,网布着尘灰黑白;脚跟处,显露着鸭蛋方圆;但龙眉大眼,举止行姿,却又似当年。

美珍吩咐家人带李迁去洗了澡,换了衣服;然后问李府家中情景。李迁不敢隐瞒,据实相告。

美珍听得李员外夫妇先后谢世,哭得泪流满面。徐贵也跟着眼含泪水。

不想李迁命薄,在路上又饱受风寒,加上悔恨交加,心中有说不尽的苦楚,在徐家待不到一月,因沉疴难治,便一命呜呼。

美珍放声大哭,安排后事,厚葬李迁不提。

一年后,美珍生下一子,与徐贵商议,过继给李府为后。

其后,美珍共生了五男二女,皆请名师教诲,参加科考,有两子中了进士,三子中了举人。

十八年后,美珍命长子回山西,为李府重建家园;捧出李府排位,行过继大礼。自此,李门香火不断,后代皆书香门第。

后记:

1967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我和方炳林在王恒野老师家听了上面这个故事,恒野老师就叫我与炳林写下来,练练笔。炳林写的是600子左右记述文,第二天就交卷了;我当时正在读一部《今古奇观》(三言二拍的压缩版),受了些影响,于是就写了这篇习作。一转眼45年过去了,当年文稿失散,近日忙里偷闲,凭着记忆,借助电脑打字,使之重新恢复。

多年来,我总觉得这故事从头至尾,贯穿宿命论的思想,很是不合时宜。总想改写,又不知如何改为好。

这是初稿,真希望能遇到有心人不吝赐教,进一步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