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的月子中心:[野史乱弹]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0:21:42

作者:上輩子是西夏人 回复日期:2011-03-11 21:15:00 
回复 
加油!加油!
        
        加油!加油!
        
        
        
        加油!加油!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11 21:41:15 
回复 
  五\18
  当然,身为金国神童级、明星级的第一宰相,良弼同志如果只会处理几件简单的外交案子,那也太名不符实了。
  良弼的超级政治能力不仅表现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上,在对待国内问题的处理上,良弼的表现也同样非常的老练和优秀。
  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末,良弼的同事,另一位宰相完颜守道在朝堂上提出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燕京府附近的两猛安,父子兄弟往往分开居住,耕种的土地也各分东西,这样就使得一家人不能团圆,所耕种的土地也无法保障正常的温饱问题,他们的生活日益贫困,我们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这确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如果要让这些猛安成员们全部聚集在一起居住,那么势必要进行一场耗时长久、兴师动众的土地置换运动。
  既劳民、又费时,干脆不要折腾了,大家继续照旧生活,困难能克服的尽量克服,不要给国家麻烦了,包括另一位宰相石琚在内的大部分官员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但良弼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们当宰相的自然要为臣民们解决困难,所以分居而住的父子兄弟必须重新聚集在一起生活,土地的问题国家可以想办法解决。”
  “当然办法还是可以沿用以前的老套路,用官田和居民们的土地进行置换,虽然过程有些烦琐,大家既要受搬家之累,还要受换地之烦,但如果能够一次性把这个问题解决,对大家以后的长期安居乐业是大有好处的。”
  “大家为了以后长远的幸福生活,就请先流点汗、受点苦吧。”
  什么是良相,这才是良相的楷模,良弼深受相位,内心装的是国家和百姓们的利益,完颜雍当然得采纳良弼的合理而且正确的建议。
  一个棘手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良弼同志在完颜雍和金国群臣的心中又增添了几份印象良好分。
  有一次在朝堂之上,完颜雍和群臣们讨论起如何举贤拔能,选拔人才的问题?
  使完颜雍深感困惑的是,即使他曾经多次要求朝官和外官们向他推荐人才,但几乎很少有官员能够做到举荐人才。
  大定年间的朝堂会议是真正的群言堂,在完颜雍的要求下,大家已经形成了一种敢于发言、敢于直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这在完颜亶和完颜亮执政时期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参政知事梁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要求每位官员在自己的任期内必须举荐一位人才,视举荐人才的好坏来作为这位官员的考核指标。
  梁肃的观点很有创意,但很快完颜雍指出了这个建议的弊病。
  其实以前宋朝就曾经采用过这种举荐制,但如果被举荐人在被举荐后意志薄弱、思想腐化,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难道要让举荐人一起接收惩罚吗?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做法。
  无助之下,完颜雍再次将求助的目光停在了良弼身上。
  往往在朝堂会议没有形成任何行之有效的答案和方案前,良弼同志总是而且必须有义务进行最后的陈述发言,这次也不例外。
  “其实方法很简单,我们鼓励在朝五品以上官员、在外六品以上官员,每人想方设法为国家举荐真正贤明的人才,举荐者有功无过,让大家打消疑虑,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举贤拔能、选拔人才。”
  良弼再次为完颜雍提出来了有利于国家发展的良策。
  而有时候,良弼同志也会利用朝堂会议的机会,旁敲侧击提醒完颜雍做出一些有利的决策和决定。
  比如,有一次完颜雍被偶而的几次灾荒所困扰,向群臣说出了自己的疑虑:
  “我记得,尧帝时期,国家连续遭受了九年的水灾;商汤时期,国家曾经遭受了七年旱灾,但当时的百姓们却几乎不受这些灾难的影响,照样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但对比我们目前金国的情况,只要有一到两年发生灾难,百姓们就要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休的贫困生活,到底是什么原因,难道是我这个皇帝当得有问题吗”?
  完颜雍想要修炼成“小尧舜”,当然必须得解决这个心中的疙瘩。
  这是个相当超级有难度的问题,一般的官员还真的没有办法给出合理的答案,当然难题还得良弼来解决。
  “其实这和现象并不是你皇帝大人的过错,主要是客观原因,尧、汤时期,地广人稀,百姓们崇尚节俭、又勤于农作,所以碰到个连年灾难,也能应付得过去”。
  但目前金国的状况和尧、汤时期根本不可相提并论,首先我们国家目前是地狭人稠,而且大量的猛安谋克女真人不愿意从事农作劳动,很从人将农田租给汉有们耕种,这样就造成了种田人少、吃饭人多的局面,所以国家一旦发生风吹草动,便会造成很大的隐患”。
  良弼同志的一番话中,其实反映了女真金国非常普通、而且极度隐患的一种社会问题,那就是几十年来女真猛安谋克所一直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作者:haishanchuan 回复日期:2011-03-13 07:52:43 
回复 
  所以金世宗对猛安谋克实行了精简,并让他们上山下乡。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13 21:32:30 
回复 
  五\19
  猛安谋克制度是金国建国初期阿骨打所创立的一种军事制度,将所有女真人编入猛安谋克军事组织中,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相当类似于现代军队上的连、团、师等编制。
  猛安谋克居民和平时期以捕鱼猎射为生,战争时期则选择其中强壮者充当士兵,真正做到打仗生产两不耽误。
  但随着金国的入主中原,猛安谋克制度很快面临着新的问题,因为他们即将入主中原,面临一种另类的生产关系和全新的生活方式。
  完颜亶继位后,为了加快女真民族的汉化步伐,要求大量的猛安谋克居民从遥远的东北迁移到长城以南、淮河以北各不寻汉族居民混合居住。
  而随后完颜亮的迁都燕京则加快了这一迁移的速度,完颜亮干脆把上京的完颜部都一骨脑迁到了中原,这样其实已经给猛安、谋克女真居民带来了相当大的问题,同时也给猛安、谋克女真户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程度的冲击。
  但我们的亶少年和亮先生都衷于搞内部瞎折腾,根本没有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问题来看待,所以在他们眼中,女真族人迁移中原绝对是件有利无弊的好事。
  事实果真如此吗?
  为了加快女真金国的汉化及封建化程度,为了加快稳定金国在北方的统治地位,为了加速发展金国的经济、为了更加完善金国的国家礼仪制度,女真族居民必须入主中原,融入中原汉族的大家庭中。
  猛安、谋克女真人入主中原其实是把双刃剑,虽然有以上所叙述的种种好处,但同样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长期生活在黑山白水间的女真族人已经习惯了捕鱼猎射的原始生活,虽然后来也曾分田耕种,但毕竟非常不习惯过农耕生活。
  入主中原后,大部分女真族人开始混居到汉族居民中间,并且还分到了大量的田地,这样便产生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人的思维要想从奴隶社会一下子跳跃到封建社会,并不是件简单
  大部分女真人其实愿意搞汉化,其实也愿意接受汉人的一些东西,但并不打算全盘接受,他们的原则是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贪图安逸、吃喝玩乐、穷奢极侈、声色犬马当然是汉化过程中应该汲取的“精华”部分。
  而辛勤劳作、吃苦耐劳、崇尚节俭、廉洁自律实在太枯燥、太单调,所以应该是汉化程序中的糟粕部分,必须去除。
  整个金国的天下是女真人流血牺牲的下的江山,当然我们女真人应该充分享受这些胜利果实。
  尤其是大定初年和平的岁月到来后,很多入主中原的猛安、谋克女真人很快学会了汉族人的享乐方式,开始品尝胜利的果实。
  至于如何应付这些枯燥、劳累的农耕生活,他们自有他们的处理方案。
  猛安、谋克民户中的首领选择的方式是,出卖自己的奴隶,然后将自己的田地租让给附近的汉族农民耕种,然后收取租金。
  这部分首领数量只是少部分,虽然不从事农耕活动,但由于占有田地数量较多,因此靠收取地租也能维持正常的生活。
  而猛安、谋克民户中的普通者,虽然占有田地数量不多,却也不愿意进行耕种,同样采取租让给汉族农民进行耕种的方式。
  但他们就没有那些首领们幸运了,由于占有田地较少,他们实际上并不能收到很多的地租,所以便造成了生活的日益贫困。
  而完颜雍所一直担扰的便是这部分女真人的生计问题。
  和平的岁月到来后,大部分女真人入主中原后选择的生活方式便是贪图安逸、吃喝玩乐,不事农作,至于什么骑马射箭、强身习武,早就被彻底抛弃到九宵云外去了。
  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发生的一件事就能够非常说明这一问题。
  在当年完颜雍的生日宴会上,金国的护卫和南宋的使者进行射箭的友谊比赛,本来完颜雍是想乘此机会让南宋方面难堪一下,毕竟女真人都是天生的神箭手。
  但比赛的结果令完颜雍大吃一惊,南宋使者的成绩是50环,而金国护卫的成绩很惊人,是7环!
  金国猛安、谋克户民占金国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是金国能够吞辽灭宋、臣服四海的中坚力量,也是金国能够稳住中原的根基力量。
  如果这部分力量出现问题,那对金国来说绝对是个极其危险的社会问题。
  汉化、汉化,总不能因为汉化而把国家给化没了吧!
  良弼已经发现了这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所以他必须借助某次会议给完颜雍以提示,希望完颜雍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完颜雍当然能够体会到良弼同志的用意,况且猛安、谋克的问题已经给看似风平浪静的金国社会笼罩了一层不祥的乌云。
  既然问题已经产生,那么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14 23:00:34 
回复 
  五\19
  完颜雍采取的补救措施主要分三方面:
  第一,下诏要求猛安、谋克女真户民不得随意将自己的田地转让给汉族农民耕种,并且限制猛安、谋克女真族人与汉人杂居,鼓励女真族人发扬“父子上阵、兄弟合作”的精神,自耕自种、摆脱贫困,走向小康。
  第二,重定猛安谋克组织,规定每谋克不得超过三百户,七谋克至十谋克设置一猛安,目的是限制猛安、谋克的数量。
  第三, 重定猛安谋克的占地状况,很多猛安、谋克贵族人数不多,但却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而人数众多的普通猛安、谋克户民却只占据了少量的土地,完颜雍采取的方式是便相的劫富济贫,将贵族们多占的土地收为官田,然后再将这些官田分发给普通户民。
  所以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很明确,一是鼓励所有的猛安、谋克户民保持辛勤劳作、吃苦耐劳、崇尚节俭、廉洁自律的良好传统,二是消除猛安谋无户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争取使得所有女真户民都能够过上小康的生活。
  可以说,完颜雍的想法很美好、很理想、也很乌托邦,虽然从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女真户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但猛安、谋克整个组织最终走向腐化、堕落的趋却是不可挽回的!
  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已经在宰相的职位上幸幸苦苦、勤勤肯肯工作了十几年的良弼同志终于病倒了,向完颜雍提出辞职养病,但遭到了完颜雍的拒绝。
  第一宰相对于完颜雍和金国的作用实在太重要了,完颜雍立即派出了全金国最好的太医帮良弼看病,良弼的身体健康对于完颜雍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在良弼生病期间,负责代理处理政事的参政知事张汝弼同志荒于朝政,根本无法达到良弼同志的水准,当完颜雍向张汝弼询问朝中的政事时,张汝弼的回答很给力:目前朝中没有任何政事需要处理。
  答案很给力,完颜雍的反应同样很给力,怒斥张汝弼,削官一级。
  大定十七年(公元1178年),年近六旬的良弼终于无法再坚持工作,只得向完颜雍提出告老还乡,不久便病逝于西京府。
  良弼秉性聪敏,为人忠正,善于断决,正直敢谏,虽然出身贫寒,却勤奋好学,最后位极宰相之高位。
  为相期间,又能做到清正廉洁、处事低调、殚精竭虑、谋虑深远、举荐人材、周济贫困。
  非但工作能力强,而且个人素质好,这正是一名贤良宰相所应该具备的优点,所以我们称良弼为大定年间的第一良相,毫不过分。
  良弼的去世对于完颜雍和金国来说都是个极大的损失,完颜雍在以后碰到政事上的疑难杂症时,往往会怀念一向善于决断的良弼。
  良弼去世后追封金源郡王,谥号诚敏,这应该是对良弼同志和公正的评价和最给力的奖赏。
  
  完颜守道,又名习尼列,是金国开国元老完颜希尹的孙子,完颜希尹共有三位孙子,除了窝囊废完颜守能在正隆六年被南宋生擒活捉外,另两位孙子完颜守道和完颜守贞最后都修炼成了金国的一代名相。
  守贞的故事还未开演,我们先讲述武夫宰相完颜守道的精彩故事。
  之所以称完颜守道为武夫宰相,因为守道在成为宰相之前曾经参加过多次重量级大战,和纯文人良弼不同,守道其实是位不折不扣的武夫,只是由于和平年代的到来,守道开始成功地由武将转型为文官。
  大定二年是守道人生之中和第一个辉煌点,身为西路军万户的守道跟随完颜璋救援徒单合喜,并在原州大战中击败南宋名将姚仲。
  在随后的东山堡及德顺州的激战中,守道的表现更加惊艳,居然两次击败南宋的重量级大将吴璘。
  金国在陕川战场能够扭转不利局面,固然统帅徒单合喜和完颜璋功不可没,但守道的战功同样不能忽视。
  但和平年代并不需要只会战场撕杀的武夫,如果你不能摆正自己位置,不能为金国的强盛增添法码,不能为完颜雍的修炼“小尧舜”提供任何帮助,那么你就只能躺在昔日的战功薄上睡大觉,甚至还可能落得类似完颜璋的可怜下场。
  守道不想成为完颜璋,当然必须得成功转型,做一位对国家有用的综合性人才。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16 22:45:50 
回复 
  五\20
  守道同志在完颜雍集团从事政治工作的第一次考验来自于一次普通的赈灾活动。
  从陕川战场回归中原后的守道很快转入文职工作,被封为太子詹事、兼右谏议大夫,并得到了一份全新的工作——负责山东两路军粮军饷的分配和管理。
  按理说这绝对是个理想的肥差,守道大可利用这次机会中饱私囊、乱发横财。
  但守道的从政理想是要成为一名贤臣良相,如果连这种小小的考验和诱惑都无法抗拒,还谈什么贤臣良相呢?
  中饱私囊、乱发横财的蠢事守道自然不会做,相反守道还利用自己的这个职务解决了当地百姓和军队的生计问题。
  因为山东一带连年遭受战乱影响,农业生产遭到很大破坏,在大定初年经常发生灾荒,守道也不可避免地碰到了这种非常棘手的问题。
  庄稼一旦受灾,大家连饭都没得吃,很快山东一带出现了大量的灾民。
  解决这些灾民的生计问题应该是山东当地政府领导的职责,守道虽然不是山东两路的最高行政长官,但作为最高后勤长官,他有义务帮助这些灾民们渡过难关。
  但正常情况下军粮是绝对不能用作于赈灾物资的,如何既能保证军粮不受影响,又能保证灾民们能够渡过难关呢?
  难题摆在守道面前?是不去理会这些灾民,还是动用军粮救助灾民?
  答案都不是,守道另辟蹊径,采用了另一种方式解决了这个难题。
  虽然庄稼受灾,但山东当地还是有不少的豪强地主大户,这些大户平时都储存着大量的粮食,要想解决灾民问题,这些大户们必须要做出适当牺牲了。
  守道开始在全山东范围内统计所有的地主大户,然后以近似强取豪夺的方式要求这些地主大户们必须减少自己的粮食储存量,OK,所有多出来的粮食全部归官府所有,用作赈灾物资。
  当然,守道并不是真的对这些地主大户强取豪夺,所有这些粮食守道都会用正常的市场价格进行购买。
  一举三得,保证了军粮不受影响,保证了灾民渡过难关,也保证了地主大户们的利益,军民皆欢喜。
  以非常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完颜雍的第一道考验,守道很快被任命为参政知事兼太子少保。
  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八月,守道接受了小雍同志的第二道考验,奉命招抚窝斡余党。
  窝斡契丹农牧民起兵失败后,大量的契丹族人流亡到北京、临潢、泰州一带,成了一股非常危险、极不稳定的力量,所以必须及时派遣使者对这些契丹流亡者进行招抚。
  似乎招抚契丹族人是个比较容易的任务,如同良弼一样,守道也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第二次考验。
  考验终于结束,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十一月,守道被封为平章政事,年近五十的守道终于成为了金国的丞相之一。
  既然已经当上了丞相,那么就得当一名合格的丞相,守道和他的好搭档良弼一起尽职尽责、认真工作,很快获得了完颜雍的认可。
  因此我们的守道同志获得了和良弼相同的待遇,升迁为左丞相兼修国史。
  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守道完成了完颜亶的历史传记《熙宗实录》,获得了完颜雍高度赞扬。
  当然,完颜雍赞扬守道的原因并非是他能够完成这部历史传记(说实话,这种历史传记只是机械性地记流水帐,基本没有太大的难度),而是在这部《熙宗实录》中,守道毫不避讳地提到了自己的祖父希尹。
  虽然完颜希尹是在完颜亶执政期间受冤而死,但希尹本身也有不少过错,守道在编写《熙宗实录》时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
  就凭这点,守道同志的正直性格受到了完颜雍的高度赞赏。
  良弼去世后,守道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完颜雍心幕中的第一宰相。
  大定二十一年(公元1181年)三月,为了表示对年过六十的老丞相守道的尊敬,完颜雍封守道为太尉、尚书令。
  守道的荣耀地位终于达到了个人政治生涯的顶峰。
  但年老体迈的守道显然已经无法承担金国第一宰相这幅重担,因此守道便多次提出退休申请,但都遭到了完颜雍的反对。
  朝中无老人,岂能轻易放精英,苦于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完颜雍自然不能轻易答应守道的要求。
  不过,一向做事谨小慎微、很有分寸的守道同志却晚节不保,在退休的前夕主动犯错了!
  当然,这个错误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错误,就是未经许可擅自增加皇宫中各皇孙们的食料。
  说白了就是渎职罪,而且渎职的结果还是良性的,为了皇帝儿孙们的身体健康着想,让这些皇家子孙们胃口甭好、吃饭甭香、按理应该是毫无罪过!
  

作者:zzj129zzj129 回复日期:2011-03-17 00:40:20 
回复 
  楼主加油啊,现在看的我都忘了前面的了,记忆力越来越差了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17 18:46:00 
回复 
  五\21
  完颜雍是个对手下大臣要求极其严格的皇帝,哪怕你犯错的本意是美好的,哪怕你犯错的结果是良性的,只要是犯了错误,就必须得接受惩罚。
  老丞相守道同志最后受到的处分是削官一级。
  虽然仅仅是个相当轻微和处分,但对已经六十多岁的守道来说已经是个非常学生的打击。
  看来自己真的不再合适担当宰相的重任了,否则以目前这种年老昏愦的状态说不定还会再犯些什么很幼稚、低智商的错误,晚节不保可不是件好事情。
  因此,守道终于下定决定辞职退休。
  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四月,完颜雍终于答应了守道的辞职申请,守道正式终结了自己的金国的政治生涯。
  不过,为了表示对这位老丞相的尊敬,完颜雍还特此大摆宴席,欢送老丞相完颜守道。
  守道的政治生命在大定二十六年终于结束了,但他的实际生命还继续存活,七年后,守道同志病逝,年七十四岁,谥号为简靖,他也是四大良相中唯一一位寿命超过完颜雍的宰相。
  
  “知人”宰相——石琚
  石琚字子美,河北定州人(今河北定县),他个人简历的少年部分和良弼同志颇为相似,都是属于神童级的人物,只不过良弼是女真人中的神童,而石琚则属于汉人中的神童。
  七岁时石琚便可以做到博览群书,并过目成诵,成年后,石琚并没有被神童的光环所拖累,而是继续着自己的一贯优良表现。
  天眷二年(公元1139年),二十八岁的石琚高中状元,终于摆脱了笼罩在自己头顶之上的神童光环。
  石琚是这本书中第一次提到的金国状元,当然石琚肯定不是金国的第一位状元,在石琚之间金国也曾有过很多位状元,比如曾经在完颜亮当政时期担任过刑部尚书的胡励同志。
  但这些前辈状元们最终都未能成国家的栋梁之材,所以石琚成了金国状元之中的佼佼者。
  初当状元郎的石琚很快获得了自己在金国的第一份正式工作,邢台县令。
  县令只不过是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权小势微、薪水微薄,在金国的官员中应该是处于最低级的阶层,石琚的日子其实并不太好过。
  更令石琚郁闷是,他居然摊上了一位贪得无厌、贪婪成性的上级领导——刑州太守。
  这位刑州太守除了在刑州府范围内横征暴敛、强取民财,还将自己的触脚伸向了自己所管辖的几个县城,要求每个县令每月必须上交固定数量的钱财来孝敬上级领导,美其名日“刑州府官员的正常活动经费”。
  领导发许,谁敢不听,刑州府其它几个县城的县令非常识趣的交纳了他们的活动经费,反正不是掏自己腰包,没啥可心痛的。
  但到了刑台县,这位太守的命令就不管用了,石琚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没钱”,太守大人,我的工资待遇实在太低,交不起你们的活动经费,大不了我不参加你们的官员活动罢了。
  太守领导很不高兴,所以决定对石琚进行一番官场的日常教育:
  你石琚难道是智商有问题吗?难道我让你自己掏腰包了吗?“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的道理你难道不明白吧。
  你只要稍微在每个老百姓身上搜刮一点钱财,就可以交纳活动经费了,自己还可以捞到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石琚的答复也很干脆,自己从小就决心做一名清正廉洁的官员,决不在百姓们身上搜刮半点钱财,活动经费就是不交,你看着办吧!
  太守自讨没趣,碰到又硬又直的石琚,只得作罢而已。
  石琚用违抗上级,甚至丢官弃爵的风险,维护了百姓们的利益,而这一点和他从小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是很有关系的。
  石琚的父亲名叫石皋,曾经担任过郡史的职务,石皋本人也曾经是位清正廉洁的官员,因此石琚从小便深受其父亲的影响。
  石皋在他的为官生涯中曾经做过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大事,虽然在金国的历史上对这件事情及石皋本人都非常的吝啬笔墨,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件足入载入青史的大事!
  

作者:zzj129zzj129 回复日期:2011-03-17 21:43:11 
回复 
  楼主再更一下,看得入迷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19 16:28:21 
回复 
  五\22
  天会年间,石皋曾经跟随完颜阇母南下攻打山东青州府,由于在攻城过程中阇母遭到了北宋守军的顽强抵抗,导致金国军队在攻占青州府的战争中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
  愤怒了,决定以暴制暴,惩罚青州全城的百姓。
  他命令石皋将全城百姓全部造册登记,准备将所有百姓分配给手下的将士们充当奴隶。
  为了拯救青州城的无辜百姓,石皋勇敢地站出来反对阇母的暴行。
  当然,光反对还不行,石皋以理服人,向阇母讲述了一番大道理:
  “我们为朝廷攻城拔寨、抚定郡县,当然应该安抚百姓,善待百姓,如果我们以暴行加于百姓,那么其它州县的百姓必然会拼死抵抗,到时我们会面临更大困难”。
  阇母闻听后,幡然醒悟,石皋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挽救了青州府的百姓。
  北宋灭亡后,原北宋在河北一带的军民们纷纷举起了反抗金国的大旗,在定州府的唐县,有位名叫王八的哥们也顺应潮流,带领一帮热血青年搞起武装斗争。
  而此时驻守定州府的正是石琚和他的老领导完颜阇母,金国军队在阇母的带领下非常轻松地搞定了王八同志,并且还获得了一本据说是所有参与“王八运动”人员的花名册。
  完颜阇母很生气,决定按照花名册上的名单逐一抓捕治罪,艰巨的任务又一次落到了石皋头上。
  如果花名册上仅仅是以王八为首的几位首脑人物的话,石皋会毫不犹豫的点名抓人,但王八同志的花名册却给石皋出了全大难题。
  原因是这份“王八运动”花名册上居然有几千号人,难道真的要按领导的要求逐一抓捕吗?且不说这份花名册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
  此刻,几千号唐县百姓的性命全部掌握在石皋手中,石皋在霎那间作出了自己的决定,必须挽救这些百姓们的性命。
  做好事有时候并不见得要做到光明正大、义正词严,动用一些智慧、暗中做些手脚,同样可以做成好事。
  石皋假装拿着这本花名册去向阇母汇报工作,但就在石皋将花名册交给阇母的那一瞬间,石皋突然被堂前的台阶绊了一跤,很不幸的是这本花名册掉到了堂上的火盆中,霎时化为灰烬。
  石皋当然必须表现出很无辜、懊悔的表情,但事已不可挽回。
  领导阇母自然不会相信一向办事谨慎的石皋会犯这种幼稚的错误,苦笑之余,阇母也似乎明白了石皋用心良苦、精心策划的摔跤、烧书计划。
  无可奈何之余,阇母只得处死了以王八这首的几位首脑人物,其它参与者全部不予追究。
  石皋第二次以自己的智慧再次挽救了数千百姓的生命。
  就凭这两次事情,石皋同志绝对可以载入金国的史册,可惜,金国的历史一向非常吝惜笔墨,不过令石皋同志可以欣慰的是,金国的历史对他的儿子石琚却十分垂青。
  县令石琚不与邢州太守等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举动虽然很解气、很勇敢,但得罪上级领导的日子可不好过,随时都会被挨骂、被穿鞋。
  不过,石琚的运气还不错,不久后,这位邢州太守贪污受贿的罪行东窗事发,所有参与的官员全部被革职查办,除了邢台县令石琚外,整个邢州府下属县城的几位县令全部落网。
  于是,石琚的清正廉洁开始在金国广为传播,很快石琚得到了升迁的机会,分别担任行台礼部主事,左司都事和吏部郎中等职位。
  贞元三年(公元1155年),石琚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回家守孝,但孝期未满再次被朝廷提拔为吏部侍郎。
  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已经年过五十的石琚终于得到了金国皇帝完颜雍的重用,久闻石琚盛名的完颜雍亲自接见石琚,任命石琚为右谏义大夫兼吏部侍郎。
  在完颜亶和完颜亮时期都无法得到重用的石琚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从政才能了,已经为官二十多年的石琚终于第一次进入了金国的高级管理部门。
  所以,石琚必须发挥自己的百分之百的才能来报答完颜雍的提拔之恩,因此石琚同志很快针对朝政提出了自己的六大观点:言正纪纲,明赏罚,近忠直,远邪佞,省不急之务,罢无名之役。
  以上六条每条都是利国利民的治国良策,完颜雍很高兴再次发掘了一位未来之良相,所以石琚同志被三级跳,从员外郎直接跳到吏部尚书。
  

作者:老鼠队副 回复日期:2011-03-20 06:30:37 
回复 
  这书出的好慢

作者:167888b 回复日期:2011-03-20 20:49:51 
回复 
  楼主,坚持下去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20 22:48:30 
回复 
  五\23
  在担任吏部员外郎及吏侍郎期间,石琚同志用了十余年潜心研究和编纂金国的各项典章制度,真正做到了胸有制度、出口典章。
  不论以前北宋、南宋及齐国的官员职位名称如何更换,他都能够做到南北通解,东西注释,并且能随便说出每个官职的档次和等级。
  朝臣们送石琚外号为“详明先生”,意思是什么典章制度在石琚眼里都能解释的详细而明确。
  人才当然不能仅仅停留在吏部尚书的官位上,很快完颜雍又想再次提拔石琚,任命石琚为参政知事,但却遭到了石琚的再三推辞。
  为人谦虚谨慎、处理低调的石琚有点受宠若惊,自己对国家和新任领导寸功未建却连升数级,似乎有点不太公平。
  OK,既然你老人家非要经受考验和折腾,那么我们就走正常程序,给你安排些重要任务去处理,如果能够顺利、圆满地完成,那么你就必须“被参政知事”。
  完颜雍开始给石琚出考题了,负责和尚书右丞苏保衡一起担任十六位宫修缮工程的项目总指挥。
  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金国的皇家宫殿中怎么会有“十六位宫”这么奇怪的名字,因此,又到了名词解释的时间了。
  完颜亮在迁都燕京前,对燕京府的皇家宫殿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最后完工的燕京府皇宫内殿凡九重,殿凡三十有六,楼阁倍之,其中正中间的宫殿是皇帝居信,称之为正位,后宫称之为皇后正位,东边的宫殿称之为内省殿,而西边的宫殿则是后宫嫔妃居住之处,则称之为十六位宫。
  至于我们的“个性帝”完颜亮同志为什么会别出心裁地取这么个怪名字,说话,我真的不知道。
  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二月,燕京府十六位宫突遭大火,这场大火将十六位宫化为灰烬,甚至殃及到了旁边的神龙殿、太和殿及厚德殿。
  对于初登大位的完颜雍来说,这场意外的天灾来的太不合时宜了,难道是燕京府不欢迎他这位新主人吗?
  但事后的调查结果显示,这场大并非天灾,而是人祸,纵火犯居然是一位名叫称心的小宫女。
  结果实在太令人意外了,为可这位名叫称心的宫女会无缘无故地放火烧宫殿呢?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永远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的宫女称心其实一点也不称心,她的心中也有怨恨。
  怨恨的主题当然一定和完颜雍有关,那么是否完颜雍和这位宫女有什么感情纠结吗?
  如果这是部琼瑶的爱情小说剧,那么宫女称心的故事绝对是个相当不错的题材。
  但没有办法,我写的是正史,不能有片刻的娱乐,我只能将枯燥和史实进行到底。
  完颜雍其实是位相当仁慈的皇帝,在入主燕京府后不久,他便发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后宫宫女的数量太多,当然这都是完颜亮的功劳。
  这些宫女入宫时都是刚成年的少女,但为了皇帝的一已私利,只能牺牲自己的青春年华,直至老死宫中。
  既然完颜亮是个被后人所大加贬损的荒淫皇帝,那么完颜雍就不能继承完颜亮在这方面的衣钵,因此完颜雍很快做出了裁减后宫宫女的决定,将后宫中的一部分宫女放回家乡,过正常女人的生活。
  这对那些蛰居后宫、寂寞度日的深宫怨女们来说简单就是个天大的喜迅,原以为将在宫中终老一生的宫女们居然盼到了新生活的希望,大家都翘首以待期盼着能够入选裁减名单。
  称心宫女原本是被划入裁减名单之中的,但后来不知是何缘故,也可能是被别人顶包的缘故,称心最后居然落选裁减名单。
  新生活的希望彻底破灭了,称心将满腔怨恨发泄到了这些宫殿建筑身上,于是就发生了纵火十六位宫的悲剧。
  称心最终被完颜雍处死,结束了自己年青的生命。
  也许,已经对生活失去希望的称心渴望能够以这种方式来寻找自己的最终归宿!
  十六位宫的失火故事到此结束,请大家转移思路,回到石琚同志的故事中来。
  由于大定初年战事不断,完颜雍怕劳民伤财,因此重建十六位宫的议题一直被长期搁置,各位嫔妃们也只能暂居别处。
  大定四年末,金国和南宋正式停止战争,和平的岁月来到了,皇宫嫔妃们住房问题必须解决,完颜雍决定重建十六位宫。
  石琚同志有幸参与了这项工程。
  

作者:穆陵关 回复日期:2011-03-21 13:00:10 
回复 
  不错啊

作者:zzj129zzj129 回复日期:2011-03-23 17:58:56 
回复 
  楼主加油,楼主哪里人?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23 19:28:54 
回复 
  江苏苏州人.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23 22:10:05 
回复 
  五\24
  修复十六位宫是完颜雍登基以来的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
  昔日的完颜亮为了修建燕京府和汴京府,不择手段,搞得金国鸡飞狗跳、民怨载道、离德离心、众叛亲离,最终丢掉了江山和性命。
  所以完颜亮的教训必须吸取,工程不是不能搞,而是要在不劳民伤财、不滋生腐败的前提下以一种正常、合理、规范的秩序下进行。
  所以,工程负责总指挥的人选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昔日曾经担任过燕京府和汴京府工程总指挥的张浩同志已经病逝,另外几位副总指挥的能力资质、个人素质十分平庸,完颜雍根本看不上眼、比如刘筈等人。
  因此昔日曾负责过修建战船的工部尚书苏保衡成了完颜雍的首选人选,当然为了考验石琚同志,完颜雍同样将这个重任托付给了石琚同志,希望石琚和苏保衡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这个重任。
  搞建筑工程永远是个肥差,从建筑行业诞生那天起,直到现在,建筑行业和贪污腐败似乎成了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只要有建筑工程存在,那么基本上就必然有贪污腐败。
  完颜雍其实担心和关注的正是这一点,他不希望在修建十六位宫的过程中同样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一旦不可避免地出现这种现象,那么最终受害的永远是建筑民工们。
  因此,在工程开工前,完颜雍反复向苏保衡和石琚灌输自己的要求:这次搞工程必须做到不欺负民工,给到民工们最合理的工资待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得让官员们贪污受贿、中饱私囊,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圆满完成这项工程。
  完颜雍在每次实施重要活动前,喜欢不厌其烦地向下属叮嘱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完颜璋把完颜雍的叮嘱当成了耳边风,所以受到了惩罚。
  石琚认真记住了完颜雍的要求,在修建十六位宫的过程中,他和苏保衡两人配合得相得益彰,非常圆满地完成了修建工程,获得了完颜雍的高度赞扬。
  既然自己被考验成功,那么你就必须被升官,石琚很快被升为尚书右丞。
  升为朝堂执政官员的石琚自然要更加勤奋地为国家和皇帝工作。
  比如,燕京府的天长观(今北京白去观)遭遇大火袭击,道观毁坏严重,完颜雍于是下诏有司们进行天长观的修缮。
  本来这不过是个普通的改造工程,但有些喜欢好事的官员们便打算从中做文章,这些哥们拿着完颜雍的鸡毛当令箭,将白云观附近的民宅全部拆除,美其名曰扩建白云观,结果使整个修缮工程费用增加了30万贯。
  又如,蔚州一带的官员们为了得到地蕈(一种菌类植物,具有药用功能,是治疗多种疾病的民间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征数千名当地百姓们去采摘地蕈。
  这两个例子都是官员们瞒上欺下,损害百姓利益的典型案例。
  作为执政官员的石琚当然有责任和义务挺身而出,及时向完颜雍反映了这两件事情。
  完颜雍需要的就是像石琚这样的贤臣,能够直言敢谏、维护百姓的利益。
  于是乎,石琚同志又要被升迁了。
  但政治事业正处于扶摇直上的石琚同志却做出了惊人之举——职官,大定十三年和十六年,石琚同志两次以年老多病为由,要求辞官回家养老。
  一向求贤若渴的完颜雍自然不会轻易放过石琚这块“肥肉”,辞职没门,升官必须。
  大定十七年,石琚拜参知政事,封莘国公。
  大定十八年,石琚升尚书右丞相。
  已经六十七岁的石琚终于功成名就,成为了金国当之无愧的国家栋梁。
  但长年的辛勤工作和劳累过度使得石琚已经疾病缠身,因此在成为右丞相后一年,石琚再次向完颜雍提出了告老还乡。
  自从良弼去世后,完颜雍在处理朝政事务方面每事必咨询石琚,基本上对石琚是绝对的信任,因此完颜雍恳求石琚能够再发挥一至二年的余热来帮助他。
  石琚为了完颜雍,为了金国,愿意做到鞠躬尽瘁!
  大定二十二年,石琚因病去世,年亡七十二岁,谥号文宪。
  作为一名大器晚成的丞相,作为一名汉人丞相,石琚在大定年间有着辉煌而又骄人的工作经历。
  虽然石琚处理政事的能力公认的超强,但石琚在担任高级管理层期间,最为人称道的却是他的“知人善用”。
  完颜雍曾经感叹优秀的人才很难被发现,但石琚所推荐的官员却个个成了优秀的人才,比如后来担任右司员外郎室绍先,甚至包括一度被完颜雍打入冷宫的唐括安礼都曾被石琚所举荐,后来都成了完颜雍手下的精兵强将。
  完颜雍的嫡子完颜允恭后来曾经写过一首诗来怀念和称赞石琚:
  黄阁今姚宋,青宫旧绮园。
   绣缔归里社,冠盖画都门。
   善训怀师席,深仁寄寿尊。
   所期河润溥,余福被元元。
  石琚同志在死后有幸被当朝的皇太子比作类似姚崇、宋璟似人物,我想这应该是对石琚同志一生最奢华的的评价和最豪华的赞美。
  
  
  

作者:zzj129zzj129 回复日期:2011-03-23 23:11:53 
回复 
  楼主江南人氏,这么写金朝,有点吃惊

作者:正版暗夜 回复日期:2011-03-24 02:01:43 
回复 
  记号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正版暗夜 回复日期:2011-03-24 02:02:42 
回复 
  啊啊啊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正版暗夜 回复日期:2011-03-24 02:04:11 
回复 
  回帖87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上輩子是西夏人 回复日期:2011-03-25 22:26:34 
回复 
  顶起,加油!
    
    顶起,加油!
    
    顶起,加油!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26 17:41:07 
回复 
  五\25
  NO:4,直谏丞相——唐括安礼。
  和前面三位同行相比,唐括安礼在大定年间的光辉工作业绩和执政成绩实属比较寒碜,无法类比。
  但唐括安礼的特点非常鲜明,直言敢谏,具体直敢到什么程度呢?
  当面和完颜雍就某些敏感话题展开争论,完全不顾及皇帝的面子,甚至一度被罢官,这在众多丞相中间也实属罕见。
  唐括安礼,本名斡鲁古,字子敬,和前面三位同行一样,唐括安礼也是属于勤奋好学的好青年,史称“好学、通经史、工词章、知为政大体”。
  贞元年间,唐括安礼第一次入朝为官,相继担任翰林侍读学士,改浚州防御使、彰化军节度使等职务,个人工作经历极其简单,没有任何值得炫耀之处。
  大定初年,完颜雍大力提拔贤能,唐括安礼也在提拔之列,担任大兴府尹。
  大兴府就在中都燕京隔壁,相当于是金国的直隶州府。大兴府尹也就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市长。
  天子脚下当官可不是闹着玩的,稍有不慎便会带来丢官罢职的风险,唐括安礼在完颜雍手下的第一份差事便接了个烫手山芋,北京市长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人才降临于世间,就是为了接受严峻考验的,唐括安礼经受住了完颜雍的考验,并且交出了一份相当满意的答卷。
  大定七年五月,完颜雍视查大兴府,结果令他非常满意,整个大兴府的监狱中居然空无一人。
  太奇怪了,这到底是什么现象?难道说大兴府的治安已经好到无人犯奸作科的地步吗?
  当然,要说整个大兴府百分之百没有犯罪案件,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至少在唐括安礼的有效管理和治理下,整个大兴府立马变得社会安定,百姓安居。
  完颜雍很高兴,立即下诏在大兴府宴请唐括安礼,并规定,如有其它州郡能做像大兴府那样,他也会照样赏赐加奖相关官员。
  在完颜雍手下干活,只要你有真才实学、想不升官都很难,所以唐括安礼也要被升官了,拜参知政事、尚书左丞。
  从市长到宰执,唐括安礼完成了三级跳,但正值事业有成的唐括安礼在进入金国高级管理层后,却在完颜雍最为敏感的议题上直言敢谏,最终触怒了完颜雍。
  完颜雍应该来说具备了一个贤明君主所应具备的很多优点,但人总是有缺点的。
  完颜雍最大的缺点是墨守祖制,反对汉化,提倡返朴。
  作为一个从东北深山老林崛起的少数民族,如果想要在中原大地立国,其实必须融入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大家庭。
  但汉化永远是把双刃剑,随着数百万的女真猛安、谋克民户涌入中原黄河流域,整个金国的社会经济、社会关系、社会制度都面临着极大的冲击,金国必须从奴隶社会转入封建社会。
  这是金国所面临的一个必然问题,谁也无法改变这一趋势,但问题就在于这些入主中原的女真户民们刚脱离那种帐篷、草屋的类似原始生活,一下子就陷入了中原的花花世界中,疯狂的堕落、放松、享乐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这些女真户民们的汉化速度是惊人的,大部分女真户民已经完全抛弃了女真族的风俗,成了不折不扣的汉族人。
  但这些女真户民也很厉害,汉族人的优点基本上不予学习,缺点是一点就会,最后的结果是女真人开始腐化、堕落,战斗力也一落千丈。
  这是个令完颜深感头痛的问题,他在前面几次采取措施,比如鼓励女真人耕种,禁止女真人和汉民混居,给女真人分发官田等等。
  所以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希望女真人能够保持旧俗,过上小康的生活。
  但完颜雍似乎忽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你这个“小尧舜”在充分关注女真百姓的同时,对汉族百姓的关注热度显然很不够。
  女真户民的汉化也是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既然金国的主体民族已经变成了汉族,那么国家的强盛就已经离不开汉族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所以对女真和汉族百姓就应该一视同仁,不应该对同为金国人的汉族百姓存在偏见。
  作为一名深受汉化的女真人,唐括安礼其实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山东一带的女真猛安、谋克民户由于汉化太快,不事耕种,贪图享受,很快加入了贫困户的行列,完颜雍为了帮助这些女真贫民们摆脱困境,决定在当地签丁征兵,将这些贫困户转为士兵,由国家来抚养他们。
  议题一出,立即遭到了唐括安礼的强烈反对。
  “在我们目前的金国,女真、汉人应该是地位平等的两个民族,大家都应该辛勤劳动、勤于农事,如果大量的女真人因为不想耕种而当兵吃皇粮,恐怕会影响农业生产,这对汉族百姓来说,也是很不公平的事”。
  此言一出,朝堂一片哗然,在女真族统治地位的金国,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敢当着皇帝的面发表女真和汉人地位平等的言论,唐括安礼是第一位。
  所以他也触动了完颜雍心中最为敏感的话题,完颜雍发怒了,后果当然很严重。
  

作者:默默关心投 回复日期:2011-03-27 00:08:44 
回复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贴群 整理版:http://www.tiequn.info/art-291.html
  
  手机阅读:http://wap.tiequn.info/art-291.html

作者:默默关心投 回复日期:2011-03-27 00:11:09 
回复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贴群 整理版:http://www.tiequn.info/art-291.html
  
  手机阅读:http://wap.tiequn.info/art-291.html

作者:上輩子是西夏人 回复日期:2011-03-27 14:05:20 
回复 
  星期天问好
  
  
  
  星期天问好
  
  
  
  星期天问好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27 21:48:16 
回复 
  五\26
   “整个金国的天下都是我们女真族人流血牺牲所换来的,所以女真人在金国的地位当然要高于汉人,你唐括安礼也是女真人,但却处处向着汉人”。
  “所有的宰相都以女真人的礼仪进行朝拜,就唯独你唐括安礼非要搞什么汉族人的方式朝拜,所以我现在怀疑你的思想政治有问题,你已经不再适合担任尚书左丞的职务,我的建议是你立即外出为官,到地方上好好反醒反醒”。
  虽然完颜雍是个难得的贤明君主,一般的直言诤言都能够虚心接受,但这个沉重而又敏感的话题确实使完颜雍心情非常不佳。
  作为一名女真族的皇帝,完颜雍当然希望自己的女真族民全部能够过上小康富足的生活,所以从骨子里特殊关注女真族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王朝中,又有几位皇帝能够真正做到各民族地位完全平等呢?
  唐括安礼的观点其实并没有错误,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求完颜雍完全做到平等一致,难度太大了。
  结果很麻烦,唐括安礼被贬职,降为横海军节度使,数年之内不得升迁。
  但毕竟完颜雍是个类似“小尧舜”的君主,对于真正的人才是绝对不会放弃的,在石琚的建议下,唐括安礼很快又回到了朝堂之上。
  虽然唐括安礼在敏感问题上公然和完颜雍唱反调,但毕竟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偶而犯点错也很正常。
  所以升官还得继续,唐括安礼进升平章政事、封莘国公。
  大定二十一年,唐括安礼进升尚书右丞相、封申国公。
  作为一名曾经忤逆过皇帝旨意的罪臣,唐括安礼最终能够成功地当上宰相,只能证明完颜雍心胸的宽敞。
  可惜,这是唐括安礼最后的辉煌,在当上尚书右丞相的当年,唐括安礼便因病去世。
  四大良相的表演暂时谢幕,接下来应该是八大贤臣的表演时刻!
  
  八大贤臣:苏保衡、翟永固、魏子平、梁肃、孟浩、移剌道、移剌綖、移剌子敬。(排名不分前后顺序)
  苏保衡:字宗尹,云中天成人,为人正直忠诚,父亲苏京曾经是辽国的西京留守,粘罕攻破西京后,苏京带领苏保衡投降粘罕,加入了金国集团。
  苏京去世后,苏保衡在粘罕的推荐下开始入朝为官,相继担任撒离喝陕西驻军的参谋、同知兴中尹等官职。
  天德年间,完颜亮大兴土木兴建燕京府,苏保衡有幸作为督工跟随张浩一起见证了燕京府建设的整个过程。
  有了建设燕京府的丰富经验,苏保衡很快当上了工部尚书。
  新的考验再次降临苏保衡,完颜亮别出心裁地要大搞规模战船制造工程,作为工部尚书的苏保衡自然责无旁贷,苏保衡和徐文一起顺利了完成了完颜亮的战船工程。
  但随后完颜亮的战场乱点将则差点儿断送了苏保衡的性命。
  作为文人出身的苏保衡其实根本就没有任何战场的实战经验,更别提水军作战了,但完颜亮同志一向喜欢擅作主张、乱出怪招,所以苏保衡直能被“水军主帅”。
  不过苏保衡同志的运气不错,就因为比水军大部队晚出发了两天,苏保衡没有亲身经历惊心动魄的陈家岛海战,否则苏保衡必将成为陈家岛海战的殉葬品。
  人才的使用必须做到人尽其才,完颜亮其实已经发现了苏保衡这位人才,但却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将一位善于内政、擅长建设的官员当作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帅使用,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惜。
  完颜雍在人才的使用方面显然做到要比完颜亮好,人才必须要用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否则只能是埋没人才,荒废人才。
  对于苏保衡的使用,完颜雍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大定二年,诏令苏保衡安抚山东百姓、赈灾放粮。
  大定二年,苏保衡担任刑部尚书,奉命到河南、山东、陕西一带慰问屯田军人,并根据实际战功酌情处理军人的升迁。
  大定三年,仆散忠义反攻南宋,苏保衡担任户部尚书、负责后勤供应。
  大定四年,金宋和谈,苏保衡迁礼部尚书,辅助仆散忠义参与了和南宋方面的历次谈判。
  大定四年,议和成功,苏保衡担任十六位宫的修缮建设工程总指挥。
  短短两年时间,苏保衡相继担任工部、刑部、户部、礼部尚书,标准一个万能胶型的官员,就像足球场上的多面手,什么位置都能踢。
  也就是说苏保衡在治理内政方面是个万能胶式的全面型人才,但只适合于搞内政,并不适合于搞军事。
  完颜亮没能懂这一点,所以金国的海军最终全军覆没,而完颜雍看懂了这一点,所以苏保衡能够成为一代贤臣。
  

作者:zzj129zzj129 回复日期:2011-03-28 11:52:36 
回复 
  楼主加油,顶

作者:雁落西风 回复日期:2011-03-28 17:58:57 
回复 
  不错,记号一下。

作者:122432559 回复日期:2011-03-28 20:25:37 
回复 
  "1945年,一位非藉少女LATUALATUKA,乘坐一艘灰色小船由非洲漂到美国‧一位神秘男人杀死了她,而且在背脊割了 "LATUALATUKA"几个字母。一星期后, 这消息传到亚洲.现在你已看完这篇讯息, 她会在一星期后飘到你家中夺取你最重要的家人性命。解咒方法只有完成以下指示: 将此讯息贴在其他三个留言版的回应内
                                    对不起,不小心看到的,没办法
  

作者:caixing2009 回复日期:2011-03-28 20:27:38 
回复 
  路过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29 19:32:41 
回复 
  五\27
  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苏保衡因病而逝,年亡五十五岁。
  当时正在郊外放鹰打猎的完颜雍闻听此讯,立即停止打猎,回朝祭拜苏保衡。
  一个大臣的去世能够让皇帝如此重视,可见苏保衡在完颜雍心中的重要地位。
  而我记得好象完颜亮在张仲轲去世后,也曾经非常伤心,但张仲轲岂能和苏保衡相提并论。
  一个是紊乱朝纲的佞臣,一个是忠心为国的贤臣,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小人张仲轲也只能在完颜亮手下混饭吃,而贤臣苏保衡则可以在完颜雍掌中成大器。
  
  翟永固:字仲坚,中都良乡人。
  天会元年(公元1123年),赵佶靠着阿骨打的半送半买,重新获得了燕京一带的领土主权,翟永固因此也意外从辽国百姓成为了北宋的百姓。
  在当年燕京地区实行的经义考试中,翟永固排名第一,被封为北宋的开德府仪曹参军。
  但好景不长,燕京府很快再次更换主人,成为了金国的领土,翟永固于是乎又更换国籍,成为了金国的官员。
  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翟永固又参加了金国的科举考试,并成功中举,相继担任怀安丞,望云令,枢密院令史,左副元帅粘罕府掾等低微职务。
  在粘罕的推荐下(粘罕同志好象比较喜欢推荐一些原辽国旧臣),翟永固开始入朝为官,相继担任左司郎中、定武军节度副使、礼部郎中、翰林直学士等中级官职。
  翟永固同志在翰林直学士的岗位上一干又是数十年,直到完颜亮的上台。
  在完颜亮手下混饭吃,绝对是件非常痛苦而又无奈的差事。
  在贞元二年的科举考试中,作为主考官的翟永固给进士们出了一道名为《尊祖配天赋》的考题,原本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凡是你认为正常的情到了完颜亮眼中,就会变得不正常了。
  完颜亮原本就是个猜忌多疑的皇帝,他居然认为《尊祖配天赋》这个题目是在暗中影射自己是个类似桀、纣之群,于是翟永固同志就要倒霉透顶了。
  最后的结局还算不错,翟永固和另一位主考官张景仁被杖打二十。
  打屁股是完颜亮比较喜欢的一种惩罚方式,被完颜亮打过屁股的大臣举不胜举,翟永固这二十下大板估计算是最轻的惩罚了。
  莫明其妙被打屁股,仅管很冤枉,但翟永固的倒霉运还没结束。
  正降三年(公元1158年)五月,翟永固很不幸的被完颜亮选中,担任完颜亮二次迁都汴京的咨询师。
  所谓的咨询师其实就是完颜亮为了顺利迁都南征而特意寻找的双簧演员,一共有四位仁兄幸运入选,分别是翟永固、韩汝嘉、李通和敬嗣晖。
  李通和敬嗣晖原本就是完颜亮的特殊心腹,自然会毫不迟疑地支持完颜亮。
  翟永固知道自己如果不肯顺从完颜亮,必定会挨更多的大板,甚至于性命难保,但作为咨询师,他必须执行自己的义务,那就是说实话,说真话。
  所以,翟永固和另一位大臣韩汝嘉极力反对完颜亮的迁都、南征计划。
  后果很严重,翟永固其实已经考虑到了自己的后果,在受到完颜亮怒斥后,翟永固终于对自己的这位主人丧失了最后一点信心,决定辞官回家。
  虽然这是种比较消极的处理方式,但也许对翟永固来说是最好的处理方式,至少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不至于被完颜亮稀里糊涂的给干掉、死得不明不白。
  大定二年,在完颜雍大力提拔贤能的大好环境下,翟永固再次出山,担任尚书左丞。
  出于对新任领导的感激,翟永固在担任执政后不久便向完颜亮提出了改革官吏制度的要求,完颜雍全盘答应。
  但时间对于年老的翟永固来说已经是一种奢侈,年老多病的翟永固已经无法胜任尚书左丞的繁重工作。
  大定五年,翟永固因病致仕,大定六年,因病去世。
  苏保衡和翟永固的表演时刻其实大部分都是在完颜亮当政时期,可惜我们的完颜亮同志没有好好利用这两位贤臣能臣,更多的是滥用和浪费这两位仁兄的才能。
  而苏保衡和翟永固在完颜亮时期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痛苦,使的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打击。
  在完颜雍极切需要贤能的关键时刻,两位人才均短期执政而病终,这对完颜雍、苏保衡、翟永固来说都是个极大的遗憾!
  

作者:zzj129zzj129 回复日期:2011-03-30 00:47:04 
回复 
  翟永固那一拨良乡人是不是以后都被杀完了

  他是汉人吗?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31 19:59:17 
回复 
  五\28
  魏子平:字仲、弘州人。
  关于魏子平,还有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故事。
  魏子平在担任参政知事后,曾经非常喜欢吃鱼,因此他就命令厨师在家中的池塘中养上百条鱼,目的是为了方便他经常性的吃鱼。
  但很快,魏子平便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鱼的陷阱,在每天晚上按时按量吃完鱼后,魏子平便开始在入睡时被恶梦缠身。
  当然,他恶梦的主题同样离不开他的嗜好——鱼,每天在梦中,魏子平被群鱼环游四周,挥斥不去,甚至有部分鱼游入魏子平口中,使魏子平如鱼骨卡喉。
  如果偶而做此恶梦,魏子平还能应付,但这样的怪鱼恶梦几乎每天晚上都在梦中恭候魏子平大驾光临,使的我们的魏子平同志胸闷烦躁,无法入眠!
  长此以往,魏子平早晚要被这群怪鱼给折腾死,每次恶梦苏醒,魏子平都在探讨和研究做怪鱼恶梦的原因,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由于自己大量吃鱼,导致鱼在梦中报复自己。
  因果报应,不可不信,为了身体健康,为了不再受怪鱼恶梦的搔扰,魏子平终于下定决心,从此以后戒吃鱼。
  这个故事出自后来金国大文学家元好问的小说《续夷坚志》,其真实性当然还值得考证,我这里讲述这个故事,主要是为了增添一些有关金国大臣们的奇闻趣事。
  魏子平以进士身份初登朝堂,先后担任尚书省令史,大理丞,左司都事,同知中都转运使事,太府监等职务。
  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魏子平担任出使南宋的贺宋主生日副使,在完成出使任务回国后,一心想着征服南宋的完颜亮又开始旁敲侧击地询问魏子平,希望获得他想要的答案。
  比如,他在许多询问江南地理情况时,问魏子平:“南宋的苏州府和金国的大名府哪个地方更好。
  这是个智商极低的问题,苏州号称人间天堂,有哪几个城市能比得过苏州呢?
  完颜亮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魏子平承认南宋的很多地方都比金国好,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干掉南宋,那么大家都可以去苏州游山玩水了。
  以魏子平的智慧岂能看不透完颜亮的小小伎俩,但魏子平也是个相当聪明的同志,他知道公然反对完颜亮的后果会相当严重,只能通过忽悠的方式来应付完颜亮。
  魏子平认为:苏州江南一带地理条件非常恶劣,江湖气候潮湿、夏季酷暑难耐,怎么能和我们金国的大名府相提并论呢?
  虽然魏子平说得头头是道,但完颜亮却很不高兴,作为大臣完全不能迎合主人的意思,那么你也只有给我座穿冷板凳吧。
  当然,魏子平的冷板凳最终还是没有坐穿,因为很快金国就更换了领导人。
  对于曾经劝阻完颜亮南征而受到冷落的大臣们,完颜雍基本上是极力提拔的,比如纥石列良弼、翟永固等。
  魏子平很快重上表演舞台,担任户部尚书,负责在河南一带为仆散忠义讨伐南宋进行后勤总负责。
  很快,魏子平便升任参知政事,怪鱼恶梦的故事便是在他担任参知政事期间所发生的。
  完颜雍很喜欢和这些良相贤臣们讨论一些关于国家民生大计的问题,魏子平当然也不能“幸免”。
  完颜雍和魏子平谈论的话题和金国的田税有关:
  原来的政府向百姓们收取十分之一的田税,百姓们好象都很富足,没有什么怨恨和情绪,但很奇怪的是我明明设置百分之一的田税,但金国的百姓们却变得更加贫困,对此税率好象很不满意,到底是何原因?
  税率降低了,百姓们反而变穷了,反而不满意,难道是金国的百姓比较变态,喜欢政府收取高税率田税吗?
  答案当然不是,魏子平讲出了其中的原由:
  原来的田税和我们目前的田税虽然相差很大,但两个田税的基数和收取方式完全不同。
  原来的田税的基数是公田,政府的田地,政府只是将这些田地租给百姓们耕种,收取一定的地租,所谓的田税虽然很高,但也只是政府向政府收取,基本不影响百姓们的生活水平。
  但目前田税收取的对象变成了私田,也就是百姓们自己的田地,虽然田税税率不是很高,但实际官府征收时并没有严格按照田地九等征收,不论你有多少亩地,也不论你的田地质量如何,一律按上等田地进行征收。
  比如说张某一家共有三亩地,一亩是上田,一亩是中田(一年荒而不种之田),一亩是下田(二年荒而不种之田),如果说上田按百分之一进行收税的话,那么中田和下田的粮食产量肯定要大打折扣,按理田税也应该是比上田要低。
  如果说上田一年平均的粮食产量是500斤,那么中田的一年的平均粮食产量就应该是250斤,下田的一年平均粮食产量则基本为零。
  张某的一年粮食总产量就应该是750斤,那么他所交纳的田税就应该是7.5斤粮食。
  但实际状况是这样吗?
  目前的官府不论田地等级如何,全部按上田的标准进行收税,那么张某家三亩地,按照规定必须以500*3=1500斤为基数来上交田税,那么张某就应该实际上交15斤粮食。
  张某实际交的田税比按规定的田税多交了一倍,你说百姓们的生活能不贫困吗?
  

作者:zzj129zzj129 回复日期:2011-04-01 00:36:39 
回复 
  楼主加油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02 22:08:10 
回复 
  五\29
  原来如此,听完魏子平的分析完颜雍恍然大悟,其实自己制定的政策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是一些执行者变相地执行政策,所谓的政策于是就变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不久后,南宋襄阳一带的百姓在汉江上用浮舟搭设了三座浮桥。
  襄阳位居金宋边境,南宋在边境地区大张旗鼓地营建军事设施,必然会引起金国方面的强烈关注。
  金国南京统军司连忙向完颜雍上奏这一重要军事情报,于是完颜雍立即召开内阁会议,请朝廷重臣们对此状况发表意见。
  对于南宋方面特殊举动的评价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很有可能引起两国之间的外交纠纷或军事冲突。
  参知政事魏子平率先发言:“我听说目前襄阳一带柴火紧缺,所以百姓们搭设浮桥的目的是为了到汉江北岸去收集柴火,所以大家没必要搞得神经过敏、紧张过分”。
  但也有部分军事爱好者反对魏子平的意见,比如河南统军使完颜宗叙同志就显得相当神经过敏。
  他从边境报道及南宋逃亡者的传说中得到的可靠消息是:目前南宋方面正在调兵遣将,造战船浮桥,运粮饷,修城郭,移兵江北,复设制置司,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军事预警准备。
  一个说是百姓捡柴,一个说是军事行动,孰真孰假?当然眼见为实。
  完颜雍命令修起居注粘割斡特剌亲自到边境地区进行视察,结果南宋方面根本没有任何军事行动,宗叙的可靠消息完全是传说消息,当然魏子平的猜测完全正确,百姓们只是去江北拾柴而已。
  事实证明是一场虚惊,同时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魏子平功不可没!
  魏子平以后在金国的政治经历则比较简单。
  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被罢为南京留守。
  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起为平阳尹,复致仕。
  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病逝于家。
  
  
  梁肃:字孟容,奉圣州人
  魏子平不幸遭遇“恶梦怪鱼”,而我们的梁肃则有幸艳遇“天赐夫人”。
  故事同样出自元问的《续夷坚志》,只不过魏子平是困于恶梦,而梁肃则是夜遇美艳。
  少年时代的梁肃非常勤奋好学,经常通宵达旦、秉烛夜读,每次都要其母强行灭烛方肯入睡。
  乡试中举后,梁肃曾经有一次和众学子们在凉凉夏夜中谈古论今,很快大家的话题谈到了神明鬼怪身上。
  众学子们历数古往今来胆大不怕鬼神者,但在梁肃眼中都不屑一顾。
  梁肃认为自己一身正气,鬼神不侵,并且为了证明这一点,他自愿单独一人深夜到附近的广宁闾山公庙居住一晚。
  广宁闾山公庙位于深山老林中,庙中的塑像面目极其狰狞,平时行人就是白天入内,都会有毛骨悚然的感觉,公庙有夜间还经常发现一些怪叫声,一般过路行人在经过闾山公庙时都会主动避开公庙,唯恐被鬼神纠缠。
  所以众学子闻听梁肃敢单身前往闾山公庙居住,纷纷表示不敢相信,并且质问梁肃如何证明他去过闾山公庙。
  既然发出大话,梁肃当然就得兑现诺言,不过他早已有了计划。
  不就是要有个凭证吗?很好办,等今晚深夜,你们和我一起去公庙,我一个人进入公庙,你们全部在庙外等候,我沿着整个公庙四周走一圈,然后沿着走的路径画个圈,不就可以了吗?
  平常人连公庙都不敢进入,梁肃居然敢深夜在公庙内走一圈,实属胆大,众学子一心想看好戏,最好能看到梁肃被鬼吓跑的狼狈模样,所以很爽快地答应了梁肃的计划。
  深夜降临,处在古树参蔽、曲径通幽之中的闾山公庙开始渐渐显露出它的狰狞面目。
  但对于梁肃来说,一切的神鬼都是浮云,自己的目的就是要活捉神鬼浮云,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胆量。
  事上本无神鬼,世人自生神鬼,梁肃原本就不信神鬼之说,如有神鬼也是人之神鬼。
  抱着这种无所畏惧的态度,梁肃义无反顾地踏入了闾山公庙的门槛,并且开始沿着公庙行走画圈。
  一切似乎都非常顺利,但当梁肃摸索着走到公庙的东侧时,突然发现有一个人倚墙而靠!
  难道是公庙中真的有神鬼吗?梁肃突然感觉到有些全身发冷。
  但不是说一切神鬼都是浮云吗?管他什么神鬼人妖,既然让我梁肃碰到了,那么就要让你出原形。
  梁肃不管三七二十一,牢牢抓住庙中的人,将其负之背上,然后大摇大摆地走出公庙,面对公庙外惊愕不已的众学子说:“大家看到了吗?我把公庙中的鬼都抓到了”。
  

作者:上輩子是西夏人 回复日期:2011-04-03 12:00:55 
回复 
  大力支持!
  大力支持!
  大力支持!
  大力支持!
  

作者:antimicro3 回复日期:2011-04-03 20:16:54 
回复 
  
  作者:zzj129zzj129 回复日期:2011-03-23 23:11:53 
  
    楼主江南人氏,这么写金朝,有点吃惊
  
  ——有什么吃惊的,江南从不缺汉奸,虽然本人也是江南人士。受重利轻义的商业文化影响,江南人只要能暂时做稳奴隶,什么原则都可以没有。
   历来给鞑靼人涂脂抹粉的历史,从不缺江南人的手笔!

作者:zzj129zzj129 回复日期:2011-04-04 20:07:46 
回复 
  
作者:antimicro3 回复日期:2011-04-03 20:16:54 
  
    
    作者:zzj129zzj129 回复日期:2011-03-23 23:11:53 
    
      楼主江南人氏,这么写金朝,有点吃惊
    
    ——有什么吃惊的,江南从不缺汉奸,虽然本人也是江南人士。受重利轻义的商业文化影响,江南人只要能暂时做稳奴隶,什么原则都可以没有。
     历来给鞑靼人涂脂抹粉的历史,从不缺江南人的手笔!
  
  都过去了,2012就要到了,楼主加油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07 22:05:23 
回复 
  五\30
  众学子当然不会相信梁肃的鬼话,难道梁肃连鬼都不怕吗?梁肃啥时候又变成钟馗了呢?
  大家高举火把,翘首以待,希望一睹被梁肃生擒活捉的公庙小鬼的庐山真面目。
  哇,果然是鬼,而且还是个鬼中美女!
  原来梁肃所捉住的居然是个美艳少妇,这位美妇衣着艳丽、与众不同,但状若昏醉、气息奄奄,难道真的是美女艳鬼。
  这种荒山野岭、阴森古刹如何会有此等美女出现,一定是鬼、必须是鬼,所有的学子一致持有相同观点。
  但就在众人为此女鬼评头论足时,这位“女鬼”居然主动开口说话了。
  原来这并非山中女鬼,而是天降美妇。
  这位天降美妇原本是南宋扬州人某大族之女,但在尊长婚之日、乘轿出嫁的路上,突然遭遇龙卷风袭击,结果居然不可思议的被狂风刮到了闾山公庙。
  从江南的扬州刮到塞外的河北,这场龙卷风确实够猛给力。
  难道还要我们的梁肃同志学一回千里送京娘,将这位美少妇送回南宋吗?
  天上掉下个美夫人,当然是天赐夫人,有喜欢好事的学子们决定玉成美事。
  既然这位夫人是被梁肃同学发现的,那么就应该归梁肃所有,反正梁肃同学还未结婚,就当捡了个现成老婆吧。
  美艳少妇,谁人不爱,梁肃新手捉拿的女鬼最终成了梁肃的新娘,在当时的金国确实也算得上是一件奇闻异事。
  不过对于这位天赐夫人的来历,我还是抱有怀疑态度的,一个大活人从扬州被风刮到河北,不死也得大伤,怎么可能活生生地出现在闾山公庙呢?
  多半的真像是这位美少妇可能路过闾山,迷失山路,而夜宿公庙,最终被梁肃当鬼抓获。
  得到天赐夫人后的梁肃就连政治生涯也开始变得一帆风顺。
  天眷二年梁肃中进士,任平遥县主薄、迁望都、绛县令。
  正隆年间完颜亮营建汴京府,梁肃担任分护役事,摄大名少尹。
  正隆末年,金国境内盗贼四起,很多百姓被迫胁从加入盗贼行列,整个大名府牢狱中人满为患,梁肃明查秋毫,分辩忠奸,只处罚了为首的几名盗贼,胁从百姓一律释放。
  大定二年,梁肃以勤恪清廉而受到提拔,担任大兴少尹,相当于现在北京市副市长的职务。
  担任副市长后的梁肃充分发挥了直言敢谏的性格,一口气上疏向完颜雍提出了有关吏治、赋税、农业方面的多条非常有建议意义的建议,但并未得到完颜雍的完全采纳。
  而后,梁肃便开始走霉运了,因为不能如期捕杀蝗虫而遭到贬官。
  在中国的古代农业历史长河中,水灾、旱灾和蝗灾并称危害农业生产的三大灾害。
  水灾和旱灾毕竟可以通过兴修一些水利设施来预防和控制,但对于小小的蝗虫,就是天皇老子也没有办法。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金国,蝗虫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是相当巨大的,对于一心要快速发展农业的完颜雍来说,小小的蝗虫已经成了完颜雍心中的永远的伤痛。
  皇帝又能怎么样,普天之下虽然都是皇土,但普天之下其实又都是“蝗土”,蝗虫可以任意地肆虐农作物,你又能奈我何?
  对于蝗虫,大家还真的没什么好办法,没有好办法并不等于没有办法,唯一的办法便是派遣官员担任捕蝗官,负责监督各地百姓们用手工的方式捕捉蝗虫。
  在当时的金国,完全靠人工和简陋的工具要想大规模捕杀蝗虫,几乎就是天方夜谭,所以捕蝗官在当时的金国绝对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职位。
  按要求捕到了蝗虫是应该的事,但如果没有按照要求捕到蝗,那就是破坏金国农业发展的罪人,那就等着倒霉吧。
  我们的梁肃同志很“幸运”,被担任大兴府的捕蝗官。
  结果很正常,梁肃再怎么勤奋工作、也搞不定四处飞扬的蝗虫,最后的罪名是不能如期捕蝗,必须接受处罚。
  梁肃被贬官一级,降为川州刺史,削官一级并解职。
  不过梁肃同志在金国群臣中的口碑还相当不错,很快就有同僚们向完颜雍再次举荐梁肃,梁肃很快又担任河北东路转运副使。
  

作者:zzj129zzj129 回复日期:2011-04-07 23:35:03 
回复 
  楼主加油

作者:宁静致远吗 回复日期:2011-04-10 13:05:35 
回复 
  楼主充其量是个多读了一些金历史的蠢人,为什么这么说你呢,你说你是汉人,哪么汉人的民族利益是什么呢,你又当如何做呢,你的所说所为再为谁歌功颂德,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宁静致远吗 回复日期:2011-04-10 13:13:56 
回复 
  金人真的伟大吗,伟大就不会消失了,反观汉人无论是强还是弱都依然在这块土地是顽强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