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到营口高速费:民营书店10年倒闭五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1:17:16
2011年12月01日08:36 来源:新民周刊 作者:何映宇
  • 打印
  • 大 中 小
光合作用书店

  民营书店经营的困境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问题,它一直存在着,只不过,今天它变得更加严峻了而已。网络书店是压倒民营书店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绝不是唯一的稻草。

  光合作用,倒了。

  真是噩耗不断。年初,北京最大的民营书店“第三极”书店巨亏7800万,撑不住,关门歇业;之后,在读书人中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北京“风入松”书店于7月贴出了停业通知,然后,两个月前,广州的两家香港三联书店宣布结业……

  像多米诺骨牌被瞬间推动,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调查报告称,在过去10年里,有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倒闭。实体书店——特别是民营书店的生存境况——似乎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该何去何从?面对苏宁易购、当当、卓越、京东几大网络书店近乎疯狂的降价促销活动,真的要问一句:实体书店,还能坚持多久?

  海外出版:日薄西山

  中国实体书店遇到的问题绝不是中国的特色。

  2010年,美国大众类图书销售额下滑了4.4%,达7.02亿美元,今年首季度下降9%,法国非常重要的出版公司——拉加代尔集团——今年年利润下降达到了12%,欧美发达国家的实体书店,也在电子书和网络书店的冲击下奄奄一息苟延残喘。

  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出国的时候喜欢去书店逛逛,他对记者说:“海外的情况也是这样啊。你看,两大连锁书店之一的博德斯集团都倒了。说倒就倒了,这真是让我这样的出版同行感到危机重重的事。我以前去美国,还经常去美国几个大学附近的书店淘淘书,现在关闭的书店也不少。就长期的趋势来看,传统图书行业,无论是实体书店还是实体图书都非常危险,网络书店和电子书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事,以后90后、00后的孩子,他们的购买和阅读习惯,肯定会向网购和电子阅读倾斜,这样的话,我们出版业的工作人员不能无视这样的现实,肯定要做出一些调整。”

  在赵武平看来,这种调整也是因地而异,台湾诚品书店的成功在内地恐怕难以复制,并不是说它的文化理念不能移植到大陆的实体书店中来,而是因为:“它有一个房地产的背景在那里。对诚品来说,图书只是一个招牌,书店书卖得有多好其实并不重要。所以它的成功,可以视作是文化营销的成功,但不能视作是书店本身的成功,这是两个概念。”

  对此,原《诚品好读》编辑(现任北京世纪文景公司的文学总监)陈孟姝是深有体会,她见证了台湾图书界从80年代的辉煌走向萧条的过程,在她看来,台湾的问题和世界是同步的:“很多书店倒闭,电子书对欧美的冲击是比较大的。台湾同样如此。”

  不过,台湾的图书界也不是只会坐以待毙:“台湾的出版社也有应对之策,文学书当然是比较边缘化了,现在在台湾能够卖得好的,除了亲子书之外,就是经管类图书,对于那些想要在财经业大展宏图的职场人士来说,花上一两百新台币去买一本对他们的职场发展有帮助的书他们怎么会心疼钱呢?他们也不缺这点钱。这就使得几乎所有台湾的大型出版社都走向综合化,而其中,经管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每个国家与地区的情况并非千篇一律,“比如说日本的情况,整体上似乎在下滑,但是实际上,是杂志的销量下降得特别厉害,使得整体上呈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日本的图书在去年还略有上升。而且,日本政府规定,日本的图书不允许打折,这一措施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日本的图书业。”

  但是赵武平注意到,在美国,独立书店依然大量存在,各种特色书店也层出不穷,并没有因为网络和电子书的冲击而走向末路。因此,他相信,阅读,仍然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关键是你如何提供有特色、优秀的书籍出来。

  对于赵武平所说的“调整”,2666图书馆合伙人之一石剑峰也有类似的看法:“未来的趋势是,单纯卖书就是死路一条。书店应该成为社区的一部分,是社区的公共活动中心,而不仅仅是贩卖书本和纸张的地方。要成为社区一部分,你要知道这个社区是什么形态的,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标准化的书店是没有希望的。”

  民营书店的死亡怪圈

  但是在中国,也有中国的国情。

  “新华书店为什么不倒?”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非常直接地质问。

  确实,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的冲击不是民营书店单独的问题,而是所有书店面临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多看到民营书店一家家倒掉?“像我们书店,一年要交100多万的房租,一年我们书店经营70%-80%的利润要交房租。税收方面,占到了我们收入的10%以上。”刘苏里非常无奈地说,“而新华书店在房租和税收方面都有很多优惠。如果经营出了问题的话,贷款支持。扶持基金,据我所知,绝大部分都给新华书店了。还有,教材,领导人著作的专卖,新华书店可以,可是民营书店不可以。”

  新华书店垄断的教材销售是新华书店最重要的利润来源。“现在新华书店绝大部分的利润是靠教材。基层新华书店90%、中层新华书店85%、省级新华书店75%的利润,都是靠卖教材。每年的两个学期,由新华书店销售教材,他们还不是靠吃教材这馒头活着的吗?也就是说,没有教材,它们早死掉了!”

  刘苏里给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我们的话,去掉房租和税费,大概还剩下4%-5%的利润,就这么多。”民营书店经营的困境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问题,它一直存在着,只不过,今天它变得更加严峻了而已。网络书店是压倒民营书店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绝不是唯一的稻草。

  民营书店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易观国际发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网上零售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网络图书销售同比增长84.5%,已成众多B2C网站吸引点击率的首要法宝。不知不觉之间,图书本身的利润似乎已可以忽略不计,它们就是电商们抛出的诱饵,让网民们自愿进入它们的伏击圈,网上血拼,大肆购物,到时候,荷包失血,就怪不得谁了。

  就在几天前,专卖电器的苏宁突然高调进入图书市场,零价出售,当当马上跟进,买100送200,京东商城也不甘示弱,出台策略,所有图书都5折。一家一家,看似在充分竞争,但怎么看,都像是在共谋,意欲将传统书店打倒在地让其永不翻身:“我觉得中国的图书市场特别能反映这个时代的浮躁和疯狂。”刘苏里多少有些气愤地说,“在中国,没有规范,胡来!每个人似乎都理直气壮,觉得自己做的特对。这当然是不正当的恶性竞争,关键是为什么这事没人管?管这事的人干啥去了?”

  确实,在这样的政策倾斜和制度缺席的情况下,民营书店从一开始就承担了比国营书店更大的压力,从而也必然要承担比国营书店更大的死亡率。那么,是否可以给民营书店更多一点生存空间?这是需要主管部门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书店的生存之道

  这股实体书店倒闭风会刮多久?未来,还会不会有书店生存下来?相信,一定会有。只是,在这个越来越分众的时代,书店,也要学会自己的生存之道,即不是卖完书拉倒,而是我走我路我型我秀。

  风入松,关了;季风来福士店,关了。

  网上书店,赔本赚吆喝,从销售量来看,至少赚了个人气;而线下书店,一家接一家关门大吉,与网上的热闹相对的,是落寞、萧瑟的身影。

  这股实体书店倒闭风会刮多久?未来,还会不会有书店生存下来?相信,一定会有。只是,在这个越来越分众的时代,书店,也要学会自己的生存之道,即不是卖完书拉倒,而是我走我路我型我秀。

  万圣书园:活着,才是奇迹

  “民营书店,死了,正常,活着,才是奇迹。”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一语惊人。

  北大边上,成府路蓝旗营北大清华教师楼下,久负盛名的万圣书园,店面其实并不是很大。到二楼,才豁然开朗一些。一看,就是学人办店。楼梯上,写着博尔赫斯的名言,出售的,大多数都是学术、思想类的读物,“从一开始,这就是我们的理想。”刘苏里非常认真地说。

  自1993年10月创办以来,万圣书园一直是北京民营书店的标杆。老牌子,代表的是知识分子的信仰和理想,对于学术和思想的追求,和它周围的两所大学所代表的精神,不谋而合。所以北大的季羡林生前赞曰:“万圣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清华大学的著名诗人西川则说:“这一万个圣人是万圣书架上的作者,在受益于这些圣人的读者中,有我一号!”

  也换过地方,不只一次。书店最早位于西北三环靠近中国人民大学的地方,1994年,北京三环路改造,万圣书园迁至具有浓郁北京民间风情的成府老街,2001年,成府老街改造,万圣只好孟母三迁。

  一晃,十年了,这十年里,万圣书园坚持了下来,并且,未改初衷。

  困难,从来都摆在总经理刘苏里面前,从最初要借国营单位挂靠,到现在网上书店和电子图书的双重冲击,刘苏里发出“活着,才是奇迹”的感慨,个中辛酸,没有经历过,何尝能真的了然?

  这是一家站在知识分子立场上开的店。他们会专门找出近期知识分子会比较关注的图书放在显眼的位置上,比如说三农问题书籍的专架、城市问题的专架、改革开放相关书籍的专架。书店门口的黑板上,会写上书店的推荐,绝不会是《杜拉拉升职记》或《步步惊心》,而是:基督教文化译丛的《基督教释经学》和《圣经的来源》,让你不得不佩服的专业,正是这种专业吸引着学者、教授和有志于学术理想的青年来这家书店淘宝,去挑选他们的最爱,并且总是能满载而归。

  “我们万圣书园的经营状况还比前两年好一点,网络书店的冲击其实是很难测度的,你怎么判断,今年我们书店卖得少了一点就是因为网络促销的原因?我们也有咖啡店,但是事实上,咖啡的收入还不如书呢,我们只是要给读者更多的服务才设置了咖啡店,那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刘苏里近乎固执地坚持认为,做好书,是唯一的王道!当越来越多书店变成咖啡馆的附庸,当新型书店沙龙为主、卖书为辅的时候,刘苏里还在坚持着他自己的理想。相信,如果有一天,当所有人都“变节”的时候,那个坚持自己方向的人,也会成为英雄,或者烈士。

  PAGEONE:图书奢侈品旗舰店

  和追求学术理想的万圣书园相比,北京PAGEONE书店(页壹堂)的华丽空间就是时尚先锋爱好者的聚居地。

  如果第一次去PAGEONE,说不定会像记者一样在北京国贸偌大的空间里转上半天,就算不转,从地铁一号线出站,大概总要走上十多分钟,随着各种指示牌一路指引,再电梯下一层,终于,到了。

  设计感十足的店招和空间布置,让人顿生好感。也许上午10:30是工作时间,所以人很少,只有两个老外在随意翻看着,静到连沙沙的翻书声似乎都听得见。

  国贸,是奢侈品的天下,PAGEONE走的,也是高端路线,大众点评网上标的人均消费是115元,这里专卖外文和港台原版,一本200多页的普通文字港台书,都按原价转换成人民币,一般都要卖到七八十元人民币以上,内地出版的设计、艺术类画册也会有一些,定价二三百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就是一本薄薄的便笺本,一看,吓一跳,40元,那就绝对不是以薄利多销小本经营的传统书店思路,亦不是赔本赚吆喝的网络书店的营销模式,这里,卖的,是个氛围,卖的,是个专业。在北京,除了外文书店,还有哪一家书店能和PAGEONE比海外图书的新和全?

  今年4月,原来在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早有盛誉的PAGEONE杀入北京,在国贸开了第一家店,在北京时尚文化人士中间立即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其实,从有想法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到最终达成夙愿,经过了十多年的时间。10年前,PAGEONE总经理陈家强想在王府井东方广场租场地,但是租金太贵,根本负担不起。如果不是国贸向PAGEONE提供一定的租金优惠,陈家强坦言:“按照其他行业租金的话,书店是没法在这边开的。”

  PAGEONE尚且如此,其他一众小书店,为租金愁得心灰意冷的更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PAGEONE总算还是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这是因为气质的相合,国贸这样的大型综合性商场,非常需要在超市、餐厅、影院、美食广场之外,有一片文化的空间来彰显品位和腔调。国外的商场都有书店,因为他们知道,阅读从来都是人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衣食住行之外,需要一点精神的抚慰。当然,在国贸这样现代的大型商场,论斤卖的打折书店自然不是合适之选,需要设计感,需要考虑店招的Logo怎么安排,用什么样的书架,打什么样的灯,背景是什么样的颜色,每一个细节都要仔细考量。

  而PAGEONE的出现,恰逢其时。虽然,它走的是高端路线。

  2666图书馆:逆市出击

  实体书店风雨飘摇,2666图书馆却逆市出击。

  这是一家难以归类的图书馆,借书为主,会员制,收费有点小贵,兼着,还卖点儿书,不多,但全是作家签名本,颇有收藏价值。

  第一次听说这个地址:上海南京西路1025弄静安别墅136号,记者的头脑中马上闪现的是马勒别墅似的辉煌,到了才知道,这里原来是经典的上海石库门老房子,历史上曾经是潮州会馆,蔡元培和于右任这样的文化大家也曾寓居于此。南京路上的喧嚣繁华,一进入小区的大门,突然变得安静了下来。

  2666图书馆就静静地坐落在其中,很小的一间,感觉人稍微一多,就会没地方驻足。书,摆得整整齐齐,绝不会在这儿看到《小时代》、《明朝那些事儿》这样的畅销书,纯文学、学术书、港台、英文书占了一定的比例,彰显的,是品位。

  今年年初,大概春节前,石剑峰和btr、俞冰夏在一家咖啡馆聊天。btr说:“开家午夜咖啡馆吧,就是把半夜打烊的咖啡馆,在下半夜接过来,继续营业。”俞冰夏说:“那还不如开图书馆呢。因为我的梦想就是开图书馆。”结果,那一晚就定了,连运营模式和盈利方式全部想好。店名,想了半天,绞尽脑汁,最后,石剑峰拍板说:“不如叫2666好了,这个名字够怪,而且是大家共同喜欢的作家的书。”

  他们都喜欢波拉尼奥,就这么着,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块合资办了这个图书馆,一共5个人,各出资数万元。石剑峰卖了个关子,没向记者透露投资和房租具体是多少,只是说:“目前我们都还能承受。”

  盈利模式以收费会员和办活动为主,还卖咖啡。合伙人小昆和小石头本身就是2666图书馆边上夏布洛尔咖啡馆的老板,卖咖啡自然是驾轻就熟。会员费每个月100元,年卡806元,作为图书馆来说显得颇贵。石剑峰介绍说:“目前,活跃的会员在150人左右,这在他们的预期之中。图书馆刚刚开了半年,目前我们不需要再融资,虽然很多人想投资成为合伙人。”

  办活动,不全是免费,“否则要饿死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出租场地是按照人头来算饮料费。”

  以书香来吸引人气,以出租场地来营利的方式确实是个好主意,不过,目前看来,地方有点小,算是个局限。石剑峰说:“暂时还没有想过搬家,因为这里挺好的,这么个空间正好是一个公共客厅的容量。再大的话,可能模式上都有变化,定位也会变化。但是能稍微大一点点,就最好了。”

  单向街图书馆和库布里克书店:不断创新的书店模式

  传统书店经营困难,但是新的书店还是不断诞生。如今最流行的一个模式是——沙龙书店。比如北京的库布里克书店和单向街图书馆。

  从东直门地铁站出站,走上15分钟,就可以到这家大名鼎鼎的库布里克书店逛一逛。这里,靠各种新书发布会和沙龙而出名,环境一流。最关键的是,它和单向街图书馆一起,创造了一种新的书店模式:书店+咖啡馆+沙龙。

  三合一书店,不再是原来单纯的书钱交易的场所,而变成一个时尚地标,一个文青与作家、艺术家直面交流和对话的空间。借助于活动来积聚人气,和电商用书籍来招揽顾客其实是一个道理,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其实需要店家对自己书店的定位和客流的人群组成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从而塑造出自己书店的个性,赚钱,不再那么简单,需要一点智力的考量。

  当然,没有活动的时候,在这里,你也可以轻松惬意地点一杯拿铁或卡布基诺,在温暖阳光下,捧一本心仪的书,打发一个下午。那,就是空间和书籍双重的魅力在吸引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