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到大虎山的火车:脉诊略谈 - luoyu5200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5:51:33

脉诊略谈

诊脉察色是中医独有的诊法。《素问·脉要精微论》言:“微妙在脉,不可不察”。《素问·五脏生成篇》亦言:“能合色脉,万以万全”。脉者血之府,色者气之华,血气者人之神,故色脉可反映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运行、渗灌的情况,因而诊脉察色可以知病之虚实,明病之寒热,察病之表里进退,测病之轻重顺逆。吾师李炳文主任临证首重色脉诊,谓之为中医四诊中最具特色的客观指标之一,且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仅就本人对其脉诊的肤浅认识和体会,撮其要者,略述如次,以求证于同道。
1辨脉神
     脉之浮、沉、大、小、迟、数谓之脉象。切脉之时,于辨脉象之先,老师首重辨脉神之有无。相对而言,脉象易辨,而脉神难明。能辨脉之有神、无神,绝非一日之功可及,必须经过长期实践,细
心推敲,反复验证,方可有所体会。所谓脉神,是指脉象中的神气、生机而言。有神之脉,应于浮沉滑涩之间,三部调匀,显现冲和之象,不疾不徐,秩序井然,劲中有柔,柔而有根,悠扬和缓,应手中和,且与四时变化相应。正如《灵枢·始终》所言:“牙仔气来也紧而急,谷气来也徐而和。”脉之有神,亦称脉有胃气,因人以胃气为本,而胃为水谷之海,人之生死所系,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
则死”是也。脉贵有神,无论平脉病脉,脉徐和有神,便为吉兆;反之,脉失神气,则多属顽重之症,示预后不良。跟师门诊中,曾遇数例病人,就诊时其自觉症状并不明显,但切其脉于沉弦细涩之中全无冲和活泼之象,后证实均为恶性肿瘤患者。
2审脉势
    按“气一元论”的观点,人体亦无非一气振荡而已,其具体表现形式为气机的升降出入,反映于寸口,即为脉势。脉势实指脉的气势,如来盛去衰、浮大中空等均为脉势的具体表现。人体升降出入平衡(当然是相对的、动态的平衡),则气血调和,身心康健;反之,升降出入失衡,如升多降少、入不敷出或入多出少等则为病态。老师临证时比较着重于以下几种脉势的辨别:
      (1)寸口脉浮大甚而上至鱼际,示气机升多降少,属肝胆风火上攻,上焦风热。病人多有头晕耳鸣,头重脚轻,失眠心烦,口干口渴等证,用药应注意清降。
    (2)脉浮弦而长,但浮大中空,重按无力,示气机出多入少,入不敷出,如虚劳证,治疗应注意建中补虚。
    (3)脉沉而不起,示气机入多出少,如各种水肿、尿毒症等,治疗应注意利水排毒。
3察躁静
    一般而言,脉不静,即脉来躁动不宁者,示病情未稳,邪气未净,疾病有继续发展再作之势,用药应以祛邪为主。如发热患者,其热虽退而脉仍躁动不静者,体温往往会再度升高,不可因其热退而掉以轻心。正如《伤寒论》所言:“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脉急数者,为传也。”而热退脉亦随之转静者,则很少再度发热,故古人常以“脉静身凉”来描述热病的向愈。
4几种常见脉象
    (1)虚劳脉,虚劳指五脏六腑气血阴阳诸虚百损,是因劳致虚,积虚成损之疾。虚劳病人多有疲乏倦怠,形体瘦削,不耐烦劳,或嗜唾,或遗精,或阳疹之证,但西医检查多无异常发现。《金匾要
略》言:“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验诸临床,虚劳者脉多浮弦而长,甚至长达小臂二分之一,但脉按之无力,且有扎象。此为阴阳失调,阴不内守,虚阳浮越所致。其治疗,老师多宗
仲景之法,以小建中、黄茂建中或薯祯丸化裁,温中补虚,并嘱病人要饮食有常,起居有节,不妄作劳,以配合治疗。治疗该病疗程要长,一般要坚持1- 3月,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结关脉:两关独大,如绳之有结,以左关明显。此种脉象为肝气郁滞、气机不畅之征,病多起于郁怒。其治疗,必以疏肝解郁为主,老师多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加减,并结合心理疗
法,效果多能令人满意。
    (3)女子脉细弱无力或脉细如丝而伴有手足不温,月经失调,少腹冷痛者,多示血虚有寒,以温经汤出入,药证相符,亦多获良效。老师常谓:“女子尺脉宜大,男子尺脉宜沉”,女子尺脉弱、小
细、涩,多属“带下”之病。
    (4)其他,如血压高,尤其收缩压升高者,脉沉取多劲急有力;脉如琴弦之张,柔韧不足,或迂曲者,多示动脉硬化;脉沉细而涩者,心脑供血多不足;男子尺脉浮大而滑,舌根部苔腻者,多有下焦湿热,如前列腺炎多见此种舌脉等。
    李炳文主任强调,诊脉主要辨脉之位、体、力、势、率、律六者。所谓脉位,是指脉之浮沉而言,浮沉以示病之表里;而脉体,指脉之大小长短,“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故大小长短可以示病之虚实;脉力指脉搏动的力度,反应邪正的盛衰;脉势指脉之升降出入的势态,如来盛去衰、浮大中空、弦涩滑紧均属脉势范围;脉率即脉之至数,指迟数而言。《素问·平人气象论》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故一般一息大于五至或小于四至,均属病态。迟数主要反应病之寒热,其次,虚人亦可见数脉;脉律指脉之节律,正常脉象节律均匀一致,而促、结、代脉则节律紊乱,脉来时一止,多示脏气衰微。临床通过对脉之六种因素的细心体察和综合分析,用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及气化功能之状况,而实现对疾病证候的寒热虚实定性、五脏六腑定位、深浅轻重定量、顺逆吉凶定势。在分清脉之位、体、力、势、率、律的基础上,尚需进一步辨脉神、察躁静。此外,遇危重证候,又需诊趺阳及太溪脉,以察胃气、肾根之有无,对判断疾病预后,实属必要。总之,无论脉分几种,诊脉之时,如能遵循上述几点,即能把握要领,执简驭繁。
    辨病脉,必先知常脉,以常测变,睽度奇恒,以决死生。关于常脉(亦称平脉),老师谓应不沉不浮,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均匀,一息四至五至,有胃、有神、有根。而既病之后,老师认为其脉如能具备以下三点,虽病无虞。即脉应四时(春弦、夏洪、秋浮、冬沉),脉弱以缓(亦即“缓”字立标)、形气相得(脉象与身体、疾病情况相一致)。关于切脉方法,《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当然,现今医生门诊或病房诊视病人,不可能仅限于平旦。老师认为,应着眼于“平旦”二字的内涵,强调切脉之时,医生必须专心致志,虚其心,静其志,心系病者,而病者亦应尽可能保持宁静、安详,正所谓“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其次,每次诊脉,左右以各满五十动为宜,切忌“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三举两按,草率从事。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脉诊仅为四诊之一,而四诊各有其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临证时必须四诊合参,必要时甚至舍脉从舌、舍脉从证。老师强调,只有四诊合参,才能系统而全面地了解病情,准确把握病机,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而予以恰当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