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浑南区副区长名单:北碚有个"周火药" 每年为600名小学生缴书本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23:48:37
北碚有个"周火药" 每年为600名小学生缴书本费2011年12月15日 11:00:11    来源: 华龙网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逢年过节周才俊总会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年货
周才俊为贫困居民送去过冬御寒物品
    华龙网12月15日10时讯(记者 李天春 任重)天气越来越冷,高山地区已经下了两场雪。14日晚上8时,重庆市忠县拔山镇午阴村五社的17岁少女莫春蓉坐在灯下,一针一线地扎着鞋底板,她准备在新年到来前去给北碚区金刀峡镇的周才俊爷爷拜年,鞋底板是特别的拜年礼物。

    莫春蓉得过白血病,在急需钱进行肝细胞移值时,61岁的周才俊施出援手,帮助她顺利战胜病魔。对于有着生命之助的恩人,家境贫困的她只有用一颗朴素的心去真诚回报。    

    5万元帮重症少女渡难关    

    与其他白血病患者相比,莫春蓉算是幸运的了。

    2009年年底,莫春蓉被检查出患了白血病。她的父亲在重庆打工,用苦力钱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

    今年5月,是决定莫春蓉生死存亡的一个月。要想生命延续,得进行肝细胞移植。让莫春蓉高兴的是,弟弟(12岁)的血型和她相配,可以进行肝细胞移植。但是,动手术的费用至少需要5万元。

    莫春蓉在治病过程中,不到一年时间,就花去三四十万元。这些钱既有借的,也有好心人捐的。该借的地方都借完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这5万元救命钱到哪里去找?

    在借钱的日子里,莫春蓉的父亲整天在外奔走,但是希望渺小,晚上回到医院只有抱着头不语。难受之余就跑到厕所抓扯头发:“孩子,我拿什么来救你?”莫春蓉的母亲代英,天天守在女儿的病床边,也只能以泪洗面。

    生的希望与死的绝望,中间只有一步之遥。莫春蓉一家濒临精神崩溃边缘。这时周才俊出现了。

    在手术室隔着玻璃与周才俊通电话时,莫春蓉用微弱的声音说:“爷爷,救我!”。那个时候,她不知道和她通话的是一个千万富翁,出于求生本能,她无力求助。

    莫春蓉的话,让周才俊无比震憾,欲语泪先流。随后,他到住院收费处为莫春蓉交了5万元的手术费。

    莫春蓉肝细胞移植手术很成功,出院调养好身体之后,她就和母亲背着一背篓土鸡蛋,提着几个土鸡,从家里碾转坐车到北碚金刀峡,然后走一路问一路,终于找到周才俊。

    在周才俊家,刚放下背篓,莫春蓉就跪到在地:“感谢周爷爷救命之恩……”    

    在磨难中萌生着感恩情怀    

    周才俊是谁?在北碚金刀峡镇6000多人口中,80%的人都不知道。“周火药”是谁?80%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有数千万资产的老板,喜欢做好事。

    “周火药”是周才俊的绰号,绰号比实名响亮,虽然有点戏剧,但是却是一种真实的百姓情怀。

    周才俊老家在湖南衡阳,到北碚生活了45年,依然是一口浓重的湖南话。“改不了老家的方言,学不成重庆话,是因为我没有文化,普通话更是说得叽叽歪歪,丢人现眼。”这是周才俊认为乡音难改的原因。

    周才俊年少时家境贫困,缺吃少穿。没有钱,他进不了学校。贫困,阻断了周才俊的求学梦。在他9岁那年,父亲活活饿死在床上。皮包骨头的父亲在床上断气的那一刻,他至今记忆犹新,在记者面前回首往事,已过花甲之年的他还是要流泪。

    父亲饿死了,年幼的周才俊开始到社会上流浪,当乞丐、打零工、到饭店当“舔碗匠”、吃别人剩下的东西、到工厂当机修工学徒……流流的日子不好过,他也曾遇到好心人施恩,也曾遇到被人像狗一样赶,过早地体会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这与他的年龄不相称,但是由不得他选择。

    1975年,25岁的周才俊与北碚结缘,那时,他的人生正在撰写逃难历程。多年的在外飘泊、流浪,周才俊迫切渴望有栖身之所。在他走投无路之时,当时的天府矿务局接纳了他,从此,他成了一名有工作单位的工人。

    一个人历经磨难往往最容易萌发感恩情怀,周才俊也不例外。从开始工作那一刻起,他决心要扎根北碚干出一番名堂,力所能及地帮助贫困人群。

    “周火药”的绰号,源于一次有点搞笑的场景。有一次,周才俊把穿过的丝袜揣在身上去和工友们喝酒。醉酒时,他竟然掏出丝袜开嘴巴,引得周围的人一阵哈哈大笑,“你这个孬火药(农村俗语很差劲),真的好耍得很,啷个把丝袜当成帕子开嘴巴哟。”

    从此,周才俊这三个字渐渐被“周火药”所代替。周才俊也乐意别人叫他“火药”,听起来更亲切。

    周才俊没有文化,但是好学,脑子转得快,在工作期间,当过厂长,也当过经理。在别人眼里无法想像的事情,他做到了。

    1999年,周才俊下海开了一家饭店,店名就取为“伙约”(火药谐音)。开饭馆赚钱之后,他又在金刀峡镇承包了一家破产企业,正二八经当起老板。

    那个时候,周才俊有几十万的存款,他开始伸出援助之手,对金刀峡镇中心小学的贫困学生进行资助。  
让贫困生顺利圆了大学梦    

    10年时间,周才俊的财富从几十万元增加到几千万元,他投入到社会上的爱心捐款也多达500万元。

    “你有钱时,要好好想想是谁给你创造有钱的机会?”周才俊认为他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前提是有政府的引导和好的政策支撑,这是他致富的关键平台。在他企业做事的工人,又时刻在给他创造财富机会。换句话说,是别人帮助他创造了今天的财富。

    “我被人帮助着,也应该去帮助别人。”周才俊和人说话一脸的笑,他对自己的形象评价是“老顽童”。穿着普通的休闲服、一条牛仔裤,肩上斜挎一个大皮包,两鬓发白的苍老面容,很难让人把他与千万富翁的形象联系起来。

    “我赚的钱来之于民,也应该用之于民。”也许是从小饱受饥寒之苦,周才俊有了钱之后,不忘那些帮助他致富的人。投资70万元帮助胜天湖村700多户村民解决饮水问题,每年出钱给全镇600名小学生缴纳作业本费,让全镇小学生上学读书不花一分钱……

    从2000年开始,周才俊直接资助的困难学生有150余人,资助贫困学生和捐助学校建设的费用多达100余万元。在周才俊资助的贫困学生中,有一名叫周爽的女生今年还考上了西南大学的免费师范生。

    这是周才俊感到最欣慰的事情。今年夏天,他冒着40度的高温去看望周爽时,心情好极了。    

    带动数百名村民共同富裕    

    周才俊不是大富豪,他说自己只是一个不出名的小人物,比他有钱的老板多得很。他人也老了,奉献爱心不图名不图利,只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火药总会有燃尽的时候,给贫困家庭“输血”治标不治本。“如果在100人中,有99个人向我求助,我怎么办?都帮助吗?我没有那个能力,只能是选取困难中最困难的人进行帮助。但是如果在100人中,我帮助了99人脱贫致富,他们不再向我求助,那么我完全有能力去帮助一个人。”想通这个道理之后,周才俊就开始了他的“造血计划”,他要创造条件,带动村民们共同致富。

     2010年,周才俊投资1000多万元,在金刀峡镇集中流转土地4000余亩,开始发展蔬菜和生态观光农业,雇用的工人,全部是当地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周才俊有很多老年“粉丝”,金刀峡镇石寨村的王天碧老人今年74岁了,她也是周才俊的“粉丝”之一。像她这个年龄在外面不可能有打工的机会,但是周才俊的蔬菜基地使她在家门口打工成为可能。

    王天碧说,她和村民们每天在蔬菜基地工作8小时,都是手上活,比较轻松。平均每天的工资收入有25元,一个月有七八百元的收入,手脚快的村民每月可以挣1000元,打工收入远比种庄稼强。

    王天碧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家五口人,共有2亩田,没有天干水涝的正常年份,每亩稻谷1200斤左右,折算市场价,不到1500元。除去化肥费、人工费等成本,辛苦种一季的庄稼,每亩收入只有几百元。现在光是她打工的收入,一年就可达到近万元。

    周才俊的蔬菜基地建成后,村民们得到了实惠,务工村民达到六七百人,今后规模扩大后,可以满足上千名老年村民的务工需求。

    “蔬菜基地是亏起本在做,主要是给村民铺垫致富的道路。”周才俊说,投入蔬菜基地的钱,是他从企业利润里拔出来支付的。他赚不赚钱不重要,关键是要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等到村民们都富裕了,不再需要他进行资助,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记者手记:    

    爱心传递没有尾声    

    采访周才俊,既是偶然,又是必然。今年8月,记者前往北碚金刀峡采访水利工程时,也曾到过周才俊的蔬菜基地采访过。但是,那个时候,记者的视角没有放在周才俊身上,这个被称之为“金刀峡好人”的“周火药”与记者擦身而过。

    寒冬来临,记者再次前往金刀峡采访贫困人群的生活现状,很意外地再次见到周才俊。在经过详实的采访之后,周才俊的“好人”形象开始变得越来越清晰。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为了感恩,周才俊定居在北碚;为了感恩,周才俊把办企业所得的利润拿出一部分资助贫困人群。本来,他做的很多事情,是政府应该做的。但是金刀峡镇政府长年处于财政赤字,无力去解决很多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

    周才俊有钱了,不忘政府对他引导作用,也不忘村民对他的帮助。政府有困难,他出钱分忧;村民有困难,他出钱解难。

    周才俊感动了很多人,也被很多人所感动。金刀峡小学老师王小庆放弃到北碚朝阳小学教书的机会,主动申请到北碚最边远的石河小学支教;今年考上西南大学的周爽,决定今后大学毕业后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金刀峡镇中心小学600名师生,不断将爱心传递的范围扩大······

    如今。在金刀峡镇,尊老爱幼、关心孤寡老人蔚然成风。

    周才俊老了,终有一天他会无力行走在路上,但是他已把爱心“接力棒”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爱心传递已经开始,没有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