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区人民政府领导:高职院校推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认识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13:31

高职院校推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方飞虎


  摘要:推行院系二级管理既是高职院校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其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有其基本要素,同时,高职院校实施院系二级管理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构建并推行院系二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校情、循序渐进,合理界定职责权限、科学设计实施方案,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坚持和谐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基本要素;推行措施
  
  院系二级管理指高职院校在院系二级建制的基础上,赋予系部一定的职责,并根据职责的需要将部分人权、财权、物权下放,将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变为以系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使系部在学院总体目标、原则的指导下,拥有足够的权力和利益,使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建立的背景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和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系部建制已逐步确立,探索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也随之提上议事日程。
  (一)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提出的理论依据
  系统层次性原理是院系二级管理的思想基础系统理论认为:“管理者面对有限的资源和约束条件,只有采取结构重组和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科层管理理论则提出了按职位分类、权力分层、法定资格、委其责任等观点。院系二级管理正是既要求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设置教学科研单位,又要求以目标为导向,对职务、责任、权力和利益进行合理配置的管理体系。
  管理层次论是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直接依据任何复杂的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系统之间的运行能否有效,效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分清层次。同一层次的各子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应由各子系统自身完成,只有在其不协调或发生矛盾时,才由上一层次进行调整。具备一定规模的学院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只有实施院系二级管理,分清各层次的功能,明确各层次的职责,才能实施有效管理。
  管理效益论是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目的依据管理的目的是把管理对象中各个要素的功能统一起来,从总体上加以放大,使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相加之和,使管理工作能够提高管理绩效。实施院系二级管理,就是要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把学院整体工作目标逐层分解、展开,并逐层下放目标管理的自主权,达到“降低管理重心、缩短管理跨度、避免相互推诿、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
  (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建立的实践依据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的需要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都应立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高职院校只有建立起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在高等教育领域和职业教育领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不能只停留在学院层面,应该深入到系部、教研室、课程组,建立起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将责任落实到系部,并赋予相应的职权,充分发挥系部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是适应规模办学,加强有效管理的迫切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中迅猛发展,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不仅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校生规模为4000~5000人的院校已非常普遍,规模为6000~8000人的院校也为数不少,有些学校甚至已超过万人。要管理这种规模庞大的学院,一级管理体制无论是在管理力度上,还是在监控力度上都难以做到。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
  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是转变观念,培育高等教育氛围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大多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成,传统的中专办学模式根深蒂固。然而,与建立大学氛围密切相关的因素,如管理理念的形成、学术权力的行使、学科研究的开展等均需以二级管理体制为依托。纵观世界各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演变,无一不建立在有效运行的院系二级管理基础上。这些都使得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成为必然。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
  
  明晰管理层级西方学者认为:“不管院系的自主权的精确范围是什么,这种自主权的存在使每一个大学成为一个‘联邦制式的结构,而不是一个高度集权的系统’”。高职院校实施院系二级管理,既要符合科学管理的原则,又要符合教育的自身规律。二级管理的关键是要使办学自主权进一步下放,即改革内部管理层次和权力分配结构,调整学院机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权限以及系部的权限范围,促使管理重心下移。
  优化资源配置系统理论强调“整体是管理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优化是管理最终的目标”。对学院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组合和整体优化,是高职院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推行院系二级管理时,应将办学资源配置的主体由“学院化”转变为“系部化”,使办学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性”转变为“市场性”,最终使资源配置与教学活动充分接近。除此之外,还要使系部成为支配办学资源的主人,充分调动系部开拓资源、合理配置资源(追求效用)、充分利用资源(追求效益)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院对各系部的资源配置应起到导向作用,即以市场机制、扶助优势特色为主,以宏观调控、平衡协调为辅。
  实行目标管理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提高管理效率,激发办学活力,调动教职员工尤其是系部办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突出重点,强化考核,实施目标管理,这是实现二级管理的重要保证。学院的管理方式应由具体管理转变为监控管理,管理手段应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实现从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的转变。
  建立评价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实现二级管理的必要手段,对于实施目标管理而言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评价机制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学院对系部的考评机制;第二,系部内部的考评机制。考评制度不但要有量的考评,更要有质的考评,不能简单地按同样标准进行“好”、“一般”等定性分级,要对不同人员实施不同的考评标准。考评结果应与晋级、奖惩、岗位津贴等密切挂钩。
  改革分配制度推行院系二级管理,要对经费分配和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充分激活办学因素,提高内部发展动力和办学活力。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系部管理权限的落实,是实施二级管理的保证。
  
  推行院系二级管理面临的挑战
  
  管理能力的挑战随着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学院教学、科研、人事、行政等职能部门的许多管理职能及权限下放到系部,系部由管理客体演变为管理主体之一,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使得提高管理能力成为燃眉之急。新的管理模式赋予系部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长期习惯于服从院领导的系部而言,如何利用这些权力妥善地进行全面管理还要有一个不断学习、培训、提高的过程。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现有管理人员缺乏高等教育和大型学院管理经验,使得处于学生数量迅速增长与教学资源相对滞后矛盾漩涡中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受到了极大挑战。要使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有效运行并发挥积极作用,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系部组织机构,培养、配备有较强履职能力的系部管理人员,还需要学院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宏观控制能力。
管理权威的挑战改革管理制度,首先要求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思想境界和价值观,这是二级管理能否真正实现的内在思想基础。权力下放、利益调整、角色转换可能会使行政职能部门感到权力被削弱,管理权威受到挑战,产生失落感。这就要求学院行政职能部门必须更新观念,转换思维方式,改变过去大包大揽的管理习惯与管理定势,把思想统一到“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能”上来,始终遵循“为学院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管理思路的转换、管理职能的转变以及管理方式的转型。
  管理风险的挑战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使得某些权力被下放到系部。如果职责不明确,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则可能出现失控现象,使得系部管理的道德风险急剧加大,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各自为政的现象,降低学院的号召力和整体凝聚力。
  
  有效推行院系二级管理的思考
  
  (一)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谨慎行事,逐步推进
  高职院校由一级管理走向二级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从集权管理模式向分权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权力下移是高职院校实施院系二级管理最为重要的一步。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要在综合考虑学院特色、师生规模、专业设置、机构设置、管理人员数量与素质、管理制度、管理经验、大学理念的形成等因素基础上,结合系部建制的现状,借鉴成熟模式,遵循权力下移的渐进性原则,制定出实施方案,逐步推进。如果脱离高职院校自身情况,照搬普通高校“校系二级管理”的成功经验,不仅无法收到预期效果,还会使人们对这种模式产生质疑。另外,期望一步到位、迅速实现二级管理模式的思想不符合实际情况,容易造成虽有二级管理的框架,但无法有效运行和发挥功效的结果。
  (二)合理界定职责权限,科学设计实施方案
  实施院系二级管理,首先必须制定院系二级管理规程,明确系部与教学、科研、人事、行政等职能部门之间的责职与管理权限。学院的主要职责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确定必要的机构设置,制定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筹措办学经费,负责校园基本建设,扩大对外交往,加强协调、考核评估与监督管理等全局性工作。学院应设立精干高效的职能部门,其职能应从单一的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管理与指导、参谋与协调、服务与保障、检查与评议、监督与评价为主。系部是学院内部的二级办学管理实体,学院应加大系部在组织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权、人事权和理财权。学院应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院系的责任与权利,建立健全相应的宏观调控制度,尤其是政策上的导向与控制,使系部不偏离学院的中心工作,使学院能够对系部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
  (三)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发挥考核导向作用
  权力没有监督和约束,就会失控,并且滋生腐败。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仅仅依靠管理人员的道德情操和自我约束力不符合管理原则。监督管理约束机制是实现二级管理的重要保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并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第一,进一步健全财务预决算制度。第二,建立并完善学生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第三,构建行之有效的二级管理考核评价机制。第四,建立系部内部考核管理制度。
  (四)坚持和谐发展原则,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处理好学院与系部的关系在学院和系部的关系上,应坚持学院和系部分工协作的原则。学院作为教学主办者,行使宏观管理权;系部作为教学承办者,行使微观管理权,主要负责教学过程管理。系部相对独立,自主办学,在内部教学、科研、人事、学生管理、财务预决算等问题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逐步建立自我发展的办学机制。
  处理好学院与职能部门的关系在学院与职能部门的关系上,应坚持适度集中和分权管理原则。学院主要负责影响全局发展建设的问题,如学院发展规划、校园建设、院系及专业学科调整、学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确定等;各职能部门负责行使专项教育管理权,如教学日常管理、科学研究、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等。这样,学院便可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研究涉及学院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
  处理好职能部门与系部的关系在职能部门与系部的关系上,应坚持条块管理原则。职能部门应在其职责范围内行使管理权力,系部应接受职能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并向职能部门反馈一线信息,提出意见和建议。学院应协调职能部门与各系部的关系,按照条块分割的原则进行权力分配。
  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学院发展,实现学院为经济社会发展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办学目标。但也要看到,与其他改革一样,管理体制改革也是一个权力利益再分配和再调整的过程,涉及诸多部门和个人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学院的稳定大局。因此,在推行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妥善安排。既要顾全大局,又要照顾到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既要积极推进,又要维护学院的稳定,将不良效应降到最低限度。
  总之,院系二级管理是使高职院校面临巨大挑战和严峻考验的新生事物。我们要认清形势,改变观念,根据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努力探索高职院校推行“院系二级管理”的最佳模式和经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云海.实施校部二级管理构建学院管理新模式[J].中等职业教育,2005,(6).
  [2]戴娟萍.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之管见[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3]杨泉良.对高职院校“校系两级管理”的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4]刘锁娣.浅谈如何构建高职院校的二级管理体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5]伍超.普通高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5).
  [6]郑能波,吴中平.略论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改革[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9).
  [7]骆利民.高校实行二级管理的思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作者简介:
  方飞虎(1963—),男,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主任、副教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税务、财经法规和会计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