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不热自慰视频博主:中国改革的新命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06:56

田国强:中国改革的新命题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将这么大的盛会放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我第一次参加中国经济学年会是在2003年,当时由复旦大学主办,规模也很大。当时我说希望我们中国经济学年会今后办得像美国的经济学年会一样隆重盛大,具有影响力。现在年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是有一些差距,还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逐年提高年会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其次,感谢众多专家、学者、经济学院院长、系主任对年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使得年会能够代表中国经济学学术研讨的最高水平。最后,非常感谢各位志愿者和财大师生为本届年会成功举办所做的工作。 

    我今天大会发言的题目是中国改革的新命题,主要谈三个问题,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艰难性,以及下一步的改革。 

一、改革的必要性。 

(一)世界格局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为什么必须改革?这是由内外环境决定的。我非常赞同袁志刚院长刚刚所说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当前,世界格局和外部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所面临的机遇是世界正在从美国的单极霸权向双极、多极转型。在这一世界变局中,中国成为世界关键一极不是愿不愿意当的问题,而是已经成为客观现实和所面临的历史使命,因而我们需要对这一世界发展大势有正确的洞察和把握,需要了解转型的各种可能,所导致的可能后果。如向以美国和中国的两极世界转型,则如何避免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与前苏联两极冷战的重现,如向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多极世界的转型,如何维护多极下的世界稳定与和平,避免出现像一次世界大战的现象。 

现在大家都在关注中国的崛起,金砖五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谁最有可能成为领导者?中国是最大的可能。但是,我认为中国还没做好准备担任这样的角色。如何平衡好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国家利益和国际道义、权利和义务等辩证关系,需要中国肩负起大国、强国的责任和使命。这就需要科教强国!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创新型的人才,包括经济学方面的人才。这给我们提出了问题,我们都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如果不愿意当世界的领导,就会丧失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重建中的话语权。这就是中央高度重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原因。 

目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宽松的外部环境趋紧。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的逐步消失、国际贸易壁垒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强化,对外开放所能够带来的巨大动能已经被大大弱化,以前相对宽松的世界经济环境日益趋紧。 

(二)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对内,中国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是没有合理地界定政府、市场与社会的治理边界,导致了“三重三轻”的现象——重政府轻市场、重国富轻民富、重发展轻服务。 

第一,重政府轻市场。我们的政府非常喜欢用凯恩斯的宏观调控理论,时不时就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现在还发展到对微观经济也进行调控了!经济政策经常大起大落。这种重政府轻市场的理念极为不可取。正如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一样,在婴儿时期,家长的抚育、引导、帮助,甚至是干预,都是必要的、合理的。但是,随着孩子逐步长大,这种来自家长的介入就需要逐步减少,让孩子独立和自我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同样需要逐步减少这种来自政府的家长式的干预和约束,理应让市场机制而不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和更多的作用,只有在这种思想下的指导下中国的发展才能长治久安。 

第二,重国富轻民富。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年增幅一直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年增幅。个人所得税征税起点过低、税率过高。美国直到1913年成为世界最强大发达国家,才专门通过宪法修正案,允许国家征收个人所得税。所以我认为我们的个税起征点提到3500元也正常,最好征税起点再高一些。 

第三,重发展轻服务。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政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中国的转型,政府的作用主要应该是服务和维护。由于我国政府长期居于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并资源主要运用于经济发展领域而不是公共服务领域,由此逐步形成了一个“与民争利的发展型政府”模式。政府本应将从居民激励收益中抽取的高税收用于提高福利,但实际上却没有做好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生态环境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居民的福利收益得不到应有保障。 

上述这三个深层次问题的核心是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界定不合理。一个重要根源在于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治理过度依赖于凯恩斯主义的那一套理念。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是强心针,最多只能起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用,并且,用多了不好,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应该借鉴亚当?斯密、熊彼特、哈耶克、科斯、赫维茨等经济学家的思想。 

(三)中国改革的十字路口。中国经济改革现在处于十字路口,改革开放往前走是市场经济,但是也很可能退回来。之所以说中国经济正面临新的十字路口,与当前学术界和思想界关于“中国模式”的争论有很大关联。 

二、改革的艰难性。 

改革的艰难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论上的误区、思想上的干扰、改革的艰巨性。 

(一)理论上的误区。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于是,一些人将中国改革成功归因于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发展路径、社会治理方式及其政治权力结构,认为已经找到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具有推广价值的发展模式,即一些人所宣称的 “中国模式”。但究竟有没有中国模式?所谓模式需要具备相对的稳定性。但无论是从终极目标的相同性、转轨路径的差异性还是成功原因的共通性来看,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只有“中国路径”或至多“中国经验”可言。  

按照胡总书记对和谐社会六大特征的定义,我们一个一个来看,现在的民主健全了吗?法治完善了吗?公平正义没有改善余地了吗?我看我们的社会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还差得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做得非常不够。从终极目标来,现在也相差得很远,任何一个国家,不管是中国、美国还是非洲国家,不可能无视另外一个国家所走的道路,因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不一样,必须要有中国的道路,充分考虑自己国家的情况。 

(二)思想上的干扰。中国发展获得巨大成就的基本原因是什么?可以用两个字高度概括,一个“开”一个“放”——对内放开的松绑方式改革和对外开放。 

    目前,有极左极右两股力量,政府万能主义与市场原教旨主义。这两种观点都不可取。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有必要的,这是过渡性的安排。这些误区、误解是缺乏经济学基本训练的结果。 

    说到经济学基本训练的重要性,有人说经济学理论完全没有用,约束条件太强。如果30年前有人发表这样的观点我认为情有可原,但是现在说就不合适了。市场经济理论这个理论本身是没有错误的,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参照系,是非常有用的,但是也有其适用范围和边界条件。我是坚定地、忠心地维护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但是我不否认有市场失灵的地方从而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就像药本身是好的,但如果用的不对,还好的药也会药死人。同理,经济有人说经济理论都是错的,我说不对,经济理论没有错,除非有逻辑错误,是用的人误用了。 

    我希望同学们应该处理好相应的关系,成功等于1%的灵感加上99%的努力。思想就是那1%的东西,方向性的东西如果不对,后面99%的努力就会全部白费,当然光是有思想,不努力也不行。 

   (三)改革的艰难性。其实改革和变革从中国上下5千年的历史来看,基本上老百姓都是支持的,但是几乎不成功。有人说改革是社会进步,但是为什么难以成功呢?实际上改革是非常残酷的,改革创新需要大智慧和冒巨大风险的。真正反对改革的很可能是为这个单位作出贡献,甚至重大贡献的好人和能人,这些人具有很大话语权。但是或由于理念的不同,或由于相对地位、名声、利益下降而可能会对改革产生强烈抵触和反对。 

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常常是被逼到崩溃的边缘,被逼到一个死角,才会有动力去改革,这其实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问题和矛盾积压越深、越多,改革的成本和难度往往会越大。中国的改革需要借鉴中医的思想。中医在病人身体好的时候就注重调理,认为平日的健康调理比治疗疾病更重要。但话说回来,这也是没有办法,治病只是涉及到一个人,但改革涉及许多人而招到反对,大家都在博弈,只有将大家逼到一个死角的时候,才会有动力去改革,这就是改革的艰巨性、残酷性,而很难成功。 

三、下一步改革 

最后一个问题是,下一步如何改革,我认为应该从发展驱动力的转变和政府职能的两个根本转变出发。 

(一)发展驱动力的转变。从经济发展来说,必须经历三个发展驱动力的转变阶段: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必须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使市场产生效率。这还不够,还必须有创新驱动,创新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二)政府职能的两个根本转变。 

    第一,从与民争利的发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服务型政府转变。现在很多人认为经济学是单纯的舶来品,其实,中国传统国学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经济学思想,甚至一些思想还早于西方。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曾言:“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其喻意就是,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其次导之以利,其次加以道德教化,再次用规定加以约束,最坏的做法就是与民争利。 

第二,从行政干预过多的全能政府向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有限政府转变。老子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这也是治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家庭的根本之道,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要:行的正、用的活、管的少。这些国学智慧都蕴藏很深远的现实意义。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注:本文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田国强院长在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世界变局下的中国经济转型”主题论坛上所作报告。

 

本文来自: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论坛(http://bbs.cenet.org.cn) 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cenet.org.cn/dispbbs.asp?boardid=92510&ID=423678&replyID=423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