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ingmenu arr下载:老北京的脉络南锣鼓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1:33:37

     北京的胡同不仅是京城历史的脉络,交通的衢道,而且是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是这座古城的基础文化元素。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没多少野念!充满了烟火人间的亲切和温馨。作为老北京的文化载体——胡同已经渐渐地消失在鳞次栉比的大厦后面,可是细品京味儿,体验皇城根下平民的生活仍然首当胡同。她正在以独特的魅力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和喜爱。当你穿走于残存的胡同之中,将自己溶入青砖灰瓦,仍会隐约感到那种悠悠的气韵……

     北京胡同保护区的南锣鼓巷,从南到北不足800米的直线距离,贯穿了700年的历史,东西各自排布元代遗留至今的8条胡同。今天的南锣鼓巷北接鼓楼东大街,南垂于地安门外大街,仍遗存着元代“鱼骨式”的胡同格局,是京城胡同中保存最完整的,经岁月的考验而历久弥新。在城市化的浮华绚丽后,北京仍旧幸存相当数量的类似街区,将京味风格的元素一点点舒展开来。北京对于文化和艺术景观的全情呵护已属特别有心了。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这一块也是北京保存传统民居规模最大的一块,也是北京草根创意最汹涌的区域。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现在这里所有人物都伴着老去的时光,纷纷纠结散淡在南锣鼓巷繁复庞杂的背景中,只留下些许零星的院落却依旧幽雅闲适,沉默无语。

     今天这里变得叫人眼花缭乱: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沉郁的四合院大多成了万般风情的酒吧或店铺,颓败的青石板路上少了旗袍马褂的身影,却穿梭着找寻“中国味”的老外、背着徽章包的潮人一族、妆面靓丽的中戏美女,以及拿着相机四处猛拍的游客:光与影的调和让人多了一份深沉,一份联想,任你翩跹。这里,灵感总是连绵不绝,枯燥无味的人也能说出妙语连珠的话来一任散淡在阳光里……

     在南锣鼓巷漫不经心的走街串巷,慢享胡同的原滋老味,犹如打开了通向过去的一扇门——那些已被风化剥落的院墙、残存的石雕、门墩上雕琢的图案都被岁月打磨得错落有致(它们是实用与审美、技术与艺术、物质与精神的高度统一)。站在这里回望,思古之情油然而生:你会对历史的北京和现实的北京充满怀念、无奈、感叹。(严格的说,锣鼓巷已沦为旅游点,不能代表真正历史的胡同!我们需要科学的共识维护城市记忆和遗存!一个事物一旦进入刻意保护的程序,它的生命力也就开始减退。如龙应台所言:“每一个被我"看见"的瞬间刹那,都被我采下,而采下的每一个当时,我都感受到一种美的逼迫,因为每一个当时,都稍纵即逝;稍纵,即逝。”)。你会想到明天的南锣鼓巷是什么样,我们的后代会珍惜这祖先的以往吗?怀旧是对过去时代的美好事物、美好传统在心灵里的一种传承。怀念往事应该在一代代人的心中继续延伸下去。在前卫创新的古都城市里,怀旧不会使人老去。对于南锣鼓巷,我只是过客,我不敢也不能代替住于斯的人们进行思考。生活是不是应该改变应该由他们自己做主!

     如果你不喜欢咖啡和酒吧,那就闲逛小店,鳞次栉比的商店,卖的都是些创意产品:有泥塑的,有原创的——新潮和怀旧的物件在这里大集结:唱片机、手摇电话、缝纫机、绿军包、茶缸,江南刺绣的旗袍、首饰盒,时下流行的手工小本、毛绒玩具、和潮人新宠。所谓时尚从来离不开“新”与“旧”的交织,要么重新启用数年前的庸碌,要么提前预测数年后的潮流,再要么两厢掺杂,万般的好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