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screenrecorder 4.9:山西城市系列(廿二):太原之情感·太原的爱与菲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02:48
西城市系列(廿二):太原之情感·太原的爱与菲薄

(2005-12-03 00:47:18)

太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空气污染严重,比如交通拥挤不堪,比如经济仍嫌不够发达,比如人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但太原也有许多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比如太原的公交服务态度好,比如汾河公园漂亮的夜景,比如太原人的朴实厚道……一个城市就像人一样,总有它的两面性。我们应该客观公允地看待它,失去了对一个城市的自豪感,同时也就失去了助推力与凝聚力。

两封来信

这是一对年轻夫妻。一个是三年前定居在青岛的太原人,一个是五年前来过太原的青岛人。他们身处在美丽的青岛,但耳闻目睹许多太原人对太原的抱怨和逃避,他们内心深感不安,于是,他们给编辑部写来了两封发人深省的信。

 

·有感于青岛人的城市自豪感

山西晚报编辑部:

我是一名住在青岛的太原人。在青岛生活久了,对这座城市的印象,除了她美轮美奂的海景外,最深刻的莫过于青岛人的城市自豪感。

在青岛,你会随时随刻感受到这种自豪:我们前海一线的景色比起上海滩都美;我们拥有世界级的名牌,海尔、海信;我们青岛女孩最漂亮……种种溢美之词不胜枚举。这种自豪感在最近的一次全国公益之星评比中,更是显现得极为强烈。青岛媒体举全力为该市的候选公益之星“微尘”拉票,全民为象征城市精神的“微尘”投票。不出所料,“微尘”以得票第一的绝对优势获奖,青岛人再次为自己的城市骄傲自豪。

而恰恰就在这几天,我接到太原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的电话,闲聊中,朋友不时冒出一句“哪儿都比太原强”的感慨。搁下电话,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是什么让一个城市的人拥有如此强烈的自豪感?又是什么令另一个城市的人对自己的城市嗤之以鼻?

说实话,在两座城市工作生活过的人,对二者会有一个相对公允的认知。是啊,青岛是美,但是太原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令许多新兴城市难以望其项背;说起太原的好,同样不胜枚举。

或许,习惯了赞赏别处的我们,常常忽略了自己的美好。其实我觉得一个成熟的市民对自己的城市,既不应该因为现在的不足而妄自菲薄,也不应该因已有的优势而夜郎自大,而成熟的市民是不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精神核心呢?这样的核心又会给城市以怎样的助推力和凝聚力呢?

陈文菲

·太原街头流行一种病———妄自菲薄

山西晚报编辑部:

我是一个青岛人,但我热爱山西。第一次踏上山西,便被她那迷人的文化氛围俘虏了。我想,在今后的岁月里,我注定要成为那方热土的“粉丝”了。

谈到山西,我们可以列举出N个热爱它的理由。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含量成色十足。据说,全国70%的地上文物在山西。在这里,随便抓一把泥土,便能感受到文化的余温。

当然,说这些有点走题,我要说的题目是太原,但为什么我还是要放大来说山西呢,因为我知道,在省会太原,有大量的人,大量活跃在城市各个重要岗位的人都来自于山西的各个角落。厚重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山西人极高的自我要求。随着时间的累积,山西人似乎正把自己托举在一个高高的平台上,欲罢不能———于是,每每与山西人交流,我们感受到的是那种“久居兰室,不闻其香”的感慨。妄自菲薄,也许正成为太原街头的一种流行病。

太原人喜欢豪饮老陈醋,这点儿我是知道的。但是,时间一久,说出来的话儿似乎也便有了醋的特征———酸溜溜的,竟没有多少甜味儿。我们管这种酸词儿叫“风凉话儿”。

不得不承认,外界的人对山西对太原的印象中除了挖煤的老板腰包鼓了外,似乎无他。的确,这个不东不西,不南不北的所在,需要自身奋发的同时,也许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历史的选择,等待机遇的垂青。大陆沿海城市的辉煌不过是近20年的事儿。但是,文化上的富有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山西依然是富有的山西,太原市依然富有的太原。

学会满足与自豪,会让你在不停歇的前进中获得生活的乐趣。这份乐趣将构成你生活的质量。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太原人在培育城市自豪感方面还有许多事情可做。其实,只要能够平心静气地面对历史与现实,以太原人的智慧,我相信,大家可以找出N个热爱她的理由。

夏冰

一次对话

2005年9月18日,适逢第三届国际面食节,太原电视台《新闻对话》栏目做了一期“百名记者看太原”的对话节目。在这期节目中,很多记者都谈了自己在短短的行程中对太原的大概印象。以下是其中一些对话的精选,从这小小的对话中也能以一斑窥全豹,看到太原的优势在哪儿,劣势又在哪儿。

张风翔(中央电视台经济经济频道记者):太原给我留下的印象和想象中的差不多,恕我直言,我想象中它就是一个中部的省会城市,特色不太鲜明。不过有一个景观把我给震住了,那就是汾河公园。我走过很多地方,在中国大城市中可能没有城市能和这种沿城市的景观带相比,我觉得它太漂亮了。

王明宏(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我是第一次来太原,我想象中的太原只是一些符号上的东西,比方说从书本上知道山西产煤,想到太原自然就会联想到煤,就会想到污染非常严重,天都是灰的绿树也很少,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看到马路很宽很整洁。

宋祺(凤凰卫视记者):我的摄像师曾经来过太原,他在太原丢了一部手机,打了110之后很久才赶到,他觉得这里的社会治安不是很好。但是据我观察,太原还是开放的,在中西部城市当中,能够有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出乎我们的意料。同时太原给我的另外一个印象是新,同时汾河公园给我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听说,基本上太原所有的公园是对市民免费开放的,这个概念在欧美国家中才会出现,在香港海洋公园我们要缴售60块的门票才能进去游玩。我觉得太原能有这样一个很注意细节的政策,是非常了不起的。

刘颖(长沙晚报记者):应该说我热切盼望来太原并不是因为它特别好,而是以前听同事说,这里没有很现代化的建筑,没有很漂亮的景色,污染严重,所以想来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样。我来以后感觉确实比我想象中的要好,比我同事嘴里说出来的要强。当我看到迎泽大街时觉得有点震动,这么宽的大街又非常整洁,看不到随地丢弃的果皮纸屑。

旅游卫视记者:我对太原的第一印象,首先是太原的夜景很美,比白天好看。汾河公园的夜景让我觉得震撼,我的老家天津也有一条贯穿这个城市的海河,但它没有汾河壮观,长度也不够。有句话说如果城市有一条河贯穿的话,城市会充满灵气。现在有一种很形象的说法,它把中国大地比作一棵大树,说到了北京可以看到树冠,到了西安看到大树的根,那我感觉到了太原给人的感觉是这棵大树的身子。另外,有一种说法说中国70%的地下文物在陕西,70%的地上文物在山西。太原地面文物保存的完好程度让我感到很吃惊。

太原电视台编导高宇友情协助

众说纷纭

李女士(26岁,某公司美术设计人员):我是山西人,但我2005年4月才第一次到太原。当火车进入太原市区的时候,完全没有现代化城市的感觉,似乎是进入了一个大县城。火车站的脏乱差也让我感到吃惊,本来这里应该很繁华,可这里却让人感觉像是个杂货摊,让我一下子对太原很失望。

我是在大连念大学的。大连真是一个非常干净的城市,毫不夸张地说,大连的街道干净得你可以席地而坐。大连的街上也没人随地吐痰、扔纸屑。太原就不是这样,今年初我来太原的时候,看到满地都是痰迹、碎纸屑和塑料袋。当时我和同学在街上走,刚吃完一根冰棍儿,手里捏着塑料袋,想找一个垃圾桶扔进去。同学说,就扔地上吧,多扔一个也不嫌多。太原给我的安全感也不好。路灯那么暗,让走夜路的人很害怕,我不知道太原是不是在节电。

吴先生(32岁,某大学老师):2004年,我一个上海的同学来太原出差,他对太原交通的无序有诸多感慨。当时他打车经过解放路,看到轿车都开得飞快,行人和自行车争相与汽车抢道,看上去很惊险。所以他觉得太原的司机很了不起,这么乱的道路居然可以开那么快还不出事。换了是他,根本不敢上去摸方向盘。

张女士(35岁,某公司职员):我从小生在太原,长在太原,已经习惯了太原的节奏。如果说,北京是一个适合工作的城市,那我觉得太原是一个适合生活的城市。我不觉得太原落后到哪儿,除了脏,要什么有什么。

刘先生(27岁,某国企职工):从好的地方说,太原人比较朴实热情,见到马路上发生了什么事都会很热心地围上去。从坏的地方说,太原人的整体素质不高。等车的时候不能按顺序排队,总是一哄而上;新修的街道很快就会被汽车轧坏,许多路都是拉链路。

梁女士(59岁,退休干部):总的来说,太原是一个朴实的城市。这里的人们不滑头,易相处,喜欢帮助别人。太原的气候也不错,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四季分明,如果不是污染,太原在气候方面应该是一个非常适宜居住的城市。从地理位置来说,太原靠近北京、天津,办事方便,城市交通系统也发达,城市规模适中,便于与人交流。

本报记者 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