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击传奇什么辅助厉害:“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课堂教学范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4:22:14

“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课堂教学范式

(2008-06-30 20:55:37)转载 

            “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课堂教学范式

                      陕西省潼关县潼关中学张亚聪

                                                               2008526

     从小学英语的启蒙,一直到高中英语的持续学习,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关键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和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们必须善于驾驭课堂,掌握一套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与之适应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必须发生变革,因此在实践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创立了体验成功,寓教于乐的“十六字诀”教学法英语课堂教学范式。

    问题教学法以问题的解决贯穿始终,它从问题的提出到同类问题的设置,充分遵循了认知规律。问题教学法的“十六字诀”教学法和“六阶十五环”课堂结构模式,教师们把它概括为 “六阶十五环”的 “十六字诀”课堂结构范式。这个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宏观课堂框架和微观每一节次课堂的具体结构,易学易用,操作简单,实效性和科学性强,能大大地推动问题教学法在整个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

                         “十六字诀”课堂教学模式

(一) 旧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目前一些教师上新授课的结构,大都采用苏联五十年代凯洛夫《教育学》的五个环节: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新授;4.巩固练习;5.布置家庭作业。其体现的主要精神是“先教后练”,注重知识的传授,其理论基础是知识传授主义理论。这个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一般规律,但已不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这种传统结构,是为传统教学方法而设计的。如果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先学后导"’为特征的问题教学法,这种结构就不适应了。

(二) 新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问题教学法是建立在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主体,老师主导,倡导“先学后导”,注重课堂生成资源开发和利用。在问题教学法的试验过程中发现,先进的教学方法同陈旧的课堂结构产生了矛盾,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实施问题教学法发生困难。在尝试问题教学法的同时,对课堂结构也进行了改革。下面是“十六字诀”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

第一:宏观英语课堂框架――英语教学课堂“十六字诀”:“集中识词,体验成功,生成问题,适时点拨”。

第二:微观英语课堂操作――英语教学课堂“六阶十五环”结构:

  第一阶:预设问题 (5分钟)

   第一环:知识回忆。通过提问、练习、问题质疑回忆上节主要内容。

   第二环:知识过渡。根据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过渡到本节内容。

   第三环:问题提出。根据本节重、难点提出问题。

  提出研讨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发现问题。活动主要包括课前演讲,告知本节学习内容,从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提出新课题,艺术导课。

第二阶:探索问题。(15分钟)

   第四环:知识阅读,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第五环:实验操作。根据问题设置实验,亲自探索。

    第六环:资料参阅。教师提出指定参考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论据。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听、说、读、勾、划、意、译、疑”的“八”查学习法,查找问题,归纳新旧知识点,定准自己学习的起点,出示问题提纲。

第三阶:提出问题 (5分钟)

  第七环:自我总结。根据学习、探索总结回答问题。

将所有问题归纳分类,回归课堂主题,布置课堂讨论基本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有火眼金睛,慧眼识意外,及时点拨,增加课堂惊喜,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第四阶:讨论问题。(5分钟)

  第八环:观点陈述。根据探索结果,学生发言。

  第九环:观点修复。根据同学回答和自我认识修正观点。

  第十环:观点辨析。根据自我完善,再探索,同学间展开辨论。

  实行分组讨论,在学生个人交流的基础上提出本小组共同的问题。“小组讨论,分层训练”的小组活动可以贯穿于课内课外。我上英语课的时候通常这样做觉得很有效。课堂上根据座位形成两两小组制,前后桌四人小组制;课后根据学情将全班分成10-15个小组,实行传帮带,以每一组的最低成绩同学作为奋斗的基点成绩高成绩不封顶。课内课外问题讨论都不成空白。而且课外小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能力情况,不知更多丰富多彩的任务。

第五阶:解决问题(5分钟)

  第十一环:归结问题的论据,根据问题寻找论据。

   第十二步:分析论据。

   第十三环:得出结论。

问题分流。生成的问题有与主题有关的问题,有与主题无关的问题,课堂能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及时点拨,下结论。

第六阶:引申问题   (5分钟)

  第十四环:自编同类问题,根据所学编写问题,每人一题不得重复,起归类作用。

  第十五环:教师判别并评论,可留做作业,或课堂解决,也可作为下节课引言。

  总结引申,带问题出课堂。这些生成的可成资源,不仅是课后学生探索问题的源泉,也是下节课开始导入新课前的契机,更是学生开始喜欢英语的课的开端。或许慢慢地慢慢地英语的课堂就真正实现了从现在的“师勤生逸”到“师懒”“生勤”的改变。

                      “十六字诀”英语课堂结构模式诠释

1、集中识词,体验成功――集中识词,攻破词汇堡垒,清除英语学习的障碍。

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绿竹萧疏,掩映着几树桃花。一江春水,鸭子首先感到了暖意。超前集中识词,不正有这样春的“暖意”吗?许多学生的英语成绩差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词汇量太小。日复一日,生词越积越多,累积如山,令学生望而生畏。如何帮助学生攻破词汇堡垒,扫除障碍呢?我探索了张思中教学法“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整体教学,和阅读原著相结合”,借鉴了他的“集中和循环,整体教学和阅读原著相结合”的思想提出了“集中识词,体验成功”的教学思想,在开学的前两到三周内,集中学习整本书英语单词,把原来看上去杂乱无章的单词按字母及字母组合发音、结构、词性、近义、反义、形似易混淆等规律归类,使单词无论在读音、拼写,还是意义上都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三两个礼拜学生在语音循环中巩固和强化了语音知识,识记了大部分英语单词,降低了课本单元学习的难度。在逐单元学习课本知识时,一方面强化了单词的记忆,另一方面真正地学会使用了英语语言,符合语言学习要反复循环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还没有翻开书就有了“小试牛刀”的喜欢,愿意配合老师完成布置的课内外作业。

2、生成问题,适时点拨――――自主学习,迎难而上,学中质疑,发现问题。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新理念,体验成功教学法能使学生尝试学习,大胆对知识进行尝试创新,有助于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辨析判断、明辨是非、发明创造的能力,从而形成智慧。成功尝试法学习是智慧的前提,是智慧的基础,智慧离不开尝试,尝试是智慧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尝试成功教学大胆给与学生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从原来的“厌学”、“苦学”变成现在的“乐学”和“会学”。我们知道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更是“授人以欲”。现在的教师不仅是“传到授业解惑也”,更主要使帮助和促使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老师手上握的不再是一根粉笔,而是“一根点金棒”,优秀的老师要会点,还要点的适时,高明。

3、问题教学法课堂模式―――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现代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和生成性要求教师根据现实条件和要求,基于教材、超越教材,自主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实现并延伸课程目标。然而,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一方面认为课程资源紧缺,一方面又对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没有将其纳入到课程资源的范畴中,致使这些课程资源经常处于“沉睡”的状态,应产生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意义没有被充分的认识和利用。与传统的课程资源观所不同,在新的课程资源观下,课程资源应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和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我们要意识到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教科书、报告会、博物馆等,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接受并认识其教育价值,不断拓展课程资源空间。

新型的课程资源观念要转化为教师正确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关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及时地捕捉、激活和利用,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地将课程资源观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具备对动态生成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必须要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沉淀累积而成。因此,通过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前预设、教学中把握、教学后反思,建立提升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良性循环是十分现实和必要的。这个过程并不是一种机械的操作步骤,需要我们智慧的对待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具体包括:

    教学前,进行一个兼具弹性和精细化的教学设计。这是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充分发掘、利用的基础。首先要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能仅局限于认知,还要涉及到学生全面发展必须达到的其他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知识目标领域的传授,及时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教育。其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要尽可能多的考虑教学的主要环节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对策,进行二度设计、三度设计甚至是多维度设计,以便教学中能够敏锐、及时的捕捉、利用生成的课程资源,更加从容、灵活的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课程资源对话,这样不仅给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留有空间,同时也对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带着教育研究者的心态,以更宽更高的眼光去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变换运用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加强、思维活跃的情景下,教师更容易发掘和利用此种课程资源。而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要回避,或者模棱两可的蒙混过去,而是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能力,及时调整预设教学设计,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导与学生分享。然后,通过教后反思,可以帮助我们从更高层面上看待教学行为,提升一种过去不被强调的课程开发和生成的能力,最终使我们每天进行的教学实践都成为研究性的改革实践,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从容的应对动态生成性资源。

     教学后的反思,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意外情况、突发事件、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等进行归类,比较,筛选,整合,看哪些可以成为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逐步构建可供教师参考的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库,可以为我们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提供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问题教学法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始至终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教师的主导地位非常突出,充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彻底地解放了老师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归还给学生自学和反思的时间,老师真正做到了精讲精炼。

 

参考书目:

     作者:付达勇《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中国论文网》

     《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 》  邱学华,苏春景编著 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第一辑(中国青年出版社 / 2001)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概述》上海华东师大一附中张思中(摘自《人民教育》1999年第二期)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试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九年制小学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试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试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做研究型教师》主编谭仁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对小、初、高中英语教学模块衔接的探讨研究》(一)

 《对小、初、高中英语教学模块衔接的探讨研究》(二)

《对小、初、高中英语教学模块衔接的探讨研究》(三)

 再谈《关于小、初、高中英语教学模块衔接的探讨研究

“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理论初探

问题教学法课堂教学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