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贴吧:读这本书,我会心微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2:32:35
——评胡小晔散文集《打开另一扇门》
“如今,我已全然远离了那个年代。可儿时的油灯,以及在我记忆中的无数个夜晚闪着的‘火舌’,依然那么清晰,那么难忘┅┅”这是胡小晔在散文集《打开另一扇门》中,对童年记忆的描述。我在这个春雨霏霏的夜晚,捧读胡小晔的文字。在台灯的光芒下,书中潺潺流动着一条绵绵不断的岁月河。
我年长小晔6岁。他的父亲胡林声是我的启蒙老师。我跟着胡老师上小学时,小晔还是步履蹒跚的顽童,曾经撕了我的作文本叠“四角”,被爸爸痛打一顿。如今,我们都跨入了中年,童年的往事依然清晰如昨。小晔和哥哥小辉与我一起成长,彼此的人生履历中沾染着共同的印痕。小晔讲述的一些情景,如农村夜晚小学生上自习时的煤油灯、那张吱吱呀呀的老床、孩子们喧闹着“占地方”的露天电影、院落里那棵生生不息的椿树王,也同样刻在我的青春记忆中。因此,读一本书,不在于作者是否名家,而在于,你阅读时,内心是否激荡出一股强烈的共鸣。
有时候,阅读一部著作,某种共鸣的感觉,是岁月中难得的拍案惊奇和情投意合。你对人生的一些回忆,尚未笼络成型,却读到别人传达出共同的心境,你会觉得特别珍惜和兴奋。人到中年,当你心灵不再单纯,甚至变得芜杂后,你对身边的某些纷杂争斗变得熟视无睹了,你就开始渴望得到孩提时代的心灵明净和单纯。小晔这本《打开另一扇门》的篇什,无论是回味幼年的成长岁月,还是感怀青春的蓬勃朝气,以及回味10多年前的爱情,都泛起我们兄弟共同的生活滋味。
小晔的文字映照了我的影子,还在于我们的文学创作起步有着惊人的一致。他的父亲林声老师把我领进文学之门。10多年前,我成了名噪一时的自由撰稿人,写了许多被称为“晚报文体”的小品文。我写作风头正劲时,小晔也开始了电脑写作。我们的散文,在文章结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上,都沾染了林声老师的影响,即语言上朴实无华,讲究句子的雕琢,注意抒情的到位。现在想来,胡老师在年轻时,又受其伯父胡青坡的影响,学习了孙犁、赵树理等作家的语言风格。我们两家,出了6个省级以上的作协会员,这种三代作家的一脉相承的写作态势,是非常难得的。
《打开另一扇门》中的不少篇幅,记述了小晔青春时期对世事、对事业、对爱情的率真理解。他在点滴的生活世相中,汲取有营养的成分,然后凝聚成精致的散文,这种写作态度,无疑是值得赞赏的。小晔并非那种“日产三篇”的高产作家,但在闲暇中,敲打出偌多精美细致的文字,积小成为大器,令我这个老兄感到怦然心动。在阅读中,我不时地发出会心的微笑,因为有些风格我们是何等的相似。我年轻的时候,把散文当作小说写,虚构了不少爱情的回忆。小晔也不例外,其中一些短文中的女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那些文字不是回忆录,我们权当作一种对青春爱情的理解吧。
读《打开另一扇门》,我在笑。微微的笑意中,我看到我在童年的乡村土地上行走,在简陋的教室里朗读,在那个小小院落里欢笑。我记得跟小辉小晔一起睡在他家那张大床的时候,我经常欺负小晔。小晔捣乱,我就摁住他,他呲牙咧嘴地喊“我改”。问“大改还是小改”,他说“大改”。问“真改还是假改”,他说“真改”。于是我就放手。但稍回头,他就低声说“小改”或“假改”,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撕扯。这本书,勾起了我对少年岁月的念念不忘,谢谢小兄弟,为我还原了那么美好的童真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