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降临在线观看 中字:南方周末 - 五位副省长能否管住食品安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20:50

广东食品安全委员会重出江湖,作为一个高层次协调性机构,它废了又设,级别越来越高,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强化协调机构,加大执法力度,能短期见效,但要效果真正持久,还需要其他的制度安排。

墨汁粉条、黑腊肉、染色馒头、地沟油、牛肉膏……食品安全问题在全国乱象纷呈的当口,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重出江湖。

此前,在2004年至2008年间,广东食品安全委员会曾经存在了5年,在后来机构改革中被撤销。

与上一次食品安全委员会相比,新的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无疑是“升级”版,协调能力大大提高——五位副省长担任领导,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担任主任,承担总协调人的角色;而过去的主任,由分管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副省长游宁丰担任。新委员会的挂靠部门,也从过去的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转到了广东省卫生厅。

广东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反复在全国并不新鲜。今年上半年食品安全问题此起彼伏,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许多省都坐不住了,海南、云南、安徽、山东等省陆续成立新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并勾勒出下设办公室的架构。

还有许多省份,过去在清理临时机构时保留了食品安全委员会,这一次也对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的规格进行了调整:以前是分管副省长出任主任,现在一般都是常务副省长。

中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众多,却存在职责不清,部门利益纠葛等问题。多头、分段监管使得政出多门,同级、上下级进行击鼓传花式、推诿扯皮式监管,监管出现真空地带。协调于是成为监管发挥作用的关键。

此次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再度成立,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重新审视。仅仅依靠层级越来越高的协调机构,能否真正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呢?

2011年4月22日,广东东莞17家粉条加工厂被查封。图为支架上晾晒的粉条。 (CFP/图)

有问题,找副省长

南方周末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新的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是在广东高层领导重视下成立的。

5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专题听取广东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汪洋提出,食品安全是高压线,要严防、严查、严处。在会上,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了一份建议稿,建议的第一条,就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的机构建设。

事实上,3月底,国务院就已下发文件,要求县以上政府在年底前必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并明确办事机构,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在4月份的一次会上建议,于上半年成立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在座无人反对,获得通过。

5月6日的会上,黄华华说:食品安全委员会就这个月,就这两天成立。两天后,黄华华签发了成立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文件——由五位副省长任主任、副主任,规格空前。

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是派出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黄飞带队的卫生、公安、环保、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组成的省督查组,到东莞塘厦清查地沟油。犯罪嫌疑人称,地沟油流向了江苏的一家化工厂。东莞警方专案小组已经去往江苏,追查地沟油去向是否属实。

除去贯彻国家打击非法添加剂等工作,食品安全委员会继续追查类似地沟油的“重点案件”。4月下旬曝光的中山“墨汁粉条”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正在审理中。广州市也被责成进一步追查黑腊肉事件。

面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政府部门除了成立层级更高的协调部门,似乎没有别的选择。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发现,目前中国的大部分食品安全问题,都可以在监管部门职责划分方面找到原因——农业局管原料生产,工商局管流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餐饮……“毒豆芽——农业部门可能认为是一般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问题,应该归质监部门管,流通环节出了问题,应该归工商部门;质监和工商部门可能认为豆芽是豆子发的,是农产品,应该归农业部门。瘦肉精——药品管理部门可能认为它是连原料药都算不上的化工产品,应该归工业与信息化部门;工信部门说,它是拌在饲料里的,应该归农业部门;农业部门认为这是化工和药品部门的事。还有地沟油——是在食品药品的消费环节由卫生部门管,还是由商务部门管,或者由质监部门管?最后可能几个部门都不管。”马怀德说。

管理部门职能模糊带来的恶果,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暴露无遗。痛定思痛之后,2009年2月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试图以此填补相关部门间的监管真空。

一年后的2月6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任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王岐山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勇任主任。

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也比照这个标准。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任主任,是总协调人。五位副主任包括分管卫生厅、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副省长雷于蓝,分管质监环节的副省长佟星,分管工商环节的副省长林木声,分管农业环节的副省长刘昆,以及省政协副主席、卫生厅厅长姚志彬。委员单位二十余个。下设办公室,挂靠卫生厅,由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李捍东兼任主任。“我们想减少监管缝隙,实现全程监管。”李捍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老食品安全委员会为何撤销

2004年广东省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面临的食品安全形势与今年上半年差不多——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发生,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情绪激烈。

当时,国务院在全国发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打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行为,并要求各地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协调机制。在此背景之下,浙江、辽宁、青海、陕西等省,纷纷成立由分管副省长领衔的食品安全委员会。

一位广东食品安全专家说,除了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的大背景外,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对中国出口食品要求提高,那段时间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面临很大的海外压力。

当时广东成立了由副省长游宁丰任主任的食品安全委员会。这是个临时性的协调机构,食品安全整治、协调工作,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名义进行。

2005年,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任命了专家委员会,“把关人”来自大学、科研机构和质量检测认证机构,主要为质监、工商等政府部门提供参谋。专家委员会还参与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咨询,突发事件出现时商讨如何应对。

2008年,国务院明确卫生部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卫生部门、食品药品监管局职能对调,卫生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餐饮等消费环节监管。

2009年,广东启动政府机构改革,食品药品监管局由省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由省卫生厅管理;精简议事协调机构,食品安全委员会被撤销。当时撤销的理由,用广东省这位食品安全专家的话说,是“取消食品安全委员会,主要是觉得类似的委员会太多了,责任可以落实到部门”。

机构撤销了,协调仍是个问题。考虑到食品安全分段监管涉及部门多,省编办建议食品安全委员会由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代替。不过联席会议的规格显然低于委员会。“联席是大家有事的时候坐在一起讨论问题,不是经常性的,比食品安全委员会规格低,效率和效果没那么好。”

“协调”能解决什么

国内首家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阮赞林,将中国食品市场的现状称为“市场失灵”:理性的经济人会生产质量好、价格合理的商品,但现在,假冒伪劣成了很多经营者的生存手段。

他举例说,早上起来买油条,一个油条摊油条3块钱一根,另一个油条摊1块钱一根。3块钱的是合格的,1块钱的用了地沟油、非法添加剂。但很多老百姓会选择便宜的。这往往不是因为收入问题,而是他们已经失去信心,觉得都是假的,还不如买1块钱的。这样一来,生产合格油条的摊点,油条也只能卖1块钱一根,但不用地沟油、非法添加剂,成本就降不下来。所以它也去用。

面对这样的现实,从中央到各地,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到底能发挥多大的协调作用?

北京律协产品质量与侵权损害法律事务责任专业委员会主任李菡感觉,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到现在一年了,但功能还没完全体现出来。“实际上副总理、各部部长在兼职,但具体实行执法监督、日常监督管理的,都是各个部门的人,各部还得听各部的。作为宏观管理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到底起到一个什么作用?跟各个部委怎么连接?想法和实施之间必须有一个桥梁。”

而在地方,比如广东,“如果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哪怕没有食品安全委员会,省长、主管副省长、局长也要去第一线。现在有一个机构,有一个程序,我觉得是好事,比没有或者只开一个省长办公会要正规。希望真正能起到作用。”李菡说。

一些专家认为,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强化协调机构,加大执法力度,能短期见效,但要效果真正持久,还需要其他的制度安排。“长期来说,要建立食品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干预。”阮赞林建议政府对小企业减税、减少租金,给它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小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弱,原材料、油电价、人工涨了,税收却没减,小企业要生存,也就选择造假了。而对大企业则要严把关,因为它是有钱赚的,故意造假就要罚得它倾家荡产。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蒋卓勤的建议则是,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做好食品安全的预警,这样好过事情出来后再查处。

在更高的层面上,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永慧期待,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发挥规划、统筹、政策制定、资源调配的作用。比如在规划方面,从源头上布局,决定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要做到什么程度,生产农产品的地方,就不要再有污染企业;政府要投入和给政策,让食品产业转型升级;要研究食品安全形势,在总体上有一个评估,加强重点管理。“从规划、决策解决问题,才是长远之计。”张永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