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帽子钩法视频教程:中考语文阅读题型及答题策略(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2:41:58
(2010-11-09 21:05:19)转载▼
标签:杂谈
第二课时
三、读题干
①理解题目问什么     ②题干中隐含的答题信息        ③分值
练习:一、增强读题意识:吃透题干,明确信息,有的放矢。
审题出现问题往往有以下几种:(一)粗心大意,漏读信息。(二)不解题意,错读信息。(三)寻找隐含信息的能力差。(四)受心理习惯的支配及定势思维的干扰。
下表为2008年中考试卷中出现的部分题目,题干的表述相当明确。
来源
文体
题干表述
题干要点
(即显性信息)
08浙江绍兴
《一只土碗》





文中画线的句子“我当初出20 万是为了买一种精神”的“精神”和“教训”分别指什么?
画线句子  分别
08宁波卷
《叶子时期的梅》
文中第⑧段说:“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这里的“长久”和“佳美”分别体现在哪里?请联系上下文回答。
分别
联系上下文
08丽水卷《科学可以代替一切吗》





仿照第①节的举例方法,请你写出一个例子,用来证明“科学是不可能取代一切的”。
仿照第①节
证明“科学是不可能取代一切的”
08杭州萧山卷《动物眼中的色彩》
从全文看,文中介绍的几种动物对色的感受能力有何不同?请完成下表。
从全文看
不同
08福建泉州泉港卷《责任》





本文阐述了“责任”的多种作用,请写出其中4种。
“责任”
4种
08成都卷
《善待挫折》
请为本文的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本文的论点
一个事实论据
如上表所示,题干中的表述相当明确,为显性信息。稍加注意,就能比较准确地找到这些显性信息,并踩点答题。
但有些题目比较灵活,对我们的读题能力有进一步的要求,还要挖掘题目中存在的隐含信息,准确理解题目要考查的相关知识点。
【试题呈现2】
2009年初三最后一次月考卷说明文阅读为《生物多样性》,命题者别具匠心地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现将第三段的划线句做了修改,请认真比较,你认为哪句好,并说明理由。(4分)
原句:每天大约有6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及清洁条件所引起的疾病,这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
改为:每天有6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及清洁条件所引起的疾病。
分析答题出错原因:
例1:我认为原句好。因为原句“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让人更直观地发现其危害之大。(粗心大意,漏读信息,导致表述不全面。)
例2:我认为原句好。因为人们不知道6000名儿童是什么概念,用“20架大型客机”来提醒污染水对人们健康危害大。(大体理解题意,但是很可惜,打了“擦边球”。)
例3:我认为原句好。因为原句多了一个句子,用了比喻,使读者印象深刻,更形象地突出了不卫生的水对个体生命健康带来的危害。(对说明方法一知半解,答案似是而非。)
请写出正确答案:
例4:我认为原句好。因为原句用词更科学,“大约” 表示估计,对死亡人数做了科学严密的表述。 “20架大型客机坠毁”采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更令人触目惊心,更能警醒人类。改句则过于平淡,无法唤醒一些麻木的灵魂。(全面理解题目,表述准确到位。这是完全读懂了隐含信息的堪称完美的答题。)
一读题干,抓住题干的关键词。
二读题干,明确答题范围。答题范围一般涉及四种情况:结合句子答,结合上文答,结合下文答,结合全文答。
三读题干,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四、选读文章
将题目还原,根据题干信息、题目要求、分值,选读文章、理解句段(特别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句间关系)、确定大致答案。
试以表格呈现几例09年中考试卷现代文阅读题,略见一斑:
试题来源
文章标题
文体
题目
2009浙江台州卷
《蜜 蜂》
文学类
作品
11.阅读第⑦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作者觉得为蜜蜂谋出路“很不容易”的几点原因。
2009浙江金华卷
《那盆水仙花》
8.文中划线句写到杨老师帮老头捡饮料瓶,此时老头心里会想些什么?请联系语境,描写老头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3分)
2009浙江嘉兴卷
《仰望母亲》
8.仔细阅读第②至第⑧段,请写出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009浙江温州卷
《“绿色产业”完美转身》
科技类
作品
7、温州市为促进森林旅游业迅速崛起采取了哪三条具体措施?阅读⑸—⑺段作出回答。
2009浙江金华卷
《中华鲟》
11.阅读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细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中华鲟的几个特点。(3分)
2008湖北黄冈卷
《假币》
论说类
作品
27.阅读第②段或第③段,依据该段所谈观点举一个典型事例作为论据。
2008福建宁德卷
《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
12.读完全文,请你给文中一位最让你感动的老师或老师群体写一句颁奖词。
由上表题目表述中可见,有的题目要求联系上下文语境,有的要求回归某一语段,有的要求回归全文。这其实无声地提示我们要树立语境意识答题。缺乏语境意识的答题,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回答是站不住脚的。
【试题呈现1】
以09年温州中考现代文阅读二《老屋》(作者:周克武)为例吧。
(09温州语文卷第11题)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试题参考答案
学生典型错误摘录
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
例1:对老屋的怀念、牵挂。
例2:对老屋的亲切、喜爱之情
例3:“热爱”、“依依不舍”和“悲观”、“痛苦”等。
例4:一种说不出的感情。
五、整理答案,分条规范答题
尽量使用原文或对原文稍加整理作答,必要时进行概括。注意不能只管答术语,还要引用原文作具体分析。
有了“语境意识” “读题意识”之外,还要具备“答题意识”。缺乏答题能力,将功亏一篑。近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型更趋开放。 “文本阅读,不应只满足于理解,更应从中获得感悟。要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个体经验去鉴赏、探究文字潜携暗系的各种‘意义’,并用精到的文字加以表述。”④有些考题多角度、多方位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赏析体悟能力。如:联想题、想像题、赏析题、评注题、随感题。对于这类题目,提高答题意识,组织语言,锤炼语言,尤其重要。
怎样高效答题呢?(一)根植文本,选准角度,找到答题切入口。(二)整合文意,简洁表述,言之成理。(三)分层作答,条理清晰。(四)语言畅达,可展示自己的个性化语言。
【试题呈现3】
近两年,各地分别出现了这样颇具导向意义的题目,如:
09温州卷:《19、老屋》
14、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5分)
答案:
14、示例一:我觉得作者这肃决定是对的。(评价)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结合全文)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系现实生活)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总结)
示例二: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评价)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结合全文)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联系现实生活)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总结)
09年扬州卷:《11、那一扇门》
4.探究: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少年”,有人认为是“老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答案:4.(1)主人公是“少年”。小说以“少年”的心理历程为线索,叙写了他痛改前非,最终走上正途的故事,表达了只要有改过自新的决心,勇敢地推开“那扇门”,就能走向光明的主题,所以主人公是“少年”。
(2)主人公是“老人”。因为在别人远离、防范少年时,老人却主动接近他并给他信任;老人用智慧保护了少年的尊严,巧妙地重塑少年的自信。老人对少年的教育体现了他的智慧,所以“老人”是主人公。
(3)“少年”和“老人”都是主人公。没有少年的改过自新,没有老人的巧妙引导,就没有这个故事,“那扇门”是老人和少年合力打开的。所以,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他俩。
09年苏州卷:《17、老水车旁的风景》
6.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但开头却说“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这“老”与“不老”该怎么理解?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6.本题为开放题,应尽可能肯定学生回答的合理之处。①这是一个新造的旅游景点,所以水车并不老。②水车见证了老妪和少女之间纯真的感情,这种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远流长,是古老的,也是永恒的。
09年厦门卷:(第三篇)
5.安娜未能完成与萨乌什金的母亲面谈的计划,有人说“这是一次失败的家访”,也有人说“安娜此行胜过家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感悟谈谈。(5分)
答案:我认为安娜此行胜过家访。安娜虽然未见到萨乌什金的母亲,但在家访途中,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反省了自己教学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她真正理解了萨乌什金的内心世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此行,使萨乌什金发自内心地希望能改正自己经常迟到的缺点,教育的效果其实已经达到了。所以,安娜此行胜过家访。
附录一: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上考虑。开头段落结构上的作用可以用“总领下文”“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等表达;在内容上的作用可以用“开篇点题”“引出文章话题”等表达。中间段落一般是结构上的作用,可以用“过渡”“承上启下”等表达。文末段落的作用在结构上可以用“总结全文”“文末点题(卒章显志)”“照应前文或开头”等表达;在内容上的作用可以用“深化文章主题”“升华文章中心”“引起读者思考”等词语表达。但具体的内容亦有具体的作用。
附录二:根据不同文体,整体把握内容散文离不开情。所以考题往往围绕“情”做文章,阅读时也要围绕“情”来思考:表达了什么“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抒“情”的依托物是什么,用什么语言来表“情”的。议论文,就要把握住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据,用什么方法论证的,采用什么样的论证结构。小说则主要把握作者在怎样的环境背景下,通过怎样的情节,塑造了具有什么性格特点的人物,从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
附录三: ①注意由分值来推断答案给分点的数目。阅读题往往1分或2分对应一个给分点。如果分值是3分或3分以上,就需细心推敲给分点的数目,以求答案要点完备无缺。注意答案要点在内容上要独立,不可包容。
②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陈述答案。不怕你多答,就怕你少答(选择题除外)。学生答题往往要点不全,而评分标准中无答题要点多而扣分的规定。
③尽可能有原文作答,并与题干指向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