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手机怎么开root:中国明年发展主旋律“稳中求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08:21:29

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中国明年将保持“稳健货币”及“积极财政”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部署明年经济政策的调整方向。根据会议结束后发表的声明,中国明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将“稳中求进”。确保宏观调控政策和整体消费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并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

但细分声明内容不难看出,着重点放在了“增长”上,而不是“紧缩”。声明提出“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再说,中国欲通过加大减税力度,增加财政收入,进一步巩固以内需为主导的经发展模式。

另外,中国就货币政策指出“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这意味着中国明年还将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宽松货币政策,为市场释放流动性。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明年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中国股市沪综指周三连续第五天下挫,并再创近33个月收盘新低.市场连续下跌後人气匮乏,此前被寄望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无超预期政策出台.

**基调不改,稳中求进**

尽管中国今年录得GDP增长约9%已无悬念,但眼下欧债危机仍在延续,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性也明显加剧,尤其近期六大央行联手救市,也使得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政策选择备受瞩目.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经济学家就指出,稳中求进表明政策会延用原来的路数,只是稳健货币政策在今年是稳中偏紧的操作上,明年会体现出稳中偏松,尤其会定向宽松;而积极财政政策更多会体现在结构性减税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特别是要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位置.

会议指出,要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和运行趋势变化,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

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王军也表示,近期六大央行联手救市,中国下调存准,让市场以为货币政策可能会全面放松,但从中央工作会议的基调看,中国货币政策不会全面放松,只是在操作上更强调适时适度和预调微调.

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美联储,FED)、欧洲央行(ECB)以及英国、加拿大、日本与瑞士的央行此前表示,从12月5日起调降现有美元互换额度成本50个基点,并将安排双边互换以进一步提供其他币种流动性.

**稳增长和控物价并重**

相较今年中国把稳定物价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中不难看出,明年确保经济的稳增长和物价水平的稳定正变得同等重要.

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1%,为连续第三季放缓,且为2009年第二季增长8.1%以来的最低水平.而通胀则自高位逐步回落,10月CPI同比涨幅回落至5.5%,增幅为五个月来最小.7月CPI涨幅曾创37个月峰值的6.5%.

经济会议就明确提出,明年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调结构,就是突出主题,贯穿主线,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惠民生,就是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

此外,对於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的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井,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中长期目标,确保社会稳定,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亦相当迫切.

经济工作会议提到,抓改革,就是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促和谐,就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对路透表示,中国往往过於强调财政政策的经济政策功能,而忽略了其包括的社会政策方面的效果.

"公共财政的核心是惠及民生,机会均等.虽然从数据看,每年政府投入的资金持续增加,但这些资金的使用效果到底如何恐怕很难说清,"刘尚希称.

他指出,积极财政政策要发挥效果,并不仅仅是财政投入那麽简单,财政资金是否发挥了真正的作用显然已经不是财政资金的使用问题,也不是财政政策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涉及到行政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问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