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制冰机维修电话:江西省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带动全省文化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3:32:36
点燃农村文化的星星之火——江西省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带动全省文化发展

本报记者 徐 涟 屈 菡

编者按:江西是我国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到全省的80%。江西也是文化资源大省,在这片红土地上,孕育着丰富绚烂、底蕴深厚的文化形态。近年来,江西以实现文化惠民为目标,以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为重点,通过创新运行保障机制,使农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活跃,与此同时,也带动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舞台艺术演出、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方面的进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记者近期深入到江西基层,努力挖掘该省文化快速发展的动力,探求这种模式的内在规律,为文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这一阵子,江西省丰城县北坑村71岁的熊常富老人特别高兴,他成立的北坑剧团50年来一直艰难维持,今年县文化局不仅帮他申请了营业性演出许可证,还为剧团补贴了1万元,鼓励剧团多为老百姓演出。“买一台字幕机5000块,剩下的钱再添置些新道具、幕布,还有服装。”熊常富说,“这要感谢农村文化‘三项活动’,让剧团和整个村子都有了生机。”

熊常富所说的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是江西省6年来实行的文化惠民工程,即免费给老百姓送戏、送电影、开展文体活动。“三项活动”的开展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在“十一五”期间,江西省农村文化建设得到大力推进,全省艺术剧团到乡镇演出4.4万场,观众达3亿人次,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民占全省人口2/3以上,把农民的文化生活解决了,也就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问题。”长期工作在宣传文化战线的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李玉英说。

借着农村“三项活动”的开展,江西大力提升艺术院团的演出水准和文化工作者的服务水平,并以财政杠杆撬动市场机制,使文艺院团在政府扶持与市场调配之间寻求新的突破,更进一步激发了民营院团的发展壮大,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江西经验”。

保障文化权益:不仅“送”文化还要“种”文化

2005年,江西省政府为了解决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和办文化活动难等问题,开展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当年,省财政安排经费6000万元用于开展活动,到2006年财政投入上涨到1亿元,而从2007年起,则调整为每年1.2亿元。

仅2010年,全省各级各类艺术团体共送戏下乡1.4万场,受益群众达1300多万人次;开展乡镇文体活动近8500场,参与的百姓达724万人次;放映电影28万场,观众达6224万人次。如今,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已经惠及到最广大的农民群众,实现了送戏下乡、自办文体活动、送电影到村以及村中小学的“四个全覆盖”,有效保障了全省农民的文化生活。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开拓了农民的视野,给他们带来新思想、新观念,如今江西省已有7000多个旧祠堂被农民自发改造成农民文化活动场所,许多地方还充分发掘本地的文化资源,开展农村文化“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牌)”活动。不仅如此,一些农村还把文化活动转变成文化产业,目前初具规模的已达800多个。可以说,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在“送”文化的同时,也“播种”了文化发展的种子。

“真正的力量源泉深藏于民众之中,文化发展一定要从基层做起。”李玉英颇有感触地说,“农村文化工作做好了,会带动全省的文化建设,就如同星星之火一样,可以燎原。”

改革体制机制:“让艺术院团跳起来摘桃吃”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曾经有过县剧团,但早在1992年就因为生存艰难而解散。2005年,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消息传到上高县,县文化和新闻出版局局长胡周文立刻就想到,要恢复县里的剧团。“我们马上选拔县里的文艺骨干,成立了上高县文工团,第二个月就组织了下乡演出。”胡周文说。

按照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规定,每个乡镇每年文艺演出不能少于4场,县级演出团体每场补贴2000元。“文工团只要保证了下乡演出的场次,每年就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就能基本养活剧团。”上高县文工团团长朱诗勇说。(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