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千味饭团加盟费多少:[历史名人]琼崖抗日英雄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5:56:27

  
  李振亚
    李振亚(1908年-1948年),原名李荣,又名李伯崇。广西藤县人。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任红军第三十三军参谋长。
  
    1940年7月,受中共中央派遣到琼崖工作,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参谋长,积极协助冯白驹抓部队建设工作。1941年3月,亲自指挥罗蓬坡战斗,全歼进入罗蓬坡的顽军八连。6月,在李振亚等的倡导下,琼崖特委决定在万宁六连岭的北昌村创办一所抗大式的“琼崖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李振亚参与建校活动,并兼任校长、政治委员。亲自主持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主讲军事课并主持军事训练。期间率领军事队的学员们到附近部队参加实战锻炼,三次袭击日军。配合部队反击日伪军向六连岭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使日伪军遭受重大伤亡,取得全胜。琼崖抗日军事政治干部学校从1941年6月正式开学,到1942年11月停办,共办了两期,培养学员六百多人。这些学员分配到部队和地方去,都成了得力的骨干,为琼崖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1942年初,兼任第三支队支队长。同年夏,奉命率领一支20多人的短枪队前往陵崖保乐地区活动,袭击日军什玲据点,打死日军10余人。多次率部袭击坚持反共立场、投靠日军的顽军梅有仁地方大队;反动头子胡朝卿;陵水大汉奸梁大同。通过努力,争取时任国民党地方大队长的一名黎族上层人物与琼崖总队合作抗日。同年9月,任琼崖特委执委委员。1944年秋,任琼崖独立纵队参谋长。
  
    1945年,李振亚和庄田一起率部解放白沙县13个乡,为创建五指山中心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47年10月,任琼崖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一总队长、政委。1948年春,兼任西区地委书记。9月在牛漏战斗中不幸中弹,身负重伤,28日光荣牺牲。
  
    (省委党史研究室)
  
  


  琼崖抗日英雄谱——冯白驹
  
  冯白驹,原名冯裕球,学名冯继周,1903年6月7日出生于海南琼山县云龙镇长泰村。1926年初参加革命,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琼山县委书记、中共琼崖特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后曾任中共海南区委员会书记、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海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广东省副省长、浙江省副省长等职。1973年7月19日在北京逝世。
  
    抗日战争时期,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日的原则,领导琼崖军民艰苦奋战,赢得了琼崖抗日战争的胜利。
  
    “七·七”事变后,冯白驹执行党的独立自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琼崖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团结抗日协议,并于1938年12月5日在琼山县云龙墟将琼崖工农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他任独立队长。1939年2月日军侵琼,他命令独立队第一中队在南渡江潭口阻击日军,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随后将独立队扩编为独立总队,任总队长,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开展敌后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1940年9月,党中央决定他复任特委书记兼独立总队长、政委,确定了琼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1941年当选为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主席。他领导琼崖抗日军民两面作战,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逆流,制定“坚持内线,挺出外线”的作战方针,粉碎了日军的“蚕食”、“扫荡”,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1944年秋,独立总队改编为独立纵队,他任司令员兼政委,次年春率部进入白沙,在白沙起义群众的配合下建立了白沙抗日根据地,不久就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琼崖抗日英雄谱 许如梅
  
     许如梅,1919年生于海南文昌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律师。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她从小思维敏捷,具有较丰富的知识。中学时期,国难当头,国家内忧外患。她参加党的外围组织“前哨社”,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2月,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踏进了海南岛,海南到处血雨腥风。许如梅不顾家庭反对,毅然要求到部队参加抗战,担任琼崖抗日独立队随军服务团副团长。白天,她组织安排战士们的衣食住行,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救民的道理;晚上又到老乡家做思想工作,为部队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打下良好的基础。她是战士们学习政治、文化的教师。其超群的智慧,锋利的笔尖,丰富的学识,惊人的口才,博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1943年,日军实行“三光”政策,向抗日游击区进行疯狂的扫荡。一天夜里,许如梅宿于东阁乡流坑村一位大嫂家,突遭敌人包围,她和群众一起被押到村边大榕树下实行集体屠杀。日军先用机枪扫射村民,再用刺刀逐个在尸体上乱刺。身受7处刀伤的许如梅奇迹般地苏醒过来,目睹全村人都被敌人杀害,悲痛与仇恨一并涌上心头:“要报仇,要雪恨!向鬼子讨还血债!”她从血泊中爬出来,挪动受伤的双腿,走上村边大道,但因流血过多昏倒在大路旁。后被昌洒乡韩荣华大娘救治。许如梅在养伤期间,仍然不忘向群众宣传抗战必胜的道理。被群众誉为“我们的贴心人”。
  
    这一年,琼崖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领导机关与主力部队挺出外线作战,只留部分地方武装牵制敌人。许如梅重伤初愈即到第一医务所担任指导员。她和同志们带领伤病员日夜周旋于文昌的罗马、昌洒等几个乡的山村之间。同年秋,许如梅奉令调往三支队接受新任务,途中在定安县雷鸣乡梅众村与县委书记周春雷汇合,突被敌人包围。突围时周春雷等同志不幸中弹牺牲,许如梅负伤突围躲进山中,被敌人沿血迹跟踪俘获押回村中,绑于村边大树上。面对敌人灭绝人性的折磨和摧残,许如梅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她的鲜血染红了琼崖大地,也染红了自己壮丽的青春。这是一座侵略者永远也推不倒的丰碑。(省委党史研究室)

  琼崖抗日英雄谱 黄魂
  
  黄魂原名黄权重,1903年8月4日出生于琼山县美仁坡乡永沃村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琼山县委第十三区委会副书记,中共定安县委、琼东县委书记,中共琼崖特委委员。1936年5月,在中共琼崖特委召开的第五次扩大会议上,被选为特委常委兼宣传部长。
  负责主办内部半月刊《党团生活》、《布尔什维克》和对外出版《救亡旬报》等报刊。1939年春,在琼崖特委驻地琼山县树德乡一带村庄创办《抗日新闻》,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激发人民的抗日热情,动员社会各阶层人民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战争。1941年2月在中共琼崖特委第三次执委会上,受任特委常委兼统战部长。黄魂本着“团结抗日”的精神开展工作。他善于跟社会的上层人物接触,并团结他们,争取他们投身到伟大的抗日行列。1941年7月,当选为琼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后当选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委员。1942年2至3月间,任琼山县抗日游击司令部总指挥,领导反“扫荡”作战,战功显著。
  
    1943年冬,琼崖特委成立琼崖东区、西区、南区三个区的军政委员会,代表琼崖特委、政府和独立总队对各地区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黄魂被任命为南区军政委员会主任。1944年4月2日,任独立总队政治部主任。黄魂由昌感崖县委书记陈克文率由10多位同志组成的卫士班护送回特委机关。5月3月途经昌感县四荣乡(今东方市四更镇)上荣村附近时,与“扫荡”日军马队遭遇,被日军围击。在激战中黄魂不幸中弹,身负重伤,为掩护同志们撤退被俘。面对日军的屠刀,黄魂毫无畏惧,宁死不屈,壮烈牺牲。表现了琼崖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气概。黄魂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琼崖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省委党史研究室)

  琼崖抗日英雄谱黄大猷
  
    黄大猷,1904年出生于琼山县文岭乡桃村(现三门坡镇)。20年代初,参加陈继虞领导的民军,劫富济穷,转战南北。192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历任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第一团一营营长、第一团代理团长、琼崖红军游击队第七支队队长,负责乐万地区的武装斗争。
  
    1938年12月5日,红军在琼山县云龙墟改编为琼崖抗日独立队,黄大猷担任第一中队长
  
  
  
  
  
  
  。次年2月10日,日军占领海口、府城。为了阻击日军长驱直入,冯白驹命黄大猷率领第一中队80多人,在南渡江下游的潭口渡口阻击敌人,打响了独立队抗日战争的第一仗。这一仗大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各阶层爱国人士的抗日热情,扩大了独立队的影响。
  
    1939年3月,琼崖独立队扩编为独立总队,黄大猷被任命为第一大队长。7日,他率领第一大队的第一、第三中队在琼山罗牛桥伏击敌人,击毁敌军车1辆,歼敌大佐指挥官以下20多人,缴获三八式步枪5支,子弹几百发。这是琼崖抗战中获得胜利的第一仗,它戳穿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同年9月,黄大猷率领第一大队部分战士和第二大队的第五中队,在三江通往滨洋公路的罗板铺埋伏袭击日军运水车,全歼日军11名,第一次缴获日军机关枪1挺,步枪5支,各种子弹155发,取得首次全歼日军和缴获轻机枪的辉煌战果。得到琼崖守备司令王毅的嘉奖。
  
    为了创建山区抗日根据地,琼崖特委和总队部领导机关西迁美合,黄大猷率领第一大队和第二大队坚持在琼文根据地与敌人进行艰苦的战争,粉碎了日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两面进攻。1941年4月,黄大猷奉命率队挺进文昌县东北地区对日作战,在龙马桥伏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在美德战斗中,他开创了游击战争中运动战术的先例。
  
    1942年1月,黄大猷担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一支队副队长。他带领第一支队开往琼山县旧州、益来一带活动。当部队进驻彰榜村时,遭到国民党军保七团攻击。他亲临前沿阵地指挥作战,不幸中弹牺牲。
  
    (省委党史研究室)
  
  

  琼崖抗日英雄谱 符克
  
  
  符克,1915年出生于海南文昌县一个华侨之家。1928年就读于广州南海中学,1933年侨居越南,在西贡当小学教师。1935年,符克回国入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春,符克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中共中央为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广大海外华侨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抽调人员组成海外工作团,到东南亚各国开展华侨工作。符克被选入海外工作团,受党的派遣,前往越南发动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符克利用自己在越南的亲朋好友关系,深入各种工会组织,奔走于大街小巷,和华侨促膝谈心,宣传抗日救亡,在华侨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经过他的艰苦努力,越南琼侨救国会宣告成立,符克当选为常委。救国会积极在越南华侨和青年学生中开展如火如荼的救国救乡募捐抗日等运动,支援祖国抗战。
  
    1939年2月,日军侵占琼崖的消息传到越南。在符克的建议下,琼侨救国总会于3月组织越南琼侨回乡服务团,委托符克任团长。服务团发动旅越华侨坚决抗日,誓死卫国,保卫家乡。服务团的团员们放弃安定的生活,跟随符克回到琼崖参加抗日斗争。
  
    不久,在中共琼崖特委的支持下,以“救国救乡”为目标的“琼崖华侨回乡服务总团”于1940年6月19日宣布成立,符克任团长。在符克的领导下,服务总团分成若干工作队,活跃在琼崖的城镇、椰林和村寨。他们积极进行战地救护、开展宣传抗日等工作,组织各种抗日团体,有力推动了琼崖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1940年春,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服务总团的抗日活动也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挠、限制和威胁。对于抗日斗争中的危险,符克早就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我在艰险的环境中生活,倘不敢冒险前进,寻求民族出路,祖国是不会有光明的。”“我的工作是在危险环境中进行,似随时都有生命之虞,假如万一遇有不幸,那也是我所负的历史使命的完结。”1940年8月,符克被国民党顽固派阴谋杀害,年仅26岁。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27日 第二版)


  琼崖抗日英雄谱:琼崖孤岛抗战中的黎族英雄
  
  中新社记者王辛莉
    
    “六十年前的琼崖孤岛抗战,岛上三十万黎族百姓是重要抗日力量。”海南省史志工作办公室专家程昭星道:“黎民舍命支援琼崖抗日武装,并奔赴抗日前线浴血奋战,涌现出多位英雄人物,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甘奴役的民族精神!”
    
    一九三九年二月,日军侵占海南岛,竭力向黎族集聚的中南部山区挺进,所到之处,黎族茅屋尽成灰烬,黎民多次遭集体屠杀。驻扎黎族地区的日军还强迫黎族少女充当“慰安妇”。
    
    “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占全岛十分之一人口的黎族群众,一面为琼崖抗日军队捐献粮食盐巴布匹,冒险运送抗战物资和人员,支援抗日;一面踊跃参军,甚至组织起自己的抗日游击队,打击日军。
    
    唐天祥,崖县落马村黎族首领。日军侵占南部三亚等地后,不甘当亡国奴的唐天祥,组织黎民坚壁清野,准备与日军作战。一九三九年四月,日军六十多人潜入山区,唐天祥率领三十多黎胞下山,用粉枪突袭日军,当场击毙日军两人,击伤两人。
    
    几天后,日军捕捉到唐天祥,对其软硬兼施,妄图利用他在当地黎民中的威信,收买他当伪维护会黑衣队长。唐天祥坚拒,日军又强迫其妻子劝降。唐忍痛用砖头将妻子砸昏,将带妻子前来的日兵砸伤,并将牢门关死,以示决不妥协。百般无奈的日军最后将唐射杀在牢房里。
    
    黎族妇女吃苦耐劳、不畏牺牲,面对日军屠戮、烧杀、凌辱,她们奋起反抗,成为琼崖抗日不可缺少的力量。
    
    黎族农家妇女陈亚片,冒着生命危险为抗日部队带路,在山洞里掩护伤病员,并收养抗日战士后代。
    
    在抗日队伍里,也活跃着大批黎族妇女。被称为“三员女将”的黎族女战士王彩平、王彩娟、王妚东,战场上出生入死、英勇顽强,平时还要深入黎区,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发动黎族妇女参军参战,生产支前。
    
    海南五指山地区,山高林茂,地势险要,在军事上进可攻,退可守,是海南回旋余地最大、最适合持久抗战的地区。王国兴是白沙县红毛峒第九代大总管,他的长子、原海南省政协副主席王家贤回忆说:父亲派人下山主动寻找冯白驹和琼崖纵队,将琼崖纵队迎进五指山区。“琼纵”很快取得了黎族同胞的信任和拥护。王国兴连续数年转战海南中部山区,协助冯白驹,建立白沙革命根据地和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据地,在抗日和解放斗争中屡立战功。
    
    程昭星表示,琼崖孤岛持久抗战,黎族少数民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黎族社会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得以发展。
    
    如今,海南岛黎族人口已逾百万,黎族百姓安居乐业。王国兴等黎族英雄追求、奋斗一生的民族发展梦想成真。
    

  琼崖抗日英雄谱:飘落鲁北的“吴琼花”
  
  海口晚报网4月10日讯杨素贞今年已经90岁了。曾经参加过海南的琼崖游击队,并随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转战南北,曾获得三枚军功章、一份立功证明书、两枚解放海南纪念章。新中国成立后,她响应党的号召,卸甲归田,来到爱人所在的山东省东营市无棣村务农。51年来,她从没有回过生她养她的海南。直到山东省进行人口普查时,人们才知道了这位老人的事迹。
  
  当地媒体对老人的事迹进行报道后,许多人被感动。采访中,老人回忆起曾生她养她的海南岛时,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当记者问老人有什么心愿时,老人表示,只想在有生之年回家乡看看,圆她多年的思乡梦。
  
  
  杨素贞与战友的合影

8#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3 21:30:00  琼崖抗日英雄谱 覃威
  
  
     覃威,1912年出生于广西宾阳县一个贫苦家庭。1929年12月,广西爆发百色起义,为实现夙愿,他毅然报名参加红军,跟随部队转战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勇猛无畏,胆略过人。1931年秋进入中央苏区。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翌年10月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参加突破湘江、乌江,四渡赤水,攻占娄山关,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著名战役,屡立战功,多次受表扬,升为营级指导员。在陕北被分配到抗日大学工作。
  
    1940年9月覃威被派往琼崖,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作战科长。同年11月调任第二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进驻美合。12月15日,国民党琼崖当局派出3000多兵马,分5路突袭美合根据地,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美合事变”。覃威负责掩护特委和总部机关撤退。战斗中,机枪手牺牲,他奋不顾身地端起机枪,一口气横扫5夹子弹,顶住了敌人的进攻。随后率部与敌人拚搏,杀开血路,使琼崖公学和医院伤病员安全转移。覃威在美合保卫战中首建奇功。
  
    1942年,覃威升为第二支队副支队长兼第一大队大队长。为扩大抗日地区,他率领一大队在文昌县南北多次主动出击,采取远途奔袭的战术,出敌不意,先后夜袭了日伪军控制的头苑、昌洒、锦山、文城、清澜等市镇,搅得敌人寝食不安,胆战心惊,缴获了大批枪炮子弹和物资。同年9月,在琼文公路干线,他组织指挥竹山良桥伏击战,与敌人血战20多分钟,歼敌40余名,缴获一批武器及军需物资,显示出非凡的指挥才干,为琼岛抗战史添写了一曲胜利的篇章。10月,在荔枝沟与国民党顽军激战,不幸中弹牺牲。这位在琼崖只战斗、生活了两个春秋的年轻指挥员,为了琼崖人民的抗战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省委党史研究室)
  
  
9#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3 21:32:00  琼崖抗日英雄谱 王毅
  
    王毅(1900-1949年),海南澄迈县北雁村人。1923年考入西江陆海军讲武堂。1924年毕业后被保送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曾参加黄埔学生第一、第二次东征。1925年秋黄埔军校毕业。1926年随军北伐。1927年升任营长。1928年冬,奉派考入日军陆军士官学校就读。
  
    回国后任陆军工兵学校中校教官。后奉派为上海保安总队上校参谋长。1937年,接任驻琼广东省保安第十一团长,继而任琼崖保安副司令。后晋升广东保安第五旅长,辖第十一、第十五两团。1938年10月,广州陷落后,王毅临危受命,任琼崖守备司令部司令。负责琼崖的防务,所指挥的总兵力约四千人。王毅深知琼崖守备力量十分薄弱,在他和冯白驹的促成下,琼崖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王毅亲自参加了琼崖革命历史上著名的“云龙改编”。经琼崖国共两党协商,1939年2月21日,由两党派员组成,邀请各方面开明人士参加的琼崖战时党政处在定安县翰林乡成立。王毅兼处长。党政处成立后,颁布动员和组织群众、坚持长期抗战的条例,开展卓有成效的抗战动员工作。并在各县、乡成立保卫琼崖动员委员会。党政处的成立对琼崖抗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939年2月中旬,日军大举侵琼。由于琼崖守军的兵力过于单薄,王毅制定的统辖区分防守备计划全被打破。王毅等撤往加积,尔后又撤往定安县的岭口、翰林一带山区。全岛军政指挥关系一度陷于紊乱。1939年6月,国民党派反共干将吴道南来琼,担任广东省第九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守备副司令,王毅被剥夺了实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走向破裂。
  
    抗战胜利后,琼崖守备司令部撤销,王毅被调离琼崖,晋升为中将入陆军大学将军班受训。1948年奉派驻海南之六十四军中将副军长。1949年1月从上海坐船赴台湾转回海南途中,因轮船相撞而丧生。
  
    (省委党史研究室)
  
        
  
  
10#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3 21:34:00  琼崖抗日英雄谱:马白山
  
  马白山(1907—1992)原名马家声,海南省澄迈县马村镇马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入南京中央军官学校学习。1938年12月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后,历任琼崖抗日独立队队附、独立总队总队附、第3大队大队长、第2支队支队长、第4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
    1939年10月,为扫清特委、总队向琼西迁移的障碍,马白山指挥围攻琼西重镇那大,对那大日军采取围困战术,封锁交通,日间包围,夜间袭扰,搞得日军日夜不得安宁,惶惶不可终日,迫使日军弃城而逃,我军一举攻克那大。1940年的“美合事变”中,马白山率部抗击国民党顽军,为特委、总队部领导机关的安全转移作出重要贡献。1941年3月马白山奉命率部赴琼文根据地,在琼山县道崇乡湖子村截击顽军保七团二营四连;在洪烈坡阻击战中重创顽军1个营和琼山县游击大队;在大致坡、潭牛、重兴等地伏击日军;组织指挥三江乡斗门战斗,击毙顽军团长李春农;参与组织指挥大水战斗,与敌人激战5天4夜,毙伤顽军数百人,巩固和扩大了琼文抗日根据地。1944年春,第四支队主力大队进军白沙,创建了白沙阜龙乡文头山根据地,为琼崖特委、独立纵队部建立白沙抗日根据地,夺取琼崖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道路。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琼崖纵队参谋长、副司令员。解放后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少将军衔。为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92年8月3日在海口逝世。
  
    (省委党史研究室)
  
   
  
11#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3 21:35:00  琼崖抗日英雄谱: 刘秋菊
  
  刘秋菊,1899年出生于海南岛琼山县福云村(现属桂林洋农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她机智勇敢,从容沉着,一次次化险为夷,被人们颂称为“飞墙走壁”的女英雄。
  
    1934年,刘秋菊任文南区委书记,经常深入琼文一带活动,与群众有着血肉般的深情,被群众亲切地称为 “姨母”。1936年春,中共琼崖特委重建西南临委,刘秋菊被派到西南临委任委员,和林茂松(刘秋菊的丈夫,后任独立总队第二支队第二大队长,1942年在与敌军战斗中牺牲)负责陵崖方面党组织的发展工作。同年冬,刘秋菊、林茂松前往崖县,住在莺歌海一带海边,主持恢复党组织工作。他俩日夜奔走,以收买旧银首饰器皿作掩护,领导崖县党组织工作,并以崖城东关市林克辉缝衣店为联络站,指导崖城、港门、保平党组织工作。他俩组织崖县中学学生,成立抗日宣传队,在崖城的街头巷尾宣传,揭露日军侵略中国的罪行。同时还组织戏剧队深入城乡宣传,提高广大人民抗日爱国的热情。同年秋,刘秋菊、林茂松调回特委工作。10月,琼崖国共两党谈判达成协议,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琼崖特委领导进行红军改编前的准备工作,刘秋菊被派回到自己的家乡,动员演丰乡群众捐献了10多支枪。1939年2月,琼崖统一战线组织———琼崖战时党政处成立,刘秋菊被委派到党政处工作。1940年1月,琼崖特委设立妇女部,刘秋菊负责该部工作。不久成立琼崖特委妇委,任妇委书记。她按照琼崖特委“大力发展民运”的指示,培训妇运骨干,组织发动妇女青年参军上前线,为琼崖抗日武装斗争努力工作。1941年11月,刘秋菊被选为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委员。
  
    1942年1月,日军在琼文地区实行“扫荡”和“蚕食”。身兼数职的刘秋菊自告奋勇,冒着生命危险,乔装打扮,把伪军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树德乡进行大扫荡的情报顺利地送到目的地,使驻在树德乡的总部和群众得到安全转移。
  
    1942年,在中共琼崖特委召开的第九次扩大会议上,刘秋菊当选为中共琼崖特委执委。1945年3月,任琼崖特委民运部副部长。1949年3月,任琼崖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会主任。同年8月因病逝世。终年50岁。
  
    刘秋菊是琼崖妇女抗战的杰出代表,是海南妇女革命的光辉典范。
  
    (省委党史研究室)
  
12#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3 21:48:00  琼崖抗日英雄谱: 敢打硬仗 屡建奇功 周士第
  
   周士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参加了历次中国革命战争,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建立了卓著功勋。毛泽东曾称赞他有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坚定性。
    周士第,1900年生,海南琼海人。早年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五四运动中被选为琼崖学生联合会干事。1922年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琼崖评论社”。1924年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后,参加组建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先后任见习官、副队长、队长。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支援广宁农民运动,平定商团及军阀叛乱,援助省港大罢工,保卫广东革命政府等斗争,受到中共两广区委的高度赞扬。1925年底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叶挺独立团)第1营营长,后任该团参谋长、代理团长、团长,参加北伐战争,参与指挥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城等战役。所部敢打硬仗,屡建奇功,被誉为“铁军”。1927年8月率部参加南昌起义,任第25师师长。起义军南下广东失利后,他辗转于香港、南京、上海、西安、福建等地,曾参与策划推翻蒋介石的活动。1932年1月淞沪抗战爆发后,曾参与组建上海抗日义勇军。1933年在蔡廷锴的第19路军任师参谋处处长、团长。同年底到中央苏区首府江西瑞金,任红军大学军事教员。长征中,任军委干部团上级干部队指挥科科长、队长。到陕北后,先后任红15军团、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参加直罗镇和东征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参谋长,晋西北军区参谋长,晋绥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协助贺龙、关向应等创建与巩固晋西北、冀中、晋绥等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齐会、陈庄、黄土岭、田家会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1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晋北、晋中、太原、扶郿、进军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9年6月30日于北京病逝。(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人民日报》(2005年10月24日第二版)
  

13#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3 21:51:00  琼崖抗日英雄谱:屡建功勋敌胆寒━━张云逸
  
  
   张云逸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1892年生,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2月,参与领导百色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军长,参与创建右江苏区。1931年3月率部进入湘赣苏区。同年冬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后受中共中央派遣,往来于广州、香港、南京、武汉、福州、桂林等地,在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中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与领导新四军的组建、整编等工作。1938年春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指挥了清水潭、马家园等战斗。11月率两个连到江北无为地区,发展抗日武装力量,组建江北游击纵队,后率部东进,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39年5月参与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任指挥和中共前委书记。指挥第4、第5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在淮河以南、津浦路两侧积极打击日伪军。1940年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与书记刘少奇等指挥第4、第5支队主力先后取得大桥、半塔集反顽作战和夏季反“扫荡”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淮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抗日军政大学第8分校校长。直接领导第2师同敌伪顽的军事进攻、政治破坏、经济封锁进行斗争,同时注重加强根据地建设。1943年11月陈毅代军长赴延安后,他主持新四军军事工作。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944年7月部署第4师主力西进,基本上收复了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同年冬部署第1师一部渡江南下,开辟苏浙皖边敌后新区。接着又指挥新四军各师开展对日大反攻作战,歼灭大量日伪军,收复大片失地,为创建和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为新四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一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中共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为华东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
  
14#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3 21:55:00  琼崖抗日英雄谱: 冯平:“怕死不革命“
  
  冯平,1899年3月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县。五四运动时期,他带领海南的进步青年学生投身革命洪流。1923年,冯平被中共中央选送到苏联,与聂荣臻等人一起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10月,被中共旅莫支部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回国,到广东省农民协会工作。1926年初,冯平受党委托回琼开展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
  
  1927年琼崖“四二二”事变后,冯平任中共琼崖特委委员兼军事部长、琼崖讨逆革命军总司令,参加领导全琼武装总暴动,创立工农革命武装。后任中共琼崖特委军委主任兼琼崖工农革命军司令、琼崖工农革命军总西路军总司令,领导琼崖西路的澄迈、临高、儋县三县开展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开辟、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3月,广东省国民党反动当局派第十一军第十师及谭启秀独立团4000余人对琼崖苏区和红军进行“围剿”,冯平被迫率部转移。由于叛徒出卖,5月9日,冯平在琼山县西昌地区仁教岭被国民党军包围,弹尽负伤被捕。敌人把冯平绑在竹椅上抬着“示众”。冯平毫无惧色,对前来围观的数千名群众进行革命宣传:“父老兄弟们!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杀了一个冯平,还有千万个冯平!革命者是杀不绝的,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1928年7月4日,冯平在澄迈县金江镇英勇就义,时年29岁。
  

15#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3 22:04:00  琼崖抗日英雄谱: 周汝松---海风椰林中的“流动兵工厂”技师
  
  
  海南抗日根据地修械厂使用的工具及自造的手榴弹
  
    海南岛的美合,有一片高高的椰子林。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这里曾日夜响彻着铁锤声、风箱声和劳动的号子声。这就是琼崖纵队的兵工厂。
  
    兵工厂最初只有4个人、1个小风箱、1架手摇钻床、两把钳子和几把铁锤,后来才逐步壮大。那时为了适应部队的需要,兵工厂忽而在村里,忽而在山上,忽而在小船上,成为“流动的兵工厂”。
  
    那年8月,部队在大水围歼汉奸李春农时,琼崖纵队把厂子搬到前线。战士们打仗,子弹壳一退出枪膛,立刻由支前的群众拣回来,马上换上底火,装好药,安好弹头,日夜赶制子弹。
  
    为了配合太平洋战争,日本鬼子对海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残酷的“扫荡”。我军主力挺进到外线去开辟新区。琼崖纵队兵工厂也随部队搬到南渡江西岸的儒万山。由于敌人的层层封锁,制造地雷、子弹所需要的炸药、铜铁等原料非常缺乏。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捐献香炉、古钟,拣敌人的弹壳、破弹片;部队规定打一枪要交回一个弹壳。但是炸药仍没办法解决。琼崖纵队又想到从敌人的炸弹、水雷中拆卸炸药的办法。不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到海边去搬敌人的水雷。
  
    有了炸弹、水雷,由谁来拆卸呢?诨号叫“独脚公”的周汝松上门请战:“厂长,把试拆炸弹的任务交给我吧!”
  
    “独脚公”是游击队的技师,不管送来修理的枪支种类多么繁杂,他准能修好送出厂。可拆炸弹不是修机关枪啊!“独脚公”可从来没碰过炸弹,要拆它,这是多么危险的事呀!
  
    他却说:“我是共产党员,艰险任务应该冲在前头。再说,总不能让前方的同志拿着空枪等子弹吧!”
  
    试拆时,大家在200米以外的地方焦急地等待着,心里暗暗地揣测:打开螺丝了吧!该拆下引信管了吧……“拆成了!”一阵欢呼声传来。只见“独脚公”腋下支着拐杖,一只手高高地举着炸弹引信管。揭开了炸弹、水雷的秘密后,他又培养了一批“拆卸手”。从此,炸药,不再是千金难买的东西了。
  
    第一支步枪:枪筒用手摇钻,枪膛用锉刀锉
16#
回复 
作者:刘浪仁  回复日期:2005-12-3 22:09:00  是位琼崖抗日英雄!17#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3 22:22:00  访琼侨抗日英烈符克故里
  中新社文昌七月十二日电 题:访琼侨抗日英烈符克故里
  
    中新社记者 王辛莉
  
    海南岛是中国著名侨乡。琼崖侨胞素有爱乡助乡的优良传统。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由香港、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亚等侨胞组成的“琼侨联合会回乡服务团”,活跃在琼岛各地,成为一支宣传抗日、战地救护、输送抗日物资的重要力量。
  
    符克就是琼侨回乡服务团的首任总团长。记者近日踏访符克故里文昌,这位抗日英烈牺牲时年仅二十六岁的旅越华侨的事迹又浮现在眼前。
  
    走进位于文昌昌洒镇东泰山村的符克纪念园,迎面矗立着烈士的半身雕像,园道两边是果实累累的热带果林,间或有姹紫嫣红的热带花木,显得庄重亲切又生机勃勃。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百余幅符克学生时期、青年时代抗日救国的图文史料,弥足珍贵。
  
    一九一五年出生于文昌昌洒镇一个农民家庭的符克,中学毕业后,应在越南谋生的父亲之命,赴西贡当小学教师。一九三五年,他考取上海暨南大学。“七·七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符克在上海、南京、山东等地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九三八年春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符克前往越南,动员和组织华侨回国参加抗日救亡。
  
    一九三九年二月,日军侵琼。符克率领四十余名旅越琼侨进步青年,偷渡回琼参加抗战。年底在香港,由宋庆龄任名誉会长的琼侨联合总会批准,符克被任命为联合总会救济部驻琼办事处主任兼回乡服务团总团长。一九四0年六月,符克从香港携带一批款项、物资、药品回琼支援抗日和救济群众。同年八月,遭反动派杀害。
  
    在纪念馆,符克从上海到陕北辗转数千里寻求救国大略时保存的一本纪念册,令人瞩目。纪念册中有中共老一辈革命家陈云、董必武等,寄语符克的抗日励言;有著名作家丁玲、戏剧家曹禺的亲笔勉励;还有当时国民政府高层孙科、何思源等的题词。
  
    纪念馆还陈列了烈士寄给远隔重洋的亲人三封家书。符克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孤寒一人,远离你们,回到祖国,踏上艰险的程途中去……”“万一遇有不幸,那是我所负的历史使命完成了,是我人生最大的休息了”。
  
    今年八十二岁的抗日老战士李光邦是符克的女婿,他亲自陪同记者参观故里。李老回忆道,沦陷之初的琼岛民众因恐惧纷纷离家投奔亲友,有的欲渡南洋避难。琼侨回乡团的示范激励了百姓留下来抗日救乡。他因此成为一名抗日“小鬼”。
  
    李老介绍说,符克纪念园一九九九年开园来,美、法、泰国、越南、港澳等地琼侨纷纷前来参观,有的还鼎立支持园区建设。旅法华侨陈和先生三十年末代曾在越南符克主办的“五·四阅报社”,与符克相遇并参加越南琼侨回乡服务团。陈先生回乡参观纪念馆,并慷慨解囊,资助园区绿花,以表对烈士的怀念和敬意。
  
    修葺整洁的符克故居,厅堂里还摆放着符克当年从越南带回的石制圆桌和木制沙发。李老说,故居建筑由符克当年亲自设计,颇具法国建筑色彩,故居门楼即仿照凯旋门而建。
  
    在李老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座落在一处茂密树林中的符克纪念碑。纪念碑雕刻着冯白驹将军一九五一年纪念符克的题词:“生为民死为民,生伟大死光荣”。如今,纪念碑所在的这片安静林地已成为多位琼侨回乡团团员的安息地,他们与团长符克长眠一起,永远守候着这片故土……
  
    现今,符克故里的纪念园、故居和纪念碑等遗迹,已成为海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琼侨英烈符克追求真理、救国救乡的执着和热情,将由琼岛年轻一代传承下去。
18#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3 22:32:00  琼崖抗日英雄谱: 无名英雄(部分)
  
  郑心文
  
    现年84岁,现住文昌市东郊镇椰林村委会南坡六东队,当年抗战长期为共产党偷送粮食和钱物,被叛徒出卖落入日军手中,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身中24刀死里逃生。
  
    林廷凤
  
    现年93岁,现住文昌市会文镇文林乡福田园村,当年考入黄埔军校,舍家离子奔赴抗日前线,带180人浴血中正桥。
  
    陈定家
  
    现年81岁,现住定安县雷鸣镇南曲村南二生产队,1941年17岁加入定安县游击队,在潭溪反击日军围剿的战斗中,和70多名游击队员击退千余日本兵。
  
    符玉娥
  
    (82岁)、符爱珍(78岁)(二姐在泰国)文昌市人,三姐妹10多岁就入伍,当上情报员,入虎穴智捣鬼子军火库。
  
  
19#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3 22:42:00  琼崖抗日英雄谱: 陈曼夫、唐天祥何绍尧照片
  
  陈曼夫:
  陈曼夫1915年出生在崖县老孔村(今属乐东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自己的家乡进行抗日宣传,组织抗日武装。任抗日游击队大队长、副指挥等职。他多次指挥游击队打击日军,如木头园战斗,击毙日军小队长波泸和数名日军,还有黄流伏击战等。1940年正月,日军包围了陈曼夫的部队,突围战中,曼夫不幸牺牲。
  唐天祥:
  唐天祥,黎族,1905年出生在崖县落马村(今属乐东县),抗日战争爆发后,唐天祥自己组织了一支抗日武装——常备队,他自任队长。1940年4月,唐天祥率30多名常备队员在落马村吊鼓岭伏击日军,打死日军2名,伤2名,这是崖县黎族人民在崖县境内打响抗击日军的第一枪。后来,日军率大队人马包围了唐天祥于罗浩槟榔园,虽经奋力抵抗,但因寡不敌众而被捕。日军还想收买他充当黑衣队长,但唐天祥不为利诱所动,决不投降,最后被日军杀害。
  何绍尧:
  何绍尧,1908年出生于崖县保平村,1926年任村农会主席,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他积极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救亡斗争,1940年任崖县县委组织委员。为了更好地打击日军,他典当家产购买枪支,帮助吴秉明建立了一支抗日武装。1941年,何绍尧带两名战士到崖城侦察敌情,被日军发现,包围在水南村东的甘蔗园,他掩护两名战士突围后,壮烈牺牲。
20#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3 22:45:00  
  

21#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3 22:52:00  琼崖抗日英雄谱: 庄田
  
  庄田(1906年—1992年)海南万宁人,参加过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后任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副司令员,参与领导琼崖人民的抗日斗争。
    
    1923年秋天,17岁的庄田漂洋过海到了新加坡,他当过橡胶工人和海员,并加入中共在新加坡的党组织。1929年,中共派遣庄田赴苏联莫斯科步兵学校学军事。一年后,庄田以军事学科全优的成绩提前毕业回国,当时在上海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周恩来接见并安排他到江西瑞金红军学校当教官。
    
    在长征中,庄田因为与张国焘的军政意见不同而受到责难和排斥。后来他又参加了艰苦的西路军征战。1940年5月,周恩来和庄田同乘卡车离开延安去重庆。庄田是受中央派遣到海南,加强在敌后坚持斗争的琼崖纵队的领导。庄田和队员们一起,吃野菜、睡觉盖芭蕉叶,按照中央指示,在敌后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击日伪军,建立了五指山根据地。
    
    新中国成立后,庄田历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副省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22#
回复 
作者:为爱讨饭  回复日期:2005-12-4 0:35:00  
  琼崖抗日英雄,我们应该牢记他们。 2003年,琼海市政府对位于琼海嘉积镇北门外的老年人文化活动广场内的杨善集纪念亭投资进行修缮扩建,增加了“琼海人杰”、“琼海英烈”及“红色娘子军碑廊”。可是,里面没有当年红色娘子军第一任连长庞琼花的名字。不知为什么?同年, 琼海市政府调查员走访十几个乡村,结果发现“红色娘子军”仍有21名老战士健在。她们每月从民政部门领取几十元的生活补助费,和家人生活在一起,过着简朴的农家生活。红色娘子军,海南岛的精神寄托;红色娘子军,海南岛的形象代表。今天,她们的生活似乎被人们遗忘。
   ————————————————回复者:青龙剑
  由于青龙兄电脑好了鼓掌,本人替他上传了此条回复。
23#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4 0:45:00  琼崖抗日英雄谱: 欧照汉
  
  
  欧照汉(1901--1943),海南万宁人.
   出身贫农家庭。青年时期去南洋谋生。1929年,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支持工人与资本家作斗争。当年被驱逐回国,继续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8月,当选为琼崖特委常委,被派往香港从事联络工作。不久,被捕关进广州南石头监狱。囚禁期间,成立党支部,组织难友学习政治,唱革命歌曲,鼓舞斗志,争取自由。还成立绝食委员会,领导绝食斗争,取得胜利。1937年11月,获释回琼后,继续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不久,被特委派到香港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做香港粤琼的联络工作。次年秋,出席中央青年工作会议。返琼后向中央青年部写了《关于琼崖青年运动的报告》,反映琼崖青年的斗争情况。1939年2月,被选为特委常委兼民运部长和组织部副部长。他为革命日夜奔忙,积劳成疾,于1943年夏病逝。后被追认为烈士
  
24#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4 0:46:00  琼崖抗日英雄谱:卢胜
  
  
  
  卢胜1911.11.5~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名卢家扬,又名李胜。生于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九曲江乡。曾参加农民暴动。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在闽南红3团任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在闽南地区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7月重建红3团时,任团长兼政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2支队4团团长、政治委员。1939年10月与陶勇率4团主力北渡长江,组成苏皖支队,开辟扬州以西至安徽天长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曾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后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3纵队政治部主任,第1师3旅政治部主任、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苏中军区第4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曾参加黄桥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师长、纵队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3军政治委员,参加了苏中、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军政治委员。1954年回国。1955年入军事学院学习,同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起任福建省军区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1975~1983年任福州军区顾问。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25#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4 0:47:00  琼崖抗日英雄谱:陈策
  
  陈策,原名明唐,字筹硕,文昌市会文镇沙港村人,1893年出生,少年在乡读书,小学毕业后赴穗求学,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1年肄业于广东海军学校,与海校同志学密谋讨伐袁世凯,失败后赴香港,1917年在粤参加护法。1919年,代表海校同学赴漳州说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顺师讨逆。后奉派返粤收拾国民党江防海军,1920年任国府广东航政局长、国民党广东海防司令。陈炯明判变,迎护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击通敌舰,迎扩孙中山安全中粤。1923年任国民党江防舰队司令,后任国民党海军顾问,1927年任国民海军第四舰队司令,海军第一舰队总司令及海军学校校长,曾奉派欧洲考察海军,回国后,右任国民党少军军令处处长、虎门要塞司令、海军部次长等职,积官升海军中瘵,日寇入侵时,曾以改良好之沙角炮台巨炮。重创敌舰“()丸”。号1938年春,兼任国民党驻港军事代表,旋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港澳部支部季员的身份,在香港一展海外抗日工作。曾参加领导保卫香港之战。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陈策乘鱼雷快艇冲出日军炮火。中弹受伤,仍跳水突围,由于协助友军抗日有功,英廷赐予爵士衔,赠以“K、B、E”荣誉勋章。抗战胜利后,以国民党广州军事行派员、广州市长、盟军联络员、中国国民党广州特别党主任季员的身份回广州整理市政,后因足疾和胃病发作,遂辞去市长职务,任国府顾问,1949年任国民党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同年8月30日卒于广州海军谊社寓所,葬于广州市郊海军坟场,于右任先生称:“义气盟军重,忠诚国父知。”
  
26#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4 14:18:00  琼崖抗日英雄谱: 陈青山
  
  
   陈青山,1936年加入马来亚共产党,并担任槟榔屿马共组织和华侨抗日救亡运动负责人。
    1941年归国参加琼崖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琼崖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第1总队政治部宣传科长,组织科长。第4支队政治委员和琼崖人民抗日游去独立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琼崖独立纵队先遣支队政治委员,中共琼崖西区地委副书记,琼崖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3总队政治委员兼中共琼崖东区地委书记,琼崖纵队政治部第2副主任兼组织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海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广东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海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谋活路漂泊槟榔屿
    陈青山,原名陈荣火,笔名陈焕。1919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洛阳镇陈埭头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生活所迫其父亲不得不离开惠安,带着陈青山的大哥远走南洋,流落到马来亚(今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并依靠拉人力车谋生。1922年惠安发生严重瘟疫,由于缺少医药,母亲和三个哥哥先后被夺走了生命。父亲在海外得悉家中噩耗后,由槟城赶回家乡,料理完丧事后含泪将幼年的陈青山带往槟城抚养。
    在黑暗的旧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深渊之中,漂泊到异乡的华侨命运则更加悲惨。陈青山的父亲在槟榔屿的职业是黄包车夫。每天起早贪黑,拼死拼活地奔波一天,也挣不上几个钱,难以养活自己和两个孩子。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有将陈青山的大哥送回国内务农。可怜的大哥回国后不久就病故了。全家七口人最后只剩下父子俩在槟城相依为命。陈青山9岁那年,父亲靠拼命地拉车终于有了些积蓄,找了位继母成了家,并开了个咖啡铺养家。为了让陈青山学点文化,全家省吃俭用,供陈青山入私塾读书。陈青山上学后知道自己读书不容易,因此学习格外刻苦,学习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槟城陈氏树堂的董事长陈汉文见陈青山有培养前途,于是提出愿以祠堂资助供陈青山读书。父亲便将陈青山从私塾转入中华中学就读。1935年,陈青山16岁,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华中学的高小部毕业。陈汉文等又将他送往槟城华侨最早创办的马来亚著名的钟灵中学继续读书。在钟灵中学期间,他学习更加用功,学业十分优异,此外还爱打乒乓球。由于勤学苦炼,他的乒乓球基本功十分扎实,在一些比赛中曾取得良好成绩。在学校中他思想进步,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当选为校学生会主席。
  参加马共的抗日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马来亚半岛华侨的抗日呼声日益高涨,陈青山所在学校也响应“马来亚槟城各界华侨抗敌后援会”的号召,成立了“槟城学生抗敌后援会”组织,他们走上街头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组织义演义卖活动。陈青山亦投身于这场伟大的抗日救亡斗争中去,成为积极的参加者和学运骨干。这时,钟灵中学马来亚共产党支部负责人陈文庆见陈青山家庭出身贫寒,为人诚实办事精明,即将他作为骨干来培养,经常向他讲述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故事和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并与他共同探讨人生的意义、祖国的前途和世界的未来。使陈青山受到极大的教益,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要心系祖国,现在祖国正在受难,作为海外游子就要为国家兴亡甘洒一腔热血,才不枉为华夏子孙。
    从此,他更加热心“抗敌后援会”工作,并且开始接触了关于共产党的一些知识。在陈文庆的影响下,他逐渐了解了共产党的性质,懂得了共产党是人民大众的优秀人才所组成的道理。尤其在抗敌后援会组织的抗日救亡斗争中,他切身感到了共产党的力量和伟大所在。由此产生了要当一名共产党员的强烈愿望。
    1936年初的一天,当陈文庆向陈青山介绍了北平地下党领导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的壮举时,陈青山情不自禁地抓住陈文庆的手说:“我要是能够回国,做一名冲锋陷阵的共产党员就好了!”陈文庆对他说:“在海外你可以同样献身祖国的抗日斗争事业”,并表示愿意介绍陈青山加入共产党。同年3月,陈青山光荣地加入了马来亚共产党,成为一名年青的华侨共产党员。
    l937年7月7日,中国全面抗战爆发,马共组织支援中国抗战的各项斗争也开展的越来越频繁。陈青山受党的委托负责了学校的抗敌后援会和全槟城学生抗敌后援会的工作。不久,又担任“槟城各界抗敌后援会”的领导工作。1938年他代表槟城学生到新加坡参加全马“学抗”代表会议,当选为全马学抗会常务委员,分工主持北马(槟城、毗叻、吉打、三大洲)学抗的领导工作,并担任马共槟城市委常委。
    由于他的革命活动引起了马来亚英国殖民当局的注意。他受到殖民当局的拘留审查,最后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才得以释放。
    正直他日夜为革命活动奔忙的时候,他父亲患病并日益加重。一些好心的邻居劝他少管社会上的事情,好让父亲过几天舒心日子。陈青山看到父亲那日见衰弱的身体和那憔悴的面容,心里十分难过。但是,他认为从事抗日爱国运动,正是为了千千万万如同他父亲一样的受苦人不再受苦的革命事业,怎么能袖手旁观呢?父亲的病要治,但自己肩上的担子也不能放。于是,他一面安慰父亲和亲友,一面继续参加斗争。不久,马共槟城市委得悉,陈青山再度引起英国殖民当局的注意,已被列入准备逮捕的黑名单,于是决定调他到新加坡从事爱国职工运动。眼看着父亲病得快不行了,但又必须遵照组织决定立即离开,心情是十分难受的。为了党的工作的需要,他忍痛离开父亲奔赴新加坡。后来在马共组织和好友的帮助下为父亲治病并料理了后事。当在新加坡得知父亲已离开人世的消息时,肩负重要革命任务的陈青山强忍住了悲痛,并从中进一步焕发出忘我的工作力量。
    1940年初,陈青山担任了星洲总工会宣传部长、马来亚总工会《前锋报》主编,不久又担任总务(主持人)。为紧密配合国内抗日战争,马共新加坡市委领导各界工人和爱国华侨、青年学生开展了大规模的罢工和罢课斗争,以反对英国殖民当局打击镇压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并决定由陈青山担任总指挥。5月1日,声势浩大的工人和学生示威游行开始,面对觉醒的人民大众,英国殖民当局惊恐万分,并进行了疯狂的镇压,大批马共党员及其爱国华侨和职工、学生被押解进监狱。陈青山不幸落入虎口。在监狱中,他被反复审讯拷打,但仍一口咬定是失业青年,使真实身份始终没有暴露。殖民当局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只得以马共嫌疑分子的罪名叛处他半年监禁。
    在狱中,他见到了马共中央负责人杨少民、张理等20多人。在杨少民领导下,监狱中建立了临时党支部。杨少民出狱后,陈青山接任书记,继续领导难友们坚持斗争。
    服刑期满后,殖民当局宣布陈青山等300名政治犯和刑事犯为不受欢迎的人,分批驱逐出境。临行前,马共中央派专人看望了陈青山等,交待了到香港后接转党组织关系的手续,并指定由陈青山负责组织领导工作。
27#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4 14:19:00  琼崖抗日英雄谱: 陈青山2
  
  归国参加琼崖抗战
    1941年初,他被押送香港。由于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陈青山按照马共中央交代的联络暗号以及联络点已无法沟通联络。此时,国民党驻新加坡总领事高凌伯还与英国殖民当局秘密协议,将陈青山等一批抗日爱国华侨由新加坡引渡至中国国内乐昌县的“华侨训练班”(即集中营)继续看押。有些华侨爱国青年甚至在此被秘密杀害。
    在乐昌华侨训练班,陈青山秘密组织计划了越狱准备。在一次“训练班”“观光”的有利时机,他带领部分难友机智摆脱了国民党看守人员的看管,经韶关、桂林辗转至湛江,终于找到了杨少民和张理等同志。在杨少民的帮助下经中共南方局审查批准,恢复了陈青山等党组织关系。
    找到党组织后,陈青山即向党组织提出参加八路军或新四军。但党组织负责人却说:“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最近指示我们,要组织一批华侨和知识青年去海南岛支援冯白驹同志领导的抗日队伍。你既是华侨,又是知识青年,应带头到海南去。”当听说是党中央和周恩来的指示时,陈青山立即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到琼崖去参加抗日斗争。
    陈青山抵达琼崖抗日根据地后,立即受到琼崖特委书记兼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总队长冯白驹、副总队长庄田、参谋长李振亚等领导人的热烈欢迎与亲切接待。冯白驹鼓励陈青山等人在琼崖为抗日战争和今后根据地的华侨工作做出贡献,使陈青山等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不久杨少民担任特委组织部副部长。陈青山被安排为总部宣传科科员。参加抗日根据地的公开武装斗争后,对陈青山来说,是一个从地下秘密斗争转入公开武装斗争,从城市生活转入农村生活的极大转变。艰苦的海岛内高山丛林生活对陈青山也是一个新的考验。然而,他努力学习自己过去不熟悉的工作,很快掌握了斗争情况。他认真学习海南方言,很快就学会了用海南话与当地群众对话,并能够用海南方言给部队讲课。到根据地后一个月,就被任命为总队宣传科长,并协助总队参谋长李振亚创办了《军政杂志》。同年11月,琼崖独立总队进行反顽作战。在战斗中,他组织宣传鼓动工作十分出色,有力地配合了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灭独”的阴谋。1942年初,陈青山调任总队组织科长。为培养总队各级政治委员和政治工作干部,他奉命主持政工干部训练工作。他为抓好干部训练废寝忘食,勤奋工作。由于他的出色工作,为琼崖总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工作人员。
    1943年5月,琼崖特委和总队领导机关转移至澄迈美厚山区。陈青山调任独立总队第4支队政治委员,与支队长马白山一起工作。由于马白山在作战中负伤,支队的军事领导工作也落到了陈青山的肩上。同年7月,他亲率第一大队和猛进大队伏击日军运输车队。狡猾的日军见伏击圈地势险要,便格外小心,还未进入琼崖独立总队预伏圈就下车徒步向前搜索前进。陈青山在两位大队长的配合和协助下,沉着指挥,将日军运输部队全部放进“口袋”后,适时下达攻击命令。经半个多小时的白刃格斗,共击毁日军军车2辆,歼敌30余人,缴获机枪步枪数十枝。
    在此期间,国民党顽军保6团长和檐县县长共同指挥顽军l(XX余人乘日军“扫荡”琼崖根据地之机,大举进攻木排根据地。为击溃来犯顽军,陈青山配合马白山依据反“蚕食”斗争的经验。作出了“坚持内线、挺出外线”的决策。并由马白山等坚持内线,陈青山率一个大队挺出外线,并寻机打击顽军,开辟四里根据地。当进入四里地区后,陈青山随即抽出一批干部组织工作队,宣传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并组织部队在洛基圩附近全歼了监修公路的日军一个小队,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此后,又歼灭并驱逐了国民党顽军游击大队,使四里成为抗日的可靠后方。在马白山和陈青山领导下的第4支队在反“蚕食”斗争中,不仅保存了和民、和祥、清平、洛基等根据地,还将据县、白沙边区扩大成为抗日游击区,建立了以大星山为中心的根据地。并为总队进入白沙,建立以五指山为中心的的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同年8月,五指山白沙黎族人民为反抗国民党顽固派的暴行,在黎族领袖王国兴领导下,举行了武装起义,但最后遭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残酷镇压而失败。当王国兴派人找到第4支队时,陈青山和支队长马白山立即与王国兴等少数民族头领歃血为盟,并派出武工队进入五指山,帮助黎族人民训练军事骨干。同时吸收黎族群众参加海南抗日独立总队,从而壮大了抗日力量。
  
  1944年,陈青山与何秀英在琼崖抗日根据地

28#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4 14:20:00  陈青山(右四)在马来亚钟灵中学就读

29#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4 14:22:00  陈青山:与黎族头领歃血为盟
  
  --------------------------------------------------------------------------------
  
  2005年6月21日
  
  
   何秀英老人追忆老战友——老伴华侨将军陈青山琼崖抗战
  
   “琼崖抗战,艰苦卓绝啊。”广州市东山区合群马路,一座静谧的小院里,85岁的何秀英老人精神矍铄,说起往事,聊起老伴、老战友——华侨将军陈青山,她凝重的神情里,隐约可见当年渡海抗战的一腔热血。
  
   一被发现肯定没命了
  
   “1939年3月,我参加香港第一个华侨回国服务团,从香港偷渡到雷州半岛,再偷渡海南,参加祖国抗战。”事隔60多年,何秀英老人记忆犹新。
  
   那时,海南岛已被日军封锁,只能深夜乘船顺风漂上岛,风向不对不行,风停了更危险,日军搜寻紧密,随时可能遭遇巡逻艇。“好几次听到敌舰的马达声,一被发现,我们肯定没命了。”老人说,“没有武器,每位团员上船前袋里装了一盒胡椒粉,敌人要抓人,就迎面撒粉,跳海同归于尽。”
  
   那年,她18岁,已是中共党员,父母在新加坡,她是服务团里唯一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女学生。一年里,服务团跑遍了文昌周围县市所有集市和农村,宣传抗战。受过医务培训的服务团,也成为根据地医护主力。
  
   千里骑单车宣传抗战
  
   “他(陈青山)是1941年回国的,我比他早两年。”何老微笑着说。
  
   1919年10月,陈青山出生在福建省惠安县贫苦农家,幼年随父流落南洋,后入读马来亚著名的钟灵中学。“九一八”事变后,海外华侨抗日呼声高涨,陈青山作为学运骨干参加“槟城学生抗敌后援会”,上街宣传抗日救亡,组织义演义卖,把筹到的钱秘密汇到香港廖承志办事处,援助中共抗日。陈青山1936年3月秘密入党。
   他还有段千里骑单车宣传抗战的故事。1937年下半年,陈青山等代表槟城学生抗敌后援会赴新加坡开会,几个人骑脚踏车,以赛球为掩护,历时半个多月,在十多个城市撒下抗战火种。1940年,陈青山任新加坡抗日救亡运动总指挥,因组织罢工罢课再次入狱。12月,被英殖民当局驱逐,在海上漂泊了六天五夜,到达香港。
  
   颠簸一夜游水登海岛
  
   “1941年初,他和一批抗日爱国华侨被引渡到乐昌县的‘华侨训练班’(即集中营),有些华侨爱国青年在此被秘密杀害。”何老说,后来陈青山秘密组织部分难友越狱,历经艰难找到中共南方局。
  
   当时,周恩来指示要组织一批华侨和知识青年去海南岛支援抗日队伍,陈青山立即表示到琼崖抗日。
  
   进海南岛就是上战场,不少人半路牺牲。从湛江到海南岛,须经琼州海峡。“日军飞机、舰艇不停侦察巡逻,封锁得很死,只能趁顺风顺流和黑夜偷渡”,1941年9月一天深夜,陈青山等混在难民中,登上机帆船。一听到巡逻艇的马达声,就关掉轮机,任船漂浮。颠簸一夜,终于游水登上海南岛。随后,陈青山被任命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政治部宣传科长。他主持政工干部训练工作,培养了大批优秀政治工作人员。
  
   树皮草根也难找寻啊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侵琼日军为把海南岛变成“太平洋上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航”,实行“三光”政策,到处烧杀淫掠。琼崖抗战进入最艰难时期。
  
   “没有粮食,常常清水煮番薯叶充饥,有时盐都没有。冬天到了,战士还穿短袖衣裤。”何老说,勉强可以下肚的树皮、草根也难找寻。最怕的就是伤病,因为缺医少药,疟疾、痢疾、烂脚烂腿等,夺走了不少战士的生命。
  
   何老说,从地下秘密斗争转入公开武装斗争,从城市生活到艰苦的高山丛林生活,陈青山面临很多考验。祖籍海南文昌的何老笑言,他刚到时一句海南方言也不会讲,但苦学三个月后,就能用海南话给部队讲课了。
  
   伏击大胜歼敌30多人
  
   1943年,陈青山被任命为琼总四支队政委。“他第一次指挥,就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何老说,当年7月一天凌晨,陈青山率两个大队,潜入日军军车经常来往的洛基公路埋伏。中午11时,敌人进入包围圈。伏击战歼敌30多人,缴获机枪步枪数十支。
  
   随后,他率队开辟了四里根据地,并组织部队在洛基圩附近全歼了监修公路的日军一个小队。
  
   陈青山还有段歃血为盟的佳话。1943年8月,五指山白沙黎族人民武装暴动,遭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残酷镇压失败,黎族领袖王国兴派人找到第四支队,陈青山和支队长马白山与王国兴等少数民族头领歃血为盟,并派武工队帮助黎族人民训练军事骨干,同时吸收黎族群众参加海南抗日独立总队,壮大了抗日力量。
  
   1945年,在驻地一间草棚里,陈青山、何秀英结为伉俪。因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冯白驹特批了10块光洋办喜事,陈青山一直很感激:“我们的婚礼太隆重了。”
  
  
30#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4 14:31:00  琼崖抗日英雄谱: 林李明
  
  林李明(1910-1977)又称李明。海南省文昌人。青年时期在中学读书,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担任中共上海闸北区委组织部部长、闸北区委书记等职,从事白色恐怖下的地下斗争。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经受了严峻考验,坚贞不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经党中央营救从苏州反省院被释放,曾去安徽无为地区进行抗日救国宣传。不久被党组织派回海南,同年冬任中共琼崖特委组织部部长。1938年起担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与冯白驹等领导海南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巩固发展抗日独立队。1939年冬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不久动身赴延安。1940年4月在延安向党中央汇报请示工作,经毛泽东谈话后被派回海南,改任中共琼崖特委副书记。参与领导海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1945年日本投降后,参与领导琼崖解放区的各项建设和巩固发展。1947年5月特委改为区党委,担任中共海南区党委副书记兼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海南解放战争,巩固扩大解放区。1949年6月被中共华南分局派到云南,主持撤销省工委及滇桂边工委,成立中共滇桂黔边区党委,担任书记。同时将三省游击队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兼政治委员。率部配合第二野战军四兵团解放云南全境。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部长。1950年起调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织部部长,后任华南分局副书记,参与领导华南地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党整党工作。1956年后历任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处书记,广东省副省长、代理省长,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主任,广东省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等职。被选为中共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1977年8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31#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4 15:17:00  琼崖抗日英雄谱: 符志行
  
  符志行,儋州和庆镇美迎村人(和庆镇原属临高县,解放后改划归属儋县),早年求学于广州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现址),受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为拯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投笔从戎,参加抗日誓言“志不求易,行不避难”而改名志行。1942年12月,符志行带领11人的小分队,在巴总公路桥伏击日军,炸毁军车一辆,击毙日军9名,缴获轻机枪一挺,这是我部缴获日军的第一挺机枪、长短枪6支。迈格战斗是日军登陆海南以来,投入兵力最多,作战时间最长,伤亡最大的一次战斗,是琼崖军民抗击日寇战绩最辉煌的一次战斗。指挥这次战斗的琼纵第四支队二大队符志行大队长荣获“抗战特别奖章”。
    迈格村地处长坡墟西部,村庄坐北向南,四周有山竹林围绕,外围是黄泥土丘陵地带。村前是稻田,右侧有一条长形的高地,前方是一段灌木林。参加这次战斗的老战士谢福正告诉我们,那是1943年端午节的第二天,符志行大队长带领二大队150多人在村里休整,日伪军1000多兵力层层包围,还从海口派来两架飞机轮流轰炸,还有几辆汽车不断运来援兵。符大队长采取重点防御,机动歼敌的打法。战士李桂美不顾自己安危把机枪架在肩上,机枪手何必荣射中日军指挥官谷川松本八郎毙命,共击毙击伤日伪军200多人。一天一夜的激战,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猛烈进攻,最后秘密突围,踏上归路。
  符志行历任琼纵支队长、副总队长、粤桂边纵队支队司令员、高雷前线总指挥、湛江市警备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级防空学校训练部部长、空一军副参谋长,正军级,被誉为“多谋善战的琼纵骁将”。海南新州林场迈格一战歼日军、粤桂六万山歼敌、率部抗美援朝是其主要战绩。担任国家体委军管会副主任时率乒乓球队去日本参赛,拿下七项世界冠军。后任空一军副参谋长,正军级。现居北京市。32#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4 17:40:00  琼崖抗日英雄谱: 郑庭笈
  
  郑庭笈,国民党中将,1905年阴历8月30日生于文昌县文教镇美竹村。
  幼年在家乡启蒙,曾在三育小学,经正小学,文昌小学,海口市海南公学读书。1925年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1927年8月15日在南京举行毕业典礼。历任国民党第十四军第十师排长,连长,营长,国民党第五军荣誉第一师副团长,团长,国民党第五军第200师少将步兵指挥官,副师长,第五集团军第四十八师师长,第六军副军长兼109师师长。1946年在陆军大学乙级将官班第二期毕业。1948年任国民党第四十九军中将军长。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1959年12月第一批特赦释放。1961年任全国政协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1983年特邀为六界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历届连任迄今。
  兄弟四人,他居二。兄郑庭钧,三弟郑庭,皆为国民党少将,1981年病故于台湾。四弟郑庭铭,清华大学毕业,现在北京当工程师。
  
  1939年12月郑庭笈参加对日寇的昆仑关战役。1939年12月爆发于广西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国民政府发动反攻决策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一号作战”的计划正面对抗的结果,它其实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也是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指挥的又一战例。此战为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光辉战例,是中国近代战争史上的一笔浓彩。在昆仑关主攻阵地上,郑庭笈的迂回部队建立了功勋。他用望远镜发现九塘公路边大草地上有日军军官正集合开会,马上命令第一营以轻重机枪、迫击炮集中火力猛击。炮弹击中目标,敌军官死伤惨重,乃至后来不得不空投军官来补充作战。中村正雄少将即是被炮火击中于24日身亡的。
  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北,是敌最坚固的据点。担任攻坚任务的是杜聿明调拨给第200师指挥之郑庭笈的一师第三团;28日晚该团开始攻击界首高地,尽管敌机在头上扫射、轰炸,该团士气旺盛,不顾生命顽强进攻,该团九个步兵连,七个连长伤亡!郑庭笈身边的司号长李均也中弹牺牲,郑庭笈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终于在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30日,新编第22师邓军林团胜利攻克昆仑关。
   郑庭笈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远征军开始入缅对日作战,至一九四二年八月间。
  
  
33#
回复 
作者:仙湖隐士  回复日期:2005-12-5 11:04:00  好详细的资料!34#
回复 
作者:chaobill  回复日期:2005-12-6 22:08:00  KMT 的抗日 人员要被埋没了啊。
  
  找了一下,没“王焕”
  
  在此期间,国民党顽军保6团长和檐县县长共同指挥顽军
  连儋州的旧称儋县都不知道?还是打错字了?为什么政府军会被后来的政府称为顽军?
  
35#
回复 
作者:chaobill  回复日期:2005-12-6 22:21:00  回复论题
  ... 他把存下来的钱,不舍得用,寄回儋州亲伯父的女儿以及同乡的亲戚。
  每次家乡有例如修族谱,挖井的公益事要捐钱,他不但要自己捐,
  他还督促所有儿女们都要捐。 爸爸也曾在儋州与王焕叔(儋县县长)打过日本鬼子 ...
  danzhou.gov.cn/forum/forum_ re.php?id=1777&forum_id=2 - 25k - 补充材料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欢迎访问海南省白沙县档案馆主页
  当时,驻在这里的敌人有国民党白沙县王焕的保安大队陈文才的游击大队,还有儋县的赵
  壁大队,共700多人,分驻于镇内的七、八个炮楼中。 我军包围敌人并不发起强攻,而是想
  久困敌人,以便最后消灭之。由于军民合力,紧密封锁,敌人的给养一天比一天困难, ...
  archives.hainan.gov.cn/gov/ jdangan/shixian/baisha/new_page_4_8.htm - 6k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36#
回复 
作者:senwan  回复日期:2005-12-7 6:04:00  名:60位著名人物
  书号:7-5626-1413-X/E
  单位:国防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宏德 彭训厚 单价:29 元
  分类:军事 出版日期:2005-01-01
  
  
  简 介
  ===============
  
  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同时存在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它们相互依存、互相策应,既有统一的共同抗日的战略目标,又各自独立自主。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外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大突出特点,是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促成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军事上的成功体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国国民党在全国救亡运动的推动下,接受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主张,领导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抵抗日军的侵略,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中国抗日战争中有许多重大事件和军事行动,并造就了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他们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威震寰宇的英雄气概,以其卓越的军事才干和丰富的战争经验,指挥军队痛击顽敌,保卫神州,导演了许多威武雄壮的话剧,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业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一切爱国将士,为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民族独立而不顾艰难险阻,置生命于度外,抗敌御侮的英雄事迹及其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乃至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
  尽管伟大的中国抗日战争讫今已近六十年,物换星移,事过境迁,但它仍以其恢宏的气势、深刻的内涵、丰富的底蕴。磁铁般地吸引着众多的战争亲历者、军事家和历史学家去探究和著述。由军内外部分战争亲历者、资深专家学者和学有专长的中青年军事学、军事史学工作者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六十位著名人物》、《中国抗日战争六十件大事》和《中国抗日战争六十次军事行动》这套丛书就是这方面的又一新作,也是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而奉献的珍贵礼物。
  这套丛书着重记述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积极主张抵御日寇,并有卓著贡献的部分抗日将帅的英勇事迹,以颂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超的战略战术。借鉴这些英雄人物和抗日著名将帅的崇高精神和指挥艺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尤其是对于我军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造就新一代优秀指挥员,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打赢未来反侵略战争和履行其他各项神圣职责,具有重要的意义。该书对进一步认清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反动本质和犯下的滔天罪行,对防止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对发展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和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该书还是对广大指战员、莘莘学子乃至全国亿万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其内容丰富,
  事迹感人,情节生动,扣人心弦,通俗易懂,适合方方面面读者阅读。
  由于掌握的史料有限,《中国抗日战争六十位著名人物》中记述的60名中国抗日英雄和将帅的传奇故事,只是中国诸多抗日英雄和将帅动人传奇故事的一部分。此外,苍于中国抗日战争是包括正面和敌后两大战场在内的全民族抗战,书中所列的部分著名抗日人物统一按姓氏笔画排序,其先后顺序不具有其他任何别的含义。《中国抗日战争六十件大事》和《中国抗日战争六十次军事行动》所记述的六十件大事和六十次军事行动,也不是中国抗日战争重大事件和军事行动的全部。一些类似或更加著名的英雄、将帅、重大事件或军事行动,因已有传记或专著出版等原因,这套丛书中未再收入,请读者予以理解。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由于篇目较多,只能将其中部分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和书目列于书尾,谨在此对这些文献的作者一并致谢。此外,国防大学出版社刘会民编辑对本书的策划、审稿和出版付出了许多心血,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望读者不吝指正。
  
  
  
  
  
  目 录
  ===============
  
  1.神武将军天上来,浩然正气系兴衰—马占山
  2.滔滔黄河卫华北 忠勇将军保黄河—卫立煌
  3.一把镢头一枝枪,生产自给保中央—王震
  4.英雄不畏千般苦 于无声处显神威—王枝声
  5.手执干卫邦家 拼将忠诚垂宇宙—王铭章
  6.运筹帷幄驱日寇 决胜千里卫中华—毛泽东
  7.太行山铸造英才 北方局独当一面—邓小平
  8.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左权
  9.但有华南飞将在 不叫日伪逞淫威—叶飞
  10.一叶江南万古芳 心侠骨尽文章—叶挺
  11.默默无闻真英雄 光辉业绩照后人—叶佩高
  12.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叶剑英
  13.救民安有息肩日革命方为绝顶人—冯玉祥
  14.机智勇敢创奇迹 远征途上留光辉—孙立人
  15.八路军中总司令 功盖千秋普通兵—朱德
  16.深入虎穴摆战场 革命理论见真知
  17.太行用兵新孙武 设伏打援敌胆寒
  18.震惊中外的战功
  19.抗日军中猛涨飞
  20.百战沙场驱虎豹
  21.为抗日浴血祁走
  22.曾经龙潭三杰首
  23.先国难而后私仇
  24.松间明月常如此
  25.八路军中党代表
  26.百战沙场摇山岳
  27.元帅本色是诗人
  28.矢志不移驱鞑掳
  29.汉水东流逝不还
  30.顶天立地男儿汉
  31.驰聘疆场数十载
  32.行壮举虎胆虎威
  33.生令敌倭难寝眠
  34.喋血卢沟战未酣
  35.平型关一战扬名
  36.国有疑难可问谁
  37.以弱胜强立奇功
  38.革命一生未虚度
  39.纵横捭阖革命者
  40.两把菜刀传威名
  41.临危受命原无忝
  42.人生自古谁无死
  43.一片孤哀谁得识
  44.虎将卢沟凝血碧
  45.忻口会战洒热血
  46.驰聘沙场真勇将
  47.生死从来不留意
  48.平型关头谈笑过
  49.节节风骨曲中直
  50.太行前哨一儒将
  51.勋功常在山连海
  52.身经百战建奇功
  53.英武豪气冲塞外
  54.勇敢杀敌八百兵
  55.为民族功垂祖国
  56.百团大战破囚笼
  57.谈政不知躬耕苦
  58.大兵压境 不惊慌
  59.山西型斗智斗勇
  
37#
回复 
作者:senwan  回复日期:2005-12-7 6:05:00  11.默默无闻真英雄 光辉业绩照后人—叶佩高
38#
回复 
作者:senwan  回复日期:2005-12-7 6:14:00  刚有位朋友与我争论,她总是说她很讨厌文昌人,而我,恰恰又是根正苗红的文昌人,下意识地与她争论起来,拼命地到网上查找资料,用众多的证据说明了文昌人光辉的历史和发展的今天。朋友无语,我当然自得不已。可细一回想,这些荣耀总是先辈们赐于我等,而我们为当今的社会又做了些什么呢?想到此,不禁汗颜!
  尊敬的张将军,你的精神和勇气已在此植入我的心中,无论是为了文昌人还是中国人乃至整个人类,我们一定尽其所能地奉献一切!
  愿张将军在天之灵佑我中华!!!
  何必与他争论,只要你记住这些先辈,我们做我们事,让他们说去39#
回复 
作者:阿尔的小屋  回复日期:2005-12-8 19:20:00  最近恰好需要这方面的资料。谢过,哈哈。40#
回复 
作者:心中月  回复日期:2005-12-12 9:47:00  来学习先辈们的精神和勇气……
41#
回复 
作者:公夫  回复日期:2005-12-15 14:03:00  文昌人值得尊敬,因为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和影响相对其他市县要大。42#
回复 
作者:张弛有道  回复日期:2005-12-16 17:28:00  感谢先辈们的奉献,感谢他们不仅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威名,更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了下来。43#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19 18:15:00  琼崖抗日英雄谱: 宋庆龄
  
  宋庆龄祖籍海南省文昌县。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父亲宋嘉树,字耀如,原名韩教准,早年漂泊美国,中年回国兴办实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和亲密战友。母亲倪桂珍是中国较早接受文明,反对封建的进步妇女之一。宋庆龄7岁时入上海中西女塾读书,1907年,15岁时偕妹妹宋美龄赴美国留学。先在新泽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学校学习英语,次年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宋庆龄聪敏好学,思想活跃,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热情欢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她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投身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争。
  
  归国途中经过日本,拜会了她早已崇敬的孙中山先生。随后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设法从上海重返日本,于1915年10月25日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她淡漠名利、权势和阔绰优裕的家庭生活,心甘情愿地为孙中山一起分担流亡之苦。
  1927年从欧洲回国参加孙中山的奉安大典后,宋庆龄在与戴季陶的谈话中,严厉指出:“我对于政客的生活不适合,况且我在上海都没有言论自由,难道到了南京可以希望得到吗?”并宣告:“使我不说话的唯一办法,只有枪毙我,或者监禁我。”
  
  在这一时期,宋庆龄积极参加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反帝活动,1927年12月和1929年8月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名誉主席,之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宋庆龄再度从西欧回国,无情揭露蒋介石“欲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她确信:“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1932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十五路军奋起反抗,宋庆龄高度评价十五路军抗日将士的爱国行动。
  
  1932年12月,宋庆龄与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人在上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以自己的崇高威望,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斗争,营救了许德珩、罗登贤、邓中夏、邹韬奋、陈赓、廖承志、丁玲和救国会的“七君子”等一大批革命者和爱国进步人士。在鲁迅先生病重时,宋庆龄给他写信说:“你的生命并不只是你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国和中国革命的!!为了中国和中国革命的前途,你有保存、珍重你身体的必要,因为中国需要你,革命需要你!”
  
  1933年9月宋庆龄在上海领导召开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宋庆龄于1938年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的医疗救济和儿童保健工作。她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向海外华侨和国际社会宣传抗战真实情况,并向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募集了大量资金、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支援抗战。许多物资是通过她的精心安排,运往抗日根据地。她团结和组织国际友人和国际医疗队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去考察和工作。斯诺、史沫特莱、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等记者和医生都是经她安排进入解放区的,其中白求恩、柯棣华、哈立逊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斯诺访问陕北后写下了著名的《西行漫记》。
  
  1941年1月,宋庆龄与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联名致函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愤怒谴责当局发动的“皖南事变”。这期间,宋庆龄坚持“保盟”工作,直至香港沦陷前乘最后一班飞机去重庆。到达重庆后,她不顾环境险恶,继续开展“保盟”工作,不计前嫌,宋氏三姐妹牵手共赴困难,支持抗战。
  
  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将“保卫中国同盟”改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主要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此时的国民党又发动内战,宋庆龄虽然身在国民党的心脏地区,却继续募集大批医药物资,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运往解放区,支援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特殊的功勋。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遵照她的遗言,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她父母陵墓的东侧。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为她立碑铭文以表纪念:
  
  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为国家和人民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1912年,宋庆龄与威斯里女子学院同学的合影。
  
  

44#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19 18:16:00  1925年初,在北京合影。

45#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19 18:17:00  宋氏三姐妹在重庆视察防空设施

46#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19 18:18:00  1978年5月1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决议,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
  

47#
回复 
作者:奈何作贼  回复日期:2005-12-19 18:19:00  宋庆龄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48#
回复 
作者:桐言  回复日期:2006-1-4 20:36:00  不错。不过,琼籍抗日英雄中不乏国民党人士,他们的功绩不应因意识形态而被淡忘或抹杀。49#
回复 
作者:4791zzx  回复日期:2006-1-16 11:31:00  拜托,宋庆龄是海南的么?不要那么热脸蛋贴冷PP啦!她有说过她是海南的吗?她来过海南吗?在现在所有有关宋庆岭的记闻中,有宋提过哪贫穷落后的海南吗?更不用说她与海南有半点瓜葛的只言片语?
   可笑,可悲,可恨.....
   我倒认为宋嘉树是认家乡的,因为他的儿子宋子文曾来海南省亲...没有他的杰出贡献,哪来的宋家王朝之说...在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的发展贡献是巨大的,不亚于廖仲凯一等.但似乎某些人.不,很有些人.只字不言.....若无此事此人.而狂抱不认家乡人的国母大腿.
   贱....
  宋庆龄为国为民族之大功大义,我等不否.
  但遛须马P之言,可以休以.......50#
回复 
作者:凡凡12  回复日期:2006-1-23 10:27:00  为何没有郑介民?他可是国民党时期海南人级别最高的。军统局局长。51#
回复 
作者:我心飞翔55  回复日期:2006-1-26 11:13:00  英雄!!!!52#
回复 
作者:我心飞翔55  回复日期:2006-1-27 13:17:00  新年快乐!!53#
回复 
作者:金宝来  回复日期:2006-5-1 20:59:00  “国军”琼崖守备司令官王毅轶闻
  
  2005-09-03 07:32:16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广东保安第九旅旅长王毅,与中共领导的琼崖抗日游击队合作,共同成立了“琼崖守备司令部”。王毅任中将司令官,吴道南任少将副司令,冯白驹任琼崖纵队队长。这是海南第一个抗日军事组织。虽然内部也经常发生一些磨擦,但王毅等爱国将领坚持国共合作,挫败了吴道南等人多次的分裂阴谋。致使司令部的战旗不倒,拖住了日军十余万军力,使全国抗战尤其是美国赢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最后迫使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王毅将军,海南澄迈县人,早年黄埔军校毕业,曾参加过北伐,后担任蒋介石的侍卫长,接着去日本士官学校培训。在海南七年抗战中,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这段历史仍可作为今天海峡两岸合作的基础与借鉴。下面仅记他的几个小故事。
    一、南渡江上的“标语石”
    在北村时期,由于日寇封锁了琼州海峡及岛周边的海域,完全卡断了大陆供应线,给守备司令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再说日寇经常派飞机轰炸北村,地上开始蚕食,因此司令部的地盘日渐减少。更何况有个支队突然倒戈。王司令官亲自率部队挖山薯充军粮,穿布衣与敌人作战。他为了发展经济,还在司令部辖区内发放了代用券。为了稳住军心,他亲笔提辞“惟战能存”,令人刻于南渡江心一石头上。当时那里正是打击日寇的主要战场。这“标语石”至今犹存,每当朝阳夕晖便闪闪发光。
    二、“你去死吧,俟抗战胜利,我到你墓前谢罪!”
    王毅将军排行老七,大哥王某早日美国留学归来,一直在家务农。日寇见五指山抗战军民意志坚如钢,便派特务将王某从澄迈掳到海口。严刑拷打,软硬兼施,王某终于答应向七弟写“劝降书”。他在给王毅的家书里写道:“七贤弟,愿你率部下山,与皇军共建大东亚共荣圈……”
    家书送达。王毅在复信中回答说:“国将亡,家何在?你去死吧,俟抗战胜利,我到你墓前谢罪!”
    琼崖纵队闻讯派战士潜入日军监狱,救出了王某,然后送回了老家。1946年的一天,王毅携夫人还乡,前去向大哥赔罪,大哥却给他们吃了闭门羹。
    三、把部分战利品分配给琼崖纵队
     1945年8月15日,侵琼的日本三军司令部正式向琼崖守备司令部投降。授降仪式在海口广场举行。王毅将军代表海南岛全体军民接受了日军的投降书。双方代表并在授降书上签了字。广场上战利品堆积如山。王司令官吩咐军需官将一千多条枪,二十万发子弹等一批战利品分配给冯白驹将军领导的琼崖纵队。当时吴副司令上前密语道:“委员长有密令,要限共。”王将军大声道:“论功行赏,天经地义,抗战期间,惟琼崖纵队战果最辉煌。再说,抗战胜利,是国共合作的结果!”
    吴道南事后向蒋介石发了密电。蒋把王毅召到重庆狠狠地训了一顿。随后解散了琼崖守备司令部,王毅名义上是调任第63军副军长,其实在南京陆军大学军干班培训,以把他滞留大陆。蒋最害怕王毅回海南,与琼崖纵队搞在一起。
    四、将军之死
     1948年农历大年三十早上,王毅将军奉蒋介石之命从上海起程赴台湾,准备在南中国海组建海陆空三军联部,以在西沙一线阻止共军从海上向台湾发起进攻。蒋介石认为海南岛迟早是要落入共军之手的,因他的心腹海南守将薛岳是个草包。可是,王毅并没按蒋的旨意去台湾,而是秘密乘搭一艘名为“太平轮”的万吨邮轮回海口。这是因为王毅曾多次向蒋进言:“和为贵,国共两党联合救中国。”可是蒋一直不采纳,事到如今,王毅实不愿再插手内战,所以返乡归田。太平轮在当时是多好听的名字,可是太平轮不太平。当船行驶至舟山群岛附近,却与蒋军舰“建始号”相撞。太平轮大部分旅客溺水而亡。而王毅将军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体,一直成为一个历史之谜。后来国共两党分别在台湾阳明山和海南澄迈为他建了衣冠墓。他的儿子王祖德现是民革海口市委委员,市人大代表。
    (注:王毅,中国抗战爱国将领)
  
54#
回复 
作者:金宝来  回复日期:2006-5-1 21:04:00  Archive for April, 2005
  太平轮事件
  今天起来后,一直在看凤凰资讯和国家地理,5点多无意转到凤凰卫视时,发现在播放< 寻找太平轮>纪录片. 看了一下就想查询一下它的相关信息.如预料的一样,太平轮确实是蔡康永的老爸蔡天铎的中联公司所有.没有想到的是另外的信息.
  
  该船的沉没事件和我生日同天.
  (该船于1949年1月27日沉没,农历12月29)
  该船的沉没地点还是我的家乡.
  (该船在浙江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北纬30.25度、东经122度处(白节山的三角航道)与“建元号”货轮相撞,并于12点左右沉没)
  
  沉船时的情况:
  有乘客及船员总共932人,载有国民政府中央银行重要文件1000多箱。其中银行秘书处文卷231箱,会计处文卷账册297箱,国库券文卷账册231箱,业务局文卷账册231箱,理事会、监事会文卷各3箱,人事处文卷47箱,发行局文卷账册87箱等等,共计1317箱;还有东南日报社全套印刷设备、纸张及相关资料100多吨,钢材600多吨。
  
  于12点一刻沉没,死了932人,救起了36人。
  
  死者中的有名人士:
  国府辽宁省主席徐箴夫妇
  国民党机要室主任毛庆祥的两个儿子
  海南岛司令王毅将军
  南京国立音乐学院院长吴伯超
  蒋经国留俄好友俞季虞
  刑事专家李昌钰的父亲李广南(上海南通商人)
  国民党山西省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及其家属
  ……
  
55#
回复 
作者:钓鱼的鱼  回复日期:2006-5-2 0:57:00  先向抗日先辈敬礼!俺也是海南文昌人,可俺也认为宋氏三姐妹和文昌人没有太大的关系,现在文昌总是拿宋三姐妹当家姐,其实人家都不认的。俺总是认为女人是没有根的,嫁到那就是那的人了。宋氏中宋子文才是文昌人。56#
回复 
作者:金宝来  回复日期:2006-5-2 2:35:00  开国少将1152
  符确坚少将
  符确坚是广东文昌人,1906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原名敦秀。符确坚自幼放牛、打
  短工,11岁读小学,5年后辍学。1922年到1924年,他在姑父开的店里当伙计。
  1925年,符确坚到新加坡,在一家橡胶厂工作,他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927年参
  加中国共产党。
  1929年回国,在文昌开展党的工作,1930年中共文昌县委遭到破坏,他被迫离开
  文昌。1931年任琼东县苏维埃政府巡视员、县委秘书。
  1932年,琼崖苏区遭受严重挫折,符确坚母亲被杀害,妻子改嫁,敌人四处抓捕
  符确坚。符确坚逃亡到香港。
  1934年,符确坚在厦门找到了党组织,恢复了组织关系,并由厦门进入中央苏区
  。符确坚到苏区后,分配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财政部文书科,担任缮写
  工作。符确坚在长征途中,担任没收委员会保管科长。到达陕北后任中央财政部
  文书科科长兼印刷所所长,1936年任中央财政部国库局局长兼统收局局长。入陕
  北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任陕北公学队长、中央财政部秘书长。抗日战争时期,
  任新四军组织部统计科长、袁国平同志机要秘书,1938年任后方留守处政治处主
  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长,1940年任新四军总兵站政委,1941年任1师3
  旅政治部副主任、1师组织部副部长,1942年任1师组织部部长。1944年任苏中军
  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5年任第4军分区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
  区2旅副政委、华东野战军1纵2旅副政委,1946年任滨海军分区副政委,1948年任
  华东野战军4纵10师政委,1949年任23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开封、睢杞、渡江
  、上海等战役。建国后,1950年任23军副政委,1952年任31军政委,1955年任南
  京军区后勤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
  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0年,符确坚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文革期间,1968年,符确坚因“叛徒”、“特务”、“反党乱军”罪名被送到东
  北受审,下放农场劳动。1972年因病去世。1978年获平反。
57#
回复 
作者:金宝来  回复日期:2006-5-2 2:41:00  曾镜冰 (1912—1967)
  
    曾镜冰,海南岛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央苏区共青团吉安县委书记。第二年, 调任共青团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33年担任共青团中央儿童局书记。4月,成立闽赣 省,任团省委宣传部长。在此期间,他与陈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3年9月,闽赣省首府 黎川失守,曾镜冰与黄道等同志组成的省委代表团被阻于抚东地区,之后辗转来到闽北,先 后担任闽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师代政委。在8年抗日斗争中,成功地实行了武 装退却、合法斗争与武装斗争结合、反特务斗争,被中央领导人誉为“三大创造”,使福建 党组织成为东南一面不倒的旗帜。1945年当选为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解放战争期间,曾 镜冰担任闽浙赣省委书记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司令兼政委,在极端困难的 情况下,大力发展革命武装和开展城市工作,为配合解放大军解放全省做出了贡献。
  
  解放后,曾镜冰先后担任福建省委秘书长兼省人民法院院长和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省政协 主席等职务。
  
  
  曾镜冰(1912-1967)又名曾毓蕃。1912年11月27日生于海南琼山县良田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革命失败后到泰国,就读于曼谷光华中学,并任该校共青团支部书记。1929年被泰国当局驱逐出境,到上海入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任该校共青团支部书记。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秋,赴中央革命根据地,任共青团吉安县委书记、共青团江西省委常委和宣传部部长。1933年任共青团中央儿童局书记、团闽赣省委宣传部部长;1934年任中国工农红军闽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于1935年任闽北独立师代政委,1936年兼任中共闽赣省委组织部部长,率部在闽北地区坚持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38年初,任中共闽浙赣特委书记,同年6月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领导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并保留了一支自卫武装。1939年秋,在崇安根据地创办武夷干部学校,兼任校长。1941年至1943年,率领省委机关和游击队,挫败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三次军事围攻。1945年4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1946年10月任闽浙赣区党委(后改称闽浙赣省委)书记,曾到古田隆德洋参与发动澄洋暴动,并成立闽浙赣游击纵队,推动全省各地游击战争的发展。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组成,他兼任司令和政委,率部由南平北上,迎接南下的人民解放军。同年6月在江西遗溪地区与第二野战军陈赓兵团会师。是年任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兼福建省人民法院院长。1955年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政协主席,不久受到错误的审查和不公正的处理,被撤销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福建省委副书记和省政协主席等职务。1957年起,先后到天津芦台农场、辽宁省盘锦农垦局、中国农业科学院辽宁分院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迫害。1967年5月27日于北京逝世。1983年6月22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福建省委为他平反昭雪。
  
  
58#
回复 
作者:金宝来  回复日期:2006-5-2 2:44:00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闽北纵横 >>> 二00五年第五期 >>> 鉴往知来
  
  革命家的胸怀和气度--记崇安解放时曾镜冰的一件小事.
  
   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闽浙赣省委书记曾镜冰同志不但具备革命家叱咤风云的豪迈气概、视死如归的高尚气节,而且具有知过必改的坦荡胸怀。
    1949年1月,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曾镜冰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边游击纵队主力,为了迎接解放大军解放闽北,从南平大凤乡上溪村出发,北上江西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陈赓部会师,随即挥师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闽北。曾镜冰率省委机关于当年5月11日到达闽北重镇崇安县城。
    崇安是闽北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闽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崇安县城曾经是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当时,作为中共闽北分区委员会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的曾镜冰同志,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工作过、战斗过,无数亲密的战友为保卫这座英雄的城市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自己亲手参与开辟的列宁公园、红军广场的一草一木,无时不在引起他的思念。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主力红军被迫举行二万五千里长征,闽北苏区沦陷,崇安县城落入敌手,成为国民党反动派闽北“剿匪”总司令部的巢穴。15年来,有多少血洗苏区、残杀共产党人的命令从这里发出,有多少撕毁协议、袭击共产党人的阴谋在这里形成,有多少战友血染山河,沉冤九泉。15年来,他无时不想杀回崇安,报仇雪恨,血祭先烈。因此,曾镜冰心急如火,亲率省委机关武装和闽北地委书记王文波等直奔原国民党县政府的衙门而来。谁知崇安守敌早已逃之夭夭,县衙早于5月7日为中共闽浙赣省委城市工作部崇安支部占领,少数准备毁城的残敌,亦早于两日前为城工部成员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五军一三○团所歼灭。曾镜冰同志此时一心只想杀敌报仇,冷不防抬头一看,那旧县衙的大门口边上高高地挂着一块大红招牌,上书:“中国共产党闽北工委”。曾镜冰好不恼火:“去年刚刚取缔了城工部1,这里怎地又冒出个闽北工委!这岂非敌人的花招!”他一个箭步跃上台阶,摘下牌子就要往石阶上砸。说时迟,那时快,门内窜出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来,大喝一声:“不准动!”一把拽住曾镜冰的胳膊。
    大家一看,都惊出一身汗,愣住了。只听得曾镜冰大声问道:
    “你是谁?你们有啥权利自称是共产党?”
    那小伙子也不示弱,挺直腰杆答道:“我是城工部书记朱崇汉!我就是共产党,这牌上不是写得明明白白!”
    曾镜冰一看:喝,这小子还不吃硬的,倒真有点共产党员不怕杀头的味道。便说:
    “你们有多少人?把枪交出来!”
    “人是不多,可枪不少。你是谁,有啥权利来缴我们的枪?”
    这时候,站在边上的王文波连忙上前介绍道:“他是张师长2。朱崇汉同志,请你把枪交出来好了。”
    谁知那小伙子把嘴巴一撇:
    “张师长?就是张军长也不行!秦军长刚签字把枪交给我们,你张师长又要来缴。是何道理?你怀疑我,我还怀疑你呢!枪是我们从敌人手里缴来的,有本事,你们自己缴去!”
    朱崇汉的这几句话一出口,随同曾镜冰的战士们早就按捺不住了,一轰而上,抱腰的抱腰,拽胳膊的拽胳膊,要卸朱崇汉的枪。正在这一触即发之时,只听得曾镜冰高声喝道:
    “住手!”
    大家都怔住了,包括朱崇汉在内的所有的人都睁大眼睛瞪着曾镜冰,只见他脸上挂着微笑,缓缓地对朱崇汉点着头,连声叫着“好,好!”随即走近朱崇汉,拍拍他的肩膀,轻声说:
    “小朱同志,你是好样的,警惕性真高。我们是省委的游击队,你看,我们还有许多人没有武装起来。你快把枪交给我们,好去追歼敌人,解放其他地方。”  经他这么一说,倒弄得朱崇汉拿不定主意了,迟疑地解释道:“不是我不交,秦军长交代我们,一定要把枪保管好,直接交给省委书记曾镜冰同志。”
    “轰”的一声,游击队员们哈哈大笑起来。王文波好不容易忍住了笑,问道:
    “小朱同志,你认识曾镜冰同志吗?”
    “我是搞城市工作的,又没有上过山,怎能见到!”朱崇汉答道。
    王文波随即用联络暗号问朱崇汉:“那么,你知道曾镜冰是个啥样子?”
    朱崇汉一听,知道是与上级党组织接上了关系,连忙也用暗语答道:
    “胖胖的,矮矮的,耳朵边还有个耳坠坠。”
    王文波等人更是笑个不止,说:“你仔细看看张师长像不像?”
    朱崇汉疑惑地朝着“张师长”端详了许久:远点看,此人气宇轩昂,与众不同;近点看,这个人真是胖胖的,矮矮的,耳朵边上还有个耳坠子。他恍然大悟,随即退后几步,双脚并立,向着曾镜冰端端正正地行了个军礼。
    曾镜冰军礼还未还完,向前一跃,一双大手紧紧地抱住了朱崇汉的肩膀,两行热泪已经挂在他的脸上,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对于他这样的一位在大革命初期入党,经历了海南泰国地下革命斗争和中央苏区革命斗争,以及领导闽北人民与强敌进行20余年殊死战斗的老战士来说,仅仅是一个小插曲,但他却从朱崇汉这个小城工部成员的身上,看到了许多他过去未曾认识的东西。这动摇了他对城工部的既有看法,不得不重新审视城工部的功过是非,在他的心中已经奠定了为城工部平反的思想基础。
    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久久没有分开。他们会心地笑了:一位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另一位却笑得那么苦涩,那么沉痛。灿烂自然的笑固然难得,苦涩沉痛的笑更是来之不易。只有雄才大略,襟怀坦荡的革命家,才可能有这种自省自责的笑。□
  
  注释:
    1 1947年9月,闽浙赣区党委(后改省委)城工部副部长孟起被捕,1948年2月,省委军事部长兼闽东地委书记阮英平被害等一系列事件发生,省委误认为城工部已被敌所控制,遂错杀城工部领导人庄征等一批人,下令解散城工部组织,但是,因各地城工部未得到正式通知,仍然坚持党的活动。解放后福建省委对城工部作了平反。
    2 王文波时为省委委员,闽北地委书记。“张师长”系指曾镜冰,当时化名“张同志”,时任省委书记、闽浙赣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张师长”一职系当时随口编造。
    3 秦军长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
  
  
  
59#
回复 
作者:金宝来  回复日期:2006-5-3 15:31:00  开国少将568
  吴克之少将
  吴克之是海南琼山人,1911年出生于农民家庭,原名吴钟华。5岁读私塾,12岁高小毕业,因父亲病故辍学。
  1925年随外祖父到新加坡谋生,刚到新加坡,外祖父就染病去世,吴克之流落街头,幸同乡帮忙,先后在橡胶园当雇工,在杂货店当学徒。吴克之在新加坡上了华侨工人夜校,因参加进步活动引起马来亚当局的陷害而失业。期间他曾回家乡完婚,随即返回新加坡。
  1929年,结束海外侨居生活,回到琼山,同年考入琼山师范学校,因参加进步活动被开除学籍,到广州加入国民党第19路军,1931年入广东燕塘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在第19路军,任少尉排长、中尉连附。1935年因揭发一起贪污案,被罢免职务,回到广州谋生。
  1937年,吴克之回海南岛,在琼山县任警政队队长,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当时冯白驹与国民党当局谈判,被逮捕关在琼山县监狱,吴克之筹划了营救方案。
  1938年10月,琼崖形成国共合作,冯白驹被释放,吴克之身份暴露被撤职,前往根据地。琼崖红军被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队,有300余人,冯白驹任队长。吴克之参加冯白驹的队伍,担任第3中队中队长。在改编大会上,吴克之指挥游击队受阅,他按照正规教范的要求,下达了标准的队列口令。前来检阅的国民党将官得知吴克之是燕塘军官学校毕业生后,惊叹:共产党游击队中也有此等人才!吴克之率部活动在琼山,组建了第5大队,任第5大队大队长。1939年2月,第14区独立队打响了琼崖抗战的枪声。3月,冯白驹将队伍扩编为独立总队,冯白驹任总队长,庄田任副总队长。吴克之任独立总队第2大队大队长,1940年任支队长。在冯白驹的领导下。独立总队发展达1300余人,并且建立了抗日根 据地。
  1942年,吴克之和马白山共同指挥了琼山县地区反顽斗争,击溃了国民党军3000人的进攻。他和马白山共同指挥扫除美德日军据点战斗,取得抗战以来较大的一次胜利。
  1943年,吴克之率支队到外线作战,开辟了儒万山根据地。
  1944年秋,琼崖纵队成立,它的正式番号是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委,庄田任副司令员,李振亚任参谋长,王白伦任政治部主任,下辖5个支队,兵力7700人,吴克之是第1支队支队长。抗日战争结束后,琼岛内战爆发,琼崖纵队在严峻的考验中得到发展。吴克之指挥部队叁战叁捷,歼敌近500人。1947年10月,琼崖纵队归入解放军建制,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委,李振亚、吴克之任副司令员,马白山任参谋长、黄康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总队。吴克之兼任第3总队总队长、政委,指挥部队歼敌400人。
  1948年9月,琼崖纵队在占领白沙、保亭、乐东后,调集5个支队进攻陵水,以李振亚为前线作战指挥部总指挥兼政委。在战斗中,李振亚牺牲,琼崖纵队与敌军形成对峙。危难之际,吴克之接任前线作战指挥部总指挥兼政委。他将部队带出休整,提出作战的指导思想必须从围城打援,变为以攻城为主,向攻坚发展。部队休整后,吴克之指挥连拔六寨。
  1949年春季攻势,吴克之担任前线作战指挥部总指挥兼政委,歼敌2200人,解放了20座城镇。年底协助冯白驹接应解放军偷渡、强渡的指挥工作。海南岛解放后,由琼崖纵队组建海南军区,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委,吴克之、马白山任副司令员,黄康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52年,吴克之入军事学院学习,1954年毕业,任南京军事学院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部副部长、训练部副部长。他主持编审了集团军攻防战术和战役思想的教材。1955年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1964年任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文革中遭迫害。1976年任总参防化部副部长。1985年逝世。着有《不倒红旗》、《吴克之回忆录》。
  
  
  琼崖将星吴克之
  原名吴钟华 1911年9月生于海南琼山县美兰乡。1925年随外祖父到新加坡当雇工、店员。参加华侨工人夜校。1929年回国,考入琼山县师范学校。1931年入广东燕塘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任十九路军少尉排长、中尉连副。1937年回海口任琼山县警政队队长。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事秘密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队第3中队长、独立总队第2大队大队长、第1支队长兼琼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琼崖独立纵队第一支队支队长兼政委、中共琼崖区委委员、琼崖纵队副司令员兼第3总队总队长和政治委员、第一副司令员、攻势前线总指挥和政治委员、琼崖纵队党委副书记。参加了解放海南岛战役、剿匪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海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副书记、海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2年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后历任南京军事学院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科学研究部副部长、训练研究部副部长。军委防化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总参防化兵部副部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主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60#
回复 
作者:seagew  回复日期:2006-5-20 22:59:00  黄埔本校第一期教官及学生队第三队第二区队队长/成都本校少将高级教官-吴济民
   吴济民(1893年4月14日—1964年3月23日)又名吴开珍、吴致明,海南琼山人。早年毕业于琼崖中学(现为琼台师范)。时年军阀割据,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有志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受友人徐成章 、徐坚之影响,开珍率先剪掉辫子,为经商的伯父所不容,故愤而易名济民,并于1919年应徐成章之邀赴滇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十五期步科,1921年年底毕业。 1922年应徐坚之约任广东警备军琼崖统领辖下第四连排长职。1922年陈炯明叛变,吴济民拥护孙中山,率部力战叛军,曾在火车车厢上大书“大总统在此不得后退”之口号,并于1923年弃职赴闽,参加讨贼军,任第二旅第四团的副营长。 1924年4月经考选以第二名的成绩入选黄埔军校教职员,任黄埔军校第一期教官及学生队第三队第二区队队长一职,同年10月经陈赓、金佛荘 、董仲明 三人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5年2月吴济民随黄埔军校学生军参加第一次东征,打遍东江,直捣陈炯明老巢。同年6月军阀杨希闵和刘震寰在穗作乱,企图推翻革命政府,吴济民回师广州,平叛后升任少校营长。同年8月廖仲恺被刺,吴济民带领黄埔学生军去沙面武装示威,高呼“还我党代表”、“血债要用血来还”等口号。 1925年秋冬决定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旅扩编为第十二师时,叶挺独立团于11月21日在肇庆成立(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叶挺担任团长,吴济民由中共党组织派往该团任中校参谋长。独立团从成立起就和广东农民协会肇庆西江办事处以宣传养成所为活动基地,向学员讲授政治军事课。团长叶挺讲工人运动,参谋长吴济民讲阶级斗争,参谋董仲明进行军事训练并宣讲革命道理。 1926年春1月,三十四团脱离十二师建制归第四军直接领导,改称第四军独立团,成为中共直接领导下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 1926年5月独立团奉命为北伐先锋,首先开赴湖南前线,吴济民因伯父(养父)逝世,请假回琼奔丧,叶挺以周士第代吴之职。吴销假后往见驻广州军事负责人聂荣臻,聂重新任命吴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代郭沫若之职)兼军事股股长,负责宣传事宜。 1926年8月吴济民参加了汀泗桥和贺胜桥的战役及攻武昌诸役,直到武汉会师。在武昌经中山舰舰长陈涤介绍,与纪素琴女士相识结婚,郭沫若为其证婚人。 1926年冬因军事需要调职为十二师参谋长继续北伐参加了河南临颖上蔡等战役。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唐生智又继蒋介石之后反共,下命军队中所有共产党员一律退出,新任师长廖培南指名要吴退出共产党。同年10月吴转赴广州要求当时任第二方面军代理总指挥黄琪翔另给工作,黄嘱叶剑英(当时第四军参谋长)呈荐吴任虎门要塞司令兼党代表。广州起义失败后(1927.12.11)吴弃职返武汉家中,失业3年。 1932年海南司令陈策 据海南独立,聘吴为海军陆战教导队教官,同年赴闽漳州,与十九路军蔡廷锴将军接洽陆战队改编事宜,与周士第相遇,周介绍吴留十九路军任49师的少将参谋处长。1933年蒋之鼐、李济深、蔡廷锴、陈铭枢发动“福建事变”抗日反蒋,吴积极参加。 1935年吴请求解除该师职务考入中央陆军大学(正科第13期,学制三年)。同年4月23日调任军事参议院少将咨议。 1937年年底毕业,任梁华盛 预备第四师参谋长, 1938年4月6日铨叙陆军少将衔并调任骑兵第五军参谋长。 1939年吴跌马受伤,调赴成都中央军校任少将高级教官(教高级班的大军统率多年)兼空军参谋学校战术教官多年,为培养抗日军事指挥官编写讲义、授课指导呕心沥血。 1943年应远征军将领黄杰、关麟征之邀赴滇,任远征军少将高参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 1946年5月吴在南京军令部办理了退役手续。 1946年秋—1948年夏任南京国民政府交通警察总局第一处少将处长。 1949年6月任海南行政公署警保处主任秘书直至解放。 海南解放前,吴曾掩护过陈义侠(海府地区学联领导人、烈士)多次让陈住在(海口市振东街)租住的家中。也曾在海口解放前夕禁海令已下之时,为营救中共渡海先遣人员(坐机帆船由雷州半岛至海口),带先遣人员直奔当时海口国民党警备司令黄宝德家,故使跟踪人员不知所措。 临近解放时吴在榆林任职,薛岳要吴返海口携眷赶最后一艘军舰赴台,吴称留琼,要薛自走,独自从榆林港返回海口家中。 海口解放后,吴亲赴五公祠(当时琼崖纵队司令部临时办公处)向吴克之(副司令)祝贺海南解放。吴克之称其留下是弃暗投明之举,并将情况介绍给冯白驹,推荐吴任广东人民高等法院海南分院秘书,吴未学过法律故辞掉;后经人民海南行署政务会议在报上发表吴为广东人民政府海南行署交通处秘书。 1955年审干开始吴被劳改,关押于抚顺战犯管理。 1960年年底由抚顺战犯管理所释放返回武昌夫人家中。 1964年3月23日病逝于武昌。 吴精通诗词,喜爱书法,作品甚多,但未留下任何墨迹。 其一生戎马生涯,道路坎坷,然清廉公正, 为国为民。一床抗日远征军的灰色毛毯和一个景德镇的官窑小瓷瓶就是他留下给后代的全部遗产。61#
回复 
作者:gaopaolou  回复日期:2007-10-12 23:46:00  顶~62#
回复 
作者:guanghai001  回复日期:2008-4-25 13:34:00  赴 汤 蹈 火 浩 气 长 存
    ——追忆抗战烈士原昌感县抗日民主政府乡长符绍儒
    海南省作家学者 黄文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符绍儒曾就读于昌江县当时的最高学府县立高等小学。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他毅然参加了昌江县革命先驱刘开汉和符倬云等人领导的大革命运动。当琼崖革命转入低潮的时候,他潜伏到黎胞聚居的村寨从事于教书育人的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在这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他弃教从政,返回故乡,以必死的决心与侵 略者作殊死的斗争。四十年代初,他曾任中共昌感县抗日民主政府辖下的新荣乡乡长。抗日战争后期,在罗旺岭开展革命工作时与大批日军血战,后被日军抓住并杀害。今天,值此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追记他走过的人生足迹,目的是学习他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并以此教育下一代,革命胜利是来之不易的,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如今,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建设的环境里,但必须牢牢记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符绍儒,又名符绍虞,今海南省东方市四更镇土地村人。1905年阳春2月,他降生于一个一生都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庭。在他们家八个孩子中,绍儒居末。土地村位于海南岛第二大江昌化江下游南岸,与之相邻的村庄有长山村和驸马村,这里地势开阔,山青水秀,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从远处眺望这个村子,宛如一个绿色的蒙古包。据史料表明,民国初年该村仅有200余人口,在当时,算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村庄。孩提时代的符绍儒象当时昌化江岸其它农家孩子一样,小小年龄便学会了放牛、割草和拉牛车的活儿,少年时代艰苦的生活,不但炼就了他强壮的体魄,而且磨练了他无畏强暴、敢于抗争的坚强性格。其父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但贫困和饥饿使他产生了思想,产生了哲学,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被村中有权势的人屡屡欺负,是因为自己斗大不识一个字,因而,他暗暗下定决心,决定集中家里有限的财力,着力培养其中一个孩子读书,以求将来光耀门庭。在这种思想和信念的支撑和驱使下,其父经过在心里反复盘算,总觉得绍儒头脑活络,灵性十足,是块读书的好料。加上有位邻村的算命先生经常逢人便说,绍儒这个孩子将来必定是一位大富大贵之人,因而,更加坚定其父让绍儒读书之决心。然而,由于土地村其时尚不设私塾,故读书必须到外村去,好在离本村不算远的上荣村有一位吉老先生开设一间私塾,这样,其父迫不及待地把绍儒送去接受启蒙教育。其时,吉老先生教授的虽是《百家姓》、《三字经》、《孝经》和《唐诗三百首》等,但也歪打正着,为他日后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五四”运动爆发的当年,绍儒凭借扎实的文化功底考入了位于昌城的昌江县县立高等小学。昌城位于昌化江北岸,昌城又称昌化城,亦称大河村,因以其地置县治,筑城墙,故称昌化城,昌城是当时昌江县的县治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绍儒置身在此读书,耳濡目染,受其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在思想和观念上都接受了不少新生事物。63#
回复 
作者:郑介民  回复日期:2008-4-26 19:35:00  林李明、陈青山这二人在解放后的1957年跟着陶铸大反海南干部,文革中又写信指使红卫兵不要放过冯白驹,当时的海南干部对这二人是恨之入骨
64#
回复 
作者:玖紋龍  回复日期:2008-4-26 19:47:00  琼崖抗日英雄谱 符哥洛
    
   符哥洛(1910-2000)原名符树英,海南文昌昌洒镇宝免村人,1927年5月参加革命琼崖红军,大革命时期曾被捕入狱,于1939年出狱返回部队,后担任独立总队第二支队政委。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第三中队队长,后任第三支队长,建国后曾任中共文昌县委书记兼县长、海南行政公署秘书长、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兼机关党委书记、中央水利部广州水利勘察设计院党委书记、广东省第四届政协委员、汕头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65#
回复 
作者:海头歌  回复日期:2008-5-5 8:31:00  
  向那些维护民族利益的英雄致敬!!!
  
66#
回复 
作者:小海欧  回复日期:2008-5-10 17:45:00  王文儒(字)烈士,系澄迈县文儒乡良田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幼年参加革命,是早期琼崖独立师师长。
       幼时家很穷。父母相继去世,被迫辗转到富户人家当长工。后因不堪压迫,而投奔民军陈继虞部队。曾被派往加积镇民军的军事训练班学习。1923年夏,桂系军阀李福林部犯粤,随部过海参战。同年秋,在改编后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东江守备队服役。1924年,守备队调回广州和省港罢工的部分革命工人改编为省府直接指挥的卫商辑私团,任该团一营一连连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升任一营副营长兼一连连长,并被派到由叶剑英在广州举办的军事训练班学习。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随团长徐成章等突围,转移到香港。后受党派遣回海南组织农民运动。10月,中共琼崖特委委员、讨逆军司令冯平和符节来到澄迈和他一起组织西路人民武装,任讨逆军大队长兼教官。经过两个多月的军事训练和准备,于12月初,在南田村揭竿起义,攻打国民党反动派和各个民团据点,仅鸡毛箭岭一仗,就把敌军营长和澄迈县长王光炜带领的三个连队和民团打得蒙头转向,击毙敌军20多人,缴获一批枪枝子弹和两匹战马。1928年春,澄迈大队改编为西路工农红军第一营,任营长。3月,国民党军到澄迈镇压革命,一营战士损失惨重。按特委关于各路红军化整为零的指示,潜入琼中山区。后化装寻找党组织,终于在塘北村找到特委派来的冯白驹等同志。从此继续发动群众,组织队伍,开展斗争。1930年“红五月”军事攻势时,带领红军在澄、琼边界的羊山一带打击敌人。同年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二团团长。带领红军继续在琼、澄、定边境活动。在丁指岭(属定安县)突破敌人一个团的层层包围,经过三天三夜的激烈战斗,终于击溃敌人,缴获两挺轻机枪和30多支步枪。1931年夏,独立师师长梁秉枢调职,由他接任师长,后该师发展达2000多人,并建立了“红色娘子军”连队,使琼东(现属琼海)、澄迈等7个县相继恢复和成立苏维埃政权。其军威使敌人一天数惊,夜不敢出。指挥奇袭礼昌(属琼海县)炮楼一仗,成为当地群众美传,使敌人忆之丧胆。1932年7月,国民党派警卫旅旅长陈汉光带领4个团和空军过琼“围剿”红军。在母瑞山指挥红军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激战10多天后,突围转移到琼东县长尾?村时,派警卫员王信回深造村找食物。王信回家后经不起家人劝降,遂连夜向敌人自首,并亲引敌人到原地搜捕,他不幸被捕。经陈汉光亲自劝降失败后,于1933年7月间将他押赴府城刑场处决。临刑前他还向沿途群众点头告别,并高呼口号:“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主义万岁!”
67#
回复 
作者:奕敏  回复日期:2008-9-30 16:31:00  顶起。68#
回复 
作者:青龙剑  回复日期:2008-9-30 18:36:00  我们应当尊重历史——国共两党不乏许多抗日英雄。69#
回复 
作者:万绿园园  回复日期:2009-2-1 23:05:00  作者:4791zzx 回复日期:2006-1-16 11:31:00
  作者:钓鱼的鱼 回复日期:2006-5-2 0:57:00
  ========================================================
  这两个败类,真想一巴掌打过去。
  中央电视台和中央广播电台播《抗日英雄谱》的时候都说宋庆龄是海南文昌人。
  
  这两个败类,再说宋庆龄不是海南人,就开除这两个败类的省籍。
70#
回复 
作者:虎虎虎哥  回复日期:2009-3-4 21:26:00  薛岳是个草包.谁说的?抗日名将啊!71#
回复 
作者:梦想着她  回复日期:2009-8-9 21:34:00  【王焕】:儋州市翰苑村人(民国时属儋县第二区,治所永昌墟),抗战期间,其母变卖家产支持其招募乡勇,组建起400多人的国民党第四游击大队参与抗日,并被委任游击指挥部副总指挥,时年才26岁。不久,他率部埋伏黑岭,击毙日军20多人,打响了儋县抗日第一枪。后任县长、琼西专员,驻西贡时,台湾方面授予少将军衔,后定居法国巴黎。写有大量爱国诗文在美国、法国发表。回家探亲先瞻仰东坡书院并留有诗篇。2005年在巴黎去世,享年92岁。
    
    【张兴】:又名民三,光村镇糯村人,1904年生,1923年在广州法政学校读书时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共产党。1925年受命回儋开展革命工作。1926年4月创建儋县特别支部时化名林海波任书记,并在家乡发展6名党员建立糯村党支部兼任书记。1927年7月儋县委成立时选任书记。此间,以共产党员身份参加国民党儋县首届执监委任主任。1927年组织“十月暴动”,率领1000多名儋县革命武装人员,在符英华带来的200多名临高县革命武装人员支持下,攻克新州,推翻国民党政府,成立临时革命政府并任县长。因出身地主家庭,1928年被“左”倾思想影响的广东省委“与地主同志断绝关系”的错误主张而改任委员。此后专司武装斗争,组织工农红军。1938年琼崖特委进行“云龙改编”组建琼崖纵队时,共建三个中队,他带去的儋州革命青年占了两个,第二、第三中队基本上由儋县人组成,其它各县只能混合组成第一中队。海南23年红旗不倒,云龙改编起关键作用。云龙成功改编,功劳最大是张兴。然而,张兴和儋县去的指挥员,没有安排一个人进纵队领导层,张兴开始只任第十四区独立队政训室主任,后任独立大队第三大队政训员兼九中队队长。纯一色儋州人的九中队常驻儋县,潘云汉任指导员,后由吴明接任。。儋县送入琼纵的指战员,先后牺牲478人,倍受牺牲人员亲属对他责备。加上他的世界观、人生观没有改造好,对上级用人路线常有微词,越议论越遭打击,致使1939年带队伍投国民政府,任国民党的儋县游击指挥部第三大队长。72#
回复 
作者:梦想着她  回复日期:2009-8-9 21:59:00  王焕,又名王盛利,号有之。1916年生,海南儋州市翰苑村人,国立广东省法科学院学士。抗战期间,其母陈月桂(后被王毅中将称为“女中卜式”)变卖家产支持其组建起400多人的国民党第四游击大队参与抗日,并被委任游击指挥部副总指挥,时年才26岁。不久,他率部埋伏黑岭,击毙日军20多人,打响了儋县抗日第一枪。后任儋县县长、海南西路抗日游击队少将指挥、白沙县县长、琼西专员。驻西贡时,台湾方面授予少将军衔,后定居法国巴黎。写有大量爱国诗文在美国、法国发表。回家探亲先瞻仰东坡书院并留有诗篇。2005年在巴黎去世,享年92岁。
73#
回复 
作者:过浪哥  回复日期:2009-8-9 22:38:00  黑岭战斗 广州沦陷后,在广州读书的热血青年王焕回儋州家乡,在母亲的支持下变卖家产,在东成长坡组建一支抗日武装,隶属国民党县政府抗日游击大队第三大队,并任大队长。1939年5月21日,王焕率部在黑岭设下埋伏,上午10时许,日军12辆军车从洛基方向鱼贯驶来,投入火网时见公路被破坏,紧急刹车,国共两支队伍把握时机,居高临下,猛烈射击,日军立即组织机关大炮反击,为时已晚。这次战斗,击毁日军车9辆,击毙日军12人,伤20余人,而我方仅牺牲3人,伤5人。打响了儋县乃至琼西抗日的第一枪。特别是周围村庄不少爱国青年手拿大刀、斧头、长标和锄头参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尝到了挫败的滋味。
74#
回复 
作者:dyy1211  回复日期:2010-2-25 18:17:00  我爷爷也是一名琼崖纵队独立连的一名抗日战士(海南文昌铺前镇人1949年参军,1953年退伍)曾获得一枚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日战争战争纪念章,现想查找他的档案,但不知道在哪个单位(当地民政局已查过),希望有心人士能帮帮忙,谢谢!75#
回复 
作者:iamgoodspeed  回复日期:2010-2-26 23:43:00  我爷爷也是一名琼崖纵队独立连的一名抗日战士(海南文昌铺前镇人1949年参军,1953年退伍)
  ~~~~~~~~~~~~~~~~~~~~~~~~~~~~~~~~~~~~~~~~~~~~~~~~~~~~~~~~~~~~~~~~~~
  49年参军算不上抗日吧?原来参加过抗日工作吗76#
回复 
作者:符瑞健  回复日期:2010-3-8 13:59:00  符世敢,海南琼海人,1927年生,在琼崖一纵服役,有人认识不?我在帮他在寻找老战友77#
回复 
作者:aa谢志远  回复日期:2010-3-16 20:19:00  一 个人的快乐不是他拥有的太多!而是他计较的少?
  ◆显示全部条评论>>
  添加回复...
  表情
  
  
  确定取消0/400
  
78#
回复 
作者:寒木向阳  回复日期:2010-3-22 13:58:00  
  
  为什么没有他-----丘岳宋.
  
  以党派分英雄,算什么?
  
79#
回复 
作者:寒木向阳  回复日期:2010-3-22 14:27:00  丘岳宋 黄埔军校第二期工兵科毕业。海南省澄迈县长安人。南京陆军辎重学校及炮兵学校毕业。
  1925年起任党军第一师工兵连排长、连长,宁波警备司令部中校营长。
  1929年任第十七军第十师上校团长。
  1931年后任南京中央步兵学校学员大队上校大队长,上海市公安局警训所教育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庐山军官训练团教官,步兵学校教导团少将团长。第十二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兼补训处长。
  1942年,丘岳宋奉派琼崖师管区司令兼广东第九专区督查专员保安司令,曾越过日军封锁线,偷度琼州海峡回海南赴任.
  因领导琼崖抗战有方,迫使驻琼日军八易其帅,机构三度更名,日军南进受阻,曾悬尝取其首级.
  抗战胜利后,何应钦莅琼视察受降,问日酋:日军海空优势兵力,为何不敌我海南游击队?日酋大汗.何应钦大笑.
  丘岳宋著有《海南抗战纪实》.80#
回复 
作者:虎虎虎哥  回复日期:2010-3-22 17:52:00  "因他的心腹海南守将薛岳是个草包。"?谁说的?人家是中国十大抗日名将啊.81#
回复 
作者:迪克狼哥  回复日期:2010-4-28 23:22:00  何德裕(1902-1943)
            
      海南琼山县(今海口市)人。
      早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一中学。
      1926年6月参加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地委委员兼工人部长。
      1927年琼崖四二二反革命事变后,撤到农村坚持斗争,不久离开琼崖赴南洋。
      后回国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19路军。
      1937年8月参加了上海淞沪战役。
      1938年在与日军作战中,跌落下马,身负重伤。
      1943年8月病逝于浙江省龙泉县。
      
      不知各位论坛网友有无何德裕的资料及照片,本人QQ794469798 13382198675 何旭东82#
回复 
作者:大肆拆迁失民心  回复日期:2010-9-24 21:03:00  黄埔军校第五期 符克〉21〈廣東瓊州〈〉廣東瓊州文昌縣公坡市郵局代轉87#
回复 
作者:Er3746164  回复日期:2010-10-28 20:31:00  打酱油,路过
  
  ----------------------------------------------------------------------------
  看下专业的导航仪导购www.gps-world.cc
  
  两台起享受团购价格4006-07-500688#
回复 
作者:xzhu999  回复日期:2011-3-2 8:50:00  ——崇安和平解放与城工部的故事
  
  
  
  
    1949年5月9日晚23时,武夷山历史沧桑嬗变的一个重大时刻——在满城的欢迎标语、夹道的欢呼人群及震耳的鞭炮声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第十五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崇安(今武夷山市)县城。崇安成为福建省第一个解放的县城,并且是兵不血刃和平收复的第一座城池。崇安的和平解放,为武夷山和福建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在解放军部分官兵驻扎的南门外天主教堂,几位当地的地下党代表前来会见十五军首长。昏暗的马灯下,军长秦基伟问道:“朱江同志来了吗?”站在最前面的一位身影高大的青年行礼道:“我就是。”秦军长热情地握手说:“你们辛苦了!毛主席交待我们,见到江南的游击队和地下党同志时,一定要代表他向你们问好!”随后取出一封信交给朱宗汉,说:“这是你们地委书记王文波托我转给你的,明天起还有为过境大部队筹备粮草和肃清敌人残留武装等很多支前工作要辛苦你们呵!”
    这位接受了秦军长代表毛主席问候及所下达任务的朱江,就是崇安地下党的负责人,崇安城工部的书记朱宗汉。崇安的和平解放,便是在崇安城工部的缜密策划、组织与领导下实现的。
    崇安城工部全称中共福建省委城市工作部崇安县支部,是福建地下党的重要军事斗争组织,一九四七年农历九月在崇安南门外沙古洲裕生酒厂正式成立,至崇安解放之日共有成员36人。这些成员,许多来自富绅家庭的知识分子,在崇安“四大家族”中南门街的朱、潘两族参加革命的人员最多,参加城工部的骨干也最多。如朱厝的朱宗汉、朱淮,潘厝的潘昌霖、潘润章,以及与两族有亲戚关系的隆鸿生等,都是城工部的领导成员或积极分子,其中的朱宗汉是这一组织的核心人物。
    朱宗汉(1927.9—2009.4)出生于崇安南门街,为老同盟会员、崇安大地主朱尔英的长子。抗日战争期间,得到过父亲留学日本结识的友人、后来被软禁崇安的新四军敌工部长林植夫的许多教诲。1945年毕业于因福州沦陷而迁于崇安的三一中学,抗战胜利后负笈省城福州深造。读书期间,继续受地下党、进步同学的影响,并看了许多革命言论书籍,思想受到熏陶。1946年参加了福州市的“反饥饿,反内战”学潮,耳闻目睹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腐败与无能,从心底里拥护共产党、毛泽东的理想与主张。1947年6月经友人、地下党员王守谦、李楚濂介绍,秘密加入中共地下党福建省委城市工作部。7月,参加由省城工部领导的轰动全国的福州“米变”事件。“米变”斗争胜利后,引来了反动当局的疯狂反扑,一时风声鹤唳,不少同志遇害。省委城工部部长李铁立即组织各党小组转移,指示朱宗汉返回崇安家乡,利用显赫的家庭背景,隐蔽身份,从事地下活动。
    1947年7月下旬,朱宗汉回到闽北崇安,公开身份是崇安中学英语教师,政治上秘密接受闽北地委书记王文波的领导。王文波多次到崇安开展地下工作,每次都住在“最安全”的南门街朱厝,并与朱宗汉同床而卧。地下工作文件不能随身携带,王文波一到朱厝便关门闭户,日以继夜地默写上级文件。其中专供朱宗汉学习的关于解放军的纪律规章及党的白区工作方针、任务、政策、方法等秘密文件就精心默写了十几本。他乐观高昂的革命斗志、博学强记的工作能力,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与激励着朱宗汉。不久,在王文波的亲自指导下,由朱宗汉任支部书记的崇安城工部在南门外秘密成立,并开展发展地下党员和外围群众的工作。1948年春,配合朱宗汉工作的省委特派员曾焕乾被党内错杀,崇安城工部的领导工作由朱宗汉独立坚持。
    1949年春,省委与中断联系近一年的崇安城工部接上了关系,并指示省委福州协和大学党组成员隆鸿生潜回崇安配合朱宗汉工作。隆鸿生,崇安城关人,1947年毕业于福州协和大学并在该校加入地下党城工部。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当时城工部的主要任务是向国民党的党、政、军、团、群等单位与组织潜入中共地下党员。包括一是秘密发展中央党员或培育进步群众,二是通过各种渠道向它们输入地下党员,努力实现“三变”目标,即把敌人的枪、粮、人,最终变成为我党所用的资源。为此,朱宗汉、隆鸿生等利用家族地位等影响力,在许多要害部门通过亲戚、朋友、同学等关系发展了许多城工部成员。如在崇安中学发展了干事唐松,在县府发展了教育科长彭学时,使当时的学校完全控制在地下党的手上,成为共产党的宣传基地。又如,地下党员邓崇贵等同志通过交朋友的方式,先后将县府军事科机要员孙镇南,国民党武装队伍里的李振英、杨清、吕兆凡、易辉等不满国民党统治的下级军官与士兵发展了进来。后来又在工人、农民及党外人士与帮会进步人士中发展了地下党员和城工部外围群众,城工部力量与日俱增。崇安的局势相当部分已掌握在地下党手中。
    随着城工部力量的壮大,闽北地委要求崇安城工部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武装斗争上来。对此,城工部于1949年3月27日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发动城工部力量,从政治上、思想上、亲友关系上对包括担任县参议会会长刘午波在内的少数顽固势力展开攻势,逐一瓦解。
    临解放前的三天(1949年5月6日),已被城工部秘密发展为地下党的刘午波的通讯员向朱尔英报告,国民党县长陈亚夫、警察局长李余贤等已带着自卫队和警察分队向上梅方向逃窜,刘午波也试图带领人和枪向五夫逃窜。朱尔英便率领城工部的武装,早早地架好机枪埋伏在溪东渡口岸上。刘午波从水东门过河,船快到岸时才发现有埋伏,便脱下礼帽拼命地摇,叫不要开枪,有话好说。他一上岸,即将自用的二十响盒子枪和携带的子弹解下交给朱宗汉,作为投降礼物,并说只要放他一条生路,回到五夫之后将把所有枪枝统统交回来。朱宗汉便派邓崇贵等城工部武装人员随行监督刘午波,并命令遇到逃走的自卫队伍立即打回来。
    当日,城工部在溪东方向活捉了警察局长及其两个分队计40多人枪,另有机枪2挺。城工部押着警察局俘虏进城,占领了已无抵抗武装的县城。随后的两天,城工部阻击了1000多名逃亡过崇安县境的国民党伤兵。这些伤兵多是些穷凶极恶的亡命之徒,他们没有军饷供给,每到一地便索粮派款,烧杀抢掠,民愤极大。由于城工部的阻击,他们没有一个敢进城骚乱百姓。城工部还从阻击的逃兵败将中,缴获了一些武器和军品。
    解放军进城的第二天(5月10日),在城工部的主持下召开了军民联欢会。即日成立以城工部成员为骨干的临时领导机构“中共闽北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会)”。工委会一成立就展开政治攻势,向逃窜的三个自卫队发出召唤,敦促投诚。5月12日,陈亚夫带领两处的县自卫队独立分队、第二分队和部分第一分队武装人员100多人投诚。陈亚夫命令所属全体人员放下武器,把长枪100多支架在水东门石阶上,接着自己解下腰间的勃宁朗手枪交出,以示缴械投诚。
    接收仪式结束,陈亚夫、余泽波等人由朱宗汉等陪同前往他们的住处,等候办理相关移交手续;自卫队人员则由城工部同志带到南门街转交给闽北游击队和驻扎在南门天主教堂的解放军,由解放军为他们上政治课。接受完政治教育后,指明前途,或报名参军或解甲回家。由于他们都是本县人,所以全部要求回乡参加生产劳动,自食其力。所收缴的武器一度寄存在省委城工部派遣成员隆鸿生的家里,后交给闽北游击队处理。崇安城工部的历史使命就此结束。
    由于军事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崇安城工部地下党员的身份多数长期受到质疑。崇安一解放,城工部即宣告解89#
回复 
作者:xzhu999  回复日期:2011-3-2 8:54:00  由于军事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崇安城工部地下党员的身份多数长期受到质疑。崇安一解放,城工部即宣告解散,全体成员被送到“中共闽北干校”集训,一方面是学习,一方面是接受审查。集训结束后,朱宗汉被安排到政和县,他乐得其所,先后在公安、教育部门工作;由于父亲是第三波“肃反”运动中被镇压的地主反革命,在1958年清理阶级队伍中,被作为“不纯分子”送到三明劳动改造,后改遣回崇安,在城南大队溪东小队当农民。1980年落实政策,朱宗汉又被安置在政和县司法局任副局长,后提调政和县政协副主席至退休,于崇安即将迎来解放60周年的前一个月,即2009年4月7日因病逝世,享年83岁。他去逝前留下一个愿望,希望骨灰安葬回武夷山。1985年4月,朱宗汉、隆鸿生、彭学时、李振光四位当年的城工部老战友相约在崇安聚首并合影。在解放后受到不同程度不公正待遇的他们,都豁达顽强地挺了过来,落实政策让他们感到一定的慰藉。照片中的隆鸿生生前从省农垦学校校长职位退休,享受正厅级离休待遇,2008年8月去世。照片中的4位城工部骨干都在崇安解放60周年前先后辞世,这是他们及家属的莫大遗憾。
    在这国庆60周年即将到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感恩他们当年为崇安解放所做的一切,对他们所做的卓越贡献表达我们深切的敬意。
90#
回复 
作者:xzhu999  回复日期:2011-3-2 9:00:00  照片从左到右分别是:
  彭学时。隆鸿生。
  穿公安制服的就是朱宗汉同志。
  李振生。91#
回复 
作者:xzhu999  回复日期:2011-3-2 9:07:00  记崇安解放时曾镜冰的一件小事.
    
     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闽浙赣省委书记曾镜冰同志不但具备革命家叱咤风云的豪迈气概、视死如归的高尚气节,而且具有知过必改的坦荡胸怀。
      1949年1月,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曾镜冰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边游击纵队主力,为了迎接解放大军解放闽北,从南平大凤乡上溪村出发,北上江西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陈赓部会师,随即挥师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闽北。曾镜冰率省委机关于当年5月11日到达闽北重镇崇安县城。
      崇安是闽北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闽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崇安县城曾经是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当时,作为中共闽北分区委员会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的曾镜冰同志,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工作过、战斗过,无数亲密的战友为保卫这座英雄的城市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自己亲手参与开辟的列宁公园、红军广场的一草一木,无时不在引起他的思念。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主力红军被迫举行二万五千里长征,闽北苏区沦陷,崇安县城落入敌手,成为国民党反动派闽北“剿匪”总司令部的巢穴。15年来,有多少血洗苏区、残杀共产党人的命令从这里发出,有多少撕毁协议、袭击共产党人的阴谋在这里形成,有多少战友血染山河,沉冤九泉。15年来,他无时不想杀回崇安,报仇雪恨,血祭先烈。因此,曾镜冰心急如火,亲率省委机关武装和闽北地委书记王文波等直奔原国民党县政府的衙门而来。谁知崇安守敌早已逃之夭夭,县衙早于5月7日为中共闽浙赣省委城市工作部崇安支部占领,少数准备毁城的残敌,亦早于两日前为城工部成员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五军一三○团所歼灭。曾镜冰同志此时一心只想杀敌报仇,冷不防抬头一看,那旧县衙的大门口边上高高地挂着一块大红招牌,上书:“中国共产党闽北工委”。曾镜冰好不恼火:“去年刚刚取缔了城工部1,这里怎地又冒出个闽北工委!这岂非敌人的花招!”他一个箭步跃上台阶,摘下牌子就要往石阶上砸。说时迟,那时快,门内窜出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来,大喝一声:“不准动!”一把拽住曾镜冰的胳膊。
      大家一看,都惊出一身汗,愣住了。只听得曾镜冰大声问道:
      “你是谁?你们有啥权利自称是共产党?”
      那小伙子也不示弱,挺直腰杆答道:“我是城工部书记朱崇汉!我就是共产党,这牌上不是写得明明白白!”
      曾镜冰一看:喝,这小子还不吃硬的,倒真有点共产党员不怕杀头的味道。便说:
      “你们有多少人?把枪交出来!”
      “人是不多,可枪不少。你是谁,有啥权利来缴我们的枪?”
      这时候,站在边上的王文波连忙上前介绍道:“他是张师长2。朱崇汉同志,请你把枪交出来好了。”
      谁知那小伙子把嘴巴一撇:
      “张师长?就是张军长也不行!秦军长刚签字把枪交给我们,你张师长又要来缴。是何道理?你怀疑我,我还怀疑你呢!枪是我们从敌人手里缴来的,有本事,你们自己缴去!”
      朱崇汉的这几句话一出口,随同曾镜冰的战士们早就按捺不住了,一轰而上,抱腰的抱腰,拽胳膊的拽胳膊,要卸朱崇汉的枪。正在这一触即发之时,只听得曾镜冰高声喝道:
      “住手!”
      大家都怔住了,包括朱崇汉在内的所有的人都睁大眼睛瞪着曾镜冰,只见他脸上挂着微笑,缓缓地对朱崇汉点着头,连声叫着“好,好!”随即走近朱崇汉,拍拍他的肩膀,轻声说:
      “小朱同志,你是好样的,警惕性真高。我们是省委的游击队,你看,我们还有许多人没有武装起来。你快把枪交给我们,好去追歼敌人,解放其他地方。”  经他这么一说,倒弄得朱崇汉拿不定主意了,迟疑地解释道:“不是我不交,秦军长交代我们,一定要把枪保管好,直接交给省委书记曾镜冰同志。”
      “轰”的一声,游击队员们哈哈大笑起来。王文波好不容易忍住了笑,问道:
      “小朱同志,你认识曾镜冰同志吗?”
      “我是搞城市工作的,又没有上过山,怎能见到!”朱崇汉答道。
      王文波随即用联络暗号问朱崇汉:“那么,你知道曾镜冰是个啥样子?”
      朱崇汉一听,知道是与上级党组织接上了关系,连忙也用暗语答道:
      “胖胖的,矮矮的,耳朵边还有个耳坠坠。”
      王文波等人更是笑个不止,说:“你仔细看看张师长像不像?”
      朱崇汉疑惑地朝着“张师长”端详了许久:远点看,此人气宇轩昂,与众不同;近点看,这个人真是胖胖的,矮矮的,耳朵边上还有个耳坠子。他恍然大悟,随即退后几步,双脚并立,向着曾镜冰端端正正地行了个军礼。
      曾镜冰军礼还未还完,向前一跃,一双大手紧紧地抱住了朱崇汉的肩膀,两行热泪已经挂在他的脸上,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对于他这样的一位在大革命初期入党,经历了海南泰国地下革命斗争和中央苏区革命斗争,以及领导闽北人民与强敌进行20余年殊死战斗的老战士来说,仅仅是一个小插曲,但他却从朱崇汉这个小城工部成员的身上,看到了许多他过去未曾认识的东西。这动摇了他对城工部的既有看法,不得不重新审视城工部的功过是非,在他的心中已经奠定了为城工部平反的思想基础。
      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久久没有分开。他们会心地笑了:一位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另一位却笑得那么苦涩,那么沉痛。灿烂自然的笑固然难得,苦涩沉痛的笑更是来之不易。只有雄才大略,襟怀坦荡的革命家,才可能有这种自省自责的笑。□
    
    注释:
      1 1947年9月,闽浙赣区党委(后改省委)城工部副部长孟起被捕,1948年2月,省委军事部长兼闽东地委书记阮英平被害等一系列事件发生,省委误认为城工部已被敌所控制,遂错杀城工部领导人庄征等一批人,下令解散城工部组织,但是,因各地城工部未得到正式通知,仍然坚持党的活动。解放后福建省委对城工部作了平反。
      2 王文波时为省委委员,闽北地委书记。“张师长”系指曾镜冰,当时化名“张同志”,时任省委书记、闽浙赣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张师长”一职系当时随口编造。
      3 秦军长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