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网站制作哪家专业:<<水浒传》教你如何使用暴力,或者,熏陶你欣赏接受暴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3 19:29:26
教你如何使用暴力,或者,熏陶你欣赏接受暴力

<<水浒传》

究竟说什么?

 

 

 

       


    《水浒传》的版本,非常之多,若以回数区分,有一百二十回本、一百回本、一百零四回本,一百一十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七十回本、等等等等。
    我们现在不想搞的太复杂。
    简而言之,百回以上的版本基本上大同小异,可以看作施耐庵的“原版”(另有其他作者进行了加减)。而七十回的本子,则是金圣叹把水浒腰斩之后的“金版”。

 

    这两个版本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结局不同。

    结局不同,意义就肯定不同。
    在原版里,写到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之后,再继续写大伙在宋江的带领下,接受招安、朝廷封官、征战辽国、剿灭方腊,一直到最后,朝廷御赐毒酒,全伙统统的覆灭。
    金圣叹觉得后面的故事多余,就从原版第七十一回英雄排座次处斩断了,将后面所有的故事全部删除。

    这样一来,水浒传就变成两种孑然不同的结局了:
    1. 原版的结局很悲惨,大伙基本上被一网打尽了。
    2. 金版的结局就很好,大伙聚在一起喝酒吃肉。

    原版是个悲剧,金版则明显不是。

    一本书的开头、经过、结果,贯穿着全文故事的主线。《水浒传》居然有着两种大相径庭的结果,这只能说明:两个不同的作者,对于同一个水浒故事,有着两种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一)施耐庵
    施耐庵对水浒里的好汉们,最终持了否定态度。

    他认为,像这样的一群人,就应该是这样的一种结果!只能是被消灭掉!而不应该受封当大官,也不让他们解甲归田。
    这是他对这种“组织”给出的结果,他把好汉们都抛弃了,毁灭了。(只有武松等极少数人没有抛弃。)为什么?只因为他们都不是好人。都该这种下场。
    这种结局,和他的开头是极其吻合的。因为他的开头第一回《洪太尉误走妖魔》,写的是妖魔下凡,祸害人间!这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都是些妖魔下凡来的!没有这些妖魔,也就没有后面的好汉。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坏的,来到世上就是干坏事来的。所以他们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犯上作乱,最终就该这种下场。开头、经过、结果都是一致的。

 

    (二)金圣叹

    而金圣叹对水浒里的好汉们,则是持肯定态度的。

    他认为,像这样的一群人,不应该接受招安,更不能被剿灭。而是快活的啸聚山林,替天行道!应该是这种结局。
    这是他对这个“组织”的肯定。为什么?只因为他们都不是坏人。
    这种结局,和他的开头也是极其吻合的。
    因为他把《洪太尉误走妖魔》一篇拿掉不用,改成了契子、引子,而把后面高俅的出场,编成了“金版”水浒的第一回。
    这样一来,第一回一开始,就是在写不该当太尉的高俅当上了太尉。如此则“一高俅”之下还有“百高廉”,是这些不务正业的人弄的民不聊生,天下沸腾。好汉们也就官逼民反,应运而生。

    开书先写高俅,是“乱自上作”,正因为乱自上作,所以才有一百零八魔君下界行凶杀戮,替天行道。若不先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
    因为天下是被贪官污吏们弄坏了,所以好汉们杀人放火,打家劫舍,所以就该以这种结局收场,而不能把他们都写死。开头、经过、结果,也都是一致的。

 

 

    这样一看,就很清楚了。两位作者的用意不同,结局也就不同,但又都各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这是区别点,下面再看共同点。
    无论哪个版本的水浒传,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众好汉由于各种原因上梁山,到英雄排座次,(即前七十一回)。基本上都是大致相同的。这个是“共性”。

    事实上,也只有前七十一回好看。我相信大多数人对前七十一回有兴趣,什么原因呢?

    原来,作者在叙事的时候,用笔一贯简练,而每遇暴力情节之时,则必定要大书特书。一桩暴力事件刚结束,一桩暴力事件又发生,布满了通篇前后。故事无一不是在暴力冲突时开始,在暴力宣泄中高潮,在暴力释放后收笔。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水浒传是一本宣扬暴力,崇尚暴力的书,是一本不讲道理,不讲逻辑的书。
    虽然有的好汉也讲道理,但他讲的道理往往经不起逻辑的推敲;虽然有的好汉也讲逻辑,但他讲的逻辑往往又是强盗逻辑。
    无论有理无理,无论是非对错,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只有一点,那就是:好汉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终则必然一定是用“铁”(拳头或刀)来实施暴力!而对方则必然一定是要支付出“血”的代价!

    水浒传反反复复强调就是这一点,谁狠,谁就牛逼,谁就受人尊敬。

    虽然有的好汉也行侠仗义,但更多的好汉却是作奸犯科之辈。

    虽然有的好汉是被逼无奈,但更多的好汉却是主动为非作歹!
    虽然也讲官府黑暗腐败,但更多好汉的黑心肠,比官府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也讲义,却又少了正义。虽然讲了忠,却又尽是伪忠。

    唯有暴力,贯穿始终。
    因此,在下斗胆,再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水浒传》作者的创作初衷,不是在教你如何做人做事,而是在教你如何使用暴力,或者,熏陶你欣赏接受暴力。

 

 

水浒传》究竟说什么?

 

 

 

 

       


    《水浒传》的版本,非常之多,若以回数区分,有一百二十回本、一百回本、一百零四回本,一百一十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七十回本、等等等等。
    我们现在不想搞的太复杂。
    简而言之,百回以上的版本基本上大同小异,可以看作施耐庵的“原版”(另有其他作者进行了加减)。而七十回的本子,则是金圣叹把水浒腰斩之后的“金版”。

 

    这两个版本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结局不同。

    结局不同,意义就肯定不同。
    在原版里,写到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之后,再继续写大伙在宋江的带领下,接受招安、朝廷封官、征战辽国、剿灭方腊,一直到最后,朝廷御赐毒酒,全伙统统的覆灭。
    金圣叹觉得后面的故事多余,就从原版第七十一回英雄排座次处斩断了,将后面所有的故事全部删除。

    这样一来,水浒传就变成两种孑然不同的结局了:
    1. 原版的结局很悲惨,大伙基本上被一网打尽了。
    2. 金版的结局就很好,大伙聚在一起喝酒吃肉。

    原版是个悲剧,金版则明显不是。

    一本书的开头、经过、结果,贯穿着全文故事的主线。《水浒传》居然有着两种大相径庭的结果,这只能说明:两个不同的作者,对于同一个水浒故事,有着两种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一)施耐庵
    施耐庵对水浒里的好汉们,最终持了否定态度。

    他认为,像这样的一群人,就应该是这样的一种结果!只能是被消灭掉!而不应该受封当大官,也不让他们解甲归田。
    这是他对这种“组织”给出的结果,他把好汉们都抛弃了,毁灭了。(只有武松等极少数人没有抛弃。)为什么?只因为他们都不是好人。都该这种下场。
    这种结局,和他的开头是极其吻合的。因为他的开头第一回《洪太尉误走妖魔》,写的是妖魔下凡,祸害人间!这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都是些妖魔下凡来的!没有这些妖魔,也就没有后面的好汉。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坏的,来到世上就是干坏事来的。所以他们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犯上作乱,最终就该这种下场。开头、经过、结果都是一致的。

 

    (二)金圣叹

    而金圣叹对水浒里的好汉们,则是持肯定态度的。

    他认为,像这样的一群人,不应该接受招安,更不能被剿灭。而是快活的啸聚山林,替天行道!应该是这种结局。
    这是他对这个“组织”的肯定。为什么?只因为他们都不是坏人。
    这种结局,和他的开头也是极其吻合的。
    因为他把《洪太尉误走妖魔》一篇拿掉不用,改成了契子、引子,而把后面高俅的出场,编成了“金版”水浒的第一回。
    这样一来,第一回一开始,就是在写不该当太尉的高俅当上了太尉。如此则“一高俅”之下还有“百高廉”,是这些不务正业的人弄的民不聊生,天下沸腾。好汉们也就官逼民反,应运而生。

    开书先写高俅,是“乱自上作”,正因为乱自上作,所以才有一百零八魔君下界行凶杀戮,替天行道。若不先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
    因为天下是被贪官污吏们弄坏了,所以好汉们杀人放火,打家劫舍,所以就该以这种结局收场,而不能把他们都写死。开头、经过、结果,也都是一致的。

 

 

    这样一看,就很清楚了。两位作者的用意不同,结局也就不同,但又都各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这是区别点,下面再看共同点。
    无论哪个版本的水浒传,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众好汉由于各种原因上梁山,到英雄排座次,(即前七十一回)。基本上都是大致相同的。这个是“共性”。

    事实上,也只有前七十一回好看。我相信大多数人对前七十一回有兴趣,什么原因呢?

    原来,作者在叙事的时候,用笔一贯简练,而每遇暴力情节之时,则必定要大书特书。一桩暴力事件刚结束,一桩暴力事件又发生,布满了通篇前后。故事无一不是在暴力冲突时开始,在暴力宣泄中高潮,在暴力释放后收笔。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水浒传是一本宣扬暴力,崇尚暴力的书,是一本不讲道理,不讲逻辑的书。
    虽然有的好汉也讲道理,但他讲的道理往往经不起逻辑的推敲;虽然有的好汉也讲逻辑,但他讲的逻辑往往又是强盗逻辑。
    无论有理无理,无论是非对错,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只有一点,那就是:好汉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终则必然一定是用“铁”(拳头或刀)来实施暴力!而对方则必然一定是要支付出“血”的代价!

    水浒传反反复复强调就是这一点,谁狠,谁就牛逼,谁就受人尊敬。

    虽然有的好汉也行侠仗义,但更多的好汉却是作奸犯科之辈。

    虽然有的好汉是被逼无奈,但更多的好汉却是主动为非作歹!
    虽然也讲官府黑暗腐败,但更多好汉的黑心肠,比官府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也讲义,却又少了正义。虽然讲了忠,却又尽是伪忠。

    唯有暴力,贯穿始终。
    因此,在下斗胆,再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水浒传》作者的创作初衷,不是在教你如何做人做事,而是在教你如何使用暴力,或者,熏陶你欣赏接受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