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e431拆机清理教程: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22:02:45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

陈传锋1,董小玉2,徐缨3

(1.宁波大学师范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2.西南师大中文系,重庆 400715;3.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小学,浙江宁波 315211)

摘要:概述了小学识字教学注重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认知规律的理论依据,综述了以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为基础的小学识字教学方法,提出了以汉字的字形结构及其认知规律为基础的小学识字教学的方法与步骤。

关键词:汉字;认知;识字教学

1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识字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汉字的形、声、义三位一体(极个别汉字除外),对汉字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研究一般应有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但研究者更注重探讨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这是具有理论依据的。

1.1 汉字的定义及其表意性

1.1.1 汉字的定义及其表意性苏新春[1]认为:“汉字是汉族人民创造的,作为社会记录和交往工具用的,直接表达意义的,具有象征作用和审美价值的,与汉语结构相适应的书写符号系统”。若把这一定义中的定语去掉,则为“汉字是……直接表达意义的……书写符号系统”。可见,汉字的定义强调的是字的形和义的关系,而忽视了字的音。苏新春进一步指出,汉字的“形”是一个整体,并直接与义发生联系,它与义有着有机的、合理的关系,人们可以根据汉字之形联想到其意义。作为独立具有表意功能的文字基本单位来说,在“字”这个层面,只有汉字的“形”才有表意功能。正因为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是直接的、紧密的,与字音的关系是间接的、疏远的,汉字才具有一定的超方言性[2]。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长期以来虽然一直存在着方言分岐,却依然可以通过字形大致了解其义。

1.1.2 汉字的“拼形”特点

安子[3]认为,汉字是“拼形”文字,且同音字多。汉字独体字(包括部首)不过几百个,加上少数非字部首,就组成了汉字的构字部件,其它大多数是由这些部件拼合出来的,拼合出来的字可再拼合成其它的字。从这个意义上讲,汉字是拼形文字另外,很多音节的同音字在100个以上(如常用字的“yi”音节的同音字多达177个)。拥有20至9个同音字的音节200多个。这些同音字合起来有8000多个,占5现代汉语词典6中10000多字的80%以上。这么多的同音字全靠字形的微妙差异来区别字义,这就加强了汉字的“形-义”之联系显示出字形识别在字义提取中的重要意义。

1.2 汉字的认知规律

1.2.1 汉字的识别及形、音、义激活的时间进程

认识或学习汉字,首先要识别它的字形。陈宝国[4]的研究表明:无论是高频汉字还是低频汉字其字形都最先得到加工。李祈雯[5]关于小学生的汉字联想研究发现:字形是小学生认字的主要依据。C.A.Perfetti与L.H.Tan[6](1998)关于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的时间进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字表的激活早于字音和字义,即字形的激活汉字识别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2.2 形、音加工对汉字提取的作用

从汉字的形、音对其意义的作用来看,许多研究发现字形的作用大于字音的作用。Sananumaal.[7]认为,单个汉字具有明显的视觉特征,可作为一个整体的图形被识别,不必经过形--音转换,而直接从字形获取字义。艾伟[8]选用释形字、同音字和其它偏旁的汉字为实验材料,比较其形和音在汉字学习上的区别所得到的结果表明:形声联结的消退早于形义联结;若形义联结消退时,则形声联结早已不在,不再引起反应。金志成和李广平[9]通过启动作业和倒掩蔽方法考察了在汉字视觉识别中字表和字音的作用,结果表明:汉字的视觉识别比较符合“直通假设”,即从字形可直接到达字义另外,汉字作为人际关系的沟通媒介,其形意融合特征,使得人们习惯于以形求义,更易从字形上直接把握符号所表示的意义[10]。黄健辉和陈之[11]通过让被试移动鼠标以阅读计算机屏幕逐字呈现之短文的实验作业,发现字形在中文阅读中似乎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3 小学识字教学难点

余贤君等[12]对小学识字教学难点的研究表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字形,占54.4%;且在常见字形错误分类中,低年级学生的部件错误高达50%。

在1994年8月召开的“首届小学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李国英明确提出:汉字识字教学法要遵循汉字构形学的规律,探索一条符合儿童接受心理又能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新路子。

2 汉字的字形结构生成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识字教学

一般而言,独体字主要是通过“象形”和“指事”方式构成的,而合体字大多是由“会意”和“形声”方式构成的。张大成和伍新春[13]据此认为,对于独体字的教学,应依据其象形性、指事性的特点进行形义结合的分析,此时的字词学习主要属言语符号水平,重在建立形与义的联系基础。而对合体字的教学,则应利用其会意和形声的特点,运用语言知识的掌握规律,使学生掌握理性的字词结构知识,尤其是对于约占汉字80%的形声字的构成规律,更应注意在充分直观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自觉概括出形声字的“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的构成规则,然后引导学生去灵活运用、广泛迁移,使学生建立关于汉字的牢固的形义联义联系系统。其教学过程可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步,直观:让学生感知和识记一定数量的基本字和偏旁部首

1)学习和识记基本字

如水(河水)、心(心里)、言(说话)、日(太阳)、目(眼睛)、表(表色)等。

2)学习和识记合体字

如“水+青=清”、“心+青=情”、“目+青=睛”、“言+青=请”等

第二步,概括:让学生对直观的字词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综合与比较,抽象概括出汉字的构成规则

如“清、情、请、晴、睛”等都包含“青”;但它们各自的偏旁部首不一样,分别是:水、心、言、日、目据此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字的共同点是:都包含一个“青”,“青”是基本字,它表明各个字的基本读音,即“qing”;这些字的不同点是:它们具有不同的偏旁或部首,各自的偏旁或部首分别表示字的意义范围。由此可概括出构字规则:“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

第三步,具体化:让学生广泛应用上述概括了的汉字构成规则

如呈现“跳、挑、眺”或“菜、踩、睬、彩”等,各组字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字(表音)和不同的偏旁或部首(表义),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并巩固所习得的汉字结构规则,即“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

2.2 根据汉字的结构重组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由于字形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应利用汉字的结构重组规律,采用以旧带新,即“在熟字基础上学新字”的方法进行教学。所谓汉字的结构重组规律,是指通过已掌握的字词经验结构的重新组合,在原有字词经验结构的基础上内在地构建尚未学习过的字词的新的心理结构,充分发挥已有字词经验结构的能动性和固着点的作用。在识字教学中,其具体操作如下:1)“加”操作:在熟字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加”笔画或偏旁成新字。2)“减”操作:在熟字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减”笔画或偏旁成新字。如“公”减一撇成为“么”;“何”减一偏旁成为“可”。3)“并”操作:将两个或几个熟悉的汉字相并列构成新字,如“人”与“人”相并列成为“从”“日”与“月”相并成为“明”。4)“叠”操作:将两个或几个熟悉的笔画、部件或汉字相重叠成为新字,如“口”与“贝”相重叠成为“员”。5)“变”操作:在熟字基础上通过变化字形结构(主要改笔画)成为新字如“井”变成“开”……

结构重组的最大优点在于避免了每一个字词都从头学起,克服了单纯依靠反复感知加深记忆痕迹的做法。由于利用结构重组规律减少了要识记的新部件,甚至不需要识记新部件,简化了记忆程序,缩小了记忆单位的数量,扩大了记忆组块的容量,因此有利于提高识字效率。

2.3 集中识字教学法的字形理据

辽宁黑山县北关学校早在1958年所倡导的“集中识字法”的认知实质也是类似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归类识字,强调的也是字形及其结构方式;它是基于汉字字形的构成特征,把形旁或声旁一致的汉字进行归类,指导学生在识字时分析与比较一组字的异同点,概括出一组字的字形规律进行识字。例如,在“青:清、晴、情、精、静”等一组形声字的归类教学中,就是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使学生知道这一组字的共同点是都有表音的声旁“青”,加不同的表义的形旁就构成了这一组字。在“主:住、柱、往”等基本字带字的识字教学中,就是通过给基本字加偏旁部首的办法引导学生利用基本字学新字、记新字,亦即,利用一组字的相同部分组成字串,突出其不同的偏旁部首,通过分析与比较,强化记忆字的不同部分,以识记新字。

3 汉字的字形结构对称性及其认知规律与识字教学

3.1 汉字的字形结构对称性

着重探讨汉字的字形识别规律与识字教学,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即汉字的字形结构具有对称性特点。

对称性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同样存在于汉字的字形结构之中。绝大多数的汉字或是全部或是部分是对称的[14]。这是从广义的对称而言析,包括了汉字结构上平衡对称和局部对称,如黄、杜等字。据统计,在特别常用的42个汉字中,有11个是属于两边对称的。高尚仁[15]指出:对称性是最常见的视空知觉的基本现象,这类特征出现在汉字中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亚”、“卒”、“申”等。

若进一步细分,对称性还可以分为镜象对称、中央对称和轴对称。它们具有拓朴和格式塔视空知觉的特征,对于汉字的知觉心理,包括阅读及书写活动的分析和讨论,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上的意义。

3.2 汉字识别中的字形结构对称效应

艾伟早在20世纪20年代考察字形要素对汉字辨认和默写的影响时就曾提出:笔划两边对称的字易于观察,并以此作为对汉字简化的要求之一。曾性初在谈到汉字好学好用证据的时候也指出:完美图形的一个标志是对称,绝大多数汉字是对称的(有的全部对称,有的是部分对称,有的则是对称的重复或再重复)。由于对称本身是一种美,使人看起来感到舒服,又使信息量减少一半或更多,使冗余度相应增加,要学要记的新内容相应地减少,故汉字更易学易记。

陈传锋、黄希庭[16]和陈传锋[17]以结构对称汉字为实验材料,将汉字的结构对称性作为一种实验变量,通过系列实验专门探讨了结构对称汉字识别的加工机制,发现了汉字识别中的字形结构效应即识别结构对称汉字的加工明显快于非对称汉字而且,对称性效应与字频效应、笔数效应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这种结构对称效应在低频字中起作用,而在高频字中不起显著作用;在多笔画字中起作用,而在少笔画字中不起显著作用。显示出,汉字中的字形结构对称性及其冗余信息促进了识别汉字的加工过程。在整字结构对称效应的基础上陈传逢[18]进一步设计了关于部件启动作业和部件识别作业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汉字识别过程中存在部件的结构对称效应,即结构对称部件的启动效应明显大于结构非对称部件的启动效应;对结构对称部件的识别虽反应时和错误率均显著小于对非对接触部件的识别反应时和错误率,显示出汉字中的对称部件具有格式塔效应,它比一般部件具有加工优势,并有助于强化汉字的整体性,促进汉字的识别。此外,陈传锋以不同的倾斜角度呈现汉字,在具有一定识别难度的条件下,考察了结构对称汉字与非对称汉字的知觉恒常性及其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知觉难度增加时无论是对称字还是非对称字的识别反应时都随之变化,表现为随着识别难度的增大而延长反应时但是,无论在哪种难度条件(即不同倾斜角度)下结构对称字的识别速度都明显小于非对称字,而且,结构对称字的反应时随着识别难度增加而延长的幅度明显快于非对称字,说明汉字的结构对性可以增强汉字识别的恒常性,从另一角度(即在心理旋转条件下)揭示了结构对称性有助于汉字识别。

3.3基于字形结构对称特点及其认知规律的小学识字教学

3.3.1了解汉字的字形及其结构对称特点

汉字的字形包括3个层次:一是基本要素,即组成偏旁部首与独体字的笔画。基本笔画有5种,常见笔画有28种。二是构字部件,即组成合体字的偏旁部首和独体字。常用偏旁有140个,5新华词典6中的偏旁部首有189个,独体字有数百个。三是结构方式,即基本要素和构字部件组成汉字的结构整体及其组成汉字的结构顺序。结构对称性是汉字的字形结构方式之一,具有特殊性。

所谓汉字的结构对称特点,主要是指汉字的字形结构具有几何学上的对称意义,它的构形笔画或几部件以某个线(面)为轴相互折叠后或平移后可以左右或上下重叠(完全重叠或部分重叠),具有冗余信息或重复的视觉信息,因此而区别于其它非结构对称汉字。根据对称的种类及层次,结构对称汉字具体可细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上下部件结构对称:如吕、昌等。2)左右部件结构对称:如比、林、非等。3)内外部件结构对称:如回等。4)部分部件结构对称:如以中间部件为轴对称:如辩、斑等;字形下部的部件结构对称:如丽、翁等;字形上部的部件结构对称:如丛、琶等;字形左边的部件结构对称:如彬等;字形右边的部件结构对称:如琳等。5)部件多层重叠的结构对称:如矗、鑫等。6)独体字中的结构对称:如田、中等。

据作者初步统计,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编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收集的7000个通用的汉字中,上述各类结构对称的汉字达612个,占通用汉字总数的8.74%。

3.3.2 字形对称识字法的教学步骤

字形对称识字法是基于汉字的字形及其结构对称特点,在笔画偏旁教学的基础上,依据结构对称字识别快于非对称字的认知原理,把具有各种对称特点的汉字进行归类,指导学生在识字时分析同一组字的共同点,概括出这一组字的字形规律进行识字,以达到识字快、记得牢的目的。其教学过程及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形象地揭示自然界的对称规律。

大自然中无处不存在着对称现象。因此,可采用实物、图片、幻灯以及录象等各种形象的手段,让学生了解大自然所表现的种种对称性。如雕塑、建筑、植物、动物中的对称。然后让学生到自已的周围去找各种对称的事物。如自己的身体,双耳、双眼、双鼻孔、双手、双脚的对称,从而使学生初步感95知对称的美,并迁移到汉字学形结构对称的感知中来。

第二阶段:直观地识别对称的基本的独体字

汉字的字形形象而多变,但大都具有结构对称的特点。教学时,可采用直观形象的图画让学生体会汉字的结构对称的美。由幻灯或CAI展示实物或景象-展示古时的汉字-展示演变至今的对称汉字-揭示其对称的规律。如教左右对称的独体字“雨”,可首先展示雨景,让学生观察雨点方向,继而展示一个古时的“雨”字,最后展示演变至今的“雨”,引导学生了解从图到字中发现四点的方向是一致的,而如果四点的方向不一,这个字的整体对称美就不能表达出来。实际上,学生在观察和描述中已感受到这种对称美,只不过无法用“对称”这个词表达出来。

有的上下左右都对称的独体字如“田、日”等除了采用以上方法,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的方法来体会这种对称的规律。把纸对折再对折,画一个空心“口”字,再用剪刀剪出这个字,把这个“口”字打开来,就是“田”字。

第三阶段:分类地识别各种结构对称的合体字。

当学生初步感知对称这一概念,学会了对称的独体字后,可传授各种适合这类对称汉字的识字方法,归类识别各种对称的合体字,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别各类对称汉字的能力。

①字谜法

适用于上下、左右、内外以及多层重叠对称的合体字。学生对这类字很感兴趣,可让学生编字谜,师生互猜字谜来识别。如“三火是焱,三金是鑫”等等。

②颜色标注法

适用于部分部件对称的汉字。可用彩色粉笔标出合体中的对称部分,如下部对称的“翁”字中的“羽”,右边对称的“琳”字中的“林”等等,对于以中间部件为轴对称的字,如班,可用色标标出其中间部分。

③儿歌分解法

同样适用于部分件对称的汉字。如“丛”——左右两人走钢丝。

另外,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后,还可鼓励学生新创各种合适的方法来识别各种对称的生字,激发学生字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苏新春.汉字文化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3-23.

[2]何九盈,胡双宝等.中国汉字文字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字子介.我对汉字发展的看法[A].见:字子介,郭可教汉字科学的新发展[C].香港:香港瑞福有限公司1992.1-30

[4]陈宝国.汉字阅读中形音义加工时间进程的研究[D]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99届博士学位论文.

[5]李祈雯.中国儿童认字策略之发展[D].台湾辅仁大学语言研究所硕士论文,1992.

[6] CharlesA.Perfetti&LiHaiTan[J].The time course of graphic,phonological and semantic activation in Chines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1998,24(1)101-118.

[7] SananunaS.,ItohM.,etal.Tachistoscopic recognition of Kana and Kanji words[J].Neuropsychologia,1997,15.547-533.

[8]艾伟.汉字心理[A].见:彭聃龄主编.汉语认知研究[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11-12.

[9]金志成,李广平.在汉字视觉识别中字形和字音作用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5,18(3):129-133.

[10]郭优良.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J].汉字文化1997,(2):11-14.

[11]黄健辉,陈之.中文阅读中的字形与语音加工[J]心理学报,2000,32(1):1-6.

[12]刘伟.语文识字教学科学方法建构的心理这依据[J]课程#教材#教法,2000,(12):20-23.

[13]张大成,伍新春.语言文字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汉字识字教学的实质及其规律[J].语言文字应用,1999(4):52-55.

[14]曾性初,宋美娥.汉字心理学[A].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12-129.

[15]高尚仁.汉字视觉空间特征与汉字书写的心理几何理论[A].见:高尚仁.书法心理治疗[C].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00.

[16]陈传锋,黄希庭.结构对称汉字视觉识别特点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2,(2):154-161.

[17]陈传锋,结构对称汉字识别的加工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000届博士论文,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