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手机是5g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3:53:00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 教学策略系列讲座之三

□ 和学新

一、合作学习策略的含义

合作学习策略就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1.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这是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的最本质的特征,它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此为核心,小组的组建是为小组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与空间,教师的精讲是为了提供活动的知识背景,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2. 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

合作学习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3. 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4. 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

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合作学习策略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交往的能力。通过异质分组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成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合作学习策略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交往机会。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表现的机会,从中可以寻找到自我价值,发展自我,认识自我。

(2) 加快了沟通速度。传统班级教学中学生之间在短时间内相互沟通是难以实现的,不但沟通速度慢,而且沟通面小。而合作学习则大大加快了沟通速度,使每个学生都有在一堂课中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3)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第一,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他们把自我融入群体之中,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到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集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第二,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中的每个成员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他人共同提高的品质。第三,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小组成员面前,能够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这就使他们在语言、思维以及胆量等方面得到了锻炼,消除了一些学生惧怕与别人交往的心理,从小组成员交往入手进而扩大到整个班集体,从小培养他们在各种场合都能主动与别人交往的能力,使社会适应性得到发展。

(4)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

1. 树立课堂教学交往观。

教学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而实现的,师生交往是教学存在的形态,没有师生的交往,教学便不存在。教学交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个性的培养以及社会化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交往不仅要重视师生交往,更要重视生生交往。传统教学中只有师生交往,学生交往往往被忽视,而对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对其社会化而言,学生同辈群体的交往更为重要,它对学生交往意识、交往技能、交往方式、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主要是一种制度化交往,天然地带有一种不平等性(从地位、作用而言),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随意的、自然的,彼此之间不存在天然的威严、高大、尊敬之感,更宜于接近、交流、沟通。由于传统教学以知识为中心,教学以个体认识为主,加之秧田型的课堂教学空间,使课堂的“总体空间”不可避免成为教师集权控制下的“伞状空间”,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宜于教师与学生全体(作为一整体)之间的单向交往,而不宜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往。所以,如果要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首先要在观念上摒弃教学只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观念,而要树立课堂教学交往观。只有树立了课堂教学交往观,才能变革课堂教学结构,建立新的课堂教学制度。

树立课堂教学交往观,首先不仅要重视师生交往,更要重视生生交往。其次,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在交往中寻找各自恰当的位置。第三,教学交往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实现学生之间的直接交往。第四,教学交往要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教学交往存在本身并不是目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创设多样化的适切的教学交往形式。

2. 变革座位排列方式。

学生课堂中的座位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与参与的方式和程度。比如,传统的一排排课桌朝前的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便于同桌的两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再大范围的合作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而且也不大便利;圆形座位排列,适合班内全体参与的大讨论,可以大大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从空间特性上消除座位的主次之分,有利于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合作学习是采用小组排列的方式。具体做法是,每5人一个小组,座位排列成T字形,它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加强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小组活动。

3. 正确进行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办法是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分组的具体步骤如下。

(1)为每个小组制订小组概况表(见表1)。

(2)给学生排名次。把班上的学生按其以往的学业成绩从最高至最低,要尽最大努力做到客观、准确。

(3)确定小组数目。将班上的学生总数除以5,可得出班上的小组数,如果能被5整除,那么商数就

是班上的5人小组数,如果用5除不尽,多余的可能是1~4人,这样可以使一个、两个或三个小组分别为6人或4人。

(4)将学生分到小组中。在将学生分到各小组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各小组之间保持平衡。①每个小组都应包含学业成绩低、中、高的学生;②应使全班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③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的现象;④应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⑤根据学科各设小组长1名,并隔一周轮换一次。

(5)填写小组概况表。将每个小组成员的名字填到各小组的概况表上。

表1. 小组概况表   小组组号

注:①小组平均分=小组总分÷小组人数

②表上的数字为竞赛次数

4. 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方式。

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

(1)基本式。基本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精讲和小组成员互助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合作学习方式。其具体流程为:①教师精讲。在课的起始阶段进行,教师应用生动直观的手段,扼要讲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其中的关键内容加以揭示和点拨。②小组成员进行互助性合作活动。小组成员通过组内互助性合作,学习教师讲解的内容。小组合作活动有以下几条规则:一是每个学生都有责任保证他们的小组成员学会教学内容;二是只有在所有小组成员都掌握了学习材料后才能算完成学习任务;三是在请教教师之前要先请求小组所有成员的帮助;四是小组成员可以小声讨论。③形成性测验。对小组每一个成员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测验时不允许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助活动,必须由个人独立完成。测验试卷可由不同小组交换批阅。④小组奖励。对测验中个人成绩较好的成员以及均分较高的小组进行奖励。这种侧重奖励优胜小组的做法,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运用基本式合作学习5~6周以后,应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这样可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并使学生有机会同别的同学合作,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气和新意。

(2)拼盘式。拼盘式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各小组的各个成员负责掌握其中的一个部分,然后将分在不同小组学习同一部分任务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个专家组,共同学习和研究所承担的任务以至熟练掌握。然后全部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小组中去,分别就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内容教给组内其他同学,从而全面掌握全部的学习任务。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验,检查每一个学生掌握全部学习任务的情况。每个学生测验成绩单独记分,小组之间不进行比较。

拼盘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在于,任务的关联性很强,大家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都会产生兴趣并表示关心,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教,从而共同掌握学习内容。

(3)游戏──竞赛式。它与基本式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不同之处是用学业竞赛代替了基本式的测验。在游戏──竞赛中,学生都作为不同小组的代表,同以往成绩与自己相当的其他小组成员展开竞赛。其教学流程是:教师精讲──小组合作活动──游戏与竞赛,其中前两个步骤与基本式基本相同。

游戏通常与教学内容有关,游戏以3人一张桌的形式展开。竞赛桌的3位选手由各个小组推选产生。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抽出一张带有数码的卡片,就必须回答与数码相应的问题。按照竞赛的原则,参赛者可对别人的回答进行质疑或提出自己的答案,正确者记分,错则扣分。

游戏──竞赛式通常是在一个单元结束之后,在每周的周末进行为宜。可根据竞赛的成绩对参加竞赛的选手进行调整,尽量做到使组内每个成员都得到参赛的机会。

5. 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能与人友好相处、共同完成任务。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方法,要通过设计一些只有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如教学完圆柱这一单元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一节自习课的时间设计一份自测题。在准备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共同协商,确定本单元的重难点,然后围绕重难点参考课外习题或书后练习题选择适当的题目作为自测的内容。在选择题目的过程中,他们要把一些基本题以填空、选择、判断、计算的形式作为基本考核内容,而把一些与实际紧密联系的题目或综合性、灵活性强的题目作为提高题,并且在每组题目的旁边都写明考查的意图。自测题出完后,有的同学要负责抄写,有的同学要准备恰当的学具,组长则要负责检查核实。这样,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就可以体验到合作意识与方法,体验到合作的成功。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形成合作意识,掌握合作方法。

6. 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从广义来讲,竞争是一切生物间生存的需要,对人同样如此,竞争充满了人生。竞争使人充满活力,精神振奋,努力进取,促进社会进步。人类生活在世界上,需要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利用世界。当依靠个人或团体的力量达不到目标时,就需要合作。合作同样具有巨大的社会作用,没有合作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竞争与合作是双向互动的,二者在性质上对立,但又密切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对两个确定的个体或群体而言,竞争与合作是相互对立的,对于不同的群体之间的竞争而言,群体之间的竞争能促进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又能增强群体之间的竞争。教学交往中就存在着这种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教师要善于把握这种关系,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使小组内学生之间密切合作,保持和谐的同伴关系,增强内部团结,同时又要使小组之间彼此能有一定的竞争,把小组之间的竞争建立在小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促进他们的共同发展。

7. 与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

大量事实证明,教学中不存在一种适合所有教学情境的万能方式或策略,任何一种教学策略都是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同时达成所有的教学目标。对合作学习而言,它比较适宜于规模较小的班级中实行。学生过多,不仅给分组、小组座位排列带来困难,而且由于每个小组组内学生坐得较近,容易产生说闲话、做小动作等问题。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气氛难以控制,有时表面看似热闹,实则混乱,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像知识点密集的内容,更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学习要与班集体教学、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做到取长补短。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读书相结合,把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把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问难相结合,把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

(作者单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