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ra插件购买:唐朝那些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21:46:43

唐朝那些事【一】

【竹榻】唐许浑诗:“风衣藤簟滑,露井竹床寒。”宋姜夔《谢人惠竹榻》词:“楚山修竹,自娟娟、不受人间袢暑。我醉欲眠伊伴我,一枕凉生如许。”明《小窗幽记》:“余尝净一室……古鼎焚香,素麈挥尘,意思小倦,暂休竹榻。”南方在夏天时仍使用竹榻作为乘凉之具,也算传统榻上生活的余韵吧。




漂亮的唐代绢花,新疆吐鲁番出土






古今对比——惠安女新娘和唐代绘画、陶俑,两者并无直接关系,可以给喜欢唐代发型的朋友做一个参考。




古今对比——
苗族女子发型与唐俑发型。虽然两者之间并无直接关系,但对发型感兴趣的朋友或可从现存实例入手,探索唐代发型的梳理方式。





古今对比——相距千年的背影,苗族少女和唐代女俑。





古今对比——美丽的侗族少女和华丽的敦煌供养人
有真人对照就是不一样
以前看供养人图怎么也想象不出那一头翠翘珠钗有什么美感
现在一比觉得也很好看





初唐的那些女人们,纪年墓葬中的女性形象,流行的变化说快也快说慢也慢~
条纹裙子有在通天帝国出现过哦
貌似唐人很爱条纹
裴座官服内衬也有这种花色





从左往右:太宗时期 高宗时期 武周时期 开元时期 天宝时期 中唐 晚唐







【穿越小常识】

1.不要担心自己穿得太时尚,古人早就穿过;
2.不要带太多包,那能买到最潮款(记得带硬通货);
3.无论什么造型都别怕雷到古人——至少你不会是最雷的那个;
4.交流无能者可以继续做表情党,古人都懂的(请对着镜子自行练习)。





【蓝色菱纹罗袍】

年代:唐;
收藏地:中国丝绸博物馆;
历史来源:出土丝织品,征集;
基本状况:衣长135厘米,通袖长220厘米,残破严重,较大面积褪色和变色,纤维老化现象明显。




【缠臂金】
贵州曾出土汉代实物,以铜丝为之缠绕三圈,之后历代实物鲜见,直到宋代。
苏轼曾以“压褊佳人缠臂金”形容“馓子”这种食品,孙机先生以此将这类首饰命名为缠臂金,或称金缠臂,是妥帖的;
杨之水先生认为亦可称缠钏。同样的,这类首饰从西方到东方,从古代到近代,陪我们走过几千年的历史。






翠虬宝钏捧殷勤”——人类的服饰史上,有很多“经典款”从西方到东方、从古代到现代一直流传着,不仅在过去倍受人们喜爱,甚至到今天也没有被忘记。比如图中这种双兽头式手镯(即“双龙钏”),就这样默默地在手上陪我们走过了五千年。





【半臂】

《旧唐书》韦坚传“成甫又作歌词十首,白衣缺胯绿衫,锦半臂,偏袒膊…”,“偏袒膊”指露出一边臂膀。
《资治通鉴》天宝二年“陕尉崔成甫着锦半臂,缺胯绿衫以裼之。” 袒而有衣曰裼,本指脱左袖而露出里衣。
金乡县主墓俑有部分袒衣露半臂的形象与记载相合。正仓院所藏奈良朝半臂与此时代相近。

很多穿圆领袍的唐代陶俑可以看到上臂处突出一段,反映的就是袍衫下所穿“半臂”的短袖。半臂和圆领袍搭配穿着的方式一直延续到明代,即圆领+搭护(搭护下穿贴里)。





【千年捣练图】
在初唐石刻中就可以看到捣练场景,而波士顿藏宋摹本是最著名的版本,也较忠实地反应了唐本的面貌。
宋金壁画中可以看到宋人打扮的熨烫场景。相同的构图,还在明代绘画中被继续沿用。
“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捣衣曲。白袷丝光织鱼目,菱花绶带鸳鸯簇。临风缥缈叠秋雪,月下丁冬捣寒玉。”
这类题材常被历代反复表现,唐宋版的服饰写实,明代版因属于故事题材,与其他仕女画一样,服饰已艺术化,但也具有时代特征。







【假髻】
此件假髻出土于阿斯塔那,是开元年间流行的样式。
在薛儆、鲜于庭诲、金乡县主、惠庄太子等墓葬中出现的女性形象中,有一种发型是将鬓发往脑后梳成向两边张开的样式,然后头顶有一髻搭向额前俯偃下压,许景先《折柳篇》:“宝钗新梳倭堕髻”,孙机先生认为这种发型即倭堕髻。





【初唐发髻】
段成式《髻鬟品》:"高祖宫中有半翻髻、反绾髻、乐游髻。明皇帝宫中,双环望仙髻、回鹘髻,贵妃作愁来髻……",
这里撷取二十四座初唐墓葬中的部分壁画及俑的形象,拼合成一张图,左右上下依次按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列,碍于图片尺寸,未加细说。
管中窥豹,粗略体味一下那个时代的发型风尚。
我国古代,妇人就常常使用假髻(义髻),马王堆辛追的头发就接用了假发,而唐代,目前见到的就有阿斯塔那出土的几顶假髻,有木头的,也有麻布和棕毛制作的。
《杨太真外传》载杨贵妃常以假髻为饰,天宝末,京师童谣有“义髻抛河里”之句。




【唐代公主头上戴这个】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新校区发掘工地出土的唐代李倕公主冠饰12月14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惊艳亮相。据悉,修复后的李倕公主冠饰,由 480余件金、银、铜、铁、珍珠、绿松石等不同材质的构件组成。其制作工艺铸造、捶打、金珠、掐丝、镶嵌等,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工艺和加工工艺水平。






【唐代的化妆术】与今日一样,古人的审美时时变化,也有许多今人也许难以接受的化妆术。额黄、花黄、斜红、面靥、花子、花钿,唐人的脸上始终很热闹,盛唐流行整个脸颊画满胭脂的红妆,晚唐五代的贵妇们甚至盛行将各种花鸟之形的花钿贴满脸庞。这种遗风还影响到了宋明,将珍珠做成的面花贴在脸上。






【城中好高髻·欲与天公试比高】






【杨贵妃的真实样貌?】
开元以降,唐代女性的身姿越发圆润,是否脸盘丰润、体态肥硕成为当时衡量美女的标准,最著名的典范自然是杨玉环,杨贵妃的真实面貌今天无法得知,但是观诸开元末到天宝年间大量墓葬壁画、供养人肖像和陶俑中的贵妇形象,也让我们能够大概领略得到贵妃当年的风采。






【武则天时代的侍女发型与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