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的时间管理:从大国崛起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50:01
时间:2011年11月09日 09时43分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第337期)   作者: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摘要】纵观近代以来的三次工业革命,技术突破和社会发展需求互为动因,引领社会不断向前,新兴产业的科技含量也愈发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策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一个契机。
【关键词】工业革命 科技革命 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创新 经济转型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了明确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从《决定》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国家已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为引领国家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以史为鉴,纵观近代以来的三次工业革命,技术突破和社会发展需求互为动因,引领社会不断向前,新兴产业的科技含量也愈发提高。抓住历史机遇、引领新的产业方向也是历史上英国、德国、美国迅速崛起的主要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策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大国崛起与工业革命
英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动力问题,而瓦特蒸汽机的出现则从根本上解放了英国生产力,借助于此,面积仅24万平方公里的英国在18、19世纪成为了世界发展的领头羊。19世纪末,英国殖民地遍及各个大陆板块,总面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当时世界上3亿多的人口,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动力问题的解决使得人类不再受制于大自然,也是英国工业腾飞的最大动力,瓦特也因此被成为“工业革命之父”。但值得注意的一个事实是,英国1660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官方的皇家学会,开始了对“自然之书”的探讨。成立之初,英国皇家学会便以“搜集有用的知识”为宗旨,至今从未中断,它也成为英国技术创新的智库。此后,英国皇家学会也成为了法国、德国、瑞典等欧洲诸国的典范。
历史进入18世纪,正值中国康乾盛世开端之际,也是英国工业革命孕育之初。蒸汽动力的出现使得机器取代人力,大规模的工厂代替了个体工厂的手工生产,工业革命末期,英国工业生产能力已相当于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
德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还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英国,更谈不上是什么世界强国。但自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之后的四十多年里,德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出现跨越式发展,煤炭和钢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超过了称霸欧洲一个多世纪的英国,一跃成为令人瞩目的世界强国。
那么,德国在短短四十多年里迅速崛起的动力在哪里呢?这种动力就是以德国为发源地和领头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德国的崛起也绝非偶然,早在国家尚未统一之时,就在1809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柏林洪堡大学。之所以称其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因为柏林洪堡大学第一次强调大学要教学和科研并重,并且提倡学术自由。在柏林洪堡大学的影响下,德国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大学。正是这些现代大学给德国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创造和发明,使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结束于20世纪初,最重要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使用和内燃机的发明。而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借助于科技创新优势,德国一马当先:1851年到1900年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这就是科技创新的力量。
美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原属英国殖民地,1776年才独立出来,在19世纪的世界舞台上,还很少看到美国人的身影,但是历史走到20世纪,美国一跃成为了头号世界强国。
那么美国在20世纪迅速崛起的最主要推力是什么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功劳毋庸置疑,但具体而言,主要有二:
首先,人才流动与独特的区域优势。众所周知,美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但说到为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美国人还要感谢德国人。德国人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掏空了本来富足的国家财富,这其中有经济、社会的财富,还有人力资源方面的财富。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政局的动荡和德国人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使很多欧洲优秀的科学家远走他乡,这些人大部分来到了美国,比如爱因斯坦。另外一个方面,美国远离战场,借战争之机和交战双方进行战争贸易,大发战争财。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人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智力财富。
其次,大科学时代的来临。随着科技发展,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科学技术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不断拓宽和深化,很多科学研究已经不能再靠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企业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这其实是对国家财力和人才储备的巨大考验。在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人才储备的基础上,美国人开启了大科学时代。
大科学是相对于传统分散、个体的小科学研究而言的,其特征之一就是研究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到企业规模、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上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计划”被公认为是大科学开始的标志。美国人靠着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众多优秀人才开启了大科学时代,自然而然成为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层出不穷,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效益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美国人牢牢掌控了20世纪科技发展的主线,奠定了其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基础。
从历史经验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回顾历史是为了吸取经验和教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英国依靠着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德国依靠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短短40多年里一举超越了英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美国借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牢牢坐在了20世纪世界头号强国的位置。这深刻印证了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充分证明了科技创新是推动历史进步和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背后。社会发展和技术突破互为动因,尤其近代以来,新兴产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里有个细节,前两次被称为工业革命,而第三次被称为科技革命,正是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领域和分支越来越多,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巨大突破的领域已超出了单纯的工业领域,比如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所以称其为科技革命,而不再称为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命中,人类掌握了蒸汽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石油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人类进入了原子能时代、空间时代和高速计算时代。
英国、德国和美国的崛起都是依靠在新领域、新产业内的科技创新才得以迅速崛起的,而非旧有的传统领域内进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家的崛起必须要依靠在新领域、新产业内的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动力引擎。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须遵循这条历史经验。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英国、德国和美国科技创新背后的社会大环境的支撑,比如英国的皇家学会、德国的近代大学以及美国的大科学体制,它们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和生存环境。忽略了这些,科技创新也只是无源之水。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史为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对于这一历史发展经验,决策层早已进行了系统的学习。200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九次集体学习,学习的内容就是世界上九个主要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自15世纪以来的兴衰史。
从2003年到现在,国际国内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际环境来看,200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对我们低技术附加值的发展方式和传统产业提出了严峻挑战;从国内情况来说,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形成的出口导向型和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很难继续维持高速发展的势头。在这种大背景下,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构建新的发展战略,就成了当前最为紧迫、最为紧迫的任务。而新的发展格局,其基本要求是不再依靠出口导向和人口红利,而是要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内生增长的道路上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此应运而生。
鉴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2010年1月国家发改委完成有关“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报告后,国务院2月就组建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专家组”,随即展开了全方位、大规模的调研。最终在2010年10月出台的《决定》中确定了七大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
当今的中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现实考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无疑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分别为中共宁乡县委党校讲师;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宋 果 徐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