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手小平技术网盘网址:人民日报:中国理念(和谐世界、科学发展)丰富世界 《录七篇文章》2011.04.25. BZRXZ zhuanti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7 01:45:54
人民日报:中国理念(和谐世界、科学发展)丰富世界 2011.04.25.  BZRXZ  zhuantie
2011年04月25日 07:18:33  来源: 人民日报
第一篇:人民日报:中国理念丰富世界
第二篇:美国也要“科学发展”?
第三篇:17位美国高官来华研习啥? “科学发展观”列进第一课
第四篇;专家谈美高官学科学发展观:折射了解中国的强大意愿
第五篇:一个西方神学家眼中的儒学:和谐思想不可多得
第六篇:环球瞭望:践行“和谐世界”中国“七”头并进
第七篇:安全新形势印证"和谐世界"强大生命力


第一篇:人民日报:中国理念丰富世界
“21世纪应当成为和平、和谐、合作和科学发展的世纪。”凝聚金砖国家共识的《三亚宣言》令人印象深刻。“科学发展”正式写入国际文件,成为更多国家的共识和目标。
“和谐”理念也曾同样从中国走向世界。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全面阐释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如今,和谐世界理念已成为众多国际场合和国家领导人口中的高频词汇。国际媒体赞扬“和谐世界”理念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发展视为第一要务。在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阶段,中国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与挑战,西方国家传统工业化道路难以重复。中国的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兼顾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确保发展沿着更绿色、更普惠的轨道前行。
科学发展理念清晰地贯穿于中国的长远发展规划,中国正在奋力书写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共同进步的“中国故事”。皮尤慈善基金会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在2010年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投资达544亿美元,居全球首位,比位居第三的美国高出了大约40%。英国《卫报》称赞中国“具有尝试所有手段的强烈需求和意愿”来兑现哥本哈根承诺。而在韩国媒体看来,中国看似降低的经济增长目标意味着重大政策转变,“是一种由量到质的跨越,改善民生成为发展重点。”
科学发展的理念与模式,不仅显现了中国的清醒和勇气,也展现出面向全人类、面向未来的远见与责任。中国在发展中所遭遇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如人均GDP相对滞后、经济增长“含金量”不高、社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等,在其他金砖国家等发展中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同样的发展难题,同样的发展决心,金砖国家相互学习借鉴、共享发展理念成为自然的选择。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征。国际话语权的运用不是一个单纯的对外关系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塑造、展示自己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问题。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融入世界。中国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国际体系的旁观者到国际体系的建设者,中国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自信向世界表述自己的理念。
“中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一位西方著名政要曾经做过这样的断定。今天,和谐世界、科学发展等中国理念获得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中国以对发展道路的探索为世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王方)
第二篇:美国也要“科学发展”?
2010年04月27日 15:13:49  来源: 发展论坛




4月24日,17位美国高层官员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在华培训,离京返回美国。此次培训是美国首次派遣高层官员来华接受“全球领导力”的培训。该培训项目是由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负责实施的。培训班学员均为直接影响美国对华决策的“局长级”官员,包括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局网络安全主管、陆军情报安全司令部特别行动顾问、国防部国防技术分析室部门主管、美国联邦行政学院首席运营官等。他们在华一周时间里,主要在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学习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能源、环境的管理与决策分析等课程。
美国学员们上的第一课是“中国政治体制”,课上详细介绍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五年规划”以及人大、政协等制度。此次培训基本以教授授课和圆桌讨论为主要形式,围绕着中国政治体系、中国公众对美民意、中国的全球战略、中国公共政策及政策制定、中国军事发展、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中国核安全政策等中美关系的方方面面展开。
这些美国学员们学习“科学发展观”真的是要回美国搞科学发展吗?其实也未必,就像我们当年也曾派高官去美国学习,其实更主要的是相互了解和沟通,有时候没有必要照搬别的国家的管理理念,但好的和适合自己国家国情的可以学习和借鉴。世界是多样化的,要理解和接受世界上每个国家的理念和制度,这次美国派高官来华学习就是加强对中国的了解,以便在今后的对华交往中,能够更加顺利,同时也证明了我们国家和谐世界的观念已经得到了像美国这些国家的一定程度的认可。
当年的西天取经已经转换风向,西方人也开始来东方取经了。
原帖地址: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75452860/1.html 第三篇:17位美国高官来华研习啥? “科学发展观”列进第一课
2010年04月26日 07:28:51  来源: 人民网




培训现场。(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供图)
美国高官清华受训 学习“中国模式”
美高官来华补习“中国国情” 坦诚对话才不会做愚蠢决定
【新闻背景】
4月24日,17位美国高层官员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在华培训,离京返回美国。此次培训是美国首次派遣高层官员来华接受“全球领导力”的培训。
该培训项目是由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负责实施的。培训班学员均为直接影响美国对华决策的“局长级”官员,包括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局网络安全主管、陆军情报安全司令部特别行动顾问、国防部国防技术分析室部门主管、美国联邦行政学院首席运营官等。他们在华一周时间里,主要在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学习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能源、环境的管理与决策分析等课程。
在我国,中组部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便陆续派出各级别官员至海外尤其是美国接受有关专业学术机构的中短期培训。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中国官员“哈佛培训计划”。根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签订的三方协议,在从2002年起的5年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为中国培训300名厅局级以上中高级官员。
“中国煤电的使用情况、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情况、中国面临的能源困境是什么?”4月23日上午,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的查道炯教授正在给一些来自美国的“特殊学员”授课,他讲的主题是“中国的能源现状”。之后,长城公司两位负责人向学员们介绍了中国的太空政策,以及中美太空合作过程中中国受到的限制。
项目总负责人、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告诉记者:“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参与者又是级别很高的美国官员,所以具有特别的意义。据我所知,这是美国高官首次来华接受培训。”
授课有别于传统对外宣传
“科学发展观”列进第一课
美国学员们上的第一课是“中国政治体制”,课上详细介绍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五年规划”以及人大、政协等制度。此次培训基本以教授授课和圆桌讨论为主要形式,围绕着中国政治体系、中国公众对美民意、中国的全球战略、中国公共政策及政策制定、中国军事发展、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中国核安全政策等中美关系的方方面面展开。
培训邀请的教员是各自领域的权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负责讲授中国公共政策及政策的制定,原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杨毅少将负责介绍中国国防政策与反战,清华大学著名军控专家李彬教授负责讲解了中国的核政策。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还特别安排了美方人员参观外交部、听取中方官员有关中美关系的政策介绍,与多家媒体座谈。一位来自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官员告诉记者,课程中安排的讨论让他精神振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一位来自美国国土安全局的主管在与中国媒体对话后表示,以前他并不了解中国媒体,通过参与讨论,发现中国媒体人非常年轻、非常活跃,也很开放、自信。
孙哲教授说,“这种授课有别于传统的单方面的对外宣传,在介绍中国情况的时候会兼顾客观性、学术性、时效性,避免给学员留下‘洗脑’的错误印象。他们在决策中若能更实事求是地考虑在这次学习中了解的中国方面的需求和感受,就会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从而让两国人民获益。”
两小时越洋电话讲述在华见闻
让政策制定者感知中国
来自美国国防部、空军、陆军的学员在听课和讨论过程中,专门就中国军力发展提出许多疑问,中方相关任课教授一一作答,让他们对中国发展是否对美国构成威胁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一位来自美国空军的研究人员是美籍华人,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在培训中他了解了中国做出的努力,希望中美加强合作,谨慎处理可能出现的挑战和危机。“再次来到中国,我惊叹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他说。
鉴于绝大部分学员是首次来华,主办方在培训间隙穿插安排了攀登长城、游览故宫等活动帮助学员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安排学员与北京市民接触、到秀水街购物,了解中国民间外交等情况。
这种方式在美国学员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在了解中国的国情后,许多学员都对中国的发展非常感慨。一位美国高官说他当夜就给亲人打了两个小时的电话,讲述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努力向亲人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
孙哲说:“中美官员的交流除了官方场合的谈判和会晤之外,以授课和交流的方式,让这些政策制定者来华感受中国、了解中国也非常重要。我们以大学或思想库为平台,提供有关中国政治与外交、经济发展等系列课程,就是想从一个侧面来增进中美双方决策层的相互了解和理解。”
中美官员培训合作空间大
有望向美国州市官员拓展
“希望以后能继续合作,选送更多的美国现任高级别的官员到中国学习和考察。”美方联邦行政学院首席运营官约瑟夫·克雷默表示,“这对日后美国对中国作出正确的对话决策非常重要。”
据了解,美国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他们在政治上一般保持中立。孙哲表示,“此次来华官员是美国政府日常运转中一些部门最重要的主管,如果这样的培训能够长期开展,也能保证培训成果持久地在美国对华决策中发挥成效。”
据悉,整个培训由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设计并承担,其间投入了大量精力,仅仅与美方就此项目的沟通就长达两年时间,几乎每个月都通过电话会议商讨,双方项目管理者多次互访。
孙哲说:“美国方面在近几年的官员培训中特别强调要重视中国的作用,美国军方、政府等单位都希望能有中国学者直接为他们单独开课。在这方面,中美之间可以进行更广泛的合作。”
孙哲表示,“除此项目之外,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已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克高级培训中心签约合作,希望能共同开展对美国有关地方州、市一级官员的培训项目。”
第四篇;专家谈美高官学科学发展观:折射了解中国的强大意愿
2010年04月22日 11:23:33  来源: 环球时报



过去都是听说中国派官员到美国学习,没怎么听说美国派官员到中国来进修。本周,17名美国高层官员在清华大学学习,成为美国首批来华培训的高层官员。“这并不是说中国比美国先进了,但由此折射出美国政府想要了解真实中国的强大意愿。”两年前开始筹划此次高级培训班项目的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21日这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此次培训是美国政府“全球领导力”高级培训班的一部分,参加学员均为直接影响美国对华决策的“厅局级”现任官员。他们中有来自美国国家航天局、海陆空三军、国土安全部、国防部、核管理委员会的军方官员,也有来自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联邦行政学院、农业部、商务部、海关等行政官员,人员涵盖范围之广、受训时间之长、人数之多以及级别之高,均创下美国来华官员学习的历史纪录。
从4月19日到23日,这些官员将在清华大学接受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能源、环境的管理与决策分析等课程的系统学习,还将通过拜访中国外交部、游览长城、观赏中国杂技等“课外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这17名美国高官都从事对华或国际事务,大多是首次踏足中国,对崛起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等都充满兴趣。关于这些高官在华的学习感受,《环球时报》还会继续跟踪报道。
孙哲主任为来访学员讲授了第一课《中国政治体制》,详细介绍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五年规划”以及中共党代会制度、人大、政协等。他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组织这个培训项目的初衷,是希望能改变一下中美两国对对方官员培训的不对等状态,不能只有美国培训中国官员。当然,这也不是谁当学生、谁当老师的问题,因为这种沟通方式的改进虽然可以加深中美之间相互了解,但中国自身的民主和富强才是最后赢得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尊重的最至关重要的因素。”
参与本次培训项目全程安排工作的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可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些官员来中国前都做足了功课,对中国都有相当程度了解,有的还会说中文。他们到中国来受训,一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二也是为探索一条中美高官相互培训、相互加深互信之路。”
奥巴马:美国要向中国学习
新华网: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在上海科技馆发表演讲。在演讲中,奥巴马表示,我们有很多要从中国学习。>>>详细
美媒:西方应感谢中国的七个理由  第五篇:一个西方神学家眼中的儒学:和谐思想不可多得
2010年09月27日 12:08:50  来源: 新华网



资料图片:8月26日,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
新华网山东济宁9月27日电(记者张旭东、林甦、孔晓涵)美国芝加哥大学神学教授德怀特·霍普金斯,目前正在孔子出生地山东尼山参加中国曲阜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作为一个拜访过儒学先师故里的西方神学家,他眼中的儒学是怎样的?新华社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德怀特·霍普金斯说:“作为一个西方人,一个美国人,对儒学我有几个比较深的印象,但第一条应该是儒学中的和谐思想。我们西方人对待这一点非常认真,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一课。”
“和谐思想教我们在面对巨大分歧时如何从不同于自己的人身上学习,而且要保持和谐的关系。这些分歧可能是文化层面、经济层面、道德层面、社会层面或其他层面。”他说。
德怀特·霍普金斯认为,儒学中“和谐”或者“平衡”的思想可以成为终止战争的深层次条件,对整个人类历史有着重要的含义。
“在21世纪初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引擎,中国可以利用自己经济的实力来带动自己的文化实力,或者叫软实力。文化实力自然就是要传播儒学思想的理念,例如‘和谐’和‘平衡’。”他说。
德怀特·霍普金斯同时表示,中国可以将儒学作为西方国家接受中国的一个符号。“新中国在成立后曾对外封闭过一段时间,一些卷入冷战的人将中国在西方人心目中定型,刻画它是神秘和具有威胁的。要想改变西方人心中的固有中国形象,就需要一个很强的文化展示,而这种文化展示应该与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相结合。”他说。
德怀特·霍普金斯,今年57岁,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宗教学和文化研究,目前正在进行西方基督教与中国基督教的比较研究,同时涉及道教和儒家的研究。他现任职于芝加哥大学神学院,取得了美国纽约协和神学院与南非开普敦大学两个博士学位。
中国曲阜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主题是“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共有170多人参加,其中包括40多位海内外嘉宾,以及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个国际著名大学和学术机构的70多位专家学者,论坛将通过《尼山和谐宣言》。
第六篇:环球瞭望:践行“和谐世界”中国“七”头并进
2010年09月21日 15:57:48  来源: 人民网-国际频道


对于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国际上不少人认为不太现实,将其看作是中方的一个外交口号。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中国从来没有把“和谐世界”当作一个空洞的口号或者仅仅是招揽人心的大旗。自提出“和谐世界”理念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各项国际事务的路线方针更加明确。中国落实“和谐世界”理念,至少在以下七个方面付诸了具体行动,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解决发展问题。贫穷是导致动荡最主要的因素,建设“和谐世界”最根本的是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近些年,中国经济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一方面通过保持自身经济的高速发展,成功防止世界经济进一步恶化,并有效带动周边国家及主要贸易伙伴走向经济复苏;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很多国家提供信贷支持。比如在希腊面临主权债务危机时,不仅其国家主权债权被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调低到“垃圾级”,甚至连欧盟内部也对希腊进行批评和谴责,但这时中国仍然及时伸出援手,支持他们度过危机。
二是努力促进大国合作。最典型的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自己深受其害,直接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不仅如此,部分国家还通过无理的贸易保护等方式企图向中国转嫁危机。在这种情形下,中国依然加强同各大国的战略对话和沟通,增进互信,维护与主要大国关系的稳定,促进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
三是推动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和地区争端。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是朝核问题和伊核问题。特别是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积极推动由中、朝、韩、美、俄、日参加的六方会谈。这样的机制使朝核问题的总体局面多年以来始终得到控制。这其中不少工作如果缺少了中国的努力是难以取得成功的。而对于前不久发生的“天安号”事件,在有关各方激烈争执、对抗不断升级之时,中国努力居中斡旋,提出解决问题最核心的两条主张:一是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二是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最后的结果众所周知,安理会发表了兼顾各方关切的主席声明,使紧张的局势逐步缓解。
四是推动“和谐地区”的建设。中国领导人在2005年提出建设“和谐世界”之后,陆续又提出“和谐地区”、“和谐亚洲”等概念。“和谐世界”首先要从周边做起。尽管中国的周边局势比较复杂,但总体上来讲,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中国和周边各国的共同愿望。中国经济本身的蓬勃发展,对亚洲邻国,包括日韩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南亚、东南亚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都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实际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已经反映出中国推动建设“和谐地区”的努力得到了有关各方的积极响应。
五是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尽管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愿意看到,但实际上,近几年具有全球意义的国际体系和国际机制都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最突出的就是在金融危机之后,G20一跃成为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核心机制。在G20的成员构成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数量大体相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会形成由少数发达国家垄断世界事务的局面,同时也避免了机构臃肿、决策困难的弊端,使决策和行动的有效性得到很大的提升。这其中,中国的作用也是非常积极的。
六是在一些全球性问题上承担应有的责任。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发挥了负责任的重要作用。尽管会议刚刚结束的时候,欧洲国家出现了一些对中国批评的声音,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不少欧洲政要都坦承,中国制定的自主减排目标是具有相当雄心的,如果没有中国,可能哥本哈根会议将走向空转,什么协议也达不成。
七是推动文明多样性。“和谐世界”理念本身就包含了文明多样性的内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先后爆发,使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资本主义和欧洲为代表的社会资本主义都受到质疑。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中国模式”备受关注。尽管各方对这一提法尚未形成共识,但“向东看”正在成为世界的一种潮流。事实上,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更强调的是不同文明、文化和发展模式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将来一个和谐的世界应该具有多样化的文明,不同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并存,是一个共同发展的世界。
以上所列举的仅是这五年多来中国落实“和谐世界”理念诸多具体行动的一部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上述行动,有的赢得了有关国家的认同与喝彩,有的更起到了示范和带动的效应。比如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战略对话机制,对推动建立一种相对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中国通过推动“和谐世界”建设不仅为自身的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和谐世界”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理念和主张。
(作者:陈延军 外交官) 第七篇:安全新形势印证"和谐世界"强大生命力
2010年09月08日 15:58:45  来源: 人民网-国际频道



资料图片:2007年2月13日,六方会谈各代表团团长握手合影(从左至右:日、韩、朝、中、美、俄)。当日,历时6天的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在北京落下帷幕。新华社记者王建华摄
在评价当今世界的整体局势时,我们常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来形容。在这一动态的进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新兴的国家力量面临着的机遇。但从安全意义上来说,这就意味着混乱和失序。各国不同程度地面临发展困难和寻求转型势必增加不确定性,所有因素汇聚交织将使国际安全形势整体上变得更加复杂严峻。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老百姓,内心的安全感都在降低。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层面的战略竞争加剧。在国际多极格局逐渐显现的背景下,爆发传统意义上的大国战争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但是,由于世界正在经历全面转型,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所以主要国家为了更好地因应大变局和确保各自战略安全,在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依然纷纷着力加强战略力量。美国2009财年的军费开支高达5854亿美元(不含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战费用),为俄罗斯的6倍。俄罗斯、印度等国的军费增长均达到20%-30%。在持续加强军备建设的同时,大国传统地缘战略角逐的中心逐渐转向亚太,并将竞争扩展到以海洋、太空与网络等为代表的所谓“新边疆”。
此外,在经历了冷战结束后相当长时间的相对沉寂之后,核问题开始在多个方面变得越来越突出。尽管奥巴马提出构建“无核世界”,但前景并不乐观。从世界范围看,核技术、核设施、核废料等还有着向无核国家甚至恐怖组织扩散的趋势或迹象。
第二,自然资源层面的供需矛盾更加明显。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模式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资源、能源和粮食短缺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为确保能源安全,各国政府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奥巴马政府力推“绿色新政”和开发近海油田;俄罗斯2020年前的国家安全战略“不排除以军事力量”保卫能源安全;印度实施能源安全政策,核心是建立90天的能源储备制度。另一方面,油气特别是水资源问题等导致国际国内矛盾激化的可能性上升。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等地,国家之间,各部族之间围绕水资源的纷争正在越来越多地上演。
第三,社会生态层面失衡致极端主义思想加速发酵。据专家估计,世界人口2011年即达70亿,不仅总量持续膨胀,而且发展极不均衡。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和中东、非洲国家的年轻化趋势并行发展,人口分布与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加之发展中国家涌起的“移民潮”和“城市化浪潮”等,导致社会矛盾、族群矛盾、文化认同危机和经济利益冲突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保障压力持续上升、治安形势恶化、民族主义抬头等,这就为形形色色的极端主义思想发酵提供了较为肥沃的社会土壤。而恐怖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黑恶势力“合流”的趋势开始显现。在地域范围上,除了传统的南亚、中亚、中东、非洲以外,美、欧、俄内部的恐怖组织和个人构成的威胁有新的发展。
在现有的国家治理模式和安全模式下,以上这些威胁无论是传统安全类还是非传统安全类,其交织转化都在加深,界限越来越模糊,相互抬升的共振效应越来越突出,并可能衍生新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在此背景下,一种能有效维护世界安全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战略的出现,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需求。
五年前“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正是把握住安全形势变化趋势和积极创新安全理念的体现和结果,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谐世界”理念强调“四个坚持”,即: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这些主张为应对上述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方案选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中国对这些主张的贯彻,包括积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重视联合国的作用,积极推动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与周边地区建立睦邻互信;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处理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尽最大努力援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加强与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促进不同文明相互包容,凡此政策实践无疑为国际社会应对各种安全挑战做出了显著贡献。这些主张和实践的影响已不断扩大,虽然各方口头上没有也不太可能公开明确表示诸多创意“源于中国”,但包括美国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许多国际问题单靠一个国家是无法解决的,必须通过协商合作,让更多成员来共同担当。例如,在伊朗核问题上,2005年之前主要是西方国家向伊朗施压,到后来才变成“5+1”(联合国“五常”和德国)共同协商;如今美国也同意可以进一步发展成“5+1+1”(“五常”、德国和伊朗直接谈判)。再例如,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也认为经济发展是解决诸多问题的基础甚至是关键。
从类似这样的思想和实践方面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一种趋势:现有的国际安全形势、国际格局的变动、国际秩序的改革,所反映出的正好是“和谐世界”理念所倡导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积极践行和谐世界理念的结果。但需要认识到的是,由于传统习惯和文化背景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西方国家对“和谐世界”理念的认识也是一个渐行渐深的过程。不过,可以预见,随着国际安全的变化和国际安全体系的转型,“和谐世界”理念及其实践未来还将进一步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高祖贵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