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鞋垫图案大全:小农经济最适合中国的国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4:05:06
小农经济最适合中国的国情
作者:中华亲爱家

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用各种语言,贬损小农经济。学者们著书立说,说小农经济如何如何不好。政治人物以改变小农经济、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为自己的施政纲领。许多民众,判断自己所在地区的经济模式是优是劣,也以多大程度上走出了小农经济为尺度。
在我看来,贬损小农经济,抬高大生产经济,只是一种偏见。我反对工业化、大生产为特色的现代经济,而主张小农经济。我认为中国这样一个国家,尤其应该实行小农经济,而不是其它经济。 
其一,热衷于工业化、大生产为特色的经济的人,他们只考虑到经济指标,却没有考虑到综合指标。工业化可能会促进GDP的增加,但也带来了太多的社会问题,比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比如人们异化为生产的工具,比如使人们追求物质生活,而无视精神生活。小农经济下,GDP虽然不多,但人们的物质生活仍然有保障,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良好,人们自由按排自己的生活和生产,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和谐,也使自己人性得以自由发展。因此,仅仅从经济指标看,小农经济可能不如大生产经济,但从综合指标而方,小农经济远远胜过大生产经济。
其二,有些人总抬出西方经济学理论,来批判小农经济,抬高大生产经济。西方的经济学理论未必正确。西方经济学,是与资本主义经济相适应的,不重视公正,不重视环境,不重视劳工的利益,唯利是图,物质至上,是其鲜明特点。这样的经济学,必须批判。同时,我们看到,在西方也涌现了像西斯蒙第这样的卓越经济学家。他站在人性的角度,捍卫小农经济的意义,对工业化文明指出尖锐批判。一直以来,我们对西斯蒙第的思想重视得不够,这是一种极大的偏失。从文明的健康发展这个角度,从人性的关怀和社会公正这个角度,西斯蒙第的经济学理论,远远走在时代前面,具有更大的价值和意义。人类社会,太需要这样的经济学者了。正如人类社会太需要阿马蒂亚·森这样有公平正义情怀的经济学者一样。
其三,与工业化经济,大生产经济相比,小农经济更适合中国国情。中国人多,大多数人都到工厂去劳动,不现实。依靠三产来解决民众的就业问题,也不过是一厢情愿的事。发展工业需要大量的能源,中国承担不起。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和血亲文化为基础的文化,这样的文化,更适合小农经济。我们要做的只是对小农经济略加改造,肯定土地公有,倡导生产过程的合作,而决不是放弃小农经济,而决不是走大生产的道路。
中国各大论坛,都有左派和右派,他们在反对小农经济这个问题上,保持高度一致。这是一件极其不幸的事。表明我们民族的的经济发展观,出现了严重错位!而经济发展观的错位,归根到底,是我们的哲学思想出了偏差,对人性、人的价值和幸福的理解出了偏差。有人说,不同的价值观导致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这句话极有见地。价值观庸俗贫乏的民族,才会把经济发展当做第一要求,置人的全面发展于不顾,价值观的深刻丰满,必然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以是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审视经济发展模式,找到一条正确的经济发展道路。站在人的全面发展这个角度,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不是大生产和工业化,而只能是小农经济。
人们啊,你当深思!


首先要解决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收益问题,实现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与集约化收储运输相结合。改变目前的收购方式,要让粮食部门在粮食收割之前到田间地头与农民协商价格。估算一块地里的粮食产量和品质,谈好价钱,将整块地的庄稼包下。合同定下之后与粮食入库之前这段时间所产生的风险由收购方承担。到了收割期,收购方再雇用机械或者农民收割粮食,支付薪水。
由于收购方可以和多家农户谈收购,所以收割的时候代收割的庄稼是连片的大面积庄稼,可以运用大型农机集中收割、运输、储存,降低成本。
由于粮食还没收割之前农民就可以将粮卖出,农民的议价空间将加大,实现增收。粮食部门要做到在收购中保证让农民收回全部生产成本。如果在收购之后,农民还有部分粮食没卖出去,由于生产成本已收回,他就有底气慢慢卖,卖个好价钱,即使全烂在手里也不怕。像开发商卖房子那样卖粮食,不富都不可能。
国家要用这种方式保护农民,农民有了钱,小农经济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可以促进内需。给开发商的贷款如果用来支持小农经济,中国会实现经济质变,再现盛世。
城市生活成本将增加,只要做好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即可。



问题的关键是人类早在十七、十八世纪就用工具技术,就用工业社会冲破了这种用体力,用生物力量来满足需要的人类社会生活方式。所以,在这样的历史基础上来提“小农经济”这无疑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否定。        



就正如刑法适合罪犯,良药适合病人一样,我看愚昧落后就是适合很多中国人。



这话说的真是的.
不是中国适合小农经济,而是中国的执政能力还停留在"小农经济"的水平,根本无法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就看"腐败这种现象.已经很能反映问题了。比如,货币政策,首先考虑的都是政府如何在发行货币时,多占用货币与财富,所以搞的政府很富,多的用不完,其它的很缺。再比如,财政政策,只知道每年都增加税,增幅远超过GDP,但是从没想过民生支出的增加要超过GDP。
这么大的经济量,还是以“小农”思维管理国家,不久就是陷入停滞。



我国从来都缺少制衡机制,权贵们之权利无法被限制。缺少对权力的制衡,民间就很难发展起来一项比较长久的事业。所以也就只能搞小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