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法则下载:也谈潜规则----人生感悟6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33:07

也谈潜规则----人生感悟63

(2009-06-09 12:00:33)

“某高官追问夫人出轨几次,夫人含羞答三次:一次你要当局长时,市长不同意;二次你要当市长时,人大主任不同意;第三次你要当人大主任时, 486位委员不同意。”

以上是朋友发来的短信,如果短信内容是真实的,某高官夫人一定被市长和人大主任潜规则了,至于486位委员就不属于潜规则范畴了。

什么是潜规则呢?潜规则就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转的规则。

越是法律不健全的社会潜规则越多,潜规则越多社会越黑暗。现在潜规则无处不在,如涌动的暗河奔流不息。

为什么“潜规则”中的“规则”要用“潜”来表达?这本身就是一种“潜规则”。其原因就是这种“规则”藏于桌子底下的,匿在铁幕背后,很黑,很暗,很不光明,很不道德,也很丑陋。虽然它上不了台面,见不得公开,恰能左右“游戏”发展的方向和最终结果,所以,“游戏”的最后“胜利者”,并不是遵循“元规则”办事的人,而是那些对“潜规则”的得心应手者。譬如,在娱乐圈,“肉体红包”??“性交易”??便是一种“潜规则”,漂亮女人想成为明星吗?那就必须要献上自己的贞操,为什么?因为你能不能成为明星的权力掌握在具有“点石成‘星’”的导演和制片人手中。所以,老艺人白韵琴就说得很白:“在娱乐圈要想红,就要肯‘身体力行’,最要的就是肯献出肉体,肯陪人睡觉,跟人上床。”想一想,这样的“规则”能将它公开出来吗?将它“潜”起来,这就是“潜规则”的奥妙!

中国人知道潜规则这个词还是张珏从始, 其实张珏只不过是揭开了 “潜规则”冰山的一角,可以说潜规则早已是无处不在。

张珏说她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没有逃过潜规则。

若是去问一问施工企业的老板,他们会告诉你,他们参加的招投标,没有一个是真的;所承接的业务,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潜规则拿到的。所谓招投标,早已成了形式,有的工程都快完工,那边还在搞招标呢,因为手续要完善呀。那位建筑业中著名的老板严介和,他自己也承认,承接的第一个项目是第五包。转包一次都不允许,他能转包五次,可见管理完全是做样子而已。

五毒矿井为什么能六证齐全?有了潜规则事情就好办了。尽管上面左一道关卡,左一个禁令,可以在潜规则面前,不过是花架子而已。人命关天的大事,就这样成了儿戏。所谓安全管理,最后只有下达的死人指标能够落实了。学校不准乱收费,但是“自动捐助”不在此列;医生不准收红包,但是患者不送红包敢动手术吗?这些潜规则不都存于我们的生活中吗?

在足球圈,中国人民对足球圈的黑幕、黑哨愤怒了多少年,然而却最终只是曝出了龚建平在甲B吹一场球拿几万元钱的案子来。“黑哨”难道就只是龚建平一人?它的“主战场”究竟在哪儿?有的足协领导知道,但他不会告诉你;俱乐部主人知道,但他不会告诉你;足球队的教练们知道,但他不会告诉你;大牌球员知道,但他不会告诉你……为什么?因为这是这一圈?必须遵循的一种“潜规则”。

教育界。黑龙江省一大学300名大学生为使考试成绩“及格”,由学生王某出面,每人收取50元,送给“自然辩证法”的授课老师于某,于某收钱之后,利用职务之便,要求评卷教师为学生提高分数,使所有送钱的学生成绩均获得通过。300名学生如此大规模地向自己的授课教师行贿,在中国教育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潜规则”,既不公开,也不透明,也决不会将它的“规则”内容告知于他人,但是,其“规则”的内容谁都明白,它比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还要厉害,还要严厉,人们都在默默恪守、心照不宣地维护它,而且,谁不遵循这种“规则”,谁就会受到这种“规则”的排斥、惩罚。“潜规则”很具有“杀伤力”,所以,一般人都很是“惧怕”这种“潜规则”。然而,你必须要学会它、“尊重”它、实施它,不然你就根本进入不了你想进入的这个“圈”中,即便是进入进去也会发现自己无法生存,无法为这个圈子所认同,很快就会被这个“圈”所抛弃。

“潜规则”是一种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规则,是一种败坏社会风气的规则,是一种让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产生投机取巧心理的规则,是一种让人们对社会产生不信任的规则,是一种变相腐败的规则。

中国的名牌先哲李耳在几千年前就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管理一个大国就象煎小鱼,不能翻动太勤。中国人比美国聪明多了。在过去的封建社会里各种各样的潜规则层出不穷,产生出许多的弊端。而且不改革,不发生革命,停滞和腐败使“治大国”也不得不折腾,而且循环往复,原地重复。

中国人比美国人聪明,象烙饼一样地频繁折腾中,才能增加平静中所不能得到的更多的既得利益!

而在这种折腾中大量滋生着莫明其妙的潜规则,这些潜规则象手铐脚镣一样束缚着社会健康地向前发展。

但愿“潜规则”早日在中国彻底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