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试机号口诀的妙用:2010年经济生活复习指南针【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网 WWW.ZZ6789.CO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18:52
2010年经济生活复习指南针
作者:王宝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656    更新时间:2010-2-7
..
《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主要线索
国家: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分配制度——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目标、手段—财政、货币政策)——倡导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健全金融市场
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经营策略——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诚信经营——遵循价值规律——参与经济全球化,积极走出去——坚持经济效、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劳动者:对金钱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职业技能——学会理性投资——奉献回报社会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点
1、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价格与价值、供求关系
3、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4、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6、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的类型
8、消费结构的含义、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看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9、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0、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
11、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12、公有制经济的组成、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表现、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表现
13、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在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15、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6、企业的兼并与破产的原因和意义
17、劳动和就业的意义、解决就业的措施及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从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三角度回答)
18、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9、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异同
20、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及意义(作用)
2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2、生产要素的组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23、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意义,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2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5、财政收入的来源及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如何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26、我国财政的作用
27、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作用
28、个人所得税的含义、作用
29、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0、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局限性
31、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手段及必要性
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3、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及措施
3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3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36、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7、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实质、影响
38、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商品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
一、用于交换;二、劳动产品。
商品交换
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若1把斧子换15千克大米,写成等式是:1把斧子=15千克大米。请回答:
(1)为什么需要交换?
答:因为它们有不同的使用价值,而且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为什么能够交换?
答:因为它们都有使用价值,且两者有共同的属性,即价值。
(3)为什么1把斧子能够与15千克大米交换?
答:因为1把斧子与15千克大米的价值量相等。
(4)何物是交换价值(或等价物)?
答:15千克大米;
(5)这种交换是商品流通吗?为什么?
答:这种交换是物物交换,只有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才是商品流通 。
(6)交换时的比例关系会变化的吗?为什么?
答:会变。当生产两者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或两者供求关系发生不同等比例变化时。
(7)假如生产斧子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1把斧子= (       )千克大米;假如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 (       )  把斧子=15千克大米。
答:15;1/2
(8)这种交换的现象与本质各是什么?
答:现象是物与物的关系,本质是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
3、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这里讲的货币是指有价值的金属货币)。
(2)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指能够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3)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才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货币充当流通手段是指用货币直接去买或者卖商品,要求交易时双方价值互换)。
(4)其它职能:货币除了基本职能外还充当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除现金买卖商品外的其它支付货币的情况,交易时是价值的单方面支付)、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数量X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发行量的计算题
例: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且待售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此时发行纸币500亿元。纸币在此期间平均流通4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 ( A   )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          B、1元货币的购买力    C、2元货币的购买力             D、4元货币的购买力
解析: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1000/4=250 设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为X则500X=250    推出X=0.5
假定2008年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万亿件,每件价格为l元,若发行纸币12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5次,此时l元纸币相当于       ,出现了较明显的       经济现象。  A
A.O.5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        B.O.5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紧缩
C.1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         D.1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紧缩
解析:A.纸币发行有其自身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来确定。
而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由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决定的,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按题目要求,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0000÷5=6000(亿元),而实际发行了12000亿元,因而l元纸币相当于0.5元货币的购买力;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了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的通货膨胀经济现象。故选A项。
知识归纳
考查知识点: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关系
方法:记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并能熟练使用。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商品数量×商品单价/货币流通次数
知识拓展:什么是通货膨胀?它有何危害性?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其危害是: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势必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危及社会稳定。
我国目前控制物价上涨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算一算:
假定今年社会待售商品价格总额由去年的2000亿元上升为3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由去年的一年4次上升为今年的一年5次,那么今年流通需要的纸币量应有这样的变化( B   )
A.需要发行纸币400亿元     B.需要增发纸币100亿元     C.纸币发行量不变     D.需要增发纸币10亿元
4、纸币及其本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及危害?
(1)纸币是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其本质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所以不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小于这个限度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3)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货币量是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人们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降低,引起社会经济秩序混乱,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4)通货紧缩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下跌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量是发生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通货紧缩,短期来看,物价下降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从长期来说,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导致经济衰退,最终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5、结算方式有那些?人们通常采取哪些结算工具?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6、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如果100单位本币(人民币)兑换更多的外币,说明本币(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反之,本币(人民币)汇率降低,本币(人民币)贬值。
7、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内涵: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汇率的计算题
例1、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  D  )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解析::欧元升值5%,则原来的1欧元=10元人民币变为现在的1欧元=10+10×5%=10.5元人民币。小张购买5欧元的小饰品,原来应支付5×10=50元人民币,现在应支付5×10.5=52.5元人民币
2、2005年5月28日,100美元可兑换人民币827.65元;2007年4月10日1OO美元可兑换人民币772.9元。这说明(  A  )
①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升高   ②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③美元兑换人民币增多      ④人民币兑换美元增多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3、在我国外汇市场上,2007年1月1日,1 00美元=771.99元人民币;2008年1月1日,100美元=730.40元人民币。材料反映了D
①人民币升值了  ②人民币贬值了  ③美元升值了   ④美元贬值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D.由题干材料可知,2007年1月1日100美元能兑换的人民币比2008年1月1日能兑换的人民币少了,这说明人民币升值,而美元贬值了。
8、什么是外汇、汇率、外汇储备?
外汇: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作用)的外汇积累。我国的外汇储备包括拥有的外国货币、外国公债和外国公司债券、股票等。
汇率的波动对国内和世界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⑴一国货币对外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的减少,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资金外逃。为了刺激出口的增长往往采取直接宣布本币贬值,即本币汇率下降的做法。
⑵一国货币对外升值,通常会引起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国内物价稳定,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吸收外资流入。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企业,不利于出口企业。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
(2)供求是影响商品价格的直接因素。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卖方市场(卖者起主导作用,对卖者有利的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买方市场(买者起主导作用,对买者有利的市场)
2、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2)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
商品价值量(交换价值)的计算题
例:1.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C)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2009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仍然是600万元。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09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6÷(1+20%)=5元。所以选C。
2.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B)
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
【解析】
本题与前两年的高考计算题相比较,从计算的角度要简单一些,但对“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两个陌生的概念比较费解。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
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信,即10万×6元=60万元。
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
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
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6元=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所以本题选 B。
3.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B)
A.2             B.4                  C.8                D.16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由原先的1台变为2台;
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手机的数量由原先的4部变为8部。
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2台电脑=8部手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故选B项。
4.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B)
A.364元             B.400元                  C.520元               D.776元
【解析】
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今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260÷(1+30%)=200元。
甲生产者今年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因此,价值总量是200元×2=400元。所以选B。
例1、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本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计算此题分两步:首先,可以把15元看成2007年1单位M商品的价值总量,2008年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就是1+50%,价值总量没有改变,所以2008年1单位的M商品的价值量为15÷(1+50%)=10;第二步,该国货币贬值20%,既过去1单位的货币价值,在现在仅为1-20% =80%,用贬值前的货币去表示M商品的价格为10元,贬值后的货币用来表示M商品的价格,如果把其设为X,则80%X=10 有X=12.5     综合式为  15÷(1+50%)÷(1-20%)=12.5。正确答案应为B
例2、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
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如果把200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即为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10%,使用价值总量为1+10%,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1+10%)=110亿元。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M商品的价值总额不变,但M商品数量增加10%,即现在的数量为1+10%。把110亿元看成1单位商品价格总额,则1+10%个单位的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10亿×(1+10%)=121亿元。
即M商品在2008年的价值总额=100亿×(1+10%)=110亿;价格总额=100×(1+10%)×(1+10%)=121亿。正确答案应为C。
例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
此题考查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及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把1元看成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商品数量为1+25%,价值总量依然为1元,则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元÷(1+25%)=0.80元。正确答案应为B。
例3:若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1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1双皮鞋可以换
A、1件上衣                  B、4件上衣       C、8件上衣                  D、16件上衣
解析:设原来生产1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X,原来生产1件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y。则等式为   x=2y 设现在生产1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现在生产1件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b。则等式为   a=2x  b=y/2 a:b=2x:y/2=4y:y\2=8
演练:
1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C)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解析:
去年:1克黄金=16克白银      5件A商品=2克黄金= 16克白银
今年:2克黄金=16克白银      5件A商品=4克黄金= 16克白银
2、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 2 小时,价值为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D )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
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总量与(个别、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3、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同一种商品,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这一商品,甲企业盈利,而乙企业亏本。其原因是:D
A.甲企业的商品比乙企业的商品更富有需求弹性       B.甲企业商品的价值大于乙企业商品的价值
C.甲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低于乙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   D. 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4、在同一市场中,等离子电视机这类高档商品的售价比阴极射线管电视机这类普通商品的售价要高,这是因为:A
A.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个别劳动时间
C.高档商品的使用价值比较大              D.高档商品的使用价值比较完善
5、海信集团十多年来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5亿元,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国外垄断。这表明,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C
A.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B.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D.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4.生产同样一韶MP4,甲耗费8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甲的2倍劳动时间,丙耗费甲的一半劳动时间,则三人生产出来的MP4的价值量A
A.同样大         B.甲比乙大,乙比丙大      C.丙比乙大,乙比甲大      D.不能比较
解析: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本题是关于价值量的计算题,需要考生搞清楚三对关系:
①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同时,要搞清楚使用价值总量实质就是使用价值,也就是商品数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故选A项。
总结:
考查知识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方法:
准确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以及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知识链接

考考你:
假定一件上衣的价格是40元,现在生产上衣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假定生产上衣的原材料的价格不变)。
据此回答1-2题
1.据题目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①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的发行量不变,则1件上衣的价格为20元
②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的发行量不变,则1件上衣的价格为40元
③如果供求关系不变,纸币的发行量增加1倍,则1件上衣的价格为40元
④如果纸币发行量不变,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则1件上衣的价格或低于或高于20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上题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有(   C )
A.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B.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来决定的
C.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并受供求关系、纸币的发行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D.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假设1台手机与6辆自行车交换成功。现在手机和自行车的生产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
①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②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③手机行业和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1倍。则手机与自行车的交换比例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D )
A.1∶3       1∶6      1∶12      B.1∶6       1∶12     1∶3
C.1∶12      1∶6      1∶3       D.1∶12      1∶3      1∶6
4.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它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  D )
A.30元       B.60元           C.90元       D.120元
该事例说明了什么?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还说明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不是在每次交换中,而是长期的平均数中表现为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商品价格不会脱离价值太远是因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因为供求影响商品价格。
5、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可以互相替代): A商品价格上涨,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B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则相反。
互补商品(互相配合才能使用):A商品价格上涨,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B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反之则相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价格变得促使商品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上涨,扩大生产规模;商品的价格下跌,缩小生产规模。
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质量好的商品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
例.(12分)2008年1—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变动情况
项目
变动情况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上涨6.7%
其中:
城市
上涨6.4%
农村
上涨7.3%
食品类价格
上涨16.3%
烟酒及用品类价格
上涨2.9%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
上涨2.8%
居住类价格
上涨6.7%
衣着类价格
下降1.4%
交通和通信类价格
下降0.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
下降0.7%
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是指城乡居民购买支付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标。
(1)指出图表显示的经济现象。(4分)
(2)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图表中物价变动带来的影响。(8分)
(1)2008年1—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较去年同期仍有上涨,上涨幅度农村明显高于城市,食品类商品价格在各类商品价格涨幅中居于首位。(3分)但,衣着类价格、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与去年同比有所下降。(1分)
(2)①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供求的变化,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居民消费价格特别是食品类价格的上张,会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给人们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4分)
②价格变动能调节生产资料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从一定意义上看,农产品价格的上张,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产品供应的增加。(4分)
关于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2009年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前11个月的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涨幅比10月份扩大1.8个百分点。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地方GDP的50%来自房地产,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靠出卖土地,土地价格猛增,增加了住房成本;中高收入者加大房地产投资,中低收入居民受盲目从中心理的影响也纷纷买房,导致房价上涨。
(1)结合材料从影响价格的因素分析住房涨价的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土地价格高,导致了住房成本增加,引起房价上涨。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中高收入者加大房地产投资,中低收入居民受盲从心理的影响也纷纷买房,导致住房供过于求,房价上涨。
(2)住房价格上涨对经济生活有哪些影响?
(3)从资源配置基本手段的角度如何解决居民住房问题?
①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基本手段是市场和计划即国家宏观调控。
②解决住房问题主要靠市场调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③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要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④解决住房问题要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1)①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所以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
③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人们收入差距扩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人们购买力提高。
2、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对于哪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对象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3)按照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贷款消费是指在购买住房、轿车等商品时,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一些买主的支付能力,这些买主k恶意考虑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条件:。
3、消费结构的含义?影响因素?变化趋势?
(1)含义: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
(3)变化的趋势: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影响?
(1)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2)①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②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5、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者是否应该从众,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应该反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消费心理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提倡求实消费心理主导下的消费。
6、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反对过度超前消费;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反对滞后消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 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体现,对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小明是一名大学新生。在开学前,他打算买一只手机,以便与家人朋友联系。以下是他购买手机的全过程,请你参与其中,感受他的快乐。
【准备】小明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信息,发现手机的品牌众多,不同品牌、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距也比较大。不过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比起前几年,手机的性能普遍提高了,而价格则普遍降低了。
(1)分析产生上述价格现象的原因。(4分)
【出手】小明有两点考虑:其一,自己买手机只是为了联系方便,所以,功能没有必要过多;其二,尽管家庭生活条件不错,但毕竟开学后要有一笔不小的学费支出,所以,价格也不亦过高。最后,小明终于买到一款性能较好、价格适中的手机。
(2)对小明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作出评价。(5分)
(1)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水平。不同品牌、不同地区间手机价格之所以存在差异,与供求状况有关。(2分)②价值决定价格。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手机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不断下降,这是价格普遍降低的根源;各品牌手机成本存在差异,这也是不同品牌间存在价格差异的重要原因。(2分)
(2)①从消费心理看,小明的消费属于求实心理为主导的消费。(1分)在购买手机时,小明充分考虑了质量、价格等因素,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值得提倡。(1分)②从消费原则看,小明坚持了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2分)小明在购买手机时,充分考虑了家庭收入状况,进行了理性分析。小明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1分)
(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例: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表一 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
         内容
时间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2004年
9422
37.7
2936
47.2
2005年
10493
36.7
3255
45.5
2006年
11759
35.8
3587
43.9
2007年
13786
36.3
4140
43.1
注: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零花钱也随之“水涨船高”,他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据调查,部分中学生零用钱主要用于购买书籍和进行体育锻炼的消费,也有部分中学生崇尚穿名牌、吃高档、玩潇洒等炫耀性消费,喜欢求新猎奇、标新立异,从而达到一种心理的满足,并以此来寻求他人和社会的认同和肯定。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分析图一、表一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一,请你提出合理的消费建议。(8分)
(1)图一反映,04—07年我国GDP总量持续增长,且GDP增幅较大。(2分)表一反映,04—07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日趋完善;但城市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均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差距较大。(4分)由于图一国家经济的发展,导致表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下降。(2分)
(2)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2分)做到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中学生要避免炫耀性消费。(2分)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中学生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是不健康。(2分)
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中学生应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2分)
影响消费的因素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观、理性消费的原则)
材料一某班举行了一次有关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收集到本班王同学以下有关材料:
8月份家庭收入
8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8月份该同学资金情况
父亲工资
母亲工资
生日请同学吃饭
同学互送礼品
买个性化服饰
买MP5
自己伙食费支出
向父母要
向别人借
700元
500元
150元
60元
100元
300元
220元
600元
230元
材料二 2009年6月1日 是《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发布1周年。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它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限塑令”规定,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1、根据材料一,王同学可能存在什么样的消费心理?结合该同学的消费状况,谈谈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1)①从众心理。生日请同学吃饭、同学互送礼品等可能是一种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②求异心理。购买个性化服饰,标新立异,可能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③攀比心理。买MP5,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可能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2)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根据自己家庭的收入水平进行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个人消费不追赶时髦,不盲目超支。大量的负债消费不仅给家庭资金带来了紧张,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同时还会增加自己的诚信风险。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应懂得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2、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限塑令”对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和消费者将会带来的影响,以及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就企业而言: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限塑令”会便生产塑料袋企业直接面对需求减少的状况,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选择有:
①改进企业生产技术,转产不在“限塑令”范围内的其他塑料产品;②被兼并或退出该领域。企业提高符合标准的塑料袋售价,将增加的成本转移给商业企业,或通过加强企业管理等措施,将增加的成本消化在企业内部。
就消费者而言:
①“限塑令”增加了消费成本,影响消费行为,如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等。
②“限塑令”引导人们树立提高绿色消费观念,如使用布袋等。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会带动一个或几个产业的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例、材料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家电产品的需求日增。近年来,我国国产家电质量已赶上外国同类产品,价格却相对低廉,加上售后服务不断改进,消费者投诉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一改20世纪80年代初外国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国产家电已成为市场销售的主体。
材料二:据有关人士预测,我国将逐步进入新一轮消费周期,其特点是:A.生存型消费正在向质量型消费过渡。B.城镇居民消费热点主要为商品住房,轿车,电子信息产品,新型食品以及娱乐,旅游,通讯,教育等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请回答:
(1)材料是如何体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6分)
(2)我国居民的生活消费由生存型转向质量型,说明了什么?(6分).
.(1)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2分)②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2分)③由于我国城乡居民对家电产品的需求日增,刺激了我国家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到今天,我国家电已成为市场销售的主体,这充分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2分)
(2)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提高(6分)
例:某班以“增加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为主题,收集到下面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性学习。
表一:

注: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是反映国民收入的主要统计数字之一。
材料一  作为“保增长、扩内需”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出台的刺激消费优惠政策,涉及汽车、家电等消费领域。比如,对排气量在1.6升(含)以下的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实行减半征收;在全国实施“家电下乡”,并在部分省市开展“家电以旧换新”试点,对农民和城镇居民购买家电予以补贴等。
甲组同学讨论表一时,认为表一反映的问题不利于增加居民消费,材料一中的刺激消费优惠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1)表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结合材料一,说明刺激消费为什么能促进经济增长。(8分)
(1)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幅,尤其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低于财政收入和GDP的增幅,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特别是提高农民收入,让居民的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3分)
②刺激消费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说明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1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1分)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1分)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1分)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1分)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
(1)为什么(必要性):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②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大力发展生出来是社会的本质要求。
(2)大力发展生产力意义: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怎么样发展生产力: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必须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提高消费水平,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材料1:W省近年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情况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投资率
42.9%
44.8%
46.9%
40.4%
消费率
51.6%
50.2%
48.6%
45.7%
注:据有关资料测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高于投资。
材料2:近年W省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情况表
年份
生产总值
增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实际增幅%
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实际增幅%
农村占全社会消费
品零售额的比重%
2005
11.8
7.7
5.O
38.1
2006
11.6
8.2
5.9
36.8
2007
13.4
10.4
8.3
35.4
2008
15.2
10.1
7.3
33.8
材料3: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当前,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今后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最紧要的就是立足扩大内需
(1)材料l、材料2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1和材料2有什么联系?
(3)扩大内需的经济学依据:(为什么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根本途径?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扩大内需)。
(1)表1反映了W省2004~2008年投资率逐年提高,消费率逐年下降,说明了W省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
表2反映了W省2005~2008年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小于生产总值的增幅,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逐年下降.
(2)居民收人水平的提高赶不上经济增长率,影响了消费能力的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居民收人增长缓慢,农村消费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是导致G省消费率逐年下降的主要因素。
(3)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应对金融危机的要求。面对金融危机,我国出口受到影响,外部需求显著减少的压力增加。
是宏观调控的要求。
例: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世界经济依存度进一步增加,面对危机,各国都重视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我国也应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
结合上述材料,请谈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如何提高居民消费率?或:如何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如何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影响居民消费的根本性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要提高居民的消费率,根本上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应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3)居民的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提升居民消费意愿。
(4)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
(5)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提高居民的购买力。
(6)分配制度是影响居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3、公有制经济地位及其体现?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的范围?
(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控制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3)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4)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国有经济的地位?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意义?
(1)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意义: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地位?
(1)组成:个体经济(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外资经济(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只有公有制经济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为什么:
①适合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怎么办: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
1、企业的含义、地位、组织形式?
(1)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在我国,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3)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的含义及分类?公司股东的权利?公司的义务?
(1)公司是依法设立,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企业在法律上的人格化,即能独立的享有民事权利,独立履行民事义务)。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3)公司的义务:①公司必须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③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3、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
最大的区别是能否把全部资本分成等额股份,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股筹资。
异同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不同点
公司资本
①公司资本不划分为等额股份
①公司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
发起人数量
②50个以下
②2——200人
股东责任
③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
③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
股东表决权
④按出资比例进行表决
④一股一票原则
公司财务
⑤不必向社会公开
⑤必须向社会公开
注册资本
⑥最低3万
⑥最低500万
相同点
①都是企业法人   ②公司和股东都只承担有限责任   ③组织机构相同(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助手,监督机构—监事会)
经济效益的计算
例1: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B )
A、某企业原来每年获利5000万元,现在成本扩大1倍,每年获利1亿元 B、成本总量减少80%,利润总量减少30%
C、成本总量增加60%,利润总量增加10%                            D、投资规模扩大20%,利润增长15%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而企业利润用公式表示则是:企业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此可以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可见,判断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增长的幅度是否超过生产成本增长的幅度。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大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小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同步,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
例2: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
A、某企业原来每年获利5000万元,现在成本扩大1倍,每年获利1亿元B、成本总量减少80%,利润总量减少30%C、成本总量增加60%,利润总量增加10%D、投资规模扩大20%,利润增长15%
解析:据此分析:在A项中,企业利润与生产成本均扩大1倍,增长的幅度相同,所以经济效益不变。对于B项,设变化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1+a/b,变化后,则企业的经济效益为1+(0.7a/0.2b)=1+(3.5a/b),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在C、D项中,利润增加的均幅度小于成本增加的幅度,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
知识拓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哪些?
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