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的画法:女儿的高中生活点滴:我们在生存的这个国家有“归属感”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7:18:17
.style3 {color: #006699}  女儿的高中生活点滴:我们在生存的这个国家有“归属感”吗? 苦丁 发表于 2011-12-13 10:37:00  

女儿上到高一,一个越来越急迫的问题摆在我们这个三口之家的面前:到底出不出去求学?

看看身边很多同事、朋友,有能力的,都把孩子送出去了。他们很清楚孩子出去会很辛苦,他们也得为孩子的求学付出太多的金钱。其实,我们这些靠工资生活的人,想供一个孩子去国外读书求学,经济上的压力有多大是很清楚的。但他们似乎从未犹豫过,或在孩子高一,或在高三之前,有的干脆就在初中就把孩子送出国门了。我想他们与我一样,是十分心痛自己的孩子的,是有诸多的不放心、不“情愿”的。可是他们都全都“义无反顾”。

我还清楚地记得近十年前,一位朋友的孩子,考上我们这个城市里顶尖的重点高中,那是一件多么“扬眉吐气”、“昂首挺胸”的事啊。只要不出意外,这个孩子在国内考上一个重点大学不成问题。但高一还没上完,孩子找爸爸“谈谈”了:我想出去读书!做爸爸的很吃惊,也很为难。因为他们夫妻的工资收入实在难以支付孩子去国外读书一年近十万人民币的费用。那是个很强势的孩子:爸爸你想想,你用大约三十万人民币,买我几年的青春,值不值?在国内读大学,甚至读完高中,你不觉得是在浪费我的青春吗?……所以,我的朋友不再犹豫,找朋友借,找银行贷,把孩子送出去了。孩子足够优秀,求学期间自己尽力打工养活自己,尽量减少父母的压力。关键是,那个孩子学业及后来的事业上,都取得了令他的父母欣慰和自豪的成绩。朋友曾多次对我感叹“人家的教育”:孩子在国外读高中期间,每学期,学校都会把孩子厚厚的学习及成长资料寄给中国的家长,让家长提建议,也能很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可是中国的学校在做什么呢?“教育产业化”,学校在寻求产业,老师们也在寻求产业,学生们呢,当然也不得不把最重要的知识学习和心灵成长放在一边,考虑自己一生的“产业”问题。而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孩子成长问题,却偏偏忽略了。

那时我的孩子还小。我觉得这个问题我还不用急于考虑,所以只是时常地拿这个“榜样”来激励一下自己的女儿。谁知道,转眼间,我的女儿也长到了这个年龄,而且,我的女儿也在她高中一年级的时候,与我“谈谈”了:爸爸,我不想在国内读书了!

女儿的理由也与那个朋友孩子的惊人相似:在国内读高中,读大学,是浪费青春。因为进入高中后,她看到同龄的孩子们大多并不是她想像中的高中学生模样,大家在相比着“玩酷”,在忙着交男朋友女朋友。不“玩”这些的孩子会被视为异类。而学校只为升学率着想,根本不考虑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为了压抑孩子们过剩的精力,或者为了让孩子们“出成绩”,才十几岁的孩子,每天写不完的作业,几乎连抬头吃个水果的时间都难以挤得出了,他们,还有什么精力去思考,去创新?他们的青春被变态的现状给压抑至死了!可怕,可憎,可怜!至于大学,不用女儿说什么,我自己其实已经十分地排斥中国的大学现状了:盲目扩招的后果,学校“大”了,招生数量大了,而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更不要谈什么大学精神人文精神之类了,这些早已经沦落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我曾想过,即使中国现在开始认真地“搞”教育,但像目前国内的大学现状,想恢复到49年之前,恐怕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一种文化的形成,需要多么深厚多么长久的积累才行啊。我的女儿不可能赶上那样的“大学”了。所以,选择走,出去,是最佳选择——尽管是如此无奈如此苦涩的选择。我想,中国那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出去”,也与我一样有这样的无奈和苦涩在吧。目前,中国出现了很高比例高中孩子放弃国内高考,而选择出国求学,难道不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吗?青春,一去不复返哪。真的,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伤不起”……在孩子问题上,我不想要求自己高尚,无私。中国所有的家长都一样,在面对孩子问题时,只能自私,只能自己顾自己。因为社会一点也没有给这些孩子们更好的选择和机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状啊?

提出这个问题,我们一家人就必须来认真对待了。女儿很认真,而且为此承担了比她的同学们更多的负担和压力。我多次跟她交流,很严肃地,她仍然坚持。她愿意为了自己的目标付出。而我心痛之余,也只有支持与鼓励。作为母亲,妻子更多地是担心孩子,担心女儿一个人真的出去了,能否承受孤单的生活,能否一个人承受遇到的很多麻烦。我也担心,但我知道,这些,早晚她都必须学会承受,不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妻子还担心女儿这个年龄出去了,最后会成为“香蕉人”,在文化上找不到“归属感”。这个担心我认同。但认同之后,我仍在想,即使在国内,我们这些在国内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们,又有多少或者说有没有“归属感”呢?在这个传统已然被摧毁,几乎陷于“文化沙漠”的社会中,我们这些人不是已经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我们能不能说得清,我们是谁?我们在这个社会中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平静合理的位置吗?我们不是越来越像玩偶,被强权把玩、亵渎、摧毁至于消灭吗?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甚至都觉得自己活得“不像人”了?或许,在国外,中国人永远都不能进入人家的主流社会,永远都会是“三等公民”,但我通过很多走出去的朋友知道,即使“三等”,也是“公民”,也一样享有一个公民所有的权利和自由。在中国,即使我们成为“主流”,那些人生存着十分重要的东西,我们有过吗?

所谓“归属感”,说到底不还是一种感觉?如果这一生,能感觉到享有了最大的生活自由,享有了最平静的生活环境,享有了最基本的人之尊严……哪怕一直漂泊,一直没有“根”,又怎样呢?更何况,在中国,我们还能找到我们的“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