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传话游戏成语:佛教基础知识一百问答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4:53:34
1.信仰佛教具备的条件?
应先皈依三宝。三宝是唯一依靠。
  2.何为三宝?
佛、法、僧为三宝,以能利益世间,稀有难遇故喻三宝。
  3.什么是佛宝?
佛宝者,得无上正遍知之人,教主之德号,其义为觉者,所谓:自觉
、觉他、觉行圆满。
  4.什么是法宝?
法宝者,具救度世人之道,载于经藏,佛的教育、教授。
  5.什么是僧宝?
僧宝,是学佛言行,传佛教化之人,其义是和合众。
  6.为什么要皈依三宝?
因为佛有无量功德智慧,佛的法有大利益,修之可以解脱生死之苦,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
  7.皈依三宝有何功德利益?
皈依佛不下地狱,皈依法不堕餓鬼,皈依僧不堕旁生。
  8.除皈依法式外,还有何式?
除皈依法式外,还有礼拜、赞叹、供养、忏悔、发愿等方式。
  9.什么是礼拜?
对着佛像、或心想佛前,五体投地,顶礼稽首。
  10.什么是赞叹?
以偈颂或诗句,赞扬三宝功德,叹美三宝利益。
  11.什么是供养?
以香、花、灯、烛、幢、幡、宝盖、供献于佛,而敬养之。于法僧亦然供养僧众,尚有以衣服、卧具、饮食、汤药等。
  12.何为忏悔?
于三宝前,发露己罪,痛责悔改,哀求证明,决不复作。
  13.什么是发愿?
于三宝前,陈述己愿,立志修行利乐众生,请求加持,令圆满。
  14.什么是回向?
此包括在发愿内,以自己所修善行功德,回转向自己发愿处,令速成就有三方面:一.回向佛果,令所行作为成佛之资。二.回向众生,以自己的修行功德施与众生。三.不执事相。
  15.佛是何国人?
印度古国迦吡罗王子。
  16.迦吡罗之国,今为何地?
当今印度境内,名哥尔克波尔,为佛本生地。
  17.佛何时出生?
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年生,四月八日诞生。
  18.佛的父母是谁?
父亲是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
  19.佛何时修炼成佛?
29岁出家修道,35岁于摩羯陀国菩提树下得无上正遍知。时为周穆王二年。十二月八日。
  20.佛所修何道?
知一切法,唯心所作,专于心地,拂除障垢,而达光明自在之境,所谓破光明,证法身。
  21.佛姓名叫什么?
姓释迦,名牟尼。
  22.佛教化何等人,令得何利益?
教化凡人,令成圣种,教化罗汉令作菩萨,教化菩萨,令入佛位。
  23.何为凡人?
平庸愚钝之辈,六道众生皆是。
  24.何为六道?
世间凡夫分为六辈,各由其道,故名六道,其名:天、阿修罗、人.[三善道]。饿鬼、地狱、畜生[三恶道]。
  25.何为众生?
即是一切有生命之物,以其受生,因缘不一,故名众生。
  26.何为地狱?
居于地内,状若牢狱,此处众生,受苦最剧。
  27.何为饿鬼?
鬼神之类,以常受饥饿,心无厌足,故称饿鬼,分为无财、少财、多财等别。
  28.何为旁生?
禽、兽、鳞、虫之类,以形体横斜,故名旁生,以上三道,皆是恶业之所招感,故称三恶道。
  29.何为天?
在人间之上,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类,共二十八天。
  30.何为阿修罗?
又名非天,居近须弥山大海中,好与天人相战斗。
  31.神仙、妖怪。当属何道?
神仙妖怪里神属鬼,即饿鬼中多财者,仙属人,修得生理变易,或属鬼,谓灵鬼等,或属天,为四大天王统摄。妖怪则多鬼畜。
  32.问二十八天,其名若何?
  33.佛如何说人道?
佛说人道,所居之地,分为四种。分四大洲:1.东为胜身洲。2.南为赡部洲。西为牛贺洲。4.北为俱卢洲。又名胜处。此四洲。身高寿命,长短有别。若论果报南赡部洲为下下,若说值佛教法,赡部洲为上上。佛生印度。是赡部洲之中。我国中华,在南洲东部。南赡部洲又译为阎浮提,义为胜金。
  34.何为声闻?
闻佛说法声音,而得道果,故名声闻。共分四果:1.须陀洹、2.斯陀含、3.阿陀含、4.阿罗汉。
  35.声闻四果,其名若何?
初果须陀洹:译为预流,谓初入圣流,七番生死,证阿罗汉果。
二果斯陀含:译为一往来,谓一番生死,证阿罗汉果。
三果阿那含:译为不还,尽此一生,证阿罗汉果。
四果阿罗汉:译为无生,永不复来三界受生,四果最高。
  36.何为缘觉?
名观因缘生法,而证觉道,故名缘觉。也已修出三界,与阿罗汉一样,只其功德比阿罗汉殊胜。
  37.何为菩萨?
称谓菩提萨垛,此云觉有情,是内怀佛道,外观凡相者。
  38.何为如来?
佛有十种徳号,此居其首。不变名如,随缘名来。佛有 不变之体,随缘之用,故名曰如来。
  39.佛以何等法为教化?
佛以因果法,四谛法,十二因缘法,六度法,四摄法等教化众生。
40.何为因果。
一切事物必有开始,是之为因,必有终结,是之为果。
  41.因果之法若何?
因果之法,以同类相应为定律,故善因结善果,恶因界恶果。
  42.受因果法的教育者有何利益?
知有因,则受苦者不怨尤,知有果,为善者劝,为恶者戒。
  43.何为四谛法?1.苦谛。2.集谛。3.灭谛。4.道谛。谛为祥审之言,真是之法。
  44.何为苦谛?
佛说有八种苦充满世间:1.生苦。2.老苦。3.病苦。4.死苦。5.爱别离苦。6.怨憎会苦。7.求不得苦。8.五阴炽胜苦。
  45.世间没有乐事吗?
乐也是苦,因为世间快乐,常易坏灭,乐坏灭之时,其苦倍增,乐为苦因,是名坏苦。
  46.当有不苦不乐时,难道也是苦吗?
是名行苦,虽不现苦乐之相,而身心迁变,一念头接一念头,流转不停故亦是苦,常见世人以无事做时为苦,而欲行事,找些事做,即可证明。
  47.何为五阴炽盛苦?
我们的身心分为:色、受、想、行、识五阴,又名五蕴阴,为覆盖,被笼罩,难以解脱,故名炽盛。
  48.何者为色?
有质碍者为色,其相有四:1.地,2.水,3.火,4.风。凡固体通名为地;凡液体通名为水;凡气体通名为风;凡温度通名为火。身内如是,身外亦然。
  49.何者为受?
心能领纳外色,名为受。
  50.何者为想?
心感受外色后,能因外色而想像,是为想。
  51.何者为行?
心想外色后,既有好与恶之念,取与舍等,发为身口之业,是名为行。
  52.何者为识?
对于外色,种种分别,记忆不忘,是名为识。
  53.识有几种?
识有六种:1.缘眼见色,名眼识。2.缘耳闻声,名耳识。3.缘鼻接触香味,名鼻识。4.缘舌知味,名舌识。5.缘身觉触,名身识。6.了别事物想,想像,是名意识。大乘法在分意识为7.未那识.8.阿赖耶识。共八种。
  54.何谓集谛?
佛识一切苦恼,是由于起贪.嗔.痴三种意识的罪恶,多生多世此意识心的污垢已经集结成为习惯,习性,苦果而由自己召集之义,故称集谛。
  55.“贪”?
贪则追求,求而为得,则苦恼生,求了也得到了,却不知足,则苦恼生。
  56.“嗔”?
尤人怨物,丧心致愤,发脾气则苦恼生。
  57.“痴”?
以无为有,义妄为真,祁神禱鬼,空生畏惧,不通达真实佛慧,则苦恼生。
  58.什么是灭谛?
佛说贪、嗔、痴、三毒灭除则苦恼生,三种意恶,断除净尽,则苦恼众真实消灭,故名灭谛。
  59.什么是道谛?
佛说欲灭苦者,当修八圣道:1.正见。2.正思。3.正语。4.正业。5.正进。6.正定。7.正念。8.正命。
  60.什么是正见?
识正果,明正邪,是名正见。
  61.什么是正思?
常思济物利人,是名正思。
  62.什么是正语?
远离妄言,两舌,恶口,绮语。常做真实和悦.柔软审思之语,是名正语。
  63.什么是正业?
不猎杀,捕渔,屠宰,放牧,造酒等行业及制造一切伤人之器具者,是名正业。
  64什么是正精进?
一切恶事不做,一切善事努力做,力行不怠,是名正进。
  65.什么是正定?
行佛教诲,坚定不移,名正定。
  66.什么是正念?
于佛、法、僧,常念不忘,是名正念。
  67.什么是正命?
不犯禁戒,清净自活,是名正命。
  68.何为十二因缘?
为证明众生三世因果相续不断之法,所从起者为因,依附者为缘,数为十二: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
  69.佛说四谛法,
有何意趣?令闻者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70.修持四谛法,有何效果?
修正道则烦恼断,烦恼断则苦恼灭,苦恼灭则身心得解脱而自在,不致为业所牵,不复来世受生,而成阿罗汉果。
  71.三世因果,于十二因缘如何分配?
无明、行二支为过去所做之因。识、名色、六入、触、受、五支为现在所得之果。爱、取、有三支为现在所造之因。生、老死是未来所得之果。
  72.十二因缘相续不断之状,是怎样的?
无明为缘而生行,缘行生识。缘识生名色,缘名色生六入,缘六入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缘爱生取,缘取生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老死。
  73.怎样解释无明为缘而生行?
无明者迷于事理,妄有作为,故生行。
  74.何谓緣行生识?
既然妄有作为,养成习惯,于心坎中,染著不失,故名緣行生识,识解释为:即习惯所成之第二天性
  75.何谓緣识生名色?
识本身是“了别与执取”的功能,是没有形相的,只是一个名字,然而此执取的功能,它所执取的对象是有形相的,故名色。所以于一心识,含有名色之二,此正是识神托胎时。
  76何谓缘名色生六入?
名色在分为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为六尘之所入处,故名六入,又名六处。此正是胎成形时。
  77.何谓缘六入生触?
由于有六入,能与六尘接触,所谓眼触色,耳触生,鼻触香,舌触味,身触冷暖滑涩等,意触法,此为出胎后。
  78.何谓缘触生受?缘受生爱?
既与六尘接触乃生感受,或苦或乐,或为无记,此在十岁内外。
感受乐受者,心生爱著,感受苦者,心生憎恨,此在二十岁。
  79.何谓缘取生有?
爱憎心盛,对于外物,心生贪著,此在三十岁内外。
  80.何谓缘取生有?
心既然贪著,发自身、口、意,而造善恶业种种事迹,故名有,此善恶事,各有所属。有的人归善道,做善业。有的人取恶念,归恶道,做恶事,乃作为来生受报之因,故名有,此在三十岁后。
  81.何谓缘有而有生?
既然做了受报之因,必获所感之果。即于所感之处,得后有身,是为有生。受因果业报的业力形成。
  82.何谓缘生而有老死?
既有生后,渐渐变易,名老,复归坏灭,名死。
  83.此十二因缘法只有三世作用吗?
因缘相续,何止三世,三世复三世,乃至无穷,循环无穷。
  84.此十二因缘法有穷尽吗?
此十二因缘,不但相续,乃复循环,过去无明,即现在之爱、取。过去行。即现在之有,是为因,现在识、名色、六入、触、受皆是未来生、老死之相,是为果。因即生果,果复为因,因果循环不断,是故无穷。
  85.佛说此十二因缘,
有何意趣?欲使听闻者,反缘生为缘灭故。
  86.何谓缘灭?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行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
  87.缘灭有何利益?
缘灭则生缘灭,既得无生,不受后有,制造解脱。
  88.缘灭解脱后怎么样?
既成缘觉圣果,亦名辟支佛。
  89.六度之法是菩萨行法都包括什么?
1.布施,2.持戒,3.忍辱,4.精进,5.禅定,6.智慧.此六者为六波罗蜜。六度是佛教积极之法,菩萨所行,阿罗汉与缘觉并非圆满之果,需进大乘菩萨法修六度万行,方为究竟涅磐之道,得究竟圣果。
  90.如何修“布施度”?
见一切求索者,随力所能及,无不施与,或以财物施,或以无畏施,或以佛法施,不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回向菩提,故名度。
  91.如何修“无畏布施”?
见有厄难,恐怖危逼,方便救济,使无怖畏,称为无畏施。
  92.如何是修“持戒度”?
佛说教戒,止人过非。主要戒不外:杀,盗,淫,妄,酒
五事。五戒、八戒在家居士应持。十戒与二百五十戒出家人应持。十重四十八轻为菩萨大戒,不论在家出家凡发心修菩萨行者,皆得受之。得证涅磐,故名度。
  93.什么是五戒?
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
  94.八戒包括什么?
五戒加上不著香花鬘,不涂香戒,不歌舞娼妓,不往观听戒,不非时食戒,故名八关斋戒。
  95.何谓“涅磐”?
涅磐此云圆寂。谓善无不备,恶无不息,是佛断德之果名。断德:一.断尽烦恼,二.智慧圆满,三.恩德大慈大悲,普度众生。
  96.什么是修“忍辱度”?
应忍耐他之烦恼侵害,内心不怀报复之意,于利衰、毁、称、讥、苦、乐等法,皆当能忍之,于顺逆之境,不动于心,安然忍受。
  97.如何修“精进度”?
声闻修诸善行,心不懈退,常勤策励。初学者对诸业障或为世务所缠,或为病缘所迫,益宜勇猛精进,昼夜六时,礼拜诸佛,供养、赞叹、忏悔、劝请、随喜、回向无上菩提,发大誓愿无有休息,令恶障消灭,善根福慧增长。
  98.如何修“禅定度”?
修禅定者,住寂静处,结跏趺坐,端身正意,遣除妄想,妄想尽处,心便安定,安定极处,心力坚固,而得自在,自在之至,无入不化,无入不化便无有我,无我故无分段,无分段故无往来,无往来即无生灭,此成佛之要道,如来雪山六年,树下七日,皆修禅定。
  99.如何修“般若度”?
般若是佛智,已究竟解脱,故名度。菩萨修行般若当成佛道,故亦名度。不起妄念,知法界一相不起分别,知法相随缘,不坏假名。【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为修行般若。
  100.为何称“六度法”为佛教积极之法?
菩萨行修六度,不独为自度,亦为度他,且以度他为自度,所谓度尽众生,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既然度众生为要务,岂非积极之法。又观菩萨所发誓愿: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福智无边誓愿集。三.佛法无边誓愿学。四.如来无边誓愿事。五.无上正觉誓愿成,岂非积极之行吗?然此诸行,不出六度,故六度为积极之法。

结语:佛教基础是讲因果,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我们每天每时的所作所为为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念善即天堂的因,一念恶可以到地狱的果。昨日的因,今日的果,今日之果,明日之因。所谓“智者除心不除事,愚人除事不除心”。前者是重因的表现,后者是重果的愚钝。又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修持佛法,应首重因果,有了好的因,肯定有好的果。
物质生活富足,不是一定带来精神充实。金钱买不来菩提心,失去善良心,富裕反而使人空虚,聪明反而增加违法和犯罪。人生如梦,对生死大事应有紧迫感,为生存和虚幻的名利地位奋斗竞争,不能认真思考生死大事和人生结局,没时间修持佛法,只能糊涂一生。
学佛法的关键:不在于你读了多少经典,而在于照着佛的教导做了多少。佛教基础知识100题是初学佛法首先应该了解和学习的,这些基础理论掌握扎实了,也即具备了学习大乘佛法的资格和条件。
四谛法:小乘佛法。佛弟子闻佛讲法音声,而悟得四谛法,证阿罗汉果,因只为自己解脱,而不为他人解脱,如小船只载自己,而不能装载他人,故名小乘法。
十二因缘法:中乘佛法,凭籍十二因缘修行悟道的叫辟支佛,又叫缘觉。
六度法:大乘佛法,菩萨修六度万行而园证佛果。
皈依佛,佛在哪里?佛在法里,只有如法修行,皈依法,才是真正皈依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