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公司活动后的感想:能反观内视的道长揭秘人体十二经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57:41
关闭 口袋小管家:想永久保存这文章吗,+创建一个口袋 随时把喜欢的文章保存下来

  医行天下的作者萧宏慈在他的书中介绍道:

  
  能反观内视的道长

  那天晚上我下山回屋,正在屋里洗脚,一个头发花白的老道敲门而入。我赶紧起身迎客。没想到来人正是贾道长提到的道医祝道长。我知道贾道长没有手机,也不太可能专门下来通知祝道长,难道祝道长会神机妙算?他开门见山地说,我知道你从远方来,对中医感兴趣。我也不用多介绍我自己,你先读读我写的这本书,我想说的全在这里。说完留下书就走了。我当晚挑灯夜战,在被窝里读这本薄薄的《人体十二经络揭密》。

  入夜,读书,听更。更声随更夫缓缓靠近,再远去。我一边读一边拍案叫绝。我的第一个感觉是:祝道长应该得诺贝尔奖。这是一本奇书,叙述了作者由求医而求道,由读书而实证,由禅定修身到反观内视,进而发现经络运行彼此对称的全部过程,并由此而将天人合一之理念升华。令人惊奇的是,他所看到的经络如同电视屏幕一般清晰,而且一直按经络图所示的方向运动。从《黄帝内经》到李时珍时代,对经络的反观内视还仅见于记载和传说,这是我首次见到现代人对人体经络如此清晰的反观内视。祝道长这一东方式实证和几十年的医疗实践,令《黄帝内经》中关于经络出入的千古之谜终于得到了完满答案。

  武当山紫霄宫通愚道长:祝华英

   人体“阴阳十二经脉”的功能,人体内唯一的生命活力。如果人体“阴阳十二经脉”的运动机能停止,人就会死亡。人体“阴阳十二经脉”在人体中有能量无形相,即使利用现代的高科技仪器亦难察出“它”的全貌。经络学说我国前圣先哲们对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疗学的核心理论,指导中医临床诊疗的基础知识,祖国医学精华中的精华。虽然从古至今许多医家不断利用“阴阳十二经脉”理论,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笔者认为如不明“阴阳十二经脉”之内在机能,就不能发挥“阴阳十二经脉”的应有的调治作用,并且容易产生误差。

  特别用针灸治疗疾病,因为它以“阴阳十二经脉”的路线及经脉所涉及的穴位为理论基础,所以必须了解人体“阴阳十二经脉”之内在运动机理,才能调整疾病。由此可见,十二经脉理论对针灸、按摩及穴位治疗等都十分重要的。

  笔者对经络学说的研究,在练功功态中体验到了“阴阳十二经脉”运动规律,由此,笔者认为人体科学的经脉穴络,完全古代先圣们在修炼中,通过自己的内视返观而领悟的。比如《奇经八脉考》的作者,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内景隧道(即指人体经脉循行的动态线)惟返观者(指修炼者应用返观内照之法)能照察之。”即说惟有通过静功亲身体验,才能领会到经脉运行的真实情况。因此,笔者认为:“十二经脉”理论的发现不由一代一代的经验积累,而炼功者内视返观而得。

  人体“阴阳十二经脉”理论出自于《灵枢》、《素问》,而人体的每一脏、每一腑都有两道经脉路线,一道在左,一道在右。笔者认为:《灵枢经》中有关“阴阳十二经脉”的一切论述,仅只说出了人体一个侧面的正运机理,却隐藏了另一个侧面的负运机理,所以古书中的“阴阳十二经脉”学说不完整、不周全的。

  按《灵枢经》云:“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如果手足“阴阳十二经脉”一直按以上所说的线路循行,即形成“自我矛盾”,简述如下:

  井荥俞经合的出入矛盾《灵枢?本输篇》曰:“手太阴肺经,出于少商为井木,溜于鱼际为荥,注于太渊为俞,行于经渠为经,入于尺泽为合。”如肺经全从胸走手,从“少商穴”出合乎运行线路的,但入于“尺泽穴”即形成“经气倒流”的矛盾现象。何以手太阴肺经在走过的道中所“入”呢?“手阳明大肠经,出于商阳为井金,溜于二间为荥,注于三间为俞,过于合谷为原,行于阳溪为经,入于曲池为合。”若手阳明大肠经全从手走头,则入走“曲池穴”合理的,但出于“商阳穴”就互相矛盾了。其商阳穴位于手指端,为何从手阳明经的“起点”而出?为了简笔可以类推。足三阴经的“出”呈矛盾现象;足三阳经的“入”也呈矛盾现象。以上乃出入矛盾。

  “根、结”矛盾《灵枢?根结》篇曰:“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经又云“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如结合此理推断,其足三阴的根在足,结在胸腹合理的;如将足三阳的“根、结”居点与足三阴的“根、结”居点相对照定位,其足三阳的“根”当在头,“结”应在足。何以足三阳的根反在足,结反在头呢?此乃根结矛盾。

  “根、溜、注、入”矛盾《灵枢?根结》篇云:“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入于人迎……。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入阳溪,入于扶突……”。据手、足三阳经脉的根、溜、注、入循行走向,其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而根、溜、注、入的即十分合理。但足三阳经的根、溜、注、入就不合理了,不但不能从头走足,为何反从足走头,而“根、溜、注、入”呢?此乃根、溜、注、入矛盾。贫道经修炼打通任、督二脉并行大、小周天功法。有一天中午练功,当在咽津服气之时,明显感觉像吞下一个清凉的圆团,降入脐部(下丹田)随之即停止了后天的鼻息,同时在“下丹田”出现了先天呼吸(胎息),即觉得身心非常清爽明净,而周身的气、血似停若滞,清晰地感觉脐部(下丹田)有约3cm的透明圆球在微微地缓慢地正反往来旋转。约十分钟后,即明显感觉到四肢之内、外侧各显出三条经脉并一致的运动着。但左侧与右侧之手足三阴、三阳经脉的运行不同,而相对立的往返运动。当左侧的手三阴经机能正运行出指端时,而左侧之手三阳经即正运行至头;左侧之足三阳经即正运行至足;左侧之足三阴经即正运行至腹;同时其右侧之足三阴经即反运行至足趾;右侧之足三阳经即反运行至头;右侧之手三阳经即反运行至手;右侧之手三阴经即反运行至胸中。再接着右侧正运而左侧就反运,左侧正运而右侧就反运。

  示意图如下:

  胎息功态十二经脉正反运行图

  胎息功态十二经脉正反运行方向示意图

  左侧正运右侧反运

  右侧正运左侧反运 

  左侧手三阴  从胸-手 右侧手三阴 从胸-手

  左侧手三阳 从手-头 右侧手三阳 从手-头

  左侧足三阳 从头-足 右侧足三阳  从头-足

  左侧足三阴 从足-腹 右侧足三阴 从足-腹

  右侧足三阴 从腹-足 左侧足三阴 从腹-足

  右侧足三阳 从足-头 左侧足三阳 从足-头

  右侧手三阳 从头-手 左侧手三阳 从头-手

  右侧手三阴 从手-胸 左侧手三阴 从手-胸

  以上阴阳运动反复不停,没有休止,并发现左、右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的双向伸、缩运动不过肘;足三阴与足三阳经的双向伸、缩运动不过膝。而胸腔和腹腔的脏、腑也有类似的阴阳进退机能,但位置分散,路线复杂而难辨别,据四肢之三阴三阳的明确运动可以推理而出。十二经脉路线及穴位,固定不移的,其内在之阴阳经气却有规律的伸、缩、出、入往返运动的。《灵枢?官能》篇云:“明于五输,徐疾所在,屈伸出入,皆有条理”。故当注重四肢、头、身“屈伸出入”的阴阳机能。又发现身体中线的任、督二脉,两条经脉相合并在一起的,也有各自的升、降运动。因“奇经八脉图”画任督二脉却只有一条经脉。后考察任脉起于“中极之下”;督脉起于少腹的“骨中央”,其循环之后皆终止于“两目之下”。从两目之下的两线分支,这便充分证明任、督二脉确实两条经脉合并的(请详见上卷《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密及应用》一书)。贫道处于这种“先天胎息状态”达四小时之后,由一点思维念头掠心,陡然间恢复了后天呼吸,周身由凉转温,手、足阴阳经脉的正负运动机能随即消失。

  根据这次练功体验,使我在多年的经络学说研究中所遇到的矛盾,即上文所提出的“三个”不可理解的矛盾,获得了解决。详述如下:

  其一,解释出井入合矛盾。当手太阴经正运行时,其经气外出运行到少商井穴;手太阴经反运行时,其经气内入运至尺泽合穴。当手阳明经正运上行时,其经气运行至曲池合穴;手阳明经反运下行时,其经气运行至商阳井穴。所以手三阴经出井穴时,手三阳经即入合穴;手三阳经出井穴时,手三阴经即入合穴。这种三阴三阳经气相对立的运行机理,便“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其二,解释根结矛盾。 当足三阴经正运上升之时,其经气运行到“结穴”;足三阴经反运行之时,其经气运行至“根穴”;当足三阳经正运下降之时,其经气运行至“根穴”;足三阳经反运上升之时,其经气运行到“结穴”。所以阳经在“根”而阴经就在“结”;阴经在“根”而阳经就在“结”;故足三阳和足三阴都与相表里的阴阳经而不断的根结着。

  其三,解释根、溜、注、入矛盾。关于手、足三阳经之根、溜、注、入的矛盾,归根到底其运动的机理不同。手三阳经正运之时产生根、溜、注、入的;足三阳经反运之时产生根、溜、注、入的 。仅举手、足阳明经为例,当足阳明经反运时,其经气即从“厉兑穴”退缩而上行溜于“冲阳穴”,并继续上注于“下陵穴”,同时,在颈部的足阳明经气即上升运行至“颡大穴”,同时并分出一道别行经气进入“人迎穴”,这进入人迎穴的“别行经气”入于何所呢?因此时足太阴脾经的经气反运至足,而脾经的“散舌下之脉”经气空虚,所以足阳明经气由人迎穴“入贯舌中”而与足太阴脾经“散舌下之脉”相吻合,便形成了“如环之无端”的阴阳交合机能。当足阳明经正运下行时,处于颡大穴的足阳明经气即下降于颈部,同时,在下肢的足阳明经气即由下陵穴、冲阳穴而下运行至“厉兑穴”,并同时分支一道别行经气进入“丰隆穴”而与足太阴脾经相吻合。因此时足太阴脾经的经气在正运上升,便形成“如环之无端”的阴阳交合机能。手阳明经经根、溜、注、入的阴阳交合机能与足阳明经同理,所不同的足阳明经在反运之时产生根、溜、注、入的,而手阳明经正运之时产生根、溜、注、入的。

  如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肘、膝以下的穴位阴阳经气交换最灵活奥妙之处。《灵枢?九针十二原》云:“经脉十二,络脉十五……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所以医者当注意调治肘、膝以下的阴阳经气。人体十二经的路线及穴位不移动的,但要特别注意这个出、入、升、降灵活往返的阴阳经气。其人体的某一道阴阳经脉路线好比火车道(铁轨),其腧穴犹如火车站,人体的阴阳经气好比“火车”,其“火车”既能运行到终点站,又能返回到起点站。若没有“火车”运行往来,其火车道与火车站也没有作用。故人死了,虽然其经络,腧穴仍在,但却失去了阴阳经气的往来灵机,如此便没有生命了。经云:“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故古圣最重视这灵活的阴阳经气。经云:“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按以上所述,仅只说出了人体一个侧面的“正运机理”,故在机理上却隐藏了3/4。所以研究十二经脉机理,必须举一而反三,才能把握住十二经脉的整体。

  综上所述,说明人体“十二经脉”的阴阳运动,左右、正负、阴阳对立统一的生理机能,确人体唯一的“统全息”生命活力。目前由“十二经脉”之“统全息”所分化出来的“局部小全息”已经在医学上有了使用。例如人体的两耳以及手、足等等的“全息”诊疗,据说疗效甚佳。如果研究人体“阴阳十二经脉”之“总全息”生命机理,在医疗实践上定能显出更神奇的疗效。可惜的:阴阳“十二经脉”的机理还未为世知,今后当待中、外医学界进一步探究落实。

  贫道于60年代开始研究经络学说,但经脉学说中的十二经脉、经别、经筋、经络、奇经八脉等错综复杂的路线和分支常使我茫然不解。幸运的,机缘巧合,在修道中终于明白了十二经脉的简要机理。经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始信古圣的著述,句句真实。贫道先居乡村,后往深山,并没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在诊疗中、先察脉口、人迎以确定阴阳十二经脉的盛衰,然后拟定出灵活的治疗方案。无论用针灸、按摩、还用中药治疗,全凭十二经脉机理作指南。几十年来,诊治数万病人,都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还治愈了许多名家束手无策、名院未能治愈的疑难病症。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十二经脉的机理确实真实有效的。

  

返回顶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