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5神秘国度游戏:影响人类的十大品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18:49
1.微软
                   历史
1975年4月4日 微软成立
1979年1月1日 微软从新墨西哥州的Albuquerque迁至华盛顿州的Bellevue
1981年6月25日 微软组成公司
1981年8月12日 IBM推出带有微软16位操作系统MS-DOS 1.0的个人计算机
1986年2月26日 微软将总部迁至华盛顿州的Redmond
1986年3月13日 微软股票上市
1990年5月22日 微软推出Windows 3.0
1995年8月24日 微软推出Windows 95
1995年12月7日 比尔?盖茨宣布微软将全力支持和发展互联网
1998年6月25日 微软推出Windows 98
2000年2月17日 微软推出Windows 2000
2000年6月22日 微软推出Microsoft.NET战略
2001年10月25日 微软推出 Windows XP
……
后来的故事就是现在,现在的以后是未知。

编者的话
你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知名企业的老总是那么的其貌不扬(甚至猥琐):他会把花生酱洒在白衬衣上(通常这个位置是他隆起的腹部)而浑然不觉;会把价值几百美元的领带塞到腰围里;他只和前妻讨论数学模型而忘记时间,但是,他缔造了微软。
对于电脑使用者来说,微软实在是这个世界上最普遍的软件,尽管它漏洞百出(演示的时候突然蓝屏),尽管他是那么的令人不满意,你依然不得不用它来成为你电脑的灵魂。
很多IT业界的人士都在说这样一句话:不要做微软所作的事情。足可见微软给予其业界十足的压力。但是这也给微软带来不小的麻烦,垄断门曾一度困扰着这个行业巨人,大有鲨鱼咬鲸的架势,可是谁又能阻挡得了微软前行的脚步?
看点:
知识型企业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拥有一大批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微软文化能把那些不喜欢大量规则、组织、计划,强烈反对官僚主义的PC程序员团结在一起,遵循“组建职能交叉专家小组”的策略准则;授权专业部门自己定义他们的工作,招聘并培训新雇员,使工作种类灵活机动,让人们保持独立的思想性;专家小组的成员可在工作中学习,从有经验的人那里学习,没有太多的官僚主义规则和干预,没有过时的正式培训项目,没有“职业化”的管理人员,没有耍“政治手腕”、搞官僚主义的风气。经理人员非常精干且平易近人,从而使大多数雇员认为微软是该行业的最佳工作场所。这种团队文化为员工提供了有趣的不断变化的工作及大量学习和决策机会。

 

 

 

 


2.APPLE
献给那些疯狂的人们……他们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是反对者、是让人头痛的问题人物,就像错置于方孔里的圆木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他们即不墨守成规,也不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或是与他们争辩;可以夸赞他们或是诋毁他们。然而你无法抗拒的是忽略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他们让人类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有时候人们会认为他们太疯狂,然而我们却看见了他们的影响力,因为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苹果早期广告语
历史
1977年1月,苹果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1980年12月12日,股票在华尔街上市。
1983年,乔布斯着力研究新个人电脑。
1984年,第一台Mac机面市
1985年,被Sculley扫地出门创办NeXT
1986年,乔布斯收购Pixar
1989年,NeXT公司失败
1993年,乔布斯关闭NeXT的硬件部分;
1995年《玩具总动员》播放一举成名。
1996年,苹果收购NeXT乔布斯担任顾问
1997年,乔布斯再次成为苹果CEO
1998年,iMac成为美国最畅销个人电脑
1999年,苹果推出iBook、G4和iMacDV
2000年,苹果公司再次出现季度亏损,分额下降,股价大跌
2001年,平面式的iMac推出,取代已问世三年的iMac。
2002年,推出第二代iPod播放器,使用了称为“Touch wheel”的触摸式感应操控方式。
2003年,推出第一台的64位元个人电脑Apple PowerMac G5。
2003年,推出第三代iPod音乐播放器,可同时支持Mac和Windows,并取消Firewire连接埠的设计。
2004年,斯蒂夫·乔布斯被诊断出胰腺癌,苹果股价重挫。
2004年,推出第四代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沿用了原本在iPod mini上的“Click Wheel”操控设计。此后还推出搭载彩色显示屏的iPod Video。
2004年,推出迷你版iPod mini数码音乐播放器,其金属外壳与其他机种歧异性极大。
2005年,斯蒂夫·乔布斯宣布下一年度的电脑将采用英特尔处理器。
2005年,推出第五代iPod播放器。
2005年,推出第二代iPod mini 迷你数码音乐播放器与iPod shuffle,其无显示屏设计引起部分使用者不满。
2005年九月,推出iPod nano 超薄数码音乐播放器,采用彩色显示器。
2006年,斯蒂夫·乔布斯发表了第一部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分别为iMac和MacBook Pro。
2006年,推出第六代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称为"iPod classic"。
2006年,推出第二代iPod nano 数码音乐播放器,采用和iPod mini相同之铝壳设计。
2006年,推出第二代iPod shuffle数码音乐播放器,其外型变为类似一个夹子,体积更加小巧。
2007年,推出第三代iPod nano超薄数码音乐播放器,外型由细长转为宽扁。
2007年,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了iPhone与iPod touch。
2008年,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从信封中取出)了MacBook Air,这是当时最薄的笔记本电脑。
2008年,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了iPod nano 第四代和iPod touch第二代。
2008年,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了新设计的MacBook和MacBook Pro,以及全新的24英寸Apple LED Cinema Display。
2009年,苹果负责全球营销的高级副总裁菲利普·席勒在Mac World2009大会上发布了重新设计的17英寸屏幕的MacBook Pro笔记本电脑。
2009年,3月3日推出升级版的iMac,但外形并未改变,其使用了NVIDIA公司新款显卡,并小幅度降低了iMac价格,同时升级更新的包括Mac mini和Mac Pro。
2009年,3月11日推出新款iPod shuffle,这是第一款可以语音发音的数码音乐播放器,体积更加小巧,几乎是上代的一半大小,由于部分操作键转至耳机线缆上,所以暂时不支持第三方耳机,而且必须配合8.1版本或更新版本的iTunes使用。2009年,6月23日乔布斯重新回归苹果总部工作[1]。
2010年,1月27日苹果公司平板电脑iPad正式发布。

编者的话
这份时间表是否能代表乔布斯那处处充满抉择和富有挑战性的人生?
乔布斯是那么的尖酸刻薄,即使抛弃前嫌缔结了富有远见的世纪之盟,他依然会把微软当成重要对手,讽刺微软在各方面模仿apple,经常让比尔盖茨郁闷气结;他富有头脑,却那么感性:用自己女儿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的产品;他会让销售商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利益,有苦说不出……
他的技术固然重要,他得到过总统授予的技术勋章,但他最厉害的是远见和理念,难以想象iphone若离开那个虚拟的软件商店会不会只沦为平庸之辈,那句“几乎可以做到任何事情”的广告语怎样去实现……在每一版固件系统发布的同时他还会把技术拿出去共享,120000个应用程序就是这样产生的。
苹果的确在改变世界,难以想象乔布斯去逝的场面,所有人都带着自己喜欢的ipod、iphone、ipad、ibook,听着自己最喜欢的旋律去缅怀一个嘴巴极坏的精明商人和技术专家……

看点:
在人才的使用上,乔布斯极力强调“精”和“简”。乔布斯曾创立并管理的Pixar公司倡导的是没有“B团队”,每个电影都是集合最聪明的漫画家、作家和技术人员的最佳努力而成。“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乔布斯表示从若干年前看到Stephen G. Wozniak为制造第一台苹果机而显示出的超凡工程学技能的那些日子开始,乔布斯就相信由顶尖人才所组成的一个小团队能够运转巨大的轮盘,仅仅是拥有较少的这样的顶尖团队就够了。为此,他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打电话,用于寻找那些他耳闻过的最优秀人员、以及那些他认为对于苹果各个职位最适合的人选。
乔布斯还在2000年苹果的一度停滞期喊出了“Think Different”(另类思考)的广告语,他希望这个斥资上亿美元宣传的广告不仅让消费者重新认识苹果,更重要的是,唤醒公司内员工的工作激情。
而乔布斯本人也将一个企业家的能量贡献于众多别的CEO认为是自己不需要亲自做的事情中,不论是校对合作协议、还是给记者打电话讲述一个他认为非常重要的故事,他都会去做。而同时,与很多CEO不同的是,他很少参加华尔街分析家的研讨会,倾向于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在员工的眼中,乔布斯承担了很多责任,但在很多富于创造性的层面上他又非常放手而不参与。
前苹果产品营销主管Mike Evangelist离职后在他的博客(www.writersblocklive.com)中透露,乔布斯每一场讲演都需要几个星期的预先准备和上百人的协同工作,经过精确的细节控制和若干次秘密彩排之后,乔布斯总是以激情四射的演讲者面目出现在现场。当乔布斯邀请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高利加盟苹果时,他这样说:“难道你想一辈子都卖汽水,不想有机会改变世界吗?”
在这样的个人化文化指引下,乔布斯以用户个人化引导产品和服务,以员工个人化来塑造公司文化和创新能力,以自身个人化获得一种自由和惬意的人生。以曾经由乔布斯掌控的Pixar为例,Pixar最著名的企业文化就是“以下犯上”,娱乐和自由的工作环境,我行我素、稀奇古怪的员工,随时随地随便提出的新主意,都构成了一种职业文化中的高度个人化的元素。“什么中层、部门、领导,这些词我们统统没有,这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地方。”这是Pixar员工的描述。


3.可口可乐
历史

  1886年: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发明Coca-Cola。  
  1893年:可口可乐公司成立。 
  1904年:可口可乐公司产品销售首度超过100万加仑。 
  1908年:可口可乐产品到达亚洲,在菲律宾开始销售。 
  1923年:罗伯特·伍德夫成为可口可乐公司领导人。 
  1927年: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天津及上海设立装罐厂。 
  1928年:可口可乐公司支持奥运会。 
  1930年:可口可乐公司开始赞助世界杯。 
  1933年:上海可口可乐厂成为美国之外最大的装瓶厂。 
  1935年:可口可乐海外部成立。 
  1948年:中国成为美国本土之外第一个年销售量突破100万箱的市场。 
  1955年:第一罐罐装可口可乐问世。 
  1960年:可口可乐公司曲形瓶的设计获得美国专利注册商标,同年可口可乐公司将芬达果味汽水推向全球。 
  1961年:可口可乐在美国推出雪碧类柠檬饮料。 
  1978年:中美两国宣布建交的当天,可口可乐宣布为首家重返中国的国际消费品公司。 
  1981年:可口可乐在北京建立第一家装罐厂。 
  1992年:可口可乐销售量超过100亿标准箱。 
  2000年:杜达夫先生担任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
 
编者的话: 

不知道1886年的那个夜晚究竟出了什么大事触动了那个药剂师的神经,发明了可口可乐,
更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喜欢这种味道古怪颜色像药的液体。
可口可乐的配方自188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诞生以来,已保密达120年之久。法国一家报纸曾打趣道,世界上有三个秘密是为世人所不知的,那就是英国女王的财富、巴西球星罗纳尔多的体重和可口可乐的秘方。
为了保住这一秘方,可口可乐公司享誉盛名的元老罗伯特·伍德拉夫在1923年成为公司领导人时,就把保护秘方作为首要任务。当时,可口可乐公司向公众播放了将这一饮料的发明者约翰·潘伯顿的手书藏在银行保险库中的过程,并表明,如果谁要查询这一秘方必须先提出申请,经由信托公司董事会批准,才能在有官员在场的情况下,在指定的时间内打开。
截至2000年,知道这一秘方的只有不到10人。而在与合作伙伴的贸易中,可口可乐公司只向合作伙伴提供半成品,获得其生产许可的厂家只能得到将浓缩的原浆配成可口可乐成品的技术和方法,却得不到原浆的配方及技术。
事实上,可口可乐的主要配料是公开的,包括糖、碳酸水、焦糖、磷酸、咖啡因、“失效”的古柯叶等,其核心技术是在可口可乐中占不到1%的神秘配料——“7X商品”。
“7X”的信息被保存在亚特兰大一家银行的保险库里。它由三种关键成分组成,这三种成分分别由公司的3个高级职员掌握,三人的身份被绝对保密。
同时,他们签署了“决不泄密”的协议,而且,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另外两种成分是什么。三人不允许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外出,以防止发生飞机失事等事故导致秘方失传。
机密永远引人关注,在互联网上,就流传着好几个可口可乐秘方的版本,有些还真言之凿凿。
《维基百科》统计了3个版本,其中一版是后人在潘伯顿的书桌里发现的一张字条。这张字条完整地列出了可口可乐的“全部配方”:1盎司可卡因柠檬酸盐、3盎司柠檬酸、1液体盎司香兰精、1夸特酸橙汁、2.5盎司调味料、14千克糖和4液体盎司古柯提取物。
对神秘的调味料,该版本也做出明确说明:包括橙汁、桂皮、柠檬、胡荽、肉豆蔻、橙花油和酒精在内的7种配料组成的混合物。该版本还介绍了调味料的投放技巧,即将咖啡因酸和酸橙汁在1夸特的开水中混合冷却后,和香草一起放入,再凉上24个小时。《维基百科》上的另外两种版本分别来自药剂师约翰·瑞德和化学家约瑟夫·梅罗里。
面对“热心人”的猜测,可口可乐公司不予理会。对于他们来说,保住秘密,就是保住市场。在这一秘密的指引下,可口可乐公司不断研发出新产品,使其每天在全世界销售2.5亿多瓶产品。
不管怎么样,在炎炎夏日喝上一罐冰镇的可乐,的确不失为一种享受。

看点:
想保护好自己的利益和市场,那就守住核心技术吧。

或许……: 
我们无法忽略百事可乐的存在。百事的发展经历了从扩张到收缩,从多元化到专业化的路径。从20世纪60年代直到90年代中期,百事公司秉承多元发展策略,不仅拥有软饮料、快餐、餐馆三大主营业务,还拥有一家长途搬运公司。
    随着专业化优势的显现,百事在饮料行业又开始了新一轮并购行动。2001年8月,百事公司以13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世界著名的桂格公司(Quaker Oats),这是百事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收购行动。通过此次收购,占有美国运动饮料市场绝对份额、被称为“美国生活的一部分”的佳得乐(Gatorade)品牌归入百事帐下。百事公司将如愿以偿地成为全球非碳酸饮料行业的龙头老大。占据了非碳酸饮料25%的市场份额,是可口可乐同领域的1.5倍。


4.诺基亚
历史
北欧移动电话服务网络(NMT)于1981年开通,频率为450兆赫兹.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同时也是横跨数国覆盖面最大的蜂窝式电话公用网络,随着NMT的开通,移动电话也开始迅猛发展.诺基亚(当时叫Mobira)第一台NMT450移动电话Senator1982年生产的。随后开发的MobiraTalkman,是当时最先进的产品。该产品在北欧移动电话网市场中一炮打响,并为诺基亚开拓了包括英国和美国在内的新市场。
全球通—全球移动电话通讯体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欧洲市场的逐渐统一,欧洲邮电、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决定制定移动电话业的统一标准,并以数字技术推广。从一开始诺基亚就一直是全球通技术的主要开发商,首次全球通对话就是用诺基亚电话,于1991年通过芬兰诺基亚Radiolinja网络进行的。全球通技术为诺基亚在全球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手机用户量大增,手机价格迅速降低,移动电话越变越小,诺基亚公司越来越注重手机的性能和外观设计。他们很早就意识到,移动电话是一项个人技术产品,不仅要功能完善,还必须符合用户个人特点。诺基亚品牌很快便成了实惠,简便,时髦的象征。
今天决定移动电话产业的几个质量标准是由诺基亚制定的,如大型图文信号和电池指示器,彩色外壳和个性化铃声提示等等。
编者的话
诺基亚不仅仅只是一个手机业界的巨头,但是大家认识它是从手机开始。
诺基亚的手机可以很便宜,可以很个性,可以很尊贵,它为各种人群都准备了适合的手机款。有人会说喜欢诺基亚是因为“掉在地上不怕坏”,当然,品质过硬是其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但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谁有钱不去偷窥一眼N97?
周围的人都在用诺基亚,你是否厌倦了?诺基亚是不会让你腻烦的。
看点:
科技以人为本。
这句话并不是妄语,你可以说诺基亚量贩,但是它就是让你在买手机的时候不得不去看看诺基亚的机器,量贩也要有技术含量。当面对铺天盖地的“山寨机”既便宜又实惠的诱惑和围剿,诺基亚依然从容。
这也为我们的民族企业敲醒了警钟,一味的追求数量而不注重产品的技术含量是会被市场淘汰的,仿造是必经之路,但仿造的是什么?外观?技术?还是理念?
或许……
1)别忘记老牌的摩托罗拉。
老式的砖头,CD998+,最早使用手机的人不会忘记摩托罗拉的老而弥坚。
这位没落的贵族如今又以强悍的势头杀回手机市场,以XT800为首的智能手机获各方好评,在各大厂牌围剿apple的今天,摩托罗拉也和黑莓、多普达、google手机一起齐头并进,大有复苏之势。
2)黑莓
最好的智能手机并不一定要像apple一样那般华丽,全键盘和各种快捷的热键也会让人心动,别嫌弃它外形不好看,用惯了倒也有一种朋克范儿……
3)多普达
最早听说智能手机是来自于它,尽管有时内存错误。连诺基亚的智能手机都会装多了东西而变得龟速,机无完机……
4)Google
搜索引擎?手机制造商?
Google不满足只为apple做一个软件供应商,眼红赚钱的事情谁不想做?这年头连facebook都要插足,Google更是先声夺人,尽管有着强大的硬件规格,但却因为不如apple那般细腻而被人诟病,软件供应商也不太买账。生错了时代,只能慨叹既生瑜何生亮?
总结语
打吧,使劲打,幸福了广大用户……


5.SONY
编者的话
说起索尼,孰人不知?
远的不说,第一台walkman(磁带随声听),第一台Discman,第一台MD……
这些辉煌的历史无不显示着索尼在移动设备这一块产业的霸主地位,只有索尼才有资格定义移动设备的周年纪念款。优异的性能,让人慨叹的价格,都成为大众消费者对索尼厂商的议论关注点。
索尼不仅仅在移动设备上表现出色,索尼也是高科技的代名词。在工业设计上,你还能找到比索尼和苹果更赏心悦目更细致更用心的的厂商吗?你也会在商场看到Bravia液晶电视、新索唱片、索尼爱立信手机、VAIO笔记本电脑、playstation家用游戏机、摄像机、psp、录音笔,还有那只让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的小小电子狗,差点忘了说索尼的软件工作室。
在CD逐渐被大众遗忘的今天,有谁还注重音质?不知道这是不是时代的悲剧。
MD被ipod打败了,家用游戏机又受到微软和任天堂的夹击,全球唱片业的日渐萎缩,如若不是策略的及时调整,电视产业的份额险些被韩国人侵占……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想蚕食索尼尚需时日。
看点
索尼的技术部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just do.
如果某位技术人员的理念不被上层批准,你可以自己做,把你的理念形成实物,索尼内部定期会召集技术部门重新对你的理念进行评估。保持技术创新的道路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即使今天,索尼的专利发明仍然保持着庞大的数量。
索尼的今天是策略上的失败,这家知名企业被自己的陈旧理念所累,一味的注重声光效果,而忘记了今日的社会是互联网的天下……
蓝光光盘单张可存储80个G的容量,一个游戏的片头动画因为及时演算的原因要40个G!宅男和发烧友会爱上这样的东西……

 


6.宝洁公司
旗下的品牌
美容时尚
OLAY SK-II 伊奈美 潘婷 飘柔 海飞丝 沙宣 伊卡璐 威娜 舒肤佳 卡玫尔
健康
吉列 博朗 护舒宝 佳洁士 欧乐-B 帮宝适
家居
汰渍 兰诺 金霸王 碧浪 品客
彩妆
ANNASUI(安娜苏)  Covergirl(封面女郎)
香水
Hugoboss、Locaste、Escada(艾斯卡达)、Dunhill(登喜路)、Valention、Lanvin(朗万) 、PaulSmith(保罗史密斯)
编者的话
我没有列出保洁公司的历史,相信大家不会有多大兴趣,你天天都在用它,而且选择的余地不会太大。
从上面的资料您就可想而知,买来买去钱都进了宝洁公司的小金库。有人开玩笑,如果向宝洁公司的商品里投毒,地球上的人类就会少一半……
看点
单一品牌延伸策略便于企业形象的统一,资金、技术的集中,减少营销成本,易于被顾客接受。但单一品牌不利于产品的延伸和扩大,且单一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多品牌虽营运成本高、风险大,但灵活,也利于市场细分。宝洁公司名称P&G宝洁没有成为任何一种产品和商标,而根据市场细分洗发、护肤、口腔等几大类,各以品牌为中心运作。在中国市场上,香皂用的是“舒肤佳”、牙膏用的是“佳洁仕”,卫生贴用的是“护舒宝”,洗发精就有“飘柔”、“潘婷”、“海飞丝”3种品牌。洗衣粉有“汰渍”、“洗好”、“欧喜朵”、“波特”、“世纪”等9种品牌。要问世界上哪个公司的牌子最多,恐怕非宝洁公司莫属。多品牌的频频出击,使公司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实力雄厚的形象。
这也是差异化销售的最明显体现,同一个领域定位不一样,发展空间不一样,销售额不一样。这样做既保证了企业不会因为一个品牌的衰落而亏损,还保证了每个品牌的创造性,只不过左手的敌人是自己的右手。
当然,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如果一旦宝洁公司旗下的任意品牌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宝洁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有好的产品做基础,每一则广告都给消费者一个实实在在的承诺,宝洁取得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坚持正确且有效的广告策略,是其成功的坚强后盾。在进入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中切合中国的实情,做出正确、可行的广告策略。更值得一提的是宝洁深厚的品牌内涵,高质量的产品,对待产品、顾客和企业严谨的负责态度,科学的宣传方法。只有这样一个企业或是一个品牌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长远。


7.麦当劳
编者的话
还是省去机械的介绍,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们喜欢炸薯条。
麦当劳的核心产品是什么?汉堡可乐薯条而已,顾客就真的喜欢这些食品吗?针对16岁以下的群体寻找答案,有90%表示喜欢,但是针对16岁以上人群,其喜爱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包括很多个人出差人士、时尚人士、朋友聚会等,去麦当劳不是因为喜欢,而是感觉到“卫生和方便”。
“儿童乐园”牢牢抓住了低龄顾客,“卫生和方便”使很多临时顾客趋之若鹜,麦当劳其实不是卖产品,而是卖环境和体验,从最早“给孩子过生日”的诱惑式营销到今天的“我就喜欢”、“为快乐腾点空间”,包括“麦当劳不只是一家餐厅”或者“24小时店”,中国的快餐企业哪家能够和麦当劳比肩?
准确的消费群体已经牢牢的锁定,麦当劳还有什么成功之道?
看点
1.明确的经营理念与规范化管理
麦当劳的黄金准则是顾客至上,顾客永远第一。提供服务的最高标准是质量(Quality)、服务(Service)、清洁(Cleanliness)和价值(Value),即QSC&V原则。这是最能体现麦当劳特色的重要原则。Quality是指麦当劳为保障食品品质制定了极其严格的标准。例如,牛肉食品要经过40多项品质检查;食品制作后超过一定期限(汉堡包的时限是15分钟、炸薯条是7分钟),即丢弃不卖。
2.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
为了使各加盟店都能够达到令消费者满意的服务与标准化,除了上述理念和规范以外,麦当劳公司还建立了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麦当劳体系有三种检查制度:一是常规性月度考评,二是公司总部的检查,三是抽查(在选定的分店每年进行一次)。公司总部统一检查的表格主要有食品制作检查表、柜台工作检查表、全面营运评价表和每月例行考核表等;公司总部的抽查资料有分店的账目、银行帐户、月报表、现金库和重要档案等,详略不等。而对每个分店的一年一次的检查一般主要由地区督导主持,主要检查现金、库存和人员等内容。地区督导常以普通顾客的身份考察食品的新鲜度、温度、味道、地板、天花板、墙壁、桌椅等是否整洁卫生,柜台服务员为顾客服务的态度和速度等。
3.完备的培训体系
麦当劳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并建立了较完备的培训体系。这为受许人成功经营麦当劳餐厅、塑造“麦当劳”品牌统一形象提供了可靠保障。
麦当劳的培训体系是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主要是由位于芝加哥的汉堡大学(Hamburger University)完成。汉堡大学是对分店经理和重要职员进行培训的基地。1992年在北京开办的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馆的4名管理人员就毕业于汉堡大学。汉堡大学提供两种课程的培训,一种是基本操作讲座课程(BOC),目的是教育学员制作产品的方法、生产及质量管理、营销管理。作业与资料管理和利润管理等;另一种是高级操作讲习课程(AOC),主要用于培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上,其内容包括QSC&V的研究、提高利润的方式、房地产、法律、财务分析和人际关系等。目前中国地区汉堡大学已经由香港迁至上海。
4.人员承诺
麦当劳中国尽可能雇佣本地员工。事实上,中国的5万名员工中,有99.7%是本地聘任的。麦当劳也雇佣残疾人士,帮助他们重投社会的怀抱,为社会出一份力。
现在大街上你能看到各种“山寨版”快餐,但是最后都沦为“5元两份”的境地,谁有实力挑战麦当劳?我们缺的又是些什么?

8.奔驰
我们现在所提到的奔驰汽车公司并不是由奔驰先生一人创办的,它是两大汽车巨人的合作,他们就是汽车发明的鼻祖卡尔·费里特立奇·奔驰和戈特利布·戴姆勒。1926年这两大汽车公司合并为一家形成了戴姆勒·奔驰公司。此时戴姆勒早已去逝。而奔驰也已经是82岁高龄了。然而造化弄人这两位汽车发明巨匠不知什么原因,虽然两人分别在仅距80km的两座小城内,却从未见过一次面。成为汽车史上的一大憾事。但他们的继承人不负众望,使两位伟人所开创的事业得以发扬光大,使奔驰汽车公司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流的汽车公司。
在当时的年代,汽车绝对是有钱人的奢侈品。
戴姆勒当时立志要做普通人也能开得起的汽车,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个神经病。
恰恰是这些疯子在改变世界。
自从奔驰制造了第一辆世界公认的汽车后,一百多年过去了,汽车早已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而在这一百多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曾涌现出很多的汽车厂家,也有显赫一时的,但最终不过是昙花一现。到如今,能够经历风风雨雨而最终保存下来的,不过三四家,而百年老店,仅有奔驰一家。
奔驰这个强大的汽车王国,总部设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市,职员19.7万人,1993年完成销售额591.02亿元,年生产汽车约100万辆,在国内有14家直属厂,主要的子公司35个,销售服务站100多个,在国外它拥有50多个生产装配厂及6300多个代理机构和维修中心,产品行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此庞大的成功的秘诀何在呢?
看点
首先,奔驰公司生产的汽车,以质得名,它的质量看得见,摸得着,一辆中档奔驰车价格较贵,但至少可开200000公里,换一个发动机后再开200000公里,这样年均下来并不贵。公司的广告堂而皇之地声称:“如果有人发现奔驰车发生故障,被迫‘抛锚’我们将赠送您一万美金。”而奔驰车的安全性设计更是它享有声誉的原因之一。此外,良好的服务、科研先导、认真制造,就更加稳固了奔驰车以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永保名牌本色。
其次,精品化效应。奔驰公司资产超过500亿美元,每年的净利润达12亿美元,雇员约40万人,奔驰公司年产汽车百万辆,其中轿车只限量生产五十五万辆,这是为了保证高质量和“物以稀为贵”的宗旨。奔驰汽车公司的总部设在斯图加特,在总部内设有庞大周全的接待设施。
少而精的奔驰轿车总是供不应求,所以订货买车经常要依次等候到几个月以后,接到提货通知的买主,分批来到奔驰公司的接待处,在这里,他们受到真正“上帝”的待遇,不但有住宿款待,还可几人一小组,并有专门的接待小姐引导参观,先看介绍公司的录像,然后观看轿车装配的每一过程,在装配线上,每一辆轿车上都标有买主的名字,车体颜色和内饰等。都严格按照买主所选择的模式进行装配“个性化”鲜明的体现在每一辆奔驰车上。在装配线上没有一辆车是完全相同的,满足客户的每一个要求,是奔驰永远的标准,所以奔驰车的每一个买主都能开上自己心中的汽车,都能体会到"上帝"的感觉,第一辆车在卖出后,建立档案,所以买了奔驰车,也就成为了奔驰家族中的一员,可以受到无微不至的全方位服务,奔驰公司仅在西德就有1700个维修站,有五万多人从事保养维修工作在公路上,平均每25km就有一家奔驰维修站,买主只管开车,一旦发生故障,打个电话,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维修站就会赶来处理。“奔驰家族”的优越感就体现在周到的售后服务和终身保修上,不仅在德国,在全世界171个国家和地区内设有4300多个维修点,雇员达7万多人,高质量、高信誉正是"奔驰"这家百年老店所蕴藏的珍宝。
德国人的成功秘诀就是细致。劳斯莱斯品牌的汽车每一个部件全是手工加工,绝对是奢侈品。但奔驰依旧保持着创始人的理念:一定要造性价比高的汽车。我们是不是也要学习一下德国人那种把每一个零件都加工到不可思议的境界呢?

9.IBM
简介
在过去的九十多年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IBM 始终以超前的技术、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保证了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行业用户对信息处理的全方位需求。众所周知,早在1969年,阿波罗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肩负着人类的使命,首次登上了月球;1981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又成功地飞上了太空。这两次历史性的太空飞行都凝聚着IBM 无与伦比的智慧。
IBM创始人为老托马斯·沃森,后来公司在他的儿子小托马斯·沃森的率领下开创了计算机时代。
IBM现任CEO为Samuel Palmisano,音译萨缪尔·帕米沙诺, 他的中文名叫彭明盛。
IBM中国, 也即 IBM(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大中华区现任董事长是周伟焜(Henry Chow), 2007年初由钱大群担任CEO。
IBM德国, 现任董事长是Mar weirrer Tch, 2003年担任美国总部总经理。
IBM 为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机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为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被不断的沿用和发展。
另外,IBM还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主要代表有深蓝和蓝色基因),UNIX,服务器方面领先业界。
软件方面,IBM软件部(Software Group)整合有五大软件品牌,包括Lotus, WebSphere, DB2, Rational, Tivoli,在各自方面都是软件界的领先者或强有力的竞争者。 99年以后,微软的总体规模才超过IBM软件部。截止目前,IBM软件部也是世界第二大软件实体。
IBM 还在材料、化学、物理等科学领域有很大造诣。硬盘技术即为IBM所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铜布线技术,原子蚀刻技术也为IBM研究院发明。
IBM目前仍然保持着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地位。自 1993年起,IBM连续十三年出现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到2002年,IBM的研发人员共累积荣获专利22358项,这一记录史无前例,远远超过IT界排名前十一大美国企业所取得的专利总和,这11家IT强手包括:惠普、英特尔、Sun、微软、戴尔等. IBM在2005年提出了2,941项专利申请,虽然少于2004年的3,248项专利申请,但是仍旧将第二名甩开很大的距离。
2003年,IBM总营收为891亿美金,全球雇员23万人。
2004年,IBM总营收为965亿美元,全球雇员31万人。
2005年,IBM总营收为911亿美元(在个人电脑部门出售给联想之后).
2006年全年经营业绩
-- 收入总额914亿美元,剔除被剥离的PC业务增长4%;
-- 来自持续经营活动的收益为94亿美元,同比增长18%,剔除2005年非经常项目增长9%;
-- 来自持续经营活动的每股摊薄收益为6.06美元,同比增长23%,剔除2005年非经常项目增长14%;
-- 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为153亿美元,剔除全球融资事业部的应收项目增加22亿美元
2008年,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的威胁继续存在,但IBM的收益依然保持稳定上升,实现营业收入1036亿美元,实现创纪录的营收;税前利润167亿美元;实现创纪录的获利。作为企业界的常青树,IBM对市场的洞察和把握,使其在金融危机的大潮中一如既往的稳步。
看点
IBM公司同时也是备受世人尊重的公司。受人尊重的原因,其中之一是能够在近百年的历史过程中,多次领导产业革命,尤其是在IT行业中,制定多项标准,并努力帮助客户成功。另外,该公司一直在世界500强中位居前列。更为重要的是,其受人尊重的原因在于,IBM公司近百年的历史当中,一直坚持遵守“沃森哲学”:
在1914年创办IBM公司时,老托马斯·沃森为公司制定了“行为准则”,这些准则一直牢记在公司每位人员的心中,任何一个行动及政策都直接受到这三条准则的影响,“沃森哲学”对公司的成功所贡献的力量,比技术革新、市场销售技巧,或庞大财力所贡献的力量更大。主要包括:
1、必须尊重个人。
2、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
3、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
例:从IBM中国公司网站可以查到以下文字“IBM 中国公司,正秉承“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客户共同走向随需应变的转型之路。其引号中的内容,正是“沃森哲学”对客户态度的表述。
IBM经常被形容为具有销售中心或者说以销售为主的企业文化。传统上,许多具体的行政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将来自其销售队伍。此外,中、高层管理人员通常是在向重要客户销售过程中直接给予销售人员支持。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一个蓝色西装、白衬衫、黑领带是IBM雇员的公共制服.。但90年代以来,IBM放松这些要求; 服装及员工与他们同行的大科技公司表现并不明显不同。
2003年,IBM开始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使用"Jam"的技术以改写公司价值观念--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在内联网为基础的网上讨论关键问题,涉及职工5万多人,为期三天。Jam技术包括文本分析软件(eclassifier)我的网上评论主题,Jam已经在IBM内部使用了6次。由于2003年的Jam,公司价值更新,反映了三个现代商业、市场和雇员的意见"奉献给每位客户的成功"、"我们公司和世界的创新问题"、"所有关系的信任和个人负责 " 。
2004年的一次Jam中,52000多员工用72小时交流最佳做法。这次活动的重点是找出控诉的价值观念,以支持执行以前确定的价值观念。 这样一个新的Jam事件的发展,让IBM成员挑选重要思路来支持价值观念。(进一步的资料见哈佛商业审查,2004年,采访SamPalmisanoIBM主席)。
最近IBM的文化受开放源码运动的影响。该公司通过基于Linux的IBM Linux技术中心投资数十亿美元的软件和服务。其中包括300多名Linux开发核心人员。 IBM的开放源码并不是没遇到麻烦。
编者的话
作为国人的骄傲,联想正在迅速的成长中,联想和IBM以合作的形式把自己的生产线转让给联想,同时持有联想的19%股份,并保留了部分IBM的品牌使用权。
这一步堪称宏伟之作,但是更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硬件技术我们吃掉了,怎样去消化?还需要多长时间消化?这个答案可能要到联想能做到像thinkpad一样优秀我们才能初见分晓……
10.Made in China
编者的话
严格说来,这不算品牌,却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标志。
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费了好大的劲才托友人从大洋彼岸带来心爱玩物,一看商品上却带着“made in China”。
出口外销的现象在中国很普遍,同样“中国制造”东西在国内就要比国外贵得多。外资厂商看中的是中国地大物博的资源优势,看中的是中国人的人力资源优势,还省掉了在本国管理人力所出现的种种尖锐问题,一举多得。
然而“Made in China”这种现象已进驻我国多年,我国的产业技术却并没有十足的进步,相反,却大大的提高了国人的“仿造”能力,仿造名字、商标、产品本身……
换言之,我们并没有吸收到先进的技术、经验、管理方式,却走到了另一个歧途。长久以往,我们也只能是一个流水线,并不是科技强国、技术强国。
这点我们倒应该学学日本,曾经有这样一个事情:一对日本学生在参观美国工厂的时候偷偷把一份图纸藏了起来,等到工作人员向他索要图纸的时候他却把图纸吞到肚子里带回国。很多人只是一笑而过,但这位名学生的爱国之情却不得不让我们肃然起敬。
希望我们的民族产业脱离现在的单一制造流水线,更要把眼光放得长远。把“中国制作”变成“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