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自我介绍范文:爱情婚姻关系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0:07:09

摘要:爱情是人们亘古不变的话题。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对于人的行为具有普适性,本文拟以信息经济学对爱情这种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一些爱情现象找到经济学方面的解释。
关键词:搜寻成本 局中人  信息不对称  博弈  交易费用

1.爱情博弈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每个想谈恋爱和正在谈恋爱的学生都可以视作"局中人"
在局中人偏好独特且倾向于多样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偏好和效用函数,譬如,一个女生可以不顾任何世俗的理由,而仅仅因为"感觉挺好"就可以在瞬间爱上一个男生。这是因为在爱情问题上,局中人进行选择时所依凭的效用函数是复杂的,并不一定都可以用诸如货币、财富、容貌、声誉等尺度来度量的。也许很多时候"快乐"成为惟一的尺度。
局中人都面临着一定的约束条件。每个人都是在约束条件下做出最大化自己效用的选择。这里的约束条件包括时间、金钱、精力、地理条件等。约束条件的作用,体现在它常常改变最初的选择。
局中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由于大多数恋爱在一开始并不熟悉的局中人之间开始,局中人之间对于各方的知识、能力、财富和前途不可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网络爱情时代,甚至连对方的相貌都是一个问号。即使局中人相互接触之后也难以获取对方比较全面、可信的信息,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获取信息需要成本,比如要了解一个人的品德,可能要多次跟对方谈话、进餐,还要努力观察对方的行为表现,这些都需要花费金钱、时间成本。二是由于文化的问题,在中国这个"熟人社会",要获取不存在任何诚信问题的完全信息通常是徒劳的。
爱情市场,存在进入壁垒。诗人通常把爱情比做"情网",就是说一旦陷入将难以自拔。爱情像一种神奇的魔方,具有使局中人在一定时期疯狂投入的"锁定"(lock-in)效应,这就等于自己给自己营造了较高的退出壁垒,相对于潜在进入者就是进入壁垒了。更重要的是,由于学生们面对经过一番博弈已经"成交"的爱情,一般遵守一条"不干涉原则"。即如果不是得到局中人一方强烈的暗示他/她不喜欢对方,局外人是不会轻易去"破坏"现成的"交易"的。
局中人之间的博弈存在较高的"交易费用"。天下没有无须付出努力和辛劳的爱情。除非一个人的禀赋特别具备竞争优势,比如相貌超群,或者是家资殷实,又或者是直接或间接掌有大权,否则,需要为爱情投入的东西是太多了。而爱情的投入通常被认为与产出是成正比的,这就更难坏了天下痴情人。据说,现在流行的"三从四德"是:说话要听从,上街要跟从,命令要服从,挨骂要受得,挨打要忍得,花钱要舍得,...恋爱的高额交易费用,就构成了局中人的高额的机会成本。
投资组合定理——同时考察多个对象,分散爱情风险。爱情是存在风险的,分散风险的一个通常做法是"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同时考察多个对象。所以,我们常常观察到一个被追求的局中人同时在多个竞争者之间游刃有余地周旋。也有些风险规避者,在向对方"询盘"之后,一旦遭到明确的拒绝信号,会马上改变战略行动。如果把命题5演绎的结果,一部分就变成命题3的结局了。风险分摊定理证明,由于股票之间的相关性,如果将资金用于多于15只以上股票,风险就接近于零了。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在"爱情市场"上,漂亮的女子要赢得自己满意的爱情需要考察15个以上的男人?

路径依赖定理——持续的追求有可能赢得爱情。

 前面给出的命题似乎是令人悲观的,难道优秀者和有恒心者真的不能获得理想的爱情吗?当然不是这样。路径依赖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最终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最初选择的制约,最初的行为常常具有一种自我增强的正反馈机制,甚至会锁定最终结果。持续地对一个人的追求,会使被追求者形成对追求者的偏好适应,以及较高的转换成本??毕竟,让一个人持续地追求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会给潜在进入者造成一种无形的壁垒。从这个角度讲,也许爱情是""出来的。如果你对自己的意中人有信心,那么就持之以恒地追求对方吧!

2.爱情的商品特性


爱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执子之手,与子谐老",另一类为"但求曾经拥有,不必天长地久"。本文所以要分析的是前一类爱情。第一类爱情是以婚姻为目的的,是婚配择偶的搜寻过程,故爱情是一种信息商品.
爱情价值的特性
共享性   信息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使用价值的共享性,也就是说,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商品交换中为购买者所获得后,销售者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它。当A爱上B之后,作业卖方的A在对B付出了感情之后,作为卖方的A本身的感情并没有减少,他可以继续为C付出感情。而买方B在得到A的感情同时,要支付给A等同于A的感情效用的一份感情。这可以用来为解释生活中"脚踏两条件船"的现象。
虽然信息商品具有散共享性,但在现实经济活动的实践中,也具有排他性,这种排他性是通过信息产品的使用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来实现的。在爱情中这种契约就表现为婚姻。如果一个人未婚姻,即他仍然拥有爱情的"版权",那么他可以不仅可以在不同时间多次出售自己的爱情,甚至可以在同一时间出售自己的爱情,即与多个异性保持亲密关系。而一旦,其中之一的异性以高价购买了其"版权",即与其结婚,那么他的爱情将不被允许再次出售。
潜在性与层次性    与一般物质商品相比,爱情的使用价值不仅与商品生产者的素质有关,它同时也与爱情的消费者素质有重大关系。同样是一束鲜花,不解风情的人会认为多此一举;有生活情趣的人则会觉得罗曼蒂克;同样是在雨中漫步,不解风情人会觉得头脑发热泪盈眶;有情调的人则会觉得温馨浪漫。这也就是同一教育层次的男女之间更容易产生爱情在原因。受教育程度相同通常可以令爱情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有相近素质,有利于提高爱情的效用。
3.爱情信息搜寻


一个市场信息的基本问题是消费者必须知道市场上有哪些商品,它们以什么价格出售在什么地方出售。同一种商品具有不同的价格称为价格离散。价格离散在原因有三方面:
1        市场是变化和分散的,而非集中的、统一和稳定的。
2        市场经营过各中销售条件的判别。
3        商品异质性。
    其中第三个原因是造成爱情市场价格离散的最主要的原因。每个谈恋爱的人都是不同的,表现在知识、相貌、能力、财富和前途上都是不一样的。"爱我的对我痴心不悔,我却为我爱的人流泪狂乱心碎。"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两相对比其价格的离散率是相当大的,而这既不是由第一个原因造成的,也不是由第二个原因造成的。
价格离散产生了市场信息的不完备性,诱发了信息搜寻的动机。由于成本因素的制约,当事件所涉及的预期收益风险损失很小时,行为者通常不会在信息搜寻方面做太多努力;而当不确定性所涉及的经济利益较大时,则必须进行信息搜寻,以降低风险、减少损失,但搜寻的规模则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
爱情的搜寻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交易区域化是最为古老的搜寻方式,其古老程度这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舞蹈的最原始的功能之一就是为男女提高接触机会。社交会、约会、教学联谊、男女生同校学习这些都属于该种搜寻方式.
2、广告 如征婚广告。
3、中介机构,如婚姻介绍所,媒婆或红娘等。
4、现在代通讯网络。
5、信息共享  通过朋友、亲戚、同学介绍.
当爱情占优势时,那些寻找配偶的人都不愿意依靠商业性的帮助;但更为重要的是当婚姻候选人的品质差异很大,对其进行适当的分类成为择偶的决定性因素时通过朋友、亲戚、同学、联谊会以及其他非正式途径来寻找配偶就会成为一种有效率的方法。
搜寻成本与搜寻对策
个体是否采取搜寻行动,一方面与个体的边际搜寻成本有关,另一方面与个体所处的战略地位在关。人们经常见到美丽动人的姑娘身边常伴有其貌不扬的小伙子;反之,身材魁伟相貌英俊的小伙子往往找位相貌平平的姑娘为妻。假设在同等条件下,美丽姑娘搜寻的机会成本高于相貌普通的姑娘,假设前者为2,后者为1;同样,小伙子也作类似假设。

 

小伙子

相貌英俊

相貌普通

搜寻

不搜寻

搜寻

不搜寻

`姑娘

相貌美丽

搜寻

0,0

0,2

-1,1

-1,2

不搜寻

2,0

0,0

1,1

0,0

相貌普通

搜寻

1,-1

1,1

0,0

0,1

不搜寻

2,0

0,0

1,0

0,0

由上图可知,美女谈恋爱的可能性有六种支付组合,即(0,0)(2,0)(0,2)(-1,1)(-1,2)(1,1)。前五种支付组合属于不稳定均衡,最后一种支付组合才属于稳定均衡,即相貌普通的小伙搜寻,美丽女不搜寻的组合。在均衡点上,男女双方受益均为1,总收益也达到最大化(2),效益与公平达到完美结合。这说明,市场参加者是否采取搜寻行为,与边际搜寻成本和搜寻前所处的战略地位有密切关系。
搜寻的边际成本递增,而边际收益递减,当然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消费者得到最大收益,停止搜寻活动。计算表明,在耐用消费品市场上,消费者走方商场的最佳搜寻次数一般在2~3次之间。爱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因而大多数人谈恋爱的次数一般也在2~3次之间,可以认为搜寻2~3次是爱情搜寻活动的均衡点。
信息不对称的婚姻市场
假设婚姻市场的参加者对于他们的意中人的效用仅掌握有限的信息,尤其是其性格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婚后仍可以与单身时一样"便宜地"寻找新的意中人或者不用付出很大的代价就能够结束已有婚姻的话那么他们有可能很快地与所遇到的并不十分满意的配偶结婚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从这一次优先的婚姻中可以得到好处,因为在结婚的同时,他们还可以继续寻找新的意中人。但是,由于婚姻的确是会对已婚者继续寻找配偶造成限制,即限制他们接近其他单身男女的行为。由于结束一声婚姻的成本可能是十分昂贵的(主要原因在于用于后代和用于婚姻的特殊投资)因而婚姻市场的参与者通常并不会马上与他所遇到的第一个还说得过去的婚姻候选人结婚,而是要努力去了解他们以选择更好的候选人。
更多地寻觅和更完善的信息提高了效用而这一效用是期待从婚姻中通过婚姻选择质量的改进来获得的。不过,在寻觅更佳配偶的过程中,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和其他昂贵的资源,寻觅的时间越长,从婚姻中获得利益的延迟期也就越长。一个理性的人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继续寻找更好的配偶:一条途径是对新增候选人的边际扩张另一条途径是对自己感兴趣的候选人新增信息的"边际深化",直到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在每一个边际上都相等为止。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理性的人通过"追加寻找"最终寻找的追加成本会超过从更好的候选人时,他就会结婚。因为他知道,继续寻找的追加成本会超从更好的候选人那里所得到的预期收益。
从广泛、深入的寻找和接触中所获得的信息,可以用来评价婚姻候选人的性格特性。对于那些难以评价的特性,可以通过利用容易评价的特性信息——诸如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种族和外貌等来进行部分的测定——因为这些特性同那些难以评价的特性常常按照一个有规律的方式一起变动。例如,某一个婚姻候选人是否诚实可靠、和蔼可亲,一般都与其家庭的声誉有关,理解力则与其受教育的程度有关。
因此, 一些容易评价的特性(即能代表并说明未知的特性)具有一种远远超过它们对婚姻产出所作的直接贡献的影响。一些可变量,如外貌、家庭背景等对于候选取人的后代抚育、基因构成、个性以及其他难以直接评价的特征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向导作用。
相反,传统上的一些难以评价的特性,所获得的直接影响力却很小,尽管它们是婚姻效率的重大贡献者。尤其是传统婚姻对爱情所持的明显的轻视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爱情不重要,只是由于持久的爱情与短暂的热情不容易区分,因而婚前对爱情的任何直接评价的可信度总是比较低的。这样,对爱情的间接评价就会取代对它的直接评价。例如,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和家庭背景是很重要的,因为爱情更容易在受过同等教育的和有着相同家庭背景的男女之间产生和发展。
20世纪,对性和谐的公开关注和其他特征有了实质性进步,约会增加,男女生同校学习,试婚以及与婚姻候选人之间的其他接触都提高了直接评价的可信度。所以,现在人们更关心的是个人的性格特征而不是家庭背景。但是,这并不必然意味着,个人性格特征对婚姻福利来说,现在比过去更重要。

  参考文献: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詹姆斯莫里斯 詹姆斯论文选 商业印书馆 1997
加里·斯坦利·贝克尔 家庭论  商业印书馆 1991年
乌家培,谢康,王明明  信息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聂辉华 刘光谱 不完全竞争的爱情经济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爱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执子之手,与子谐老",另一类为"但求曾经拥有,不必天长地久"。本文所以要分析的是前一类爱情。第一类爱情是以婚姻为目的的,是婚配择偶的搜寻过程,故爱情是一种信息商品.
爱情价值的特性
共享性   信息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使用价值的共享性,也就是说,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商品交换中为购买者所获得后,销售者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它。当A爱上B之后,作业卖方的A在对B付出了感情之后,作为卖方的A本身的感情并没有减少,他可以继续为C付出感情。而买方B在得到A的感情同时,要支付给A等同于A的感情效用的一份感情。这可以用来为解释生活中"脚踏两条件船"的现象。
虽然信息商品具有散共享性,但在现实经济活动的实践中,也具有排他性,这种排他性是通过信息产品的使用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来实现的。在爱情中这种契约就表现为婚姻。如果一个人未婚姻,即他仍然拥有爱情的"版权",那么他可以不仅可以在不同时间多次出售自己的爱情,甚至可以在同一时间出售自己的爱情,即与多个异性保持亲密关系。而一旦,其中之一的异性以高价购买了其"版权",即与其结婚,那么他的爱情将不被允许再次出售。
潜在性与层次性    与一般物质商品相比,爱情的使用价值不仅与商品生产者的素质有关,它同时也与爱情的消费者素质有重大关系。同样是一束鲜花,不解风情的人会认为多此一举;有生活情趣的人则会觉得罗曼蒂克;同样是在雨中漫步,不解风情人会觉得头脑发热泪盈眶;有情调的人则会觉得温馨浪漫。这也就是同一教育层次的男女之间更容易产生爱情在原因。受教育程度相同通常可以令爱情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有相近素质,有利于提高爱情的效用。
3.爱情信息搜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