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作文教学:中国道教养生秘诀(综合汇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6:36:16

6.静功总说
前面所列二十七条问答,凡与静功疗养有关的事项,皆已从各方面设想,而畅所欲言,惟实际工夫下手做法尚未详尽。再补充说明如后:
神经衰弱症,目前尚无良药可医,含磷质的药品虽号称补脑,亦嫌名实不符;其它一切兴奋剂,或镇静剂,只能收暂时的效用,药性过了,仍旧是衰弱,或更加严重。
使脑筋绝对安静,排除一切思想,这是下手工夫最要紧的原则,也是神经衰弱最有效的良方,但因人们思想习惯,由来已久,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办到;为求达到这个目的,古人就立出许多法门,比较起来,以庄子“听息”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呼吸之气,初下手只用耳根,不用意识,并非以这个空虚念头代替那个念头,更不是专心死守鼻窍或肺窍,也不是听鼻中有什么声音,只要自己觉得一呼一吸的下落,勿让它瞒过,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皆任其自然变化,不用意思去支配它,听到后来,神气合一,杂念全无,连呼吸也忘记了,渐渐地入于睡乡,这才是神经由衰弱恢复健康的过程中最有效力的时候。就要乘这个机会熟睡一番,切不可勉强提起精神和睡意相抵抗;睡醒之后,可以从头再做听呼吸法,又能够安然入睡。若是在白昼间睡了几次不欲再睡时,不妨起来到外面稍为活动,或拣树木多、空气洁的地方,站在那里做几分钟吐纳工夫也好,或做柔软体操、练太极拳也好,但要适可而止,勿使身体感觉疲劳;回到房内,或坐或卧,仍旧做听呼吸的工夫,还可能入于熟睡的境界。
凡患神经衰弱的人,大半兼有失眠症,安眠药片不宜长服,只有听呼吸一法,可以根本解决问题,毫无流弊,而且与《黄帝内经》上所说阳入于阴的理论相合。(《灵枢·大惑论》:“卫气常留于阳,则阳气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
前人书中常有“心息相依”这一个专门术语,但未说明如何依法。苏东坡的工夫,是先用数息法,后用随息法:朱子《调息箴》的工夫,则用《楞严经》“观鼻端白”法。但数息要用意去数,不能纯然无念;观鼻要开眼观,时候久了,眼神难免疲劳;只有《庄子》听呼吸法,心中不需要起念,久听也不觉疲劳,才真能合于“听息相依”这个轨辙。今将这三种方法列举如下,并加以浅释,好让学者自己去实验:
苏东坡养生说(见东坡志林卷一):
原文:“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白,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兀音屋)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其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人;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渐灭,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于此。”
浅释:注意养生的人,食物要有节制,必须等到腹中觉得饥饿时,才可以进食,尚未吃得十分饱满,就应当停止;每餐后宜到室外空旷地方自由自在的散步些时,使腹中的食物大部分都消化了,此时就回到房里去准备做静功;不论是白天或是夜晚,也不论用坐式或用卧式,听各人自便;只要管住自己身体不让它动摇,像木头人一样,就算合法。身体已经安置好了,即照佛家所说的法门和老子所讲的工夫合起来做,用两眼观看自己的鼻尖,并同时用意数鼻中呼吸出入的次数,要诀贵在勿忘与勿助,“勿忘”就是“绵绵若存”,“勿助”就是“用之不勤”。普通数息法,若数出息即不数入息,若数入息即不数出息,一呼一吸,只算一次,不能算两次,数到几百次以后,心中寂然如虚空。身体兀然如山石,不需要勉强去禁止和制伏它,身心二者自然都安静而不动了。数到几千次以后,或无力再数下去,此时另有一个法子应付,叫做“随”字诀,当息出时,心也随它同出,当息入时,心也随它同入,有时或感觉这个息似云雾蒸发散布于周身无数的毛孔中(原文“八万四千”是形容身上毛窍之多,不是实在的数字),不由鼻孔出入。工夫做到这样地步,久远以来的各种病苦和障碍,都能够逐渐灭除,心里也就自然明白而开悟了;譬如瞎子,此时忽然眼睛透亮,自己能够看见道路,用不着再求他人指引了。
(2)朱子调息箴(朱子全集第八十五卷):
原文:“鼻端有白,我其观之;随时随处,容与猗移(容与,闲暇舒适之义。猗音依,猗移,随顺之义)。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翕(翕音习),如百虫蛰。氤氲阖辟,其妙无穷。谁其尸之('尸’字作'主’字解)宰不之功。”(后四句节略)
浅释:观鼻端白,原是佛教楞严经上二十五个圆通法门中第十四个法门,苏东坡、朱晦庵两人都采用了这句话,但他们的说法并不完全和楞严经相同。朱子的意思是说:做这个工夫,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身体总要安闲而舒畅,不要弄得周身难过;又要心平气和、顺其自然,不要勉强执着。气机静到极处,它自然要动,就像春天的鱼类,浮在白面嘘气;气机动到极处,它自然要静,就像冬天的虫类,伏在土里翕气(“翕”是聚敛收摄之义)。此时身中之气,交互团结,有天地氤氲之象;一动一静,有乾坤阖辟之机,妙处是说不尽的。若问是谁在那里做主?其实并无所谓主宰,而是自然的功能。
(3)庄子心斋法(庄子第四篇·人间世):
原文:“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浅释:颜回是孔夫子的学生,仲尼是孔夫子的外号。颜回问“心斋”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孔夫子说,你应该把心里的念头集中在一处,不要胡思乱想;等到念头归一之后,就用“听”字诀,但不是用耳听,是用心听;这还是粗浅的说法,就深一层工夫讲,也不是用心听,而是用气听;到了这样境界,耳听的作用早已停止了,神和气两者合而为一,心也不起作用了。气的本质是虚的,它要等待一件东西来和它相集合,只有“道”这个东西常和太虚之气集合在一起,工夫如果做到心同太虚一样,就算是心斋。
以上是孔夫子告颜回问心斋工夫的做法。这种工夫是一连串做下去的,中间本无所谓阶段,但为学者容易入门起见,不妨在整个工夫中划分几个步骤,再详细的加以说明:
第一步:“若一志”。“若”字作“你”字解,“志”就是思想,也可以说是念头。当起首做工夫的时候,心中思想要专一,不要有许多杂念在里面打搅,杂念如果不扫除干净,工夫很难做得好。
第二步:“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等于“毋”,也可以作“勿”字解;“之”字是代名词,指所听的对象而言;“以”字作“用”字解,念头归一了,就开始做工夫,用“听”字诀。普通所谓听,本是用两个耳朵听各种声音;此处所谓听,决不是听声音。人们就要发生疑问了:既说是听,必有所听的对象,不听声音,又听什么?这个问题,在各家注解上都找不到明确的回答。今日特为指出,初下手就是听鼻中呼吸之气。凡呼吸系统正常而不发生障碍的人,鼻中气息都没有声音,所以说“勿用耳听”;虽是没有声音,但自己却能够知道鼻中气息一出一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细,纵然是聋子,也会有这个感觉,所以说“听之以心”。
第三步:“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此处又引起问题了:心是有知觉的,还可以说得上一个“听”字;气是没有知觉的,如何也能够用它来听?心所听的对象是气,气所听的对象又是什么?若说用气来听气,这句话在理论上讲不通,究竟怎样解释才好?答曰:听息的工夫做得时间长久,心和气已经打成一片,分不开了,气不能作为心的对象了,不能再说用这个心,听那个气,所以说“无听之以心”。此时身中的神和气虽然团结在一处,尚未达到混沌境界,还稍为有总知觉,继续做下去,并不需要很多时间,自然就完全无知觉了。从有知觉到无知觉这一段暂时的过程中,与其说以心听气,使心和气相对立,不如说以气听气,使心和气二者之间泯去裂痕,所以说“听之以气”。此处虽仍旧说“听”,实际上就是不要再着意于“听”,成语所谓“听其自然”。“听之而已”、“听他去罢”,这几个“听”字是此处最好的解释。
第四步:“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初下手做工夫,注重在“一”字诀;等到念头归一之后,就注重“听”字诀,假使长久的抱住一个“听”字不肯放松,也嫌过于执着,再后就要用“止”字诀了;所谓“听止于耳”,就是教人不要再着意于听。此时工夫已渐渐的入于混沌境界,身中是神气合一,心的知觉已不起作用,所以说“心止于符”(符即是符合之义)。这种神气合一的状态是无知无觉的,外表上看来和睡着了一样,但内部的情况是不相同的。
第五步:“气也者,虚而待物者,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以前由浅而深的境界,一步一步的都经过了,最后到了“虚”的境界。这个“虚”是从无知无觉以后自然得到的,不是用意识制造出来的,如果做工夫时候,心里常常想着要虚,反而不能虚了。全部工夫原是由后天返还到先天,所以第五步工夫,应该就先天境界去体会。若问如何叫作先天,这件事已越出疗养法范围之外,此处不必深谈。普通用静功疗病,只要做到身中神气合一的境界(即心止于符),已足够了。
今将以上所列三种法门作一个总结:苏东坡是先数息,后不数;他所谓“随息出入”,就是随其自然,不要再去数它。朱晦庵是先观息,后不观;他所谓“不宰之功”,就是顺其自然,不要再去观它。庄子是先听息,后不听。他所谓“听止于耳”,就是任其自然,不要再去听它。三人下手的工夫虽然不同,后来都归到一条路上,学者可以参合而用之。
青年神经衰弱者,用此法三个月,可以愈十分之七八;中年神经衰弱者,用此法三个月,可以愈十分之五六。但病有轻重之别,此指病重者而言,病轻者差不多可以痊愈。出疗养院后,回到工作岗位时,每日早晚仍宜抽空做两次,勿使间断,才能继续维持已得之效果,逐渐完成未了之余功。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三)[分享]
三、挖掘生命体的奥秘
--存思之术
存思,葛玄《五千文经序》中说:“静思期真,则众妙感会”,司马承祯《天隐子》中说:“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指的是一种注念身内外诸神,使之驻身不去,使身与神合,以达长生不死的一种养生方术。道教认为,天地之间,人体之内,到处都有神灵居住的宫室殿阁,琼楼玉宇。诸神或飞升上界,掌握生死簿录,按时司察人间善恶;或镇守人体各部位关节,开生门,塞死户,调气生津,固精安神。学道者如能了解这些神灵的名号、形象、服色、居处、职司等,坚持在心中思神念真,与诸真精神交感,配以诵经、念咒、服气、叩齿咽液等术,便能感降外神降临,入镇体内;或保固体内真神镇身,安魂和神,内保脏腑,外却众邪。其上者甚至可以招致仙官前来接引,飞升上清,消除死录,成仙成神。
道教存思方术是对古代神仙家养生方术的继承与发展。在汉武帝时,即有关于方士画神祭祀,以致天神下降的记载;关于人体面首及五脏中有神的观念,也至迟在汉代就有,如《汉书·郊祀志》及注中即说“身内有五仓神”,“五仓存则不饥”。道教则对此进行了极大的丰富,使存神致神成了长生不死之道。早期道教经典《老子河上公章句》即说:“人能养神则不死,神谓五藏之神也。”《太平经》也说:“夫人神乃生内,返游于外,游不以时,还为身害。即能追之以还,自治不败也。”意思是说,人体有五脏之神,但这些神常出体外游,神不守身,人受其害。如能把这些神追回人体,人体就会自治不败。到了魏晋,道教内部发展出了一个重要的道派--上清派,上清派正是以存思作为其最重要的修炼方术。上清派经典《黄庭经》详细论述了人体面首五官及五脏六腑之神,系统提出了“三丹田”的理论与存思修行的方法。此外,上清派还构造了无数天上地下的尊神仙官,据说学道者诵经思神,念咒佩符,便能招上皇真气祥烟从泥丸宫中来入,下布全身,镇神固精,使自身与神合为一体,性命长存。尔后,道教经书中对存思之道演绎甚多,方法仪式亦日趋繁琐。
道教行存思之术时,都有一定的仪式程序。如根据《存思三洞法》规定,须是在天亮时存思“洞天”神,中午时存思“洞地”神,夜半时存思“洞渊”神。具体存思时,居于室内,面朝东,叩齿三十二遍,闭目,依次思洞天、洞地、洞渊三真,然后咽气九次,意念让三真各居泥丸上宫、绛宫、脐下丹田宫。咽气后,仰面诵祝祷之词。然后再转向南,又行另一套仪式,等等。
在道教诸方术,存思之术可谓过于繁琐,根据有关经典记载,存思之神甚至数达上千。初学者常被搞得心烦意乱。但若掌握了其中的诀窍,锻炼熟练后,自可对身体起到很好的调养作用。
对于存神的方法和意义,东汉的《太平经》记为:“夫人神乃生内,返游于外,游不以时,还为身害。即能追之以还,自治不败也。使空室内旁无人,画像随其藏色。与四时气相应,悬之窗光之中而思之。上有藏像,下在十乡,卧即念以近悬像,思之不止,五藏神能报二十四时气,五行神且来救助之,万疾皆愈。”意思是:人神生于人体之内,却常常喜欢外出游荡,如果在它极不应该外出时外出,就会严重地危害人的身体。如果人能把神追还于人体之中,使它不再随意游荡,即能保身不败。具体注念人神的办法是:在空室之中,旁边没有他人,根据五脏的颜色画成不同色调的神像,并使它与四时的气候相配合,悬挂于窗户光亮之中,心中默守此神像。这样存思不止,五行五脏之神便都回来了。神守人身,则人的一切病苦皆可除去。
《黄庭经》是道教中提介存思之术的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一,它一方面继承《太平经》中关于守五脏神的修炼方法,一方面运用当时医学发展提出的关于人体内部结构的理论,提出了守三部八景二十四真的修炼方法,即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列举出人体的八个部位,称为八景,如中八景就是喉、肺、心、肝、胆、左肾、右肾、脾,每一景都有一神主宰,人如能守住这些神,使之久居人身上,则神通自现。如存神于肺,则真息得调,而元气自生;存神于肝,则慧眼得明,而神光自现,等等。《黄庭经》中的第七、八两章被认为是此经之精要:“黄庭秘诀,尽于此矣。”
修养之道,至简至易而不烦,关键在于掌握真诀。人身之中,上自头上泥丸,下及周身百节,皆有神灵居之。发神黑白相兼,苍苍然如有华彩之色,居于脑首之巅,人之真精神名泥丸上聚于脑,眼目光明于面上,而有英华玄幽之色。鼻为天中之岳,高起如山,神气通天,出入不竭。耳门空虚而闲暇善听,耳窍幽隐,耳神所居。舌司声咽津,正其五味,性命得通。齿神坚利如剑崿刀锋。首面之诸神,以泥丸为宗主,天有九宫,而人首亦有九宫,中宫为泥丸,旁列之诸宫皆为真人之房。九宫真人着紫衣云裳,清轻如飞扬之状。因此,欲知修炼之道,不须远索他求,只要精思泥丸一部九真之法度,而炼养行持无怠,则其寿自能无穷。
心神属火而色赤,为五脏之主宰;肺神属金色白,为五脏之华盖,其质轻虚而能生成元气;肝神属木而色清,内含光明之精华;肾神属水而色玄,肾藏精又主生育;脾神属土位居中,有常所而不变;胆神属木,如青龙之光曜,人之谋虑威权皆出于胆。人体五脏六腑,贵系一身,废一不可。修炼之道总在于心内之元神,以运用身中精气,如天经之轮转无穷,往来不息。昼夜无令间断,存无守有,凝结成丹,自然长生之道可得。其原文是:
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伦,齿神崿峰字罗千,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同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
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皓体字虚成,肝神龙烟字含明,翳郁导烟主浊清,肾神玄冥字育婴,脾神常在字魂停,胆神龙跃字威明,六腑五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天经,昼夜存之自长存。
晋代的葛洪对存思之法有较透彻的理解,认为用守一之法可以代替存思:
我听前人说,在有关道术的诸种经籍中,认为通过存思之道,可以却恶防身的,有好几千种。如守体内五脏之神,九变十二化二十四生等,通过存想,使你能在体内见到这些神的存在方法,不可胜计,但均有一定的效验。但是,在存思之法中,有的往往造作数千神灵,让它们来守护自己的身体,这太过烦难,而且使你的心意受到很大的扰乱。如果你掌握了守一之法,则上述诸种存思法均可废弃,所以说知一则万事皆毕。
1.端坐存思
这种存思方法记录在《老君存思图十八篇》中,其方法是:端坐是端正坐姿来修习礼制。凡是有公事私碍,或者处于特殊的环境之中,不能控制自己,只要独自安然坐着,不让人知道,不嫌弃香火,就可以点燃起来。人们发现会发笑,也就可以不要。要去卫护他们的想法,不要再增加别的罪过。从晚上到天明,遵照时辰修习,白天的生活中,也应该平坐,坐就像平常一样,不要改变形态神色,只要不同常人,无法感觉认知。常人知觉而欣喜,就可幻化他们;知觉而讥笑轻慢,诋毁正真,误使他们招致灾祸,又毁坏子孙产业。古代学道为自己,现在学道为别人。对别人只是苟且来取悦人,不顾念心中的不喜欢。为自己的人,存心是这样,不管也已违背,违背也由心,使得感知迷惑快速,强迫要想制伏众人,有形迹没有心,不仅是白白劳作,而且还要获罪。学真的人,每个人都思真,真主要是正当时机,时机主要是善合,合了却不善,这时候不要会,会一定要包括济,济物到身上,善善互有所得舍弃恶升为仙,就叫做为会。因恶业而致败,名目很多,各不相同,象出处所遭,遭时有两种病状,一种是滞心,第二种是执迹。执迹的,适宜用心法化解它;滞心,适宜用“迹”法引导。疏导轨迹不偏离,心中遣去执着,两种病都去除,上圣的道炼成了。凡是经历过山水,多日乘坐舟车,舟车之中,山水之边缘,行走跋涉攀登,不断地休息行动,疲劳困倦就息歇,都遵照时候存礼,隐显随意适宜,存思精到审慎,自然忘却疲劳,魔邪恶人,不敢阻挠接近。应该诵经修行戒律,用善来兴居,兴居缺乏善,破坏戒律违背经义,即使再一次存礼,最终无法看到真。嫉鬼妒神,凶人恶物,更加交相冲撞违犯,烦闷苦恼产生灾祸,坐卧不得安宁,赶快存思,并长时间行功,行之检身,心存口诵,晓解明了没有疑问,来定三业。三业已经定,众多灾祸自得消散,人鬼都敬重拜伏,拥护去来,出入动静,一定会保全贞吉。所有行的,也存想尔注、三业。所有行存思的,快去回忆它。
2.卧法存思
卧作为一种方法,不要正面仰躺如同尸体,应当侧身榜检。身体不要随便放纵四肢,不可以高枕。大约三寸左右,香药当枕头,不要用恶木,有秽臭之味,冲犯泥丸。即使行途权假,经常应当提防,卧下起来念咒许愿,善念存在心中。心中保存朝礼,一时也不能缺少,缺少了妨碍公私,随后都要忏悔。
3.存神炼气
这种方法是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存神炼气铭》中介绍的。
身是神气的家园,神气如果存在,身体健康体力强健;神气如果散失,身躯就死灭了。如果要想保存身躯,先要安定神气,也就是气是神母,神是气子,神气假如都具备,就会长生不死。如果要安神,需要炼元气,气在身躯里,神注念气海,气海充实盈足,心安静神平定,定如不散失,身心凝静,静达到定具备,身体保全年代永久,经常住道之源,自然成为圣。气通达神的境界,神与身中慧命相通,命停住身保存,合乎于真性。日月一般年龄,道成究竟。依铭修炼真气,要想学习这种方法,首先要绝粒,安心于气海,存神在丹田,摄取心神安静思虑,气海如果有了,自然饱满了。专心修炼的,一百天小有成绩,三年可获大成,开始进入五时,接下来通七候,神灵变化,出没自在,峭壁千里,去住没有阻碍,气如果不散失,就会气海充实盈足,神静丹田,身心永远稳固,自然回复容貌保留颜色,变化躯体成为仙,退隐显示自由,通灵百变,名叫度世,号称真人,天地和日月一样永存。这种法子不用服气,不咽津,不辛苦,要吃就吃,需要停止马上停止,自由自在,没有阻挡没有障碍,五时七候,进入胎息定观。学道的人,入存在五时:
第一时,心动多静少,思虑关联千万情境,取舍没有常规,忌虑度量,仿佛野马,是平常人心。
第二时,心静少动多,收摄动趋入静,心多散失逃逸,难以压制收伏,用辛勤来摄伏,追蹑道的开始。
第三时,心动静各占一半,心静象收摄,心常常静散各占一半,用心勤策,慢慢地接近调和圆熟。
第四时,心静多动少,收摄心逐渐圆熟,一动就立刻收摄,专心关注一种境象,失去了立刻又获得。
第五时,心一向纯正平静,不论有事没事,接触了也不为所动,从此以后,处显而进入七候,行功自得。
第一候,宿疾一齐消除,身子轻盈心情舒畅,停心入内,神平静气安定,四大适然,六情沉静空寂,抱一守中,喜悦一天比一天新,名叫做得道。
第二候,超过平常限度,容色返回孩童颜色,形悦心安,通灵彻视,迁移居住到另外地方,选择地方安置,邻居乡里朋友,不要有旧相识。
第三候,延寿年龄达千年,名叫仙人,游历各处名山,自在飞行,年轻幼童待卫,玉女歌声飞扬,足踏烟云彩霞,绿色云朵捧足。
第四候,炼身变为气,气环绕身躯光亮,名叫真人,存在消亡自在,光明自照,白天黑夜长明,游历各个洞宫,各路仙人待身侧立。
第五候,炼气成为神,名叫神人,变通自在,作用没有穷尽,力可拎动乾坤,可使山移动海涸竭。
第六候,炼神合色,名叫至人,神已经通灵,色形没有定形,对机施化,随物显视身形。
第七候,身超越物外,迥然超出常伦,大道玉皇,一起居住在灵境,圣贤聚集会合,弘扬演化至真,造化通灵,事物没有不通达的,修行到这儿,才到达道源,万行休止停息,名叫究竟。现在的人,学道一天比一天浅,甚至达不到一候,怎么能够通灵,心中守着愚夫愚妇之情,身中积满了污秽,随着四时的变化,形体衰竭,至于死亡,叫做得道,错了。这种胎息定观,是留神驻形的方法,法术在于口诀,没有写在文章中。有德的至人才得遇上这种方法。仔细留神会意,一定可以获得是毫无疑问的,贤明通达的人,碰上那圣了。
4.存思玄白之道
梁时的陶弘景在《真诘》中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存思玄白之道的存思方法。
守玄白的方法,可以天天坐卧任意。存在泥丸中产生黑气,存在心中产生白气,存在脐中产生黄气,三种气都有了,仙象云一样覆盖在身上,随即变成火。火又环绕身躯,全身通透洞彻,内外都这样。天明行功到正午就停。接着服气百二十遍才完成。行道到达这种境地,使人长生不死,所有危害都无法入侵。所称做的知白守黑,想求死都办不到;知黑守白,所有邪气都消散退却。特别是吃六畜的肉和五辛的菜,应该在别的地方静思。特别禁忌房室之事,行房室就会死。
这种方法与守一相类似,但作为一种方法,关键是存思的神逐渐地减少。禁忌房室比守一严格,守一的禁忌在于节制它。开始存气,出去象小豆,渐渐地大到冲天。三气如烟雾缠绕身躯,共同成为一片混沌,突然产生火在三烟之中,又和合景象来修炼一身。一身的里面,五脏照明光亮,这也是要紧的方法。
5.守一
守一是早期道教最基本的修养功夫,它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存思之法。它是守持身中魂神或精、气、神,使之不向外散逸而长驻体内的内修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静坐的时候要做到“神气混然”的境地。道教认为,形、神相合则生,形、神相离则死。修道者为了形体不坏,长生成仙,必须割弃嗜欲贪念,断绝神魂外驰的通路,使其长驻体内;而神又是由精气凝聚而成,为了使神不外驰,又必须长养精所,使其不外泄散逸,与神合而为一。
守一一词,出自《老子第一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意即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老子河上公章句》则对此引申为:“人能抱一,使不离于身,则长存。”即把使精神与形体不离散的“抱一”,看成了长生之道。“抱一”一词在《太平经》中就发展为“守一”,并说,守一即精、气、神三者合一之意。
关于“一”的含义,道教中历来有诸多解释,如《老子河上公章句》中解释为“一者,道始所生太和之精气也”;《太平经》中解释为:“一者,心也,意也,志也。念此一身中之神也。”把“一”主要看成是某种精神性的东西;《老子想尔注》则把“一”解释为“道”,并演绎为太上老君:“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等等。但是,后来道教主要把“一”解释为“气”或“元气”,如《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元气论》中说:“一者,真正至元纯阳一气,与大道同心,与自然同姓。”同书卷六十一《五厨经气法》注中说:“一气者,妙本冲用,所谓元气也。”
道教自来十分注重守一之法,如东汉末行世的《太平经》,谈守一的地方便很多。两晋南北朝时,守一之术盛行,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地真》中专述守一,并将守持精、气、神,具体化为“宝精”、“行气”、“服药”诸方法。上清派又将守一演化为“存神,将魂神观念人格化为身内外诸神,谓人身五脏百脉皆由各种神灵驻守,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等身外诸神,也主守人体的某些部位。神灵驻守人身,人才能长命;存思身内外诸神,才能使百神守身,长在不死。唐人闾丘方远摘抄《太平经》中谈守一的内容,辑为《太平经圣君秘旨》,十分强调守一在修持仙道诸术中的重要性:“夫守一者,可以度世,可以消灾,可以事君,可以不死,可以理家,可以事神明,可以不穷困,可以理病,可以长生,可以久视。”似乎把守一看成了入世进取、享受,出世长生不死的万能之药。不过,守一主要是早期道教奉行的方术,隋唐以后,守一逐渐与行气、导引等术融合而演变为内丹术。
我们先来看一下《太平经》中对守一的方法意义的论述:
你若知道守一之术,则万事可由此而成。从古到今,人之所以能成为圣贤,就是因为他们懂守一之术,所以说,古今的要道,都倡导守一。守一可使你长存不老,所以守一之术,称为“无极之道。”
所谓守一,就是守自己的意念、精神。《太平经》说:“一者,心也,意也,志也。念此一身中之神也。”《太平经》认为,人体生命的特点就是有形有神,其中,形是导致人死亡的部分,而神则是可以导致人不死的部分。人死就是神离开人的躯体,躯体失神则腐烂为土。所以,假如能把神守住,使它不离开人的躯体,人就长存。可是,在一般人的身上,精神却常常与人的形体相分离,以致使用人的形受各种不良欲念的左右。因此,圣人教人以守一之法,努力使精神守于身中,这样坚持不懈,精神自然内聚于身,这就是长生久视之道。
守一之法,开始时要闲居无为,独入茅屋之中,并应重墙厚壁,使自己听不到喧哗之声。接着便要行斋戒,使自己目不视邪恶之事,并要坚定守一的信念。然后闭目内视,意守腹中。
这样,行之既久,《太平经》认为会很自然地带来各种效验:“瞑目还自视,正白彬彬,若且向旦时,身为安著席。若居温蒸中,于此时盘骨不欲见动,口不欲言语,每屈伸者益快意,心中忻忻,有混润之意,鼻中通风,口中生甘,是其候也”;“久即彬彬自见,身中形渐轻,精益明,光益精,心中大安,欣然若喜,太平气应矣”;“故人能清静,抱精神,思虑不失,即凶邪不得入矣。其真神在内,使人常喜,欣欣然不欲贪财宝,辩讼争,竟功名。”即一方面,在生理上,通体温暖舒泰,举手投足时,轻巧自如,鼻中通风,口中生甜津;另一方面,在心理上,欣然若喜,并很自然地不再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
除了上述身体内部的感应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太平经》认为,守一还有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可以使老人变少年,白发变黑发,齿掉后再生。这样守一一个月,可多活一年,守两个月,可多活两年,依次类推。另外,常常守一,还可以使你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最后就使你随心所欲,得道成仙。
人本来是由混沌之气变化而成的,混沌之气亦称阴阳之气,由此气而变成精,精再转为神,然后才有包含精气神三者的人。因此,想要长寿的人就应当守气,并使它与神相合,精不外泄,让此三者合而为一。这样时间一久,就会觉得形体越来越轻,精神更为灵悟,心中安然,欣然若喜,这就是太平之道气的效验。这是不费筋力而自然可得的,一得以后,内则可以长生不死,外则可以很好地处理各种事务。
葛洪在继承前人守一术的基础上,还把守一分为“守真一”和“守玄一”两法,他在《抱朴子内篇·地真》中说:“夫长生仙方,则唯有金丹,守形却恶,则独有真一,故古人尤重也。”即认为金丹术是长生仙方,守真一则可守形长存,避免众恶,所以古人对此极为重视。根据葛洪的描述,守真一之术大致是存思北极大渊中的奇景仙境或人身中的丹田之神,从而使人的意念凝聚起来。
葛洪对守玄一的功法,比守真一还要重视。葛洪认为,此术比守真一容易修炼,不但具有守真一功法守形却恶和通神的效果,还有分形和内视的作用:“玄一之道,亦要法也。无所不辟,与真一同功。……守玄一复易于守真一。……守玄一,并思其身,分为三人,三人已见,又转益之,可至数十人,皆如已身,隐之显之,皆有口诀,此所谓分形之道。”即是说,在守玄一时,可以使自己的身体成为一模一样的三个,继尔又可以由三个分为数十个,根据特殊的口诀,这些身形可存可亡。葛洪这种对守玄一后能够分形见神的描述,事实上不过是那些本来迷信鬼神和法术的道士在炼功过程中出现的幻觉。
人能知一,则一切尽在其中。知一的人,可以无所不知。不知一的人,则对什么都并不是真正知道。道产生时即是一,独立无偶。一各处分布,即为天地人,因此天地人也称“三一”。天得一才显得清明,地得一才坚实安宁,人得一才有生命,神明得一才灵慧。是一使金属下沉,羽毛在水中上浮,使高山耸立,百川奔流,一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你注念它它就存在,不去注意它就不在。心中存一则吉利,背弃之则凶险,保一于身中则寿长无极,失一便会短命夭折。所以《仙经》上说:你想长生不死,应当明白守一之术;饥饿时守一,一会给你带来粮食;口渴时守一,一会给你带来水浆。一还有姓名,身着服装,在男人身上长九分,在女人身上长六分,有时在脐下二寸四分处的下丹田中,有时在心下绛宫金阙处的中丹田中,有时则在人两眉间的上丹田中。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四)[分享]
四、回光返照
--内视之术
内视就是眼睛不向外看,而是向内注视自己的体内。对此,近现代道教名家在《黄庭经讲义》中说:道家的工夫,视不用眼睛,听不用耳朵。久视并不是讲眼睛向外看,而是神向内视,内视又叫做返观。人如果能够经常运用返观内照的功夫,自然疾病就无法侵入。
1.内视体内五脏
内视的方法很多,《老君存思图》中介绍了一种内视体内五脏的方法和步骤。
凡是存思的时候,都是闭上眼睛内视,人体多神,一定以五脏为主。负责各自料理自己的事,事情分别取得成功,成功平正就一而不二,就会使原来隐藏的显示出无邪的姿态,无邪就所有东西仿佛都可以看见。看见了就和圣符一样,和圣符一样就可弘扬积学,自然感知领悟。所以要日夜存思,不应该松懈怠慢。存是什么呢?是敦,是轮。思是什么呢?是司,是嗣。不要因为轻浮急躁而丧失根本,学习凭借重厚得宗,得宗就轮回转动不停滞,轮回转动没有停滞就常存不消亡,不消亡是因为司察善恶,善恶在于嗜好欲望有所偏颇。嗜好欲望有所偏颇,受憎回惶,在生与死之间来回,劳苦没有停息,没有人能达到根本,在于一心向望延续,还要想着子孙的存在,从无有进入无间,无为而无不为,称为微妙玄通,和光挫锐,济度无穷。因此为学的基础,以存思为首要的。存思的作用,以五脏最显著。脏是什么呢?就是藏。潜伏神气隐去才智,不加炫耀。显示才智要想有所作为,有所作为的欲望一天天显示出来。显示一下就收回,掩饰一下就可以了。明亮而不耀眼,才智沉静神气凝定,清理欲念达到内中明净,好像玉山内体通明,达到那时候的道理,久视可获长生。
第一见肺,红白色,七叶,四长三短,紧接喉咙之下。
肺是什么?是脑,是伐。善恶的开始,有所先兆却还没有显明,显明了就伐善于,善被废除自然恶随之产生,讨伐人的命根。命根断还是不断,关键在于这个脏器,这个脏器藏魂魄。魄是什么?是粕,是著。人的炫示显耀,没有不与欲望相关连的,欲望一天天显示出来,丑恶如同糟粕。愚蠢庸俗的人阻滞它,没有认识到精神根本,现在宁愿舍弃显著,留存并使其显示出来。魄就会肃然,不可以作恶,恶急应该改变,原来留存的火气,和金相合相成,就不分其颜色红白的叶数。纳言取其和成德,德产生于肺,终止于脾,脾是一又兼济二。兼济的是信。
第二见心,好象是没有开放的荷花,又好象是悬赤油囊,长三寸,在前。
心是什么呢?是深,是斟。是非还没有分清楚,更要仔细考虑,失败就会灭身,成功就会得道。祸福的深浅,关键在于这个脏器。这个脏器藏神,神是什么呢?是申,是真。智慧的本体,是使屈能申张,保存而使之显现,神就会稳定,认识达到真知,不能估测深厚。
第三见肝,苍紫色,五叶三长二短九寸,在心下。
肝是什么呢?是干,是还。领悟到恶气可以更改,决定了的事不再疑惑,行善事建立功业,做事情不懈怠,在于这一脏器。这一脏器藏魂,是纷是回,众多不一的俗海,回转归向道门,保存而使之显现,魂就会欢欣,欢进勤立,作成好的功业。
第四见肾,苍色,好象覆双(氵七)杯,长五寸,侠胁两膂,贴着脊。
肾是什么呢?是紧是津。津惯于喜好紧,紧不如慢,津润泽没有穷尽,济度没有限量,通达道行祛除俗气,在于这一脏器。这一脏器藏精,精是什么呢?是清是灵,举止因为从容而清晰,变化没有障碍,神气灵魂的来回,提携空极,保存而使之显现,精就会透明而不分散宣泄。
第五见脾,黄苍色,其中有一尺曲,(扌翕)太仓,胃上。
脾是什么呢?是裨是移。清凝潜润,对一切都有好处,可以安定可以变更,而不缺乏已经有所成功的,在于这一脏器。这一脏器藏志,志是什么呢?是至,是异。潜润密化,顽鄙不同常人,保存而使之显示,确实验证治志就可以明白地达到道的境界。
2.内视吾形,由始及长
宋代曾慥的《道枢》篇中介绍了一种让人的“法身”成长的方法。
涓子说,让人自立的道行,他的身体仿佛桎梏,他的性情仿佛多出的病疣。明白它是对的,所以作修身养性的方法。那些吐纳咽漱按摩采取云的都是小道行。所以先前至人,返老还童,太一含真,都有关键所在。我只是试着炼神育胎而行内想的法门。安静地坐在寂静的房子中使心沉静,将左股加在右股的上面,左右手都放下,使身体空虚仿佛三足的鼎似的,在这时候想象他的左肾是太阳,右肾是月亮,太阳中冒出白气,进入到精海的里面,变成红色的了;月亮中冒出红气,进入到精海的里面,变成白色的了。二种气交相结合,凝聚集结成真气,变成婴儿,透明光亮如同玉一样。视我的形体,恰好象起始一样,想象着象卵在那儿一样。百骸都具备,渐渐地生长,跪在精海之中,左右手交叉,从顶门进出,离开躯体,自由自在地周游,可以脱离天地的算数。
3.内观澄心,生道常存
《太上老君内观经》则集内视方法之大成,对内视养生法作了系统介绍。
老君说: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得以生长,承受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和合,人接受他的生长。起初一月是胞,是精血的凝集;二月是胎,形状为胚的先兆;三月阳神是三魂,动着生长;四月阴灵是七魄,静为的是镇形;五月五行分藏,为了安神;六月六律定腑,是为了滋灵;七月七精开窍,是为了达到光明;八月八景神具,是真灵降落;九月宫室罗布,是为了定精;十月气力充足,万象得以成就,元和哺食,一刻也没有停歇。太一帝君在头,叫泥丸君,是总众神;照生识神是神的灵魂;司命在心是纳生元;无英处在左边,是为了制三魂;白元处在右边,是为了抓住七魄;桃孩住在脐是深精的根本,照着各个环节,产生出各种神气;因此浑身上下神都无处不在;元气入鼻是为了灌泥丸;因此神气清明,形态一定安定;运动住止与心相联系;因此讲生,原因就在这儿。我内观是历历分明。心是禁,一身的主宰,心可以禁制,使形体精神没有邪恶。心是神,变化而无法预测,所以没有一定的形状。因此五藏藏五神:魂藏在肝,魄藏在肺,精藏在肾,志藏在脾,神藏在心。字不同是由于随意命名。心是火,南方太阳的精华,主火,上为荧惑,下应心。颜色红,三叶,象莲花,神明依泊,从所名。那神是不青不黄,不大不小,不短不长,不曲不直,不柔不刚,不厚不薄,不圆不方,变化不可预测,混合阴阳,大可包容天地,细可进入毫芒,约束它就正,放纵它就狂,清明纯净就生长,浑浊浮躁就灭亡,明亮足以光照八表,暗淡足以迷惑一方,只要能够虚无静寂,生道自常,永保无为,其身可以昌盛。因为它没有形状,所以没有谁可以命名它,祸福吉凶都是由于它。因此圣人设立君臣,明确赏罚,设置官僚,制订法度,方正来教化人。人因为困难而屈服,只在于心,心如果清明纯净,那么万祸就不会产生。因此流浪生死,沉沦恶道,都在于心。妄想憎恨喜爱,取舍去来,染著聚结,慢慢地自相缠绕,转转系缚,无法获得解脱,就到灭亡,仿佛牛马,牵引重物走在泥泞中,随转增加而陷入埋没,无法自行脱出,就到死,人也是这样。一开始生出来的时候,神元清明纯净,干净得没有杂物,既然表现为有形的物体,形体染上六情,眼睛贪恋色彩,耳朵为声音所阻滞,嘴巴热爱鲜美的味道,鼻子乐于接受香气,意志上有着强烈的仰羡,身体要想既肥硕又轻盈,从此流浪,不能够自我领悟,圣人善良的想法,没有办法教而化之,使其内观自身,使心澄明。
老君说:仔细地察看这一身体,从虚无中来,随缘的运作会合,积精聚气,乘华降神,和合接受生命,法天象地,含阴吐阳,分错五行,来顺应四时,眼睛是日月,头发是星辰,眉毛是华盖,头是昆仑,分布排列好宫殿,安放好精神,万物之中,人最富有灵气,命合乎道,每个人都应该珍爱它。内观这身体,只有人是尊贵的,却不知道自己珍惜,随便染上各种尘埃,不洗净恶臭污秽,污浊羞辱形神,仔细地审视外物与自我,哪个疏远哪个亲近,恪守道行得以长生,行善事行以保真,世愚役役,白白地枉自痛苦辛酸。
老君说:从道受分称为命,自一禀形称为性,所以任物称为心,心有所忆称为意,意之所出称为志,事无不知称为智,智周万物称为慧,动而营身称为魂,静而镇形称为魄,流行骨肉称为血,保神养气称为精,气清而驰称为荣,气浊而迟称为卫,总括百骸称为身,万象备见称为形,块然有阂称为质,状貌可则称为体,大小有分称为躯,众思不测称为神,邈然应化称为灵,气来入身称为生,神去于身称为死,所以通生称为道。道这种东西存在却没有形状,虚无却有情,变化无法预计,通达神的众生,存在于人的身体,就称做神明,就是所谓的心。因此教人修炼道行,就是修炼心;教人修炼心,就是修炼道行。道无法看见,由于生命而修明它,生命无法恒久,依靠道行来固守它。假如生命灭亡那么道行也就荒废,道行荒废了那么生命也就消亡,生命道行合而为一,那么就会长生不死,羽化而成神仙。人无法长久保全是由于不能够内观于心。内观没有遗漏,生命道行永久存在。
老君说:人之所以流于浪荡厌恶道行、沉沦于污浊,是因为六情而生弃念,再生六识,六识有所分别,束缚其憎恨与喜爱,去来和取舍,惹上烦闷苦恼,和道行长相分隔,因此内观六识,随即产生六欲。识从什么地方产生呢?识从欲中产生。欲从什么地方产生呢?欲从识中产生,妄想颠倒就产生了识,也叫做自然,又称做无为,原本虚无宁静,元中不存在识,存在识的分别,产生于各种邪见,邪见已经产生,到处都是烦闷苦恼,无论何地都受束缚,流浪生死,永远丧失道行了。
老君说:道不存在生死,可是形存在生死。因此讲到生死的,属于形而不属于道。形具有生命的原因是由于它修得道行;形死灭的原因是由于丧失它的道行。人能够保全生命恪守道行,就可以永久存在而不消亡。
老君说:人能够经常清净他的心,那么道自然会来留居;道自然来留居,那么神明存在身上;神明存在身上,那么生命不会消亡。人们往住要想生,却不能够虚心,人们往往讨厌死,却不能够保神,也因为要想尊贵却不用道,要想富有却不求珍宝,要想快却脚不行走,要想肥胖却饭也不吃饱。
老君说:道因为心而修得,心因为修道而清明。心清明道就降临,道降临那么心就通,神明的存在身上,仿佛火附着卮。光明从火中产生,火从炷发出,炷由于油而润,油依靠卮而容留,四个假如失去,明从哪儿产生呢?也好象清明依赖神的照亮,神依靠心而存在,心因为形而具有,形因为道而完整,一样东西不具备,清明又依靠什么呢?因此称为神明,是由于眼睛看到耳朵听到,意知心觉,区分事物的事理,细小的都明白,因为神而清明,所以叫神明。
老君说:虚心是分派其实在;无心是去除其存在;定心是使不动摇;安心是让其没有危机;静心是叫其不乱;正心是让其不邪;清心是让其不浑浊;净心是让其不污秽。这都是因为有让其清除之令。四种明摆着的,心直是没有反覆;心平是没有高低;心明是没有暗昧;心通是没有窒碍。这些都是原来自然明白的。大致讲这几种,其余都能想到了。
老君说:晓得道容易,相信道困难;相信道容易,行道困难;行道容易,得道困难;得道容易,守道困难。固守却不丧失就可永久存在了。
老君说:道是无法用言传口授可以获得的,始终虚心静神,道自然会降临。愚笨的人不晓得,劳形、苦心、役志、躁神而道却越加遥远,神越悲。违背道来求道,应该慎重选择。
老君说:道贵在能够长久保存,保护神使根本得到稳固,精气不散失,纯白不区分,形神合乎道行,飞升昆仑,比天先获得生命,天过后仍得到保存,进出没有停歇,不由其门,吹阴煦阳,约束魄抓住魂,眷属达亿年,子孙千年不绝,黄尘四起,骑羊真人,金堂玉室,送走过去迎接新生。
老君说:内观的方法,静神定心,胡乱念头不产生,邪妄不侵入,稳固身体和万物,闭上眼睛思索,外表内在都清虚空寂,神道微深,外藏万千境象,内省察一心,明白清明静定,宁静烦乱都平息,念念相连结,深根宁极,湛然常住,杳冥难以预测,忧患永远消除,是非不用分别。
老君说:我不是圣人,通过学习才获得,所以我求道,没有不受持,千经万术,只在于心。
4.观乎内不观乎外,观乎神不观乎形
《灵宝毕法》中专辟有“内观”篇,对各家内视法作了综述。
《金诰》讲:大道本来就没有形体,寓在气里。广大没有外面,没有事物能容纳;大道本来就没有用,运行于事物,深不可预测,没有原理可以探究。拿形体来谈论道,道的开端有内外的分别;拿用来谈论道,道的起始存在观见的基础。看到内部而不看到外表,对身外的事物无不透彻了解而身内之状也十分明白;看到神而没看外形,外形全部具备而神明能够发现。
《真原》讲:拿一心来看万物,万物不可以称为有余;拿万物来干挠一气,一气不可以称为不足。一气归到心,心不可以为事物所夺;一心运一气,气不可以被法所役使。心源清明透彻,一照万破,也不知道存在外物;气战刚强,万感一息,也不知道存在着法。产生物的无物,来回复原本来的形象,产生法的无法,实在是完全获得真了。
《比喻》讲:用象来产生形,用形来立名。有名就推演数,有数就求得其理。那些论调,都是高上虚无。没有物能够比喻,所能够比的,象人的修炼,环节次序没有差别,成就有先后,冲和的气,凝聚而不散去,达到空虚真性,恬淡无为,神合乎道,归结到自然。在这个时候,将无心当作心,怎样称为应物,将无物当作物,怎样称为用法,真乐熙熙,不明白自己有身,慢慢进入无为的道,来进入希夷的地方,才成为入圣超凡的人。
《真诀》讲:这种法合乎道,好象通常所讲存想的道理,又象禅僧入定的时候,应该挑选福地设置房子,跪下行礼点燃香火,端正打坐盘膝,分散头发披上衣服,把握稳固拥有神灵,冥心闭上眼睛,午时之前微微起身,起火修炼真气,午后微以收拢身,聚火烧丹,不受白天黑夜的限制,神清明气和顺,自然乐于打坐。坐的时候假如听到声响也不要去听,发现情况也不去辨认,事物境象自然消散,倘若辨认事物境象,就会增加魔的力量。不能退却,赶快上前稍稍收缩,收敛时伸腰,接着拿胸稍微仰倒,仰倒时不伸腰,等待片刻,前后有火升起,高高抬升身体,不要动弹,名叫焚身。火升起,魔军自然散开到躯体外,阴邪不会进入躯壳之中。这样三两次才停止,应该想象遍布天地之间的都是炎炎的火。完了后,清静凉爽了无一物,只看到车马歌舞,轩盖绮罗,富贵繁华,人物欢欣自娱,成队成行,五彩缤纷的云朵升腾,仿佛登上天界。等到了其中,又会看到楼台耸翠,院宇徘徊,珍珠金玉,满地不收,花果池亭,不知其数。一会儿,异香四面升起,妓乐之音,嘈嘈杂杂,宾朋满坐,水上陆上都有,边笑边说,共同众贺太平,珍玩的物品,相互献上接受。在这个时候,即使不是阴鬼魔军,也不得认为好事。修真的人,摒弃断绝身外事物,甘愿忍受寂寞,要么隐身于江湖地方,要么隐遁身躯于隐蔽偏僻的角落,断绝俗念忘却性情,一举一动都有戒律,长时间经受劳苦,经历潇然洒脱,有朝一日功成法立,到处可看到这么繁华,又不能称是阴魔,将要称实际到达天宫,绝没有想到在顶中自己天宫之内脱离凡胎,所以贪恋,以为是实际境界,不采用超凡脱俗的法门,终止在身体中,阳神不出来,而胎仙无法幻化,是太阳升起在昏衢之上,做陆地神仙,能够长生不死罢了,不能够脱质升仙而归于三岛,来做人中仙子,实在可惜!学道之人应该自己考虑,超凡脱俗虽然困难但不能不施行呀。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五)[分享]
五、呼吸停止后的神通
--胎息术
炼行气之法,最后能达到鼻中无出入之气,如婴儿在母腹之中,这种境界,就称为胎息。胎息不同于行气、服气,行气、服气需吸外界之气,而胎息则是指服自身内气。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在层次和阶段上,即胎息之功一般均需服气、行气才能达到。道教关于胎息的法诀很多,如“茅山贤者内气诀”、“胎息根旨要诀”、“胎息口诀”等等,但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初学此术时,均谓以鼻引气而闭之,然后以口微吐气,使自己的耳朵听不到气随呼吸的出入之声,并以鸿毛置鼻口之间,鸿毛不动为效验。
胎息法古已有之,《后汉书》、《汉武内传》等书中均有关于能行胎息之人的记载。如《汉武内传》中说:“王真字经,上党人,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吞下泉而咽之,名曰胎息。真行之,断谷二百余日,肉色光美,力并数人。”即说有一个叫王真的人,会胎息胎食之法,他在行胎息胎食之法时,能二百多天不吃不喝,然而脸色红润,力气比几个人加起来还大。道教对胎息之术也极为推崇,视之为长生要诀。如葛洪在抱朴子内《抱朴子内篇》说:“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胎息精微论》中也说:“凡饵内气者,用力寡而见功多,惟在安神静虑,不烦不扰,则气道疏畅,关节开通,内含元和,终日不散,肤体润泽,手足汗出,长生之道诀此矣。”即是说,人习胎息,这是事半功倍之法,只要心神安宁,不烦躁,体内气道就会通畅,关节就会开通,这样,体内的元和正气,就会终日不散,使肌肤润泽,手足出汗,这就是长生不死的要诀。
1. 胎息即是呼吸天道自然之气
《太平经》认为,胎息的关键,就是呼吸天地间的元气:内气(即胎息)即是吸自然之气,人只有返回吸自然之气的婴儿境界,才能长生不死:胎儿在母腹中时,靠吸自然之气而生存。生下来以后,呼吸的则是阴阳之气。人若学道,就可以返回呼吸自然之气的境界,人能返回呼吸自然之气的婴儿境界,就能长生不死。若光呼吸阴阳之气,就会老会死。天地间有自然之气,有消息之气,人呼吸自然之气则可长生,呼吸消息之气则不能长生。因此得真道的人,能够在体内呼吸,而口鼻不呼吸。通过体内呼吸就能养性,并返婴儿之境,达长生不死。因此,想长生的人应该习内气之术。
2.胎息妙诀在于无思无虑
《胎息杂谈》对胎息的要识有精彩的论述:胎息的关键,是使内外之气不相混杂。炼胎息之人,须闭固内气,但开始时也不能排除与外气微微相通,但是千万不要让气通过咽喉,若气向上逆冲,不可抑遏,亦可徐徐放气,使之通畅。等气调匀了,再闭气,关键在于在鼻中气要徐徐出入,千万不要让它通过咽喉,这样做时,要极力抑忍,不长时间后,便会自然调畅,内外泰定。另外,胎息的要诀,又在必须做到无思无虑,使形神与自然相合。只有达到了心如死灰、形如枯木的程度,才能使百脉、关节畅通。如果心中忧烦无常,念念相继,这样去行胎息,不过是徒耗精力罢了。
3.胎息能够达到的神通
《抱朴子内篇》对胎息有这样的论述:所以行气有的可以治疗百病,有的可以进入瘟疫,有的可以禁绝蛇虎,有的可以阻止生疮流血,有的可以居在水中,有的可以行走在水上,有的可以避免饥饿干渴,有的可以延长寿命。其中关键的,只是胎息罢了。获得胎息的人,能够不用鼻口嘘吸,象在胞胎之中,就道行可成了。开始学习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暗中用心数到一百二十,才用口微微吐出它。等到导行它,都不要让自己的耳朵听到那气出入的声音。经常让入多出少,用鸿毛附着在鼻口的上面。吐气而鸿毛不动为标准。慢慢练习接着增加那心数,时间长久了可以达到一千,到达一千老年的人更少,日还一日了。行气应当在生气的时候,不要在死气的时候。所以说仙人服六气,就是讲这个。一天一夜有十二时,从半夜到日中六时是生气,从日中至夜半六时是死气,死气的时候,行气没有好处。善于用气的人,吹水,水为之倒流几步;吹火,火为之熄灭;吹虎狼,虎狼下伏而不能够动起;吹蛇虺,蛇虺蟠起来而不能离开。如果别人为兵刃所伤,吹它血就止住;听到有人被毒虫所击中,虽然没看见那人,很远为吹祝我的手,男的吹我左手,女的吹我右手,而那人虽然在百里之外,马上都好了。又中恶急毛病,只是吞了三九之气,也登时差了。但是人性大多急躁,很少能够安静来修为其道行。还有行气关键,不要多进食,和吃生菜肥鲜的东西,使人气强难闭。还要禁绝忿怒,多忿怒就气乱,既然不会得到好处,或者使人发欬,所以很少有可以做的人。我以祖仙公,每次大醉和夏天盛热,就进入深渊的底部,一天左右才出来,正是因为能够闭气胎息的缘故。
4.尹真人服元气术
此术载于宋代张君房编纂的《云笈七签》中:人身体中的元气,经常从口鼻出来。现在制约它使它不出来,就充满了丹田,丹田满了就不饥渴。不饥渴大概是神人了。所以人的始胎,不饮不啄。不饮、不啄,所以没有出入息,就会元气复。元气复,就是长生的时机。所以这样的原因,是气在丹田之中,各种脏器没有分隔,到处流动和布,没有不通的地方。因为其外面的不进入,体内的不出去,保全元气,护守真一,这称为内真的始息。始生之后,就饮食。饮食之后,就会腑脏充实。腑脏充实,就会各种脏器互相分隔。各种脏器分隔,就是丹田气丧失了它的根本。居住在脏腑之上,运行于心胸之中,数寸往来,怎么能够长久呢?这是因为没有终其分已。有枯首蹇足,槁形丧气的病患。所以至人有已见,由于恢复其气,回还其根本,使得延年长生。
服元气,首先需要澄明其心,使得无思无为,恬静澹泊罢了。所以明白绝粒的,是长生的道路,服气,是不死的妙方法门。深深相信不怀疑,努力试行不知疲倦。
经讲: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术讲:随着其出息,任由自然,当出没有到一半时,口鼻都张开,慢慢地停止,气就会向上运行,随即抬头用声音吞咽它。仰面息左,反之息右,(它的注在调气篇中记载)用气送通下胃气,(又讲用意念引气,送它到胃,胃中气转,流下方到丹田,丹田充满,就流连于四肢)转下流到丹田。又从容象开始似地咽下去,咽下后息息,就会丹田没有阻隔,丹田没有阻隔,就进入四肢,用意念运行,就会流动遍布了。基本上气息下要出于玄牝,只要使它通流就需要出来,都需要调适,不可以粗喘。如果隔气没有到达丹田,即使要想强行施为终究难以达到了。因此初服的人都多数提防充满,只要少进食,一定要勤行。勤行了气自会流转,自然的功效显著了。所讲的饮自然用来驾御世界,朝神来入微,开始于三五,成功于七九,象那样修道的人,难道是空话吗。讲气时进入腹中,都是三处有隔。初学它的人,首先感到胃中防满,噫气不停息,只要少进食,因为它就感到通于生脏,之后自己感觉到了丹田。但开始感觉气周行身中,身中调和顺畅,就是神明自然达到了。所以一定要居住在寂静的地方,克服意念运行它,功业如果成功,所处的地方可以。假如妄然动作,气就难以运行。
开始做的时候,先覆仰,总共一天一夜,限取四时。四时不亏,就气息相接。气息相接,就会丹田充实。丹田充实,就会随着意念运行。中间停歇也可以。那四时,是指寅、午、戌、子时。
采用仰势法,低枕躺下,收缩两肩,两膝伸直,两手碰着两肋。用覆势的方法,用腹部抵着床,用被搘胸,用脚一齐伸开。仰咽,就让气从左下行,覆咽,让气从右下行。咽气的时候,都要让发出声响。有津液出来,也一定不要咽。就需要出息气之。如果用入息,就会有生风随之进入,不可以不谨慎它。咽气中间,就不要随意休息,等心喘都平定,接着才可以再做。开始用气时,一定要安静稳定,坦然无事,气就会流通。如果心有东西拘束,就会窒息堵塞不流注。小心不要怀疑担忧,也不要害怕失败,也不要担心不成功。只要谋求进取,勤勤的用功,稍稍的作用,自然至诚感动神灵,神明自然会来到。
服气断谷不可以想进食,不能够自我安静,务必要按捺住。如果干渴或发热,就煮薛荔汤饮下,就平定。汤中放少量生姜,或者煎姜蜜汤,也可以。如果感到心中满闷,就咬嚼一些甘草、桂心、五味子等,都好。但是服气不要丧失节制,就气自盈满,即使出入,行人事,或者应对宾客,说话谈天,各种行动,都没有防碍。等到功成之后,即使不服气,气也会自行充足。穷神极理,妙不可言。需要进食就进食,需要休息就休息,再进食再行气,只在于心里怎么想。每天饮用少量酒,引气务必小心果子、五辛、邪蒿、葫荽、芸苔、椿等,这些东西深乱人气,小心不要进食。如果能够到达心,三七日中可以内视五脏,历历在目,神清形静,试行七天,它的作用验证了,已经自己明白了。还需要专精,二十天来不进食,就腹中尽。腹中没有之后,吃一两杯煮菜、苜蓿、芥、菘、蔓菁和枸杞叶、葵等,还放少量苏油、酱、醋取味,吃下。不要接触米面,因为要想腹中谷气没有。再过四五天,除菜,吃汁。又三数天之后。就全停用。可以三十天,就自然显示了。所称为的不寒不热,不渴不饥,修行到这儿,世人变成神人,就是我道行修成了。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五续)[分享]
5.服元气于气海
《云笈七签》中还载了一种服元气于气海的胎息术:服元气于气海,气海,是受气的开始,传形的开始,位于脐下三寸。婴儿诞育时,只有脐带和母胞相连,那带子中间空象管子,那是传气的地方,形体从这儿渐渐凝结。人要想长生,一定要修行其根本;树要想滋养繁荣,一定要稳固根。人不知道根本,外求修助,万无一成。
气海,和肾相连,属壬癸水。水归于海,所以叫气海。气以水为母,水为阴,阴不能够单独生成,一定要以阳相配。心属南方丙丁火,是盛阳的主。已经知道气海,用心守护,阳就下临,阴就上报,所以化作云雾,蒸薰百骸九窍,没有不可以通达的。也可以是津液,象甘雨用来滋润草木。正气流行,他气自然躲藏,运用长久了转向微弱,意思就长久了。初次使用和已经有成不可以同年而语。
凡是气困的人,身子都有毛病沉结在里面,有的医药不能治疗,特别需要精诚还要去除另外想法,闭气在气海,用手在脐下候它。气应的征候,冲容象喘气,如果触碰,有时鸣响,有时痛,如果制,象物体在手掌下活动。也需要安静等待,还要用目下注,是阳气照阴,阴气腾上,又可以是津液。这样时间一长,鼻中喘息都没有。出入喉头,感到气海中时动用。开始用意时,需要平躺,拿掉枕头。小努气海,就可以满腹,作意不要使之到心肺,到达就心闷防塞,就不能够不照。下照是心守海。时间过了很久,元气遍布身体,没有地方不暖和。每当关节难通,如果到腰关,特别难过。应该稍微用气闭住,努之三两间,突然就通过。过了之后就气常到腰踵。庄子讲:息之以踵。完毕后筋骨经常要动用,每当动时有声音,是气到,不要拥。经常能这样,长生道行。偷着运用这方法,不传授口诀,反而遭受毛病。凡是要鼓腹,不在于入气,是要诀。要想过腰关,应该侧着躺卧,收缩两脚,还要握紧两手,偃腰极努,这样就不知觉相通了。不是这样最后变成闭塞。如果能够常用不绝,即使在交中,周密运用它,用心令熟,别的事情不扰,更加好。如果膈上和头面间有毛病的地方,就上攻它。寻常就下至踵和气海中,微微运用,息自然消了。长久等候液应该满口,如果逆行吃物下消,用之随尽。每当用气之后,一定要微调息使散去。如果不散去,以后变为疮肿,最后都不好。必须先用意念在有毛病的地方攻击它,慢慢地运用意念,攻击使它散去,疾差之后,就不可以注令停留阻滞,应该遣通。遍身微微象雾露是其常态。收散都归海中。闭目为想,开目为存。存就会不专乃著,著就会气滞。醒来就停止,叫它常觉。觉而昧,称为滞。候应专静称为守,流液满口称为报,报与应一致。朝上饮用少一点酒,晚上进食少一点面,不可以太多。
6.袁天纲胎息诀
此诀载于《诸真圣胎神用诀》中:阴阳是天地的真气,一阴一阳生育万物。在人是呼吸之气,在天是寒暑之气。又讲:这两者可以更改变换四时的气,这是戊己包藏真气。讲:春至在巽能够发生万物,夏至在坤能够长养万物,秋至在乾能够成熟万物,冬至在艮能够含藏万物。这都是阴阳出没,升降神用。所以阳气出,水盛木;阴气出,火盛金。阳生于子,从卯出来;阴生于午,进入酉。这是四仲的时辰,都是天地的门户。凡是大道一定取用四时的正气。凡是修行,动息是阴,定息是阳,凡是运作时,一定要心定、力定、神定、息定,龙亲近虎际会,结就圣胎,名叫真人胎息。
7.何仙姑胎息诀
炼是修,息是气、神、精。息气本源是清静真气。看到进入丹田,细细地出入,象这样的话龙虎自伏。如果心不动,神不思,气没有欲,就名叫太定。真气存在形质,真仙之位变化无穷,大号叫真人了。
胎息,需要存神定意,抱守三关的是精气神。凡是修行的人,需要每次在六时,经常抱守三法,那么自然会有宝聚。国家富足人民安定,心王自在,就会神气和畅,少毛病,少烦恼,身体轻便,耳目聪明,是修真的人真正的道路途径。如果三五年之间,经常试行这种方法,天保佑,神加持,平常的人爱戴敬重,长久了自然得道了。(《诸真圣胎神用诀》)
8.张果老胎息诀
胎是受生的地方。息气纳于元海,在母脐下一寸三分,名叫丹田,接受真精成形,归纳天地之气,一月象珠子,二月象露水,三月象桃李,这叫做淳和之气为朴。子在母胞胎之中,母呼就呼,母吸就吸,到了十个月气足就出生,六情转于外,难道在返视元初?不守内息,所以有生死。所以圣人讲:我不放纵三尸六情,经常息于丹田,守而无退。凡是修道的人,先修心静之门。又讲:了心修道,就省力而容易成功;不了心而修道,修道的人返费功而没有好处。先了心源,然后自定,自然龙虎伏观,仙道一定成功了。
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是元气的宫位,管三百六十坐精光神,守护元气。内有神龟一坐,吐纳元气,往来呼吸,一昼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都是元气从口鼻中泄出,所以引入邪气,由于侵入而生毛病。丹田是生气的源头,一叫丹田,二叫精路,三叫气海,四叫守宫,五叫大源,六叫神室,七叫元藏,八叫采宝,九叫戊己,十叫本根,都是太和元气居住止息的地方。如果存精气于丹田,就会获得长生久视之道。凡是修行的人行住坐卧,经常含纳真息在丹田,就可以元气成实,长久修炼会成仙人了。那是真人的胎息。(《诸真圣胎神用诀》)
9.鬼谷子胎息诀
凡是修道的人,返本还纯,内合真气,所以道返。那么四象、五行、六气、七元、八卦而炼精气神成其形质,那是虚中取实,无中取有,而内秘真丹。所以炼心为神,炼精为形,炼气为命,这是阴阳升降之气。气源是命之根本。因此修行三法就成大道。(《诸真圣胎神用诀》)
10.黄帝胎息诀
凡是修道的人常行内观,遣去三尸,出于六情,返内存三,心神守宫,气闭不散,诸神欢畅。养气、炼形、存性,这三法不可以放弃,是真一胎息,玄关大药。(《诸真圣胎神用诀》)
11.陈希夷胎息诀
道化少,少化老,老化病,病化死,死化神。神化万物,气化生灵,精化成形,神、气、精三化,炼成真仙。所以讲,存精、养神、炼气,这是三德之神,不可以不知道。子午卯酉四时,是阴阳出入的门户。
定心不动,称为禅。神通万变,称为灵。智通万事,称为慧。道元合气,称为修。真气归源,称为炼。龙虎相交,称为丹。三丹同契,称为了。如果修行的人知道这一根源,就可入道近了。(《诸真圣胎神用诀》)
12.胎息步骤
《玄笈七签》对于行胎息的步骤、效验还有十分详细的论述:凡是要想胎息,首先要在静室中,不要让人进入。正身端坐,将左脚搭在右脚上,解开衣带,慢慢地按捺肢节,两手握紧放在两腿之上。就吐纳三五次,使没有结滞。涤虑清闲,虚心实腹。左右慢慢地摇动身子,使脏叶舒展完了,仍然慢慢地放着实。就鸣响天鼓三十六遍,漱满华池。接着保持头戴朱雀,脚履玄武,左肩有青龙,右肩有白虎。然后想眉间一寸是明堂,却入二寸是洞房,却入三寸是丹田宫(也名叫泥丸宫)。宫中有神人,长二寸,戴着青冠,披着朱褐,手拿绛简。然后存中丹田(中丹田心也叫绛宫),中间有神人,也披着朱褐。然后存下丹田(在脐下二寸半紫微宫,也叫气海),当中也有神人,也披朱褐(桑榆子说:《金刚经》讲:如来说诸相有足,并不是诸相有足,之所以立相生名,因为当作戒洁的阶梯。)神怎么会在上停止,怎么会住在下面,怎么会留在中间?舒泽充满大千,手提着也没有东西。如果随着良迹观相,随着相强名,寻常河流的沙子怎足以计数?神是变化莫测的,难道会象九品郎执笏竟然不出局门。
次存五脏。从心起,遍存五脏六腑。存五脏中各出本方气,和三丹田中素云,合为一气,从头后出,焕焕分光,九色上腾,可以长三丈有余,想象身处在其中。这时就口鼻都闭上,心存气海中胎气,出入喘息只在脐中。假如气急,就鼻中细细放通息,等到气平,仍然依照前面用心存之,以汗出为一通。也不限止次数。如果身体热闷,就是心存气遍身出,象饭甑中气,这叫满息。长时间地运行,进行玄寂中,出妙默中。再咽,洞观形中五脏六脏和大小腹,胃受一二升象黄土颜色,脾长一尺二寸,在胃上面,前后摩动不停止,停下来就不和,饭食不消化。如时饭食不消化,就是不摩。应当要闭气,用手抚摩腹部一百下,就自然转摩了。其次存心。心象红莲,花没有开放,下垂,长三寸。上面有九窍,二窍在后面,正面有黑毛,茎长二寸半。其次存肺。肺象白莲,花开五叶,下垂,上有白脉膜,在心上,覆心。其次存肝。肝在心后,七叶紫苍色,上有黄脉膜,从左边第三叶下,胆在这儿。那胆颜色青黄,长二寸半。其次存肾,肾形状象倒置的杯,黑色,却附着脊背,距离脐三寸,上小下大,左为上,右为下。
遍观一形三十六位,三百六十骨节都有筋缠着。骨头青白象玉色,筋颜色黄白,髓象水雪。有三百六十穴,穴穴当中,都有鲜血象江河池潭。等看到左脚中指第二节,是血液上源,其中涌出,通流一形,一夜绕身三万六千匝,到右脚中指第二节,就化尽。因此人如果睡觉一定要侧卧拳跼,阴魄齐全;当醒来时,就要伸展两脚和两手,使得气通遍全身,阳气分布。如果这么修行,就和经上所讲息善时的意思符合了。长久试行,口鼻都没有,喘息象婴儿在胎。用脐通气,所以叫做胎息。绵绵不闻经三十年,用绳勒住项颈,不让通气,也不喘息,喘息经常在脐中。水底下坐着经过十天五天,也可以了。以独行此事,功效象前面一样,假如觅得真,更加要修道。这件事正是一门户,不可以不作。
13.胎息秘要歌诀
闭气
忽然身体染上疾病,不是理有所损伤。要意归闲室,脱去衣裳躺在自己床上。仰眠还要握固,扣齿和焚香。三十六咽足,丹田气越常。随心连引到,损伤的地方最好。汗出要有节度,省去求访广利方。
布气(和别人抵抗疾病)
修道长久专精,身体中胎息形成。别人凡是有毛病,脏腑都知道名儿。患病的人面向五气,清明心别小看。传真气叫其咽下,让其纳数次。运作意念让其损失,顿时能够消除病情。鬼神自然逃遁,病得到解除。
六气(疾差即止不可过,过就会败心气)
一呬:呬法最灵验应当要秘,外属鼻根内关连肺。寒热劳闷和皮肤生疮,用这吐纳没有不济的。
二呵:呵属心王主其舌头,口中干涩身体烦热。根据毛病的轻重来呵,焦腑不和自会消灭。
三呼:呼属脾神主其土,烦闷燥热气胀腹象鼓,四肢壅塞气闷气难通顺,呼来顺理就重新象原来。
四嘘:嘘属肝神主其目,赤翳昏昏泪水下落如同哭泣,都是由于肝热气上重,嘘来顺理它只缺奔河快速。
五吹:吹属肾脏主其耳,腰膝冷大多由于阳道阻,止微微地纵气来吹,不用在外边求药饵。
六嘻:嘻属三焦有毛病产生,三焦存在就不和气,不和之气损伤三焦,只要嘻一下自然可以。
调液
人由于吃五味,壅塞阻滞关闭三焦,热到极点苦涩强盛,冷多淡水环饶。就将元气治疗,不要再过问壶瓢。热随着呵自然会退却,冷适宜吹才去消。口中多次漱咽,津液自然调和。如果要象这样应验,冷兼热罢朝。
饮食所宜
修道要想见真的,厨师做的当中能够吃的就吃。淡粥当早餐渴自然消失,油麻润喉足津液。就中粳米饭也好,淡面馎饪也可以。好酒饮用时勃气消失,生椒服了百病都消息。进食前应该咽六七咽,以食为主是准则。吃饭之后需要呵三五呵,以免教毒气厌烦胸臆。
饮食杂忌
密室避风隙,高床免鬼吹。藏精身体有好处,保气命没有亏损。喜怒情需要戢,利名心可以毁灭。真神兼本属,禽兽爪头肢,这种血肉食物,都能够导致生命危险。荤茹已经败气。饥饱也象那样。生硬冷需要谨慎,酸咸辛不适宜。雨云风作完后,雷电晚上不要作。萝卜羹需要禁忌,白汤面不要欺负。更要躲避热的食物,瓜果不要相伴。陈尸物品有损伤,死生污秽没有裨益。需要提防咽入腹中,因为气不应该多疑。
休粮
千日功夫如果不停顿,心中渐有所得尸虫消灭。重新教充实三丹田,转得千牢百骨节。只想要思考中断进食原因,懒得将品味当饭吃。腹虚就咽下脐轮,元气就要为之而休绝。吃饱就宁心勤于守中,饥饿了闭咽不要谈话。如果那样励力长久会成功,才相信养生在于秘诀。难道与寻常服药之人,整天修炼没有停止歇息。营营药力都成空,矻矻忍受饥饿守不彻。胜过经常服用太和精,就能够清净产生光悦。假如贪恋外美乱了正元,各种疾病降临身体自(兀壬)劣。
慎守
精气千万要谨慎护守,有益身体保全生命得到长久。人大多嗜好欲望丧了形躯,谁肯消除以全长寿。没有病时担心病病就难于养成,已灾去灾灾遣否。临终时才懂得该珍惜临危的身体,不等到噬脐身体已腐烂。胎息即使励力修为,欲情不断也遭殃获咎。阴丹体得道方才保全,如此的人还少有。
九载功变
气和血脉以及骨髓,筋骨发形依次起。要想打发衰老只剩童年光华,一年一变九年了。
先端坐澄明安定,闭上眼睛息气;然后鸣天鼓四八通;用舌头掠上唇外九遍,再掠下唇外九遍,又掠上唇里九遍,又掠下唇里九遍,也就是上唇外为南方,下唇外为北方,上唇里为东方,下唇里为西方,就是将舌柱作为中方;等到津液满口,就几次努两腮,内气二十一遍,微从鼻(氵夷)出一些,就咽下;咽时需要喉中鸣响,就是嗢嗢,象津气入下丹田。这样三遍、五遍。再咽时需要等到气出就咽。
14.胎息根旨要诀
古代修炼胎息的人,寻遍所著都没有达到玄门,根据那些文字所陈述的,都是互有得失。有人说无气是胎,闭气不喘是息,各执一门,未有所趣,迷误后学,疑惑更加滋长,而修身的人性命已经危险,实在可以悲叹。我现在所得,实在是简易,将来学人保而深为惋惜。
讲服气就是胎息的妙用,切在分析内外气和在脏腑之气,统一身之所生可得而知。这种气需要天天生之。凡是粗气在荣卫之中的是喘鸣之气,气本来粗的命短促,气本细的命长寿,众气在脏腑之内是运动之气,这两者并不是修服之气。那种胎息,是天地阴阳二气初结精之气,气聚结而成为形,形已经成立那么精气光凝为双瞳子,双瞳子就是父之精气,号称是纯阳之精,所以能够鉴视万物;又受母之阴气而成玄牝的,就是口鼻。由此可知形为受气的本,气为成形的根,那么这二气就是形的根蒂。根蒂已形成就能够随着母亲呼吸,绵绵十月,胎体成而产生。所以修养的人效法它。那些讲恢复其根本,这是胎息的关键。古代都讲气海是气的根本,这种说法不对,因为不知道它的终结,所以恢复它没有好处。古代仙人都是口口相传授,不是著写在文字中,要想留给那些同道。所说的根本,是正对脐第十九椎、两脊相夹脊中空的地方、膀胱下近脊的位置。名叫命蒂,也叫命门,也叫命根,也叫精室,男子用来藏精,女子用来月水,这是长生气的根本。现在恢复其根本,修其所生,那就是形中母子,为何不保守它。气为母而神为子。气就是精液,气没有形质,随同精液来上下。但是先立形,那么由于形而住气为其母,而子不离开母就依着母而住。神气住在形中,所以可以住世长生久视。所以修生的人,常常使神和气相合,子母相守,自然玄牝没有出入息。庄周讲:“真人息以踵”,讲那息深深。老子经讲:深根固蒂,这是复命。这是命门元气根本的意思。将来君子,不可以轻易放泄。
15.苏东坡胎息法
此法载于《古今图于集成》,具体内容是:养生的方法,以胎为根本,这固然是不刊之语,更没什么可以议论。但是因为气如不闭,任其出入,就眇绵洸漭,没有卓然近效,等到它兀然自住,恐怕最终没有这个机会。如果闭而留之,只是三五十息,奔突而出,即使有微暖养下丹田,益不补偿损失,绝对不是度世的方法。
近日深思,似有所得。大概因为看孙真人养生门中第五篇,反复寻究,恐怕是这样。其略讲:和神养气道,应当要在密室关上门,安放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仰,闭上眼睛,闭气于胸膈间,用鸿毛附着的鼻上而不晃动,经三百息,耳朵没有听到什么,眼睛没有看见什么。这样,就寒暑不能入侵,蜂虿不能毒害,寿达三百六十岁。这近于真人了。
这一段要诀第且静心细意,字字研究看。既然讲闭气于胸隔中,令鼻端鸿毛不动,那刚开始的人怎么能够保持三百息之久呢!恐怕元不闭鼻气,只以意念坚守于胸膈中,使出入息好象动又不动,絪缊缈缈,象香炉盖上烟,汤瓶嘴上气似的,自然出入,没有呼吸的人,那么鸿毛可以不动。如果心不起念头,即使过三百息,可以了。仍然需要一切依照这一本诀,卧躺着试行。仍然需要真的用鸿毛粘附着鼻端,将意守气在胸中,碰到要吸时,不免除微吸;等到呼的时候,全不可以呼。只任由它絪缊缥缈,微微自行出尽。气平就又微吸。这样的话,出入元不断,而鸿毛自然不会动,即使动也是极其微弱。那么又特别注意制约控制它,以不动为标准。虽然讲制约控制,但终于不闭,到数百息。出的少,不出的多,那么内守充实旺盛,血脉流通,上下相灌输,而生理具备了。
16.宝冠胎息法
首先进入静室趺坐,仿佛入定。身体不动摇,想象那胎息象云雾,象燎炉的烟,象莲本的丝,用意念引它,周布在四天,息脉条畅。接着引其气,灌在泥丸;再引其气,集中在舌上。抟而炼之,想着象鸡子,吞入腹中,不可以差错。使五脏六腑承受其津气,当都坚定稳固,于是其本光润,这是胎息游遨于其身之中。
如果他饥饿干渴,就随时咽下,用意念相送,不计算其数量可以了。饱了就休息。病痛所在,用意相攻,已经痊愈就停止。行功完毕打坐入寝,经常存胎息,胎息不散去,有的五年、三年,功就可大成。
如果那气下就不要阻止它,阻止它就成毛病了。功已练成,不一定要静室,任意修炼。经常想着其身体,仿佛蹴鞠,内气充满,那么四肢轻松健壮了。再观我的身体,我的心,我的胎息,渐渐地等到长大,与太虚会同。最先想着我身象月亮,坐在一室中就光充满一室了,居住在一城就光充满一城了,游历一国就光充满一国了。至于四周十方虚空,却不见吾身吾心和呼吸胎息,纯一虚空,无想无念,湛然寂灭。这么观完后,重又象先前观,以国家到城,从城到室,慢慢地回复成小,于是更加精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