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毕马威合伙人名单:草书大家的小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6:18:53

                草书大家的小故事

        于右任是老同盟会会员,早年就随孙中山参加了革命活动,可以说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位革命家。同时他又是一位现代书法家、诗人,特别是对现代草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他性格豪爽,为人正直,做事认真,人生丰富,书法故事甚多。现举数端与读者共赏。

 

慎答胡子问题

 

    1911年底,于右任创办了一个刊物,叫做《民主报》,每天忙到深夜才回家,实在没有时间去刮胡子,留了一段时间,照照镜子,颇感得意,干脆就留了下来。

 

    有一天,于右任遇到本报社同人的小女儿,这位小女孩对他的胡子产生了兴趣,天真地向他问道:“您睡觉时,这一把胡子是放在棉被外边,还是放在棉被里面?”于右任一时答不出,只好说:“改天我再告诉你。”那天晚上,于右任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先把胡子放在被子里,感到不对劲,又把胡子挪到被子外面,又觉得别扭。第二天晚上干脆不去想它,睡到半夜时醒来,看到胡子是放在被子里面,他很高兴,以为有了正确答案。可是睡到天亮时起床,却发现胡子是在被子外面。他这才明白:他的胡子有时在被子外面,有时是在被子里面。他终于给了那女孩一个确实的答复。由此可见于右任做事做人都很认真。

 

游览题诗,小店盈利

 

    1928年9月,于右任带着一行随员游览苏州邓尉,沿途桂花盛开,浓香扑鼻。邓尉的风光赏心悦目,于右任异常兴奋,归途经木渎镇,在石家饭店吃饭,这店中的鲍肺汤颇合其口味,于顿时诗兴大发,随手抽出自来水笔,在墙上悬挂的着一幅普通挂轴的空白处,题诗一首:“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鲍肺汤。”此后,文人佳话不胫而走,该诗遍传南京、上海,石家饭店因此利市百倍,不久,即翻造新房,扩大了店面,足见于先生诗、书基础雄厚,时时可以潇洒一笔。一纸禁令变格言

 

    民国年间,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看到机关院内,有些人不守规矩,有随地小便的现象,就拿起别人求他写字的宣纸,写了“不可随处小便”六字禁令,叫人去贴到院中显眼处。于先生寸墨千金,多少人求字而不得。没想到,贴禁令的人偷偷把它换了,拿回家去,裁成六块,重新组合装裱,竟成了一句格言:“小处不可随便。”名家真迹,挂在室内,蓬荜增辉,只可惜没有先生的署名。

 

    但不管怎么说,这位贴禁令的人,真是精明。看来,于右任的字比禁令还值钱。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号骚心,陕西三原县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为国民党元老之一。他精通书法,善于诗词。12岁就学习王羲之《十七帖》,又学赵孟烦的书法,后潜心于北朝碑刻。对魏碑能做到形神俱似,但他不满足于只模仿前人,而是大胆创新,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曾收集北朝墓石八十多种,为保存古代碑刻作出了贡献。

 

    以后他又致力于草书的规范化,曾搜求历代草圣的遗墨及汉简晋策、砖石文章七十多种,细加研究摹拟,订出了“易识”、  “易写”、“准确”、“美丽”的草书四原则。他将各字的部首偏旁分列系统,成为71种代表符号,写出了一册“草字千字文”,并附有检字表,释例等,成为一册《标准千字文》,这就为晋唐以来草书的改革开辟了一条新路,可以说于先生

 

对近代书法的发展,尤其是对草书规范化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于右任的草书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字形简括,笔画凝练,字势跌宕奇崛,流畅大气。

 

    于右任13岁就开始写古近体诗,一生有千余首诗作。他常用诗来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对世事变迁的看法,抒发情感的起伏变化。

 

    晚年于右任身居台湾,但他深切地期盼着祖国的统一,并留有诗作来表达他对大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962年初的一个夜晚,他疾病沉重,以为不起,做作诗以代遗嘱: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天明作此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何等的思念,何等的遗憾!读之令人怆然泪下。有评论家评此诗:“代马依风,孤死首丘。叶落而未能归根,其恨何如!”

 

    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病逝于台湾省台北市,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