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中层管理者ppt:#可笑的煮饺子文化与煮饺子迷信与中医思维/荒川 太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45:21
  - [科学与社会]Tag: 科学精神 科学杂谈
五柳村编者的话:在中国,固守传统而千年不变的事物多矣,有的不变或有它的道理,但如牛拉犁用的挽具也是千年不改,一根棍一条绳勒得牛好困苦,后来是泰国人作了改良,改成马拉车用的套相似,牛的工作效率立马大大提高,从泰国传到美国,能与拖拉机也较量一番了,而后才引起国内注意,也做了改进。所以煮饺子这种事就更不用提了。
    1985年科技日报的文化副刊,曾提出“用科学来审视过去的文化,用科学来武装现在的文化,用科学来探索未来的文化”,是很有道理的。二十三年过去,中国确实有了很大进步,而且速度很快,在一些人那里,是已超越现代进到后现代去了,于是发现中国原来早就有了超常的“东方科学”如阴阳五行等理论,而且奇人、大师辈出,到今日更多如过江之鲫,现在这个科学是“西方的”,已经落后了,还有什么资格去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呢?所以不是“用科学武装现在的文化”,而是应该“消减”科学的影响了。但一接触实际就可以看到,象煮饺子这样一件很平常的事,如太蔟先生所见“一个个拥有自然科学最高学位的中华儿女,在现代厨房电器的一堆旋钮按钮中,往沸腾的饺子锅里一次次地续着凉水,没想到只是将控制热量的旋钮稍稍向左扭扭,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也没有想到,完全可以把水温控制在沸点下一点,不用再去劳心。”从小事上看出如何缺少创新的思维,荒川先生更具体深入作了解剖,让我们看到什么是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检验。收到后即转发出来,并趁此发了点自己的感慨。---2008/06/08
煮饺子迷信与中医思维

荒川

太簇的《可笑的煮饺子文化》阅后会心一笑,本想老少爷们儿心领神会也就完了,不料愿意深究者还不少。特别是老民的《也说“煮饺子”的讲究及科学思维》,堪称杰作,对于煮饺子的道理分析得头头是道,让我们有机会对煮饺子迷信有个全面审视的机会。

煮饺子迷信与中医思维的共同出发点就是:老祖宗爷爷传孙子几千年下来的东西,肯定有点道理,我们的任务就是运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去把这些道理发掘出来,在此之前先不要否定之。不过,一旦像老民那样把道理摆在明面上,这道理是否有说服力就一目了然了,我们也就容易说出个1、2、3来。

关于老民的1、用“三开”判断时间:

窃以为如果为了判断时间,“三开”显然不如钟表准确,现在更有厨房专用的定时器,分分秒秒足够精准。反观“三开”定时法,水开的时间正比于点水的量,反比于加热的火力,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定时难以精确,实为下策。

关于老民的2、“开锅煮皮,闷锅煮心”

拙荆也将此说奉为圭臬,笔者却嗤之以鼻。建议不明白的去读一读《传热学》或是《偏微分方程》,研究一下其中的热传导方程,就会明白煮皮还是煮心,只涉及时间,与开锅闷锅无关。方程中的热传导系数可视为常量,初始条件为室温,边界条件为下锅时皮表面的100度C阶跃,这些都是不变的。其后饺子内部的温度分布完全取决于时间。开闭锅盖会引起压力的变化从而引起温度的变化,点水也会降低水温,但是由于点水的水量很小,锅盖引起的压力变化更是微不足道,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饺子皮和馅的软硬机制略有不同:饺子馅的主要成分是肉和菜,菜是越煮越软,肉是因蛋白质遇热凝固越煮越硬(肉也会煮烂,但那是一个小时以后的事,与几分钟的煮饺子无关)。煮饺子主要是要让肉达到一定火候,既不生,也不太硬,保持鲜嫩。饺子皮则是先变硬后变软。生饺子皮是塑性的,开始煮时淀粉和蛋白质在高温下固化,由塑性转为刚性和弹性。然后饺子皮会逐渐变软,以至最后煮破。但实际上饺子皮的变软不是温度的作用,而是水分渗入造成的,所以饺子皮不是“煮”软的,而是“泡”软的。如若不信,可以看看蒸饺子,蒸多久皮也不软,要软只能使用烫面。水分渗入过程遵循扩散方程,扩散方程和热传导方程形式完全一样,只是系数不同,所以这两种现象不易区分。

由此可见,煮饺子与点水开闭锅盖无关,只取决于时间。煮饺子时间的下限是馅里的肉不生,上限是皮不破。取上下限之间的哪一点,就看各人口味了。追求肉馅鲜嫩的可取下限,不怕肉老的可多煮一会。

要想得到最符合自己口味的煮饺子时间,可以做以下的试验:取10个饺子,同时沸水下锅,待饺子浮起后每隔30秒捞出一个,自然冷却,编号排列。然后依次品尝,选最佳者规定时间即可。如欲更精确,还可以做时间间隔更短的试验,例如取10秒间隔。

至于老民的3、“头锅饺子二锅面”,窃以为关系不大。如果真有影响,又要“讲究”,不妨费点火,每次换水就是了。

上述说法都是可证伪的,只需单盲实验:把点水的和控火定时所煮的饺子,分别编号,让不知道煮法的人评判哪个好吃即可。
五柳村2008年6月8日收到

 

  可笑的煮饺子文化

  作者:太蔟


  从小到大,一直看着周围的中华儿女在饺子第一次煮沸后,往里续些凉水,
再煮沸,再续凉水,再煮沸……这宗教仪式,一直持续到——用打左脸给右脸的
基督徒的说法,是地狱成了冰窖;用具有高尚情操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话说,是
共产主义在全人类实现。

  小时候,家里没有煤气灶、电灶、烤箱、电磁炉、微波炉等资产阶级人定胜
天的玩意儿,有的是玉米秆、劈柴、烟煤无烟煤等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自然妈妈
的恩赐。看着我的生物妈妈在烟熏火燎中用凉水一次次镇压想逃生的饺子,我那
天假有邪的心灵充满了期待和欣喜。当然,我的嘴也配合地流着口水。

  后来马齿渐长,不幸听了郭沫若《科学的春天》的呼唤和受了徐迟《哥德巴
赫猜想》的蛊惑,上了物理的贼船。成为物理海盗的一个好处,是弄明白了妈妈
为什么用凉水镇压饺子。懵懵懂懂中,小学文化的妈妈,在试图将水温控制在尽
量接近沸点的水平。如果不加控制,水一旦自由沸腾起来,汤汁四溅,不但可能
烫着人,饺子也可能蹦出来。蹦不出来的饺子,可能因为对流引起的剧烈振荡而
皮开肉绽。

  当然,控制水温的另一个办法,是控制热源。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道理,
是几千年前老祖宗就懂得的。在三十多年前妈妈当时的生活条件下,填汤止沸要
优于釜底抽薪。从燃烧的炉灶里抽玉米秆和劈柴,是很难操控、危险且不卫生的。
烧煤的炉灶更是如此。无法或不方便控制热源,剩下的选择很简单——填凉水。

  妈妈当然不是填汤止沸手法的发明者。她,就像我们的千千万万平凡的母亲
一样,从她们的长辈那里不加质疑地继承了这个生活经验。千千万万这样的生活
经验集合到一起,就是所谓的文化。

  绝大部分人,都象我的母亲一样,不加质疑地继承了填汤止沸的煮饺子经验,
不但自己机械地重复着,也机械地传给下一代。传着传着,就传到了煤气灶、电
灶、电磁炉的时代——热源精细可控的时代。

  于是,我看到了无数可笑的重复的场景:一个个拥有自然科学最高学位的中
华儿女,在现代厨房电器的一堆旋钮按钮中,往沸腾的饺子锅里一次次地续着凉
水,没想到只是将控制热量的旋钮稍稍向左扭扭,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也没
有想到,完全可以把水温控制在沸点下一点,不用再去劳心。

  煮饺子尚且如此,遍地中医信徒又有何惊奇?
原发表于新语丝(XYS2008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