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师生同写:假如我是孔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07:06

假如我是孔子

初一·三班 刘羽飞


  假如我是孔子——在地下沉睡了两千五百年,投胎再回人间。物“不是”人更非,恰如隔世再隔世,思古察今,感触颇深。
  “现如今怎么成了这样了呢?人们把我的仁义礼智信都抛到哪去了!唉,人心险恶,世态炎凉,同是炎黄子孙,为什么要自相残杀呢?”我看了七王事件的报告,独自反省道,“我的思想怎么会不为大家所接受呢?”
  经过这场血雨腥风,我像是认识到了些什么,或许是时差,或许是代沟,现代人和智慧的先人相差太远了……孺子不可教也。为政以德是多好的一种政策,现代人若真这么顽固不化,世界早晚会毁在这代人手里。虽然我孔子现在被加封了那么多称号,可我的理想抱负绝不在此!做一个空空的幻想家,仅此而已?
  现在这些人大都追名逐利,可这确实不能怨他们。想当年,我也曾与李先生探讨过,他那本《道德经》第三章,头头是道,像处于当今社会,还是生得愚钝些好。
  看他们一个个在那争土地,争利益,争版权,争专利,孰不知这天下分为四面八方,可终归都是一家子啊。同在这个社会,同为社会做贡献,分什么你我他!也罢,也罢。
  根基是我们最重要的,不禁回头打量,千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多么英雄好汉,多少风流人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认祖归宗才是务实啊……
  我想,此刻大概没人会理睬我了,不过,我终究看不惯社会就这么堕落下去。佛言,一切唯心变。人心向善才是最重要的,和谐才能拯救危机。可这,为何如此遥远呢?莫等到大道废,才现出仁义呀。
  看那《论语》,我不由得佩服弟子们的才华。要记住,那每一句话都是结束语,不敢说那是真理,可在这字里行间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底蕴与内涵。现在人们重视传统教育,显然是明智的,做人要有觉悟才行啊。
  看我好歹是个“师表”,不妨听听我对教育的见解。现在的孩子,一个个背着那么沉的书包,学那么多科目,莫要让他们成为全才?学习不是图多,而是图精,做人首先是根本的。
  这社会之大道,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这要看现代人的觉悟,那么多宝典为人类指明了道路,也不必再贪求什么治世之道了。
  点评:除了第一段稍微加工外,其余原汁原味,甚至一些不通顺,难理解的地方我也未作修改,就想让博友看看一个初一学生作文的真面目。本次半命题作文:假如我是____,刘羽飞选择写“孔子”,可谓难度系数很大,这需要广博的学识做后盾,要想像孔子真的复活了,要站在孔子的立场角度上重新审视这个崭新的世界,要有鲜明的对比,要写出巨大的反差,甚至要像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样,写孔子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评到这儿,我突然想写篇下水文,题目也是《假如我是孔子》


假如我是孔子

梁恕俭


  假如我是孔子——在地下沉睡了两千五百年,投胎再回人间。物“不是”人更非,恰如隔世再隔世,幸好远古的记忆尚存,利用我这双重身份的肉体凡身思古察今,感触颇深。
  我没想到社会发展天翻地覆,以前想也不敢想的美梦如今全变成了现实。更没想到一辈子周游列国穷困潦倒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我居然被后世尊为“至圣”,我的徒儿徒孙们还将一些言论编成了《论语》,成了青少年的必读篇目。听说,汉朝搞了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朝还有位宰相——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受推崇到这种地步,这是当初万万想不到的。
  然而可气的是,当前教育一手拿着我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喊口号,另一只手却大搞“教育产业化”“统考统练一刀切”;一方面强调“以德育为主,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一考定终身”。我曾反复强调:“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意思是没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知识也不可能持续发展。)“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即使达到一定的水平,不能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加以保持,知识水平也会下降、倒退,以至完全丧失。时至今日,风气败坏,道德滑坡;为官者,利令智昏;权贵者,为富不仁;这都是不重视德育教育酿出的苦酒。
  我还说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通过“正己”进而影响学生,而不是采用兵法来“驯服”学生。同理,教育部要通过科学严谨的法令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而不是朝令夕改,今天让学生上操跳舞,明天又要普及京剧,最可笑的,连“班主任有没有权利批评学生”都要说三道四,简直让人无所适从,荒唐透顶。
  我创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一个“仁”字,学生樊迟曾经问过我,说老师什么是仁,我只回答了两个字,“爱人”——真正爱他人就是仁。可反观当今社会,仁爱之心何在?坑蒙拐骗,屡禁不止;自私自利,引以为荣。寥寥无几的教师在用爱心和智慧寓教于乐,多数教书匠是照本宣科,“抓升学率”,更有劣者,师德掉进了钱眼里,想方设法搞什么“课外辅导”“有偿家教”。呜呼,没有了仁义礼智信,现行教育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呀!
  再谈谈师生关系,大家读《论语》,可以看到我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民主的,对学生也是平易近人的,我常常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古时上课就是大家在一起轮流发言,自由讨论,然后我作一个总结。我的总结也不是说自己的就是绝对真理,只是评点一下。那时盛行“天地君师亲”思想,学生也承认“师徒如父子”。今天,“尊重、和谐”是主旋律,“朋友、平等”是硬道理。当年是越打越亲(当然,真正的好老师是不会打学生的),今天是越敬越远。师道尊严的反转已将师生关系扭曲得不伦不类。
  现在初一的学生都会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可老师们偏喜欢“填鸭式教学”,楞要赶鸭子上架,迫凤凰进鸡窝,逼学生练“题海战术”,还说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什么就不先激发学习兴趣呢?为什么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呢?为什么不能引导学生“告诸往而知来也”呢?
  唉!幸亏我多年流亡,四处碰壁,始终保持着一个乐观主义者的顽强心态。不悲观,不妥协,不放弃,否则,我真该入土再等它五个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