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平米三室两厅实景图:本草传奇故事 -- 单药功效 (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0:35:04
 本草传奇故事 -- 单药功效(31味) (转)           文章转载自: [原创]本草传奇故事  2008-05-12       中草药古称本草,是我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种类多,分布广,是人们通过长期临床验证和反得实践流传下来的瑰宝。很多中草药,除了在治病健身方面有显著效果外,并都有一个或数个神话般的传奇故事,如:天下第一家、姑娘杖打老翁、会飞的女佣人……等,数千年来广为流传于民间。      二十一世纪,科学家们预测是生物学世纪,绿色无污染的中药学的研究将是跨世纪的热点,我国中草药这一巨大的医学遗产也将在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划时代发展中展现异彩。欧美等西方国家走了很长合成药的道路,现在又回到重视天然植物药的研究开发、提取单味药有效成分的道路上来,更加说明中草药也是世界医药学宝库的重要财富。 
1、 强腰除痹丁公藤 
 
明朝时,雁门有个叫解叔谦的人,事母至孝,母患瘫痪多年,精心施治,久不嫌烦。但经多医,母病无起色。
 
一天深夜,他沐浴焚香,跪于庭院,求神赐方。忽夜空中飞过一鸟,叫着:“丁公藤,丁公藤。”解叔谦喜出其望外,次日,便去药肆求购,无公藤可售,又遍访民医药叟,皆不识此药。一位老人告诉他,去宜都山寻找,或许可得。解叔谦携带干粮,远上宜都山寻觅,三日无获,第四日,在山中遇一老翁伐木,树上一藤,角叶如丁,其绕如蛇,便拜问老翁可识丁公藤,老叟停斧笑指树上青藤道:“我即丁公,种藤于此。取藤五斤,切段煎汁过滤,同曲米酿酒饮便可。”解叔谦大喜,回家依法制备,老母服后很快痊愈。解将丁公藤荐赠乡人,治愈多个病人。 现代药理实验,小鼠腹腔注射丁公藤提取剂(绒毛胡椒针剂),20分钟后出现显著镇痛效果,可持续90分钟。丁公藤注射液(每支2毫升含生药5克)用于临床,每次2~4毫升,每日1~2次肌肉注射,治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肥大性腰椎炎、外伤性关节炎,均有良好镇痛作用。 丁公藤,为胡椒科植物。味辛,性温。能祛风湿,通经络,强腰膝,除痹痛,壮肾阳,治疗挫伤。 
2、暖胃降逆话丁香  相传,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朝时曾充任文学侍从。宋认为自己人长得仪表堂堂,出类拨萃,诗文也做得好,应该受到武后的宠爱。可是武后却一直未曾垂青,宋被冷落,又不甘心。于是写了一首艳诗献给太后,以期获得武则天的重视。然而武后读后,竟一笑置之,并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自己不知道有口臭的毛病。”宋闻之羞愧无比,从此,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鸡舌香,以解其臭。由此,有人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其实,丁香能除口臭早有记载。据说,我国汉代百官在皇帝面前奏事或回答问题,觜里就必须含嚼丁香这玩意艺儿。过去由于缺乏科学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有效方法,患口臭者十分普遍。因为丁香的芳香气可以压住因胃火上升或牙周炎引发的口气,这在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曾有记载:“三省故事郎官口含鸡舌香,欲奏其事,对答其气芬芳。此正谓丁香治口气(口臭),至今方书为然。”可见,含丁香治口臭,不仅源远流长,且方法极类似现在的“嚼口香糖”。方法现今可用之,且疗效甚佳,口臭者不妨一试。
 
丁香,又名鸡舌香。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阳的作用。丁香艳色可爱,芳香袭人,既是一种观赏植物,又是一种常用中药。因为其形状像丁子,又有强烈的香味而得此名。在古代,它曾为治疗口臭立下过汗马功劳。 
3、大补元气用人参  很久以前深秋的一天,有两兄弟要进山去打猎。好心的老人劝他们说,马上就要下雪,别进山啦。万一碰上封山,你们就下不了山了。可他俩凭着自己年轻力壮,硬是不听老人劝,带了弓箭刀叉,进山打猎了。进山后,兄弟俩果然打了不少野物。正当他们继续追捕猎物时,天开始下雪,接着很快就大雪封山。两人没法,只好躲进一个山洞。平时他们除了在山洞里烧吃野物,还到洞旁边挖些野生植物来充饥,改善味口。他们发觉有一种外形很像人形的东西味道很甜,便挖了许多,用他们当水果吃。不久,他们发觉,这种东西虽然吃了浑身长劲儿,但是多吃会出鼻血。为此,他们每天只吃一点点,不敢多吃。有时天气放晴,他们就踏着厚厚的积雪,到附近打些野物。转眼间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兄弟俩扛着许多猎物,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村里的人见他们还活着,而且长得又白又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们在山里吃了些什么。他们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并把带回来的几枝植物根块给大家看。村民们一看,这东西很像人形,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有个德高望重的白须长者笑着说:“它长得像人,就叫它'人生’吧!”后来,人们又把“人生”改叫“人参”了。 人参,又名鬼益、棒锤,为五加科植物之根。味甘微苦,性温。能补气补血,生津救脱。关于人参传说很多,上面只是其中一个。 
4、通便逐瘀选大黄  早在我国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叫姚僧坦的名医,医术高超,深受当时的梁武帝、梁元帝的信任,他的广博知识也为当时的学者所称道。在《周书》的《姚僧坦列传》中,载有姚僧坦用单味大黄为黄帝治病的史实:“梁元帝有心腹疾,乃如诸医议治疗之方,咸谓至尊至贵,不可轻脱,宜用平药,可见宣通。僧坦曰:脉洪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凡无差理。梁元帝从之,进汤讫,果下宿食,因而疾愈。姚僧坦有胆有识,敢于对症下药,这也为我们立下了用大黄治病的典范。中医药学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迨至于清,温病学派崛起,学术发展臻于新的境界。我国医学成就至清代是一个高峰期,清宫遗存之医药档案真实地反映出清代中医临床医学水平,无疑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宫中大黄应用范围之广泛,炮制之讲究,剂量之斟酌,用法之多样,配伍之精当,成为清代宫廷医案的重要特色之一。众所周知,皇帝有享不尽的荣华宝贵,御医用药不当,将予重罪。 大黄,又名将军、锦纹、黄良、火参、肤如、川军。味苦,性寒。泻火解毒,通便逐瘀。大黄在皇宫用药中列第八至10位,仅次于蜂蜜、灯心草、麦冬、神曲、山楂、麦芽、薄荷等用药,大黄在宫中耗用量之大,实在超过我们一般人之想象。可见大黄在医疗上之重要,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是一味“出将入相”的良药,有着广泛的治疗作用。 
5、凉血止血数大蓟  三国时期,庞统在一次战斗中身中数箭,血流如注,跃于马下。士兵中有知医识药者,忙从道旁扯来一把草药,揉搓后塞入他的伤口,很快止住了血。这种草药枝枝直立,高逾尺许,开着紫红色的小花,它的学名就叫作大蓟。 大蓟,又名大蓟草、大蓟姆、牛戳嘴、鸡项草、戳人蓟草,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全草或根入药。味甘、性凉。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作用。据研究,大蓟能降低血压,对结核菌等有较好抑制作用。而在临床上,大蓟除主要用于治疗出血、感染性疾病和高血压外,对以下疾病更有很好的疗效。 取大蓟全草捣烂,绞汁,每次服一小杯,频服,治口干、吐血、鼻出血。将大蓟鲜根洗净,捣碎,加水煎服,治咳血、小便热涩、疼痛、尿血。大蓟配伍艾叶、白鸡冠花子、黄柏,治妇女白带不止、崩漏。鲜大蓟叶,榨汁,加白酒饮用,治跌打损伤、疼痛不止。大蓟新鲜根,用冷开水洗净后捣烂,外敷,治漆疮、汤火烫伤、疔疖、疮疡、红肿疼痛。加水煎服,治鼻窦炎等疾病。将大蓟根或叶煎汤内服,治高血压,多数人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根的疗效优于大蓟叶。
  6、止血散瘀用三七  传说,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子来到人间,教人们种植。有一天,仙子正在地里劳作,突然一只大黑熊朝她扑来,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叫卡相的苗族青年,一箭射死了这只黑熊。卡相家里很穷,妈妈患病多年,无钱医治。仙子为报救命之恩,便对卡相说:“后山坡有一种草药,叶像我的长裙,枝似我的腰带,可以治疗阿妈的病。”卡相按其指点,果真找到了这种药,老妈吃了几次,病真的好了。后来,卡相又用这种草药治好了不少乡亲们的疾病。乡亲为表示感激,纷纷来到卡相家道谢,并问这是什么药?仙子笑盈盈地说:“大家拿一株数数看,枝有几枝,叶有几片?”经大家一数,枝有三枝,叶有七片,一个聪明的姑娘立即叫了起来“三七。”从此,这种药材以“三七”的名称流传至今。 三七,又名菊三七,俗名长寿草,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茎。味甘微苦,性温。能止血散瘀,解毒消肿。由于止血定痛作用神效,故有“止血金不换”之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除有较强的止血作用外,还有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并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的抗力,有强心、降压的作用,同时,对新城病毒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临床还报道三七可治疗心绞痛,每次口服0.45克,日服3次,重症加倍;治疗咳血,每次口服1克,日服3次,也有明显效果。民间有关三七的传说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个。 
7、健脾补肾话山药  相传很久以前,有两个国家发生了战争。强的那个国家把弱的打败了。弱国军队丢盔弃甲,一败涂地,强国军队乘胜追击,占领弱国许多土地。最后弱国军队只剩下几千人马,逃进了一座大山。强国军队几次进攻都未取胜,于是,他们便将这座山团团包围。他们想包围了这座山,弱国军队便难以突破,人不得食,马不得草,用不了多久就会出山投降,不然活活饿死。于是,便围而不攻,坐等敌军投降。就这样弱国军队,被围困了六、七个多月过去了。到了第八个月,强国的指挥官算定敌军已死过半,于是便放松松警惕,整天饮酒作乐,士兵们卸甲歇息,只等再围数月后上山收尸。一个夜晚,强国军队正在蒙头甜睡,突然,从山中冲出一支人强马壮的军队,直杀强国大营。结果被杀得尸横遍野,弱国转败为胜,把失去的国土全部夺了回来。弱国军队被困将近一年,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怎么没有饿死反而兵强马壮呢?原来他们吃了山上一种夏天开白花的一种草根。“山遇”,意思是困在山上缺吃时遇到了它。在食用中发现,它不但能填饱肚子,而且还能健脾补肾。于是就将“山遇”改名为“山药”了。 山药,又名淮山药、薯蓣,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补气养阴,止泻涩精。既可食用,又能药用,是健脾补肾的佳品。 
8、肾虚腰痛山茱萸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乱频繁。当时太行山一带地区属赵国,山上村民大都靠采药为生,但必须把采来的名贵中药向赵王进贡。有一天,一位村民来给赵王进贡药品“山茱萸”,在当时叫“山萸”,谁知赵王见了大怒说:“小小山民敢将此俗物当贡品,岂小看了本王,退回!”这时,一位姓朱的御医急忙走了过去对赵王说:“山萸是种良药,这位村民听说大王有腰痛痼疾,才特意送来。”赵王却说:“寡人用不着什么山萸。”进贡的村民听后只好退出。朱御医见状忙追赶出来说:“请把山萸交给我吧!赵王也许终会用上它的。”村民将山萸送给了朱御医。三年后,山萸在朱御医家中长得十分茂盛。他采收、晾干,并保存起来,以备使用。有一天,赵王旧病复发,腰痛难忍,坐卧不起。朱御医见状,忙用山萸煎汤给赵王治疗。赵王服后,症状大减,三日后逐渐痊愈。赵王问朱御医:“你给我服的是什么药?”朱御医回答:“此药就是当年村民进贡的山萸。”赵王听后大喜,下令大种山萸。有一年,赵王的王妃得了崩漏症,赵王传旨,命朱御医配药救治。朱御医当即以山萸为主配制方药,治愈了王妃的病。赵王为表彰朱御医的功绩,就将山萸更名“山朱萸。”后来人们为了表明这是一种草,又将“山朱萸”写成现在的“山茱萸。” 山茱萸,又名山萸肉、蜀酸枣、药枣。味酸、涩,性微温。入肝肾经,温补肝肾,固精敛汗。 
9、治痢良药马齿苋  从前有户人家,户主早殁,留下老太太当家。膝下有三个儿子,两个大的都娶了媳妇,只有三儿子年幼,尚未婚配,但老太太也给他买了个童养媳。童养媳只有14岁,在家中倍受虐待,整天穿破的,吃剩的,干脏的累的活。就这样婆婆还十分讨厌她,动不动就打骂一通。大哥大嫂也不善,常常拨弄是非,挑唆婆婆打她;二哥自忙活计,无暇管事,只有二嫂心眼好,遇事总护着她,想法子解劝。那一年,村里流行痢疾,许多人无药可医而死。不久,这童养媳也闹开了肚子。大嫂怕染病上身,就对婆婆说:“这死丫头害病,不能干活了,还会传染人,快把她赶走算了。”婆婆一听,觉得在理,但又心痛已花出的钱,况且万一病好了,不是还能让她多干点活吗。于是,就把童养媳赶到菜园中的茅棚里。可怜的童养媳十分难过,关在茅棚里没吃没喝,直饿得两眼昏花。只好从地边薅了许多野菜充饥,可吃了两天,病竟意外好了。这时村里得痢疾的死了很多人。善良的童养媳便把野菜挖来给乡亲们吃,一个个患痢疾的人都被治好了。因野菜叶似马齿,便取名“马齿菜。” 马齿苋,又名马齿草、马齿菜、瓜子菜、酱板草、牛舌头草、猪钻头、猪沙沙草,为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味酸,性寒。能清热解毒,为治痢良药。 
10、牵机毒药马钱子  五代南唐最末一个皇帝李煜,世称“李后主。”在历代帝王中,他是最有才华的一个,又是结局最为悲惨的一个。公元975年,李后主被俘降宋,囚禁中,他常思念宫阙,回忆往事。在一个中秋之夜,他仰望空中明月,触景生情,勾起了满腹的丧权之耻和亡国之恨,提笔写下了“春江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宋太宗赵光义大为恼火,认为他想要复辟,于是赐给他“牵机药”自毙。李后主服了此药,腰直不起,头足相就,状如牵机而死。 马钱子,又名番木鳖、苦实、大方八、马钱,为马钱科马钱的种子。味苦,性寒,有大毒。经炮制后入药,能通经络、消结肿和止疼痛之功效。如不经炮制,服后便中毒身亡。由于马钱子对中枢神经系统亲和力强,解离难,服过量会出现颈项僵硬、呼吸急促麻痹而死亡。李后主就是因为服用了大量的马钱子泡的药酒“牵机药”,酒助药力,引起强直性惊阙,全身抽搐而亡,由于马钱子中毒会场出现全抽搐,故而将马钱子浸泡过的药酒,被称为“牵机药。”其中毒症状,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躁、肌肉痉挛、吞咽困难、瞳孔缩小、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极度收缩,继而发生典型的士的宁惊厥症状状。
  11、活血行气说川芎  相传,药王孙思邈到四川青城山上采药,他们师徒在混元顶青松林休息时,发现一只雌鹤,带着几只小鹤在山涧小河里嬉戏,没多一会儿,它便低下头来,不断哀鸣,且两腿颤抖不已,翅膀和尾巴下垂,原来雌鹤生病了。药王孙思邈见此情景,知道这鹤患了急病。第二天,他又领着徒弟去那里想看个究竟,只听得患难与共病的雌鹤在巢内发出呻吟声。过了一会儿,看见从混元顶飞来几只白鹤,从它们嘴里掉下几片叶子,象胡罗卜叶似的,药王叫徒弟捡起来保存好。第三天,他们又见白鹤从混元顶飞来,嘴里又掉下几朵小白花,还有一些节状的拳形团块,他们都捡起来保存好。原来白鹤是在给病鹤衔药草治病。没有几天,雌鹤病好了,又领着小鹤在水中嬉戏。药王就带领徒弟拿着药草样子,到混元顶采集这种药草,经过品尝和临床试验,才知道它具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药王孙思邈感慨地吟了一首诗:“川西青城天下幽,神仙洞府第一流。奇草仙鹤巧衔递,来自穹苍顶上药。”吟完诗后,药王又给这种药草起名叫“川芎”。 川芎,又名抚芎、小叶川芎,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辛,性温。有特殊香味和麻凉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上面说的便是川芎入药的一段神话故事。
  12、滋肝养肾女贞子  从前有个善良的姑娘叫贞子,嫁给一个老实的农夫。两人都没了爹娘,同命相怜,十分恩爱地过日子,那知婚后不到三个月,丈夫便抓去当兵,任凭贞子哭闹求情,丈夫还是一步三回头地被强行带走了。丈夫一走就是三年,音信全无。贞子一人整日里哭泣不已,总盼着丈夫能早日归来。可是有一天,同村一个当兵的逃了回来,带来她丈夫已战死的噩耗。贞子当即昏死过去。乡亲们把她救过来后,她还是一连几天不吃不喝,寻死觅活。这一打击却让她本来羸瘦的身体更加虚弱,这样过了半年,她最终病倒了。临死前,贞子睁开眼拉着邻居二姐的手说:“好姐姐,我没父母没儿女,求你给我办件事。”二姐含泪点头。“我死后,在我坟前栽棵冬青树吧。万一她活着回来,这树就证明我永远不变的心意。”死后二姐按她的遗言做了,几年后冬青枝繁叶茂。
果然有一天,贞子的丈夫回来了。二姐把贞子生前的情况讲了,带他到坟前,他扑在坟上哭了三天三夜,泪水洒遍了冬青树。也怪,贞子坟前的冬青树不久竟开了花,还结了许多果子。人们为纪念这对夫妻的忠贞的感情,就给这果实取名叫“女贞子。”
 
女贞子,又名冬青子,是冬青树的种子。味苦,性平。滋养肝肾,明目强腰。 
13、平肝熄风话牛黄  
扁鹊一日为邻居阳文治疗中风偏瘫,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扁鹊问其究竟,原来是阳文家中养的一头十几年的黄牛,不知何故,近两年来日见消瘦,以致不能耕作,故阳文的儿子阳宝请人把牛宰杀了。谁知阳宝发现牛胆里有块石头,扁鹊对此很感兴趣,嘱阳宝把石头留下,以便进一步研究。阳宝笑了:“先生莫非想用它做药?”扁鹊一时也答不出来,随手把结石和桌上的青礞石放在一起。不久,阳文的病又发作,扁鹊赶到,只见阳文双眼上翻,喉中碌碌痰鸣,肢冷气促,十分危急。他一边扎针一边叮嘱阳宝:“快!去我家桌上把礞石拿来!”阳宝气喘吁吁地拿来药,扁鹊也未细察,很快研为细末,取用5分给阳文灌下,不一会,病人停止了抽搐,气急平稳,神志清楚。扁鹊回到家中发现青礞石还在桌上,而牛结石不见了,忙问家人:“何人动了结石?”回答是:“刚才阳宝过来取药,说是您吩咐的呀!”这个偶然的差错却给扁鹊带来了深思:“难道牛的结石也有豁痰定惊作用?”于是,第二天他有意识地将阳文的中药里的青礞石改换为牛结石使用。三天后,阳文病势奇迹般地好转,不但止住了抽搐,偏瘫的肌体也能动弹几下,喜得阳文连声称谢。 牛黄,又名丑宝,为牛科动物牛的胆囊结石,味苦、甘,性凉。能清心开窍,镇肝熄风。多用于治治疗急性热病,高热,神昏,抽搐;还可用于痈毒疮疡、咽喉肿痛、小儿胎毒等。 
14、通乳妙药王不留  相传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妻子产后乳汁不下,婴儿饿得哇哇叫,左思正欲外出寻求催乳良方,忽然听到山外传来歌声:“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后乳长流……”左思急忙来到山上,原来歌者是位民间医生,他告诉左思,这两味中药是他家的祖传秘方,凡产妇无乳,服之非常灵验。左思带上医生所配的药粉,赶回家中,用甜酒给妻子冲服,果然很快见效,乳汁源源不断。左思感慨万分,便吟诗咏药,使灵验的药方广为流传。他在诗中写道:“产后乳少听我言,山甲留行不用煎。研细为末甜酒服,畅通乳道如井泉。”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引用了“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后乳长流”这首歌谣。他说,由此可见,王不留行的特性就是“行而不住也。”还有人强调说,之所以叫王不留行,是因为此药使产妇乳汁长流,即使是帝王也不能使其停留,仍然源源不断,通行无阻。乳汁不通多属于血瘀气滞,最宜使用活血通瘀的王不留行,与穿山甲配合,通乳力更强。乳汁缺乏,是由产妇气血亏虚引起,这时单用王不留行则不行,必须以补气血的黄芪、当归为主,使乳汁增多,乳自通畅。 王不留,又名王不留行、留行子、王牧牛,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味苦,性平。能活血通经,通乳消肿。
  15、补气生津太子参  相传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为出版《本草纲目》,日夜兼程赶到南京,住进一家客店,忽然听见有一妇女的呻吟声,便问店小二:“隔壁何人患病?”店小二回答说:“是贱内患病,已有几天了。”“有病为何不去求医?”李时珍颇感不解。店小二说:“先生有所不知,我们虽然在此开店,但赚来的钱还不够买一家七口人的柴米油盐……”李时珍听了十分同情,便起身随店小二进入内房。李时珍边为店小二的妻子把脉边问:“近来她饮食如何?”店小二说:“好几天没米下锅了,她只能吃一些番薯干,我们是靠孩子挖来的野菜根充饥的。”李时珍走过去拿起一篮野菜根细细地看起来,并从中拈了一株菜根,放进嘴里。然后他对店小二说:“这是一种药,可治你妻子的病,你从哪能里采来的?”店小二说:“城外,紫金山上!”李时珍又随手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说:“天明去买点米,把这药先煎给你妻子服用,服了就会好转的。”店小二闻言感激得双膝跪地,连声道谢。次日,店小二的妻子服了药,病果然好了。店小二把李时珍带到紫金山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只见那里绿茵如毯,到处都有这种药草。李时珍连声说:“好极了!好极了!”他如获至宝。因为这种药草生长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周围,所以,李时珍就给它取名为“太子参。”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科植之根。味甘、苦,性微寒。有补气生津,健脾养胃,疲惫乏力,食欲减退。
  16、胸腹胀痛用乌药  相传在汉朝浙江某县,有姓刘、姓阮两位青年,为医治村上流行的心痛病,远离家乡上天台山采药,随身带的干粮吃完了,而药仍未采到。后来,他们打听到这种药产在桃源洞一带,就向该洞奔去。走过一道山岭,只见前面水潭边有两个少女,一着红衣,一穿绿袄,朝着他俩微笑,还叫着他俩的名字,两人非常惊奇,忙问:“彼此素不相识,姑娘怎知我俩名字?莫非是仙女?”两位姑娘点点头。穿着绿袄的姑娘说:“我叫碧桃,她名红桃,今日特来请你们去做客。”刘、阮二人随俩仙女进入桃源洞后,才知这姐妹俩是天上司药的仙女,奉命在此看守仙药——仙药。他们彼此间一见钟情,相亲相爱,不知不觉半年过去了。一天,刘对阮说:“我俩入山已久,药还未采到,如何是好?”两人正在发愁,只见仙女捧着仙药走来,说:“两位专为采药,历尽艰辛,现特以此乌药相赠,可治心口痛。第二天一早,两位仙女送他俩上路,难分难舍,依依惜别。刘、阮二人回到家乡,他们将乌药种到园中,一夜之间已是满园翠绿,稍后将乌药分赠众乡亲治病,疗效非凡。三个月后,刘、阮又返天台,桃园洞已是崖壁生苔、雾锁洞口,仙女不见了。而洞边却多了两座山峰,形似仙女,这就是现在的“双女峰”。 乌药,又名天台乌、白叶柴、矮樟,是樟科常绿灌木。味辛,性温,入肝、脾、肾经。具有顺气、开郁、散寒、止痛等功效。 
17、祛风扶阳话乌头  相传,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冬,彭城东头雷家药铺门前,抬来一位面色苍白、呼吸缓慢、浑身抽搐的中年病人。此时,雷公正在坐堂行医,通过四诊之后,便说此乃是药物中毒之症状。病者家人称,他常下湖捕鱼,感受风寒湿邪,浑身关节酸痛,经常服中药,并说配的中药方中有乌头。于是雷公急唤伙计取来甘草、生姜、绿豆,熬成浓汁急灌下,良久,病人渐趋平稳,中毒症状随之消失。雷公叹道:“中药不经加工,能杀人也。”由于古代对乌头的炮制加工没有一个统一的办法,故乌头中毒事件屡屡发生。一天,雷公拿着一块乌头回家,路过好友开的豆腐店,他顺手将生乌头放在豆缸旁,便与好友喝起酒来,不知不觉,喝到日落西山,雷公已处在醉意之中。回到家,雷公才猛想起放在豆腐缸旁的那块生乌头,一旦掉入豆腐缸内,后果不堪设想,雷公急派人到豆腐店四处寻找那块乌头而无着落。主人说会不会混在豆腐中一起煮了呢?伙计在锅内打捞半天,果然取出了乌头,此时乌头颜色已变白许多。雷公将与豆腐同煮过的乌头,切片晒干,试用了几位风湿痹痛病人,果然毒性大减,于是,他确定了制乌头的办法。 乌头,又名草乌、川乌,是毛茛科草本乌头的块根。味辛、苦,性温,有大毒,功长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药性刚燥,为温里扶阳之要药。乌头有毒,对心脏毒性最大,炮制后才能入药。  
18、散瘀止痛五灵脂  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所著《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可治一切血瘀作痛的著名中医方剂,就是由五灵脂和蒲黄两味药各半组成的。古人谓用本方后,病者每予不觉之中诸证悉除,犹如一笑了然,故名“失笑散。”
其实,寒号鸟并不是鸟类,而是哺乳动物鼯鼠科的橙足鼯鼠,外表看起来很象松鼠,身长尺余,全身长满细长好看的黄褐色毛;眼圆而大,目光晶莹;长着橙色的四足,后肢长于前肢,爪钩状,极锐利,善爬树滑翔;还有一条粗长美丽的大尾巴,惹人喜爱。主产于我国河北、山西等地,今天已由野生变为家养。它的干燥粪便即是五灵脂,多于春秋季在悬岩穴洞中掏取所得,以春采者质量为优。据现代药理研究,五灵脂中主要含有维生素A类物质、树脂、尿酸等成分。动物实验证实,有较显著的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另外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五灵脂,又名药本、寒号鸟粪,是一种哺乳动物鼯鼠科的橙足鼯鼠的干燥粪便。味咸,性温,无毒。归心、肝经,是一味通利血脉、散瘀止痛的常用中药。主治心胸腹痛、痛经、产后恶露不下、疝气、跌打损伤等痛证及有瘀滞的崩漏下血(多炒炭用),近年来还常将它与其他活血行气止痛药配伍,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一定疗效。 
19、咳嗽化痰说贝母  传说,清代四川某地有一姓李的贫妇,身染肺痨,连孕三胎,均坠下死婴。丈夫与公婆唯恐断了门庭香火,终日惶惶不安。一巫婆闻说,便上门妄称有安胎神术,公婆大喜,忙将其迎入家中。巫婆装神弄鬼一通后,说:“你的儿媳属虎相,虎要吃人。”公婆听后,吓得面如土色。即问如何解救。巫婆声称:“只要服下我的驯虎桃符,将来婴儿出生后,再将母亲远远避开,方可逢凶化吉。”公婆信以为真,重谢了巫婆。次年,当李氏生下一男孩时,公婆命儿子将媳妇五花大绑送至深山老林,凑巧遇有一名医上山采药,名医问明情由,将李氏带至家中,每日从山上挖回一种草药鳞茎,煎给她服。经半年治疗,肺痨就痊愈了。名医将她送回家时,孩子早已夭折。隔年,李氏又生下一个白胖的男孩全家皆大欢喜。李氏为纪念这段辛酸往事和名医治病救人之恩,便把那种草药鳞茎定名为“贝母。” 贝母,又名川贝母、松贝、青贝、大贝、象贝,为百合科植物的鳞茎,有川贝和浙贝之分。两者皆味苦,性寒。能清肺散结,止咳化痰。但川贝性凉而甘,兼有润肺之功,多用于肺虚久咳或肺热燥咳,痰少咽燥之症。而浙贝苦寒较重,开泄力大,偏重清火散结,故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引起的咳嗽多,以及疮疡肿毒、肺痈、乳痈及瘰疬等症。 
20、消肿散瘀用水蛭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惠王,一次他与群臣共同饮宴,当时他发现腌菜里有一条水蛭(蚂蟥),本想把它挑出来,但又担心因此会使厨官受到惩罚,于是楚惠王便把这条水蛭吞了下去。不曾想这样一来,楚惠王原来患有的冷积旧病,却因为吃了水蛭而痊愈了。由此看出,楚王的病症与水蛭的主治正好吻合,以至于在不经意间就能药到病除。近代名医张锡纯认为水蛭为活血的良药,他说:“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惟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而瘀血默消于无形,真良药也。”从水蛭中能提取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水蛭素,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能阻止凝血因子Ⅴ、Ⅷ的活化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反应使凝血酶与血小板分离。自然干燥的水蛭粉,可治疗脑血栓、颅内血肿、脉管炎、肾炎等病症。在断肢再植和耳朵再植等外科手术中,应用活水蛭来清除瘀血,大大提高了再植手术的成功率。其原因在于,水蛭在吸血时,会释放出一种麻醉剂,它又向血管中注入一些有抗凝作用的物质,使伤口处的血液不易凝固。 水蛭,又名蚂蟥、肉钻子、马鳖,为水蛭科软体动物蚂蟥的虫体。味咸苦,性平,有小毒。能活血,散瘀,通经。治血瘀经闭,腹痛有块。还可治疗无名肿毒,配芒硝、大黄等量,研末,醋调外敷。跌打损伤、瘀血积聚,可与丹参、桂枝、赤芍等配用。 
21、通淋明目车前草  相传尧舜时期,江西雨水过多,而河流因泥沙瘀阻,致使老百姓的水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无家可归。舜帝知情后,要禹派副手伯益前往江西治水。他们采用疏导法,疏通干江,工程进展很快,不到一年就修到了吉安一带。当年夏天因久旱无雨,天气炎热,工人们头昏发烧,撒尿短赤,而且疼痛病倒的人不计其数,大地影响了工程的进展。舜帝知道后,派禹带医师前往工地诊治仍无济于事,急得禹和伯益将军在帐篷前来回踱步,坐立不安。有一天,一位老大爷捧了一把草要见伯益将军和大禹,禹命大爷入帐,问及其事,老大爷说:“我是喂马的马夫,我观察马群中有一些马匹撒尿清澈明亮,吃喝很好。而有一些马匹却不吃不喝,撒尿短赤而少。原来那匹吃喝很好的马经常吃长在马车前而的这种草。我就扯了这种草喂那些生病的马,结果第二天这些马全好了。我又用这种草熬成水给有病的士兵喝,结果他们的病也好了。”大禹和伯益听后十分高兴,于是命令没生病的士兵都扯这种草。结果病害士兵喝了这种草熬成的水后,不到两天就痊愈了。因为马匹是在马车前面吃的这种草,所以就命这种草为“车前草。” 车前草,又名车轮菜、蛤蟆衣,为多年生草本。味甘、淡,性寒。具有利水通淋、清热明目、清肺化痰,可治痰热咳嗽。其子研粉用米汤送服,对于暑湿泄泻和湿热痢疾,尤有良效。 
22、解毒白花蛇舌草  从前,有一位名医,被邀去为一位重病人诊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热羁缠,咳吐秽脓,众医无效。名医诊病阅方,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治疗方法,疲乏间伏案小盹。忽见一位白衣女子飘然而至,说:“此君乃是大好人,乐善怀仁,惠及生物,见有捕蛇者,他即买下放生,先生务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医向白衣女子讨教良方,白衣女说:“请随我来。”他随白衣女来到户外,白衣女却飘然而去而在白衣女所站的地方却有一条白花蛇在蜿蜓,蛇舌伸吐处化作丛丛小草。正惊异间,名医被脚步声惊醒,原来是病人家属来请先生用饭。名医说:“且慢,请随我来。”他们来到户外,果见田埂边长着许多梦中所见的那种开着小白花的纤纤小草。于是便采了些,嘱即煎服。病人服后果觉得胸宽了许多。次日连服逾斤,病便痊愈。名医查遍当时历代本草,也未查出这种小草属于何药。偶尔的发现使他激动不已,他感而吟诗:“白花蛇舌草纤纤,伏地盘桓农舍边,自古好心多善报,灵虫感德传人间。” 白花蛇舌草,又名蛇舌草、二叶葎、竹叶菜、蛇利草,蛇针草。味微苦、甘,性寒。入大肠、小肠和胃经。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甘寒清利湿热,对痈肿、咽痛、蛇伤有较强的解毒消痈作用。传统中医一般用于治疗疮毒、咽喉肿痛、肠痈腹痛、毒蛇咬伤。也用于热淋涩痛,小便不利。它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23、止血生肌用白及  在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编著的《夷坚志》中,讲了这么一则故事:台州有个狱卒因为善待牢中某死囚,囚犯很是感动。为表感激,有次与狱卒闲聊,告诉了他一则秘方。囚犯说:“我一生中曾七次犯罪入牢,每次遭拷打后,都会因肺中受伤而咳血。后来有人传我一方,只需将白及研末,每日米汤送服,疗效如神……”后来,此囚犯被除死后,行刑者见其肺部旧伤数十处,但皆有愈合痕迹……据《中国防痨》等防治结核病专业杂志介绍,经抗结核药治疗无效,或疗效缓慢的各型肺结核患者,配合服用中药白及后都能收到较好效果。医学研究人员曾观察了60例久治不愈的患者,用药3个月后,42例临床治愈,X光片显示肺部病灶完全吸收或纤维化,空洞闭合,血沉正常。 白及,又名白芨、白根、地螺丝、扣子漆、连及草、白鸡娃、白及子、白鸡儿、甘根,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味苦、甘、涩,药性微寒。归肺、肝、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此外,现代研究发现:白及还可广泛用于多种病患的治疗。比如职叶病矽肺、胃肠出血、小儿百日咳、肛裂、肛瘘手术后换药等,甚至能促进烧伤后皮肤肉芽组织的生长,以利于疮面愈合。既能内服,又可外用。为一种古老的中药,早被我们祖先广泛应用,是著名的止血药之一。 
24、祛风止痛话白芷  相传古时候苏州一位李秀才,家境虽然贫寒,仍争分惜秒,埋头苦读经书,可为废寝忘食。时间一久,经常头痛目眩。一日傍晚,头昏脑胀的李秀才外出散心,行至屋后山中,正欲赋诗,忽闻一阵嘈杂声,李秀才循声搜寻,发现前方一老鹰正在捕食白兔,眼看那白兔遍体鳞伤,敌不过老鹰,李秀才拾起一根竹杆朝老鹰打去,老鹰弃兔而逃。李秀才救下白兔,带回家中细心为它包扎伤口。为报救命之恩,临别前交待李秀才,日后若有难事只需在后山连呼三声“白兔仙女”道出情由定予帮助,但不可违例。白兔仙女走后不几日,李秀才头痛发作,实在难忍。他想起白兔,赶忙跑至后山连呼三声“白兔仙女”,未候片刻,又急呼数声,却不见白兔仙女踪影,只好回到家中,空自叹息。次日,一老郎中踏入门来,从药囊中取出三粒药丸。嘱其连服三天。李秀才问:“此乃何药?汝是何人?”郎中只答:“白芷一味,以清汤咽下。”便拂袖而去。是夜,李秀才从梦中得知。因违例呼唤,错过了白兔仙女结为夫妻的良机。秀才后悔不已,为感念白兔仙女,遵嘱服药,药到病除,此后更加发愤读书,这些姑且不提。 白芷,又名香白芷、川白芷,。味辛,性温。能祛风止痛,解表发汗。治感冒头痛,鼻塞流涕,月经疼痛,毒蛇咬伤。因含白当归素,对冠状动脉有明显的扩张作用,可用其治疗各种痛证,每能收到疗效。 
25、凉血止痢白头翁  相传,秦朝有一个农夫名叫王商,因吃了一碗馊饭而腹痛下痢。村里没有郎中,他只得手捂着肚子到村外找人医治。不料,走出村子不远,便因腹痛腹泻加剧而栽倒在路边。这时,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翁拄杖走来,见他躺在地上,急忙将他扶起。王商呻吟着将病情叙述了一遍,然后摇了头说:“老人家,我怕不行了,求您给我家捎个信吧!”老翁一边安慰王商一边用拐杖指着路旁那些长着白毛果实的野草,说:“这草的根茎能治好你的病。”说完老翁便匆匆离王商半信半疑,拨了一把草咀嚼起来。说不也怪,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他感觉腹痛减轻,拉痢次数减少。随后,他支着身子,采了捆药草踉踉跄跄背回家,每天用其根和茎叶煎汤服用,5天之后病便痊愈了。第二年夏天,村子里闹痢疾。王商想起白头老翁指点的药草,为自己治愈腹痛下痢的事儿,便扛着锄头来到原来的地方,挖了几大捆草药,煎汤给村里人治痢,结果确有奇效。此后,人们为了纪念那位白头老翁,便给这种药草取名为“白头翁。” 白头翁,又名白头、毛姑朵花、老公花、老翁花、奈何草,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之根。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药用成分主要是皂甙、白头翁素等。 
26、益阴护心用玉竹  相传,唐代有一个宫女,因不堪忍受皇帝的蹂躏逃出皇宫,跺入深山老林之中。无食充饥,便采玉竹为食,久而久之,身体轻盈如燕,皮肤光洁似玉。后来宫女与一猎人相遇,结庐深山,生儿育女,到60岁时才与丈夫子女回到家乡。家乡父老见她依然是当年进宫时的青春容貌,惊叹不已。现代研究分析,玉竹含粘液质、维生素A和生物碱等成分。药理实验表明,玉竹有双相调节血糖作用,还有加强心肌收缩力、提高抗血氧能力、抗心肌缺血、降血脂及减轻结核病变的作用。故可治疗糖尿病,又能适用于心力衰竭的心脏患者。实验用玉竹水煎液(0.2克/毫升)浸泡桑叶半小时,拭干后喂家蚕,能明显延长家蚕的幼虫期和延长其寿命,说明玉竹确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玉竹,又名葳、山姜铃铛菜、黄蔓菁,为百合科植物玉竹之根茎。味甘,性平微寒。生用:养阴润燥;制熟:补中和胃。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之功。属滋阴养气补血之品,古人称玉竹平补而润,兼有除风热之功,故能驻颜润肤,祛病延年。常用于肺阴受伤,肺燥咳嗽,干咳少痰以及胃热炽盛,津伤口渴,消谷易饥等症。常与沙参、麦冬、天冬等配伍同用。 玉竹味甘多汁,补阴而不留邪,故对热邪伤阴者亦可使用。但它毕竟味甘多脂,故脾虚痰湿偏重者需慎服。 
27、化痰止咳用半夏  传说,很久以前,赣南有个姓胡的樵夫,一日卖柴返回家中,饥饿难忍,捧起饭碗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谁知一碗饭尚未下肚,突然口吐白沫而死。樵夫之妻胡氏见状,放声大哭。邻居闻讯赶来,对于樵夫的死因,议论纷纷,猜疑很多。地保说:“樵夫早上还在卖柴,怎么顷刻而死,分别是这个淫妇有了奸情,狠心投毒!”众人觉得有理,遂将胡氏扭送县衙。何知县见胡氏长得很漂亮,心想:“这女人有这般姿色,自然不甘作樵夫之妻,看来是通奸杀夫无疑。”于是一拍惊堂木,喝令招供,胡氏大喊冤枉。知县大怒,吩咐用刑,把胡氏打得死去活来,终于是     屈打成招,押入死囚牢中。案子呈到府里,王知府觉得疑点甚多。那胡氏既是通奸杀夫,奸夫是谁?又为何夫妻感情融洽?莫不是另有原因,想到这里,王知府决定重审此案。经过他仔细审问,原来胡氏家境贫寒,那日下饭的菜是十三岁的女儿挖来的“野小蒜。”。于是王知府要小孩又重挖来一篮,却发现是一种比野小蒜叶子稍宽,根茎略大的野草。接着,王知府叫胡氏烹调后让一个犯死罪的办徒吃下。果然那犯人很快就口吐白沫,满地乱滚,不一会也死掉了。至此,案情真相大白,胡氏无罪释放。 半夏,又名三叶头草,老鹳根、地巴豆、鸦芋头,为天南星科多年生有毒草本。味辛,性温,有毒。能化痰,止咳,止呕。 
28、缓和药性是甘草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知道乔国老这个人物吧,他是孙策和周瑜的岳父,曾不遗余力地调和孙权与刘备两家的矛盾,从而促成孙刘结盟,共同抗击曹军入侵。无独有偶,在祖国医药学宝库里有味号称“国老”的中药,那就是甘草。唐朝名医甄权说:“甘草能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因调合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称。目前,甘草也仍是中医常用药。它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从前有一位老医生医术精湛。一次,他应邀到外地赴诊,临行前给徒弟留了几包事先开好的药,嘱托他以此药可应付一般的诸如感冒咳嗽、腹泻腹痛、头痛脑热等小毛病患者。不料老医生一去多日未归,徒弟眼看那几包草药快用完了,情急之下便将师傅常泡水喝的一些干柴样的药物切碎,混进药包充数。谁知很多患有咳嗽痰多、咽喉肿痛、气短乏力,皮肤疮疖的病人吃了这些甜丝丝的草药,很快就痊愈了。这种药物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本草王国里的“国老”,最甜的中药之一——甘草。甘草,又名国老、甜草、蜜草,为多年生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甙、有机酸等成分,有解毒、抗利尿作用,并可抗炎症、抗过敏。 
29、发汗解表话生姜  传说很久以前,天宫神医吕纯阳曾装扮成游方道士到人间采药。一天,他路过一村庄,见路边一老婆婆手捂着肚子翻滚呻吟,即从葫芦里倒退出3粒药丹给老婆婆服下。不料,老婆婆服药后不但不见效,反而病情更加恶化,吕纯阳急得满头大汗,束手无策。这时,一白头老翁赤脚闻声而至,伸手摸摸老婆婆的额头,又搭脉说:“是风寒攻心,我取点药马上就来。”说罢拿起锄头到屋后挖起一枝绿叶小草,将其根部黄色块状的物体切片加水,煮开后放上红糖,让老婆婆喝下。老婆婆喝下后顿时周身汗出,腹痛消失。老婆婆称赞说:“姜老头,你真行,药比天上的吕仙翁还灵!”吕纯阳看老婆婆把姜老头捧得那么高,气得浑身发抖,决心要对姜老头报复。他把一条火赤练毒蛇变作一只大鳖,令其爬向姜老头。姜老头打死大鳖,回家煮熟后下酒。吕纯阳心中得意,等待着姜老头中毒的消息。谁知姜老头不但没有中毒,反而越活越精神。吕纯阳按奈不住,去问个究竟。姜老笑着说:“鳖毒最怕什么,三片黄姜解百毒。”说完摸出一片黄色的东西,正是给老婆婆吃过的药。吕纯阳折服了,把自己葫芦里的药倒退了个精光,发誓再不来人间显示他的医术,人们为了感谢姜老头即把黄姜叫老姜或生姜。 生姜,又名老姜、姜、疆,味辛,性微温。是药食两用之佳品。能发汗解表,散寒健胃,温中止呕,解半夏、南星、蟹鳖之毒。 
30、气血双补仙鹤草  乾隆45年,皇帝二次下江南。来到浙江海宁县,他微服在城中游转。突然,他被一块题有“天下第一家”的牌匾吸引住了。走进去见是一家中药铺。心里便想,小小店铺岂敢如此狂妄自大?于是要弄个明白。他看见堂上有个老人在柜前,便上前行礼,自称是北方来的药商,问道:“贵店何以敢称天下第一家?”老人摇头说不知,让他进去问他父亲。皇帝走进侧门,见一位面目清癯,肢体健壮的老人正在捣药,又问原来的问题,老人同样摇摇头指指后门:“请先生问我的父亲吧。”皇帝纳闷:老人还会有健在的父亲?但当跨过后门,确见一老人正在旁若无人的举笔抄写《石渠宝笈》。好一会儿,老人才发现他,连忙让座。皇帝问:“请问老人高寿?”老人谦逊答道:“不敢,不敢,我年岁尚轻,刚满九十九。”皇帝惊奇:“人过七十古来稀,老人年近百岁,耳聪目明不以为老,过谦矣。”谁想,老人又指指后院笑着说:“家父还在那里吟诗作画呢。”皇帝的劲头来了,急忙走入后院,果见厅堂内一位童颜鹤发的老人正聚精会神地挥毫泼墨。正堂上挂一副画,画上有只仙鹤栩栩如生扶摇欲飞,一轮红日沉烟海,气势磅礴。皇帝连忙作揖叩问老人高寿,答曰:“我常服仙鹤草煮红枣,迄今已有两个花甲。”皇帝此时才悟出这“天下第一家”名字的涵义。仙鹤草,又名龙芽草、黄牛尾、蛇疙瘩,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全草。味苦、涩,性平。能止血凉血,强心健胃等。 
31、通鼻利窍田胡椒  从前有个妇女,孩子刚满两周岁时,丈夫得病去逝。有一天,她下田劳作时把孩子抱到了田头。不久天上落起毛毛细雨,又刮起风,娇嫩的孩子鼻塞了,接着又咳嗽起来。不停地哭,急得她一筹莫展。为了哄住孩子,母亲从田埂上摘了几株葡萄状的柔软小草,让孩子闻那散发出来的香气。谁知孩子闻了一会就不哭了,她又摘了一些搓成草丸让孩子闻,结果,竟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