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妻子:宋鸿兵:货币战争将进入战国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32:31

宋鸿兵:货币战争将进入战国时代

2011年12月09日 05:56    戴玉亮    来源:大众日报      热点专题      手机看新闻

  • 字号

宋鸿兵,1968年生于四川,199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1994年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1996年起,先后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2002年开始担任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高级咨询顾问;2007年回国发展,现任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

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美债危机,欧债危机,以及此起彼伏的局部战争阴影下,世界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这是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和必然周期,还是世界范围内货币超发导致的恶果?在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全球经济陷入困局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如何应对?人民币国际化路在何方?

□ 本报记者 戴玉亮

2007年6月,《货币战争》横空出世,一纸风行天下。

这部角度奇特的金融史书,引起的巨大反响超乎想像。很少有夹杂着大量专业词汇的半学术类著作成为超级畅销书,但《货币战争》做到了。这使得这本书的作者宋鸿兵,在短时间内爆红大江南北。随后,因《货币战争》成功预测了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宋鸿兵变得更加“神奇”。

《货币战争》后,宋鸿兵又接连推出了《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再一次复制了第一部的神奇,目前三本书的总销量已超过200万册。2011年12月,宋鸿兵将推出《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近日,宋鸿兵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观察角度越多

越能看到立体的历史

记者:《货币战争》书系曾准确预言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债危机、以及金银价格走势等,有人称你为“金融预言家”。

宋鸿兵:我更喜欢“货币史学爱好者”这个称号。预言,是因为所有的问题,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阳光之下没有新鲜事。研究历史的重要性,体现在为今天的困境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尽管历史不会是简单的重复,但在历史中不断反复的人性本质,却有着惊人的类似。毕竟,经济和货币史就是人类在有限资源的制约下,不断求取财富极大值并试图控制财富分配权力的历史。

记者:是什么力量支撑你将《货币战争》写到了第四部,是强迫自己为之,还是依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顺势而为?

宋鸿兵:从货币的角度来解读世界近代史是我多年以来的梦想,也有个大致的总体思路,《货币战争4》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货币战争》系列试图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视角,从货币看事件,从历史看货币,从全球看历史。在货币的显影液下,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脉络将变得清晰起来;在历史的望远镜里,人性反复发作的弱点将被浓缩为鲜明的规律性曲线;在全球的广角镜中,社会变迁与帝国兴衰将呈现出无可置疑的大趋势。

《货币战争1》以美国为主线,用美元的手术刀来解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货币战争2》以欧洲为重心,从欧美金融家族的形成与发展,来透视货币权力与政治权力的整合,进而揭示出未来世界统一货币的发展趋势;《货币战争3》以中国为焦点,从货币的视角来观察中国近代的沉沦与抗争,提出把金融作为国家新的一维边疆的战略意义;《货币战争4》以国际储备货币的战略价值为中心,以美国、欧洲、亚洲三者之间的货币博弈为半径,用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线索,把各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有机地缝合成一张大国崛起的全景线路图。

记者:有些经济学家批评你的研究方法并不专业,某些论断和推理带有阴谋论的色彩。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如郎咸平教授,认为你写的其实太简单了,真正的货币战争要复杂100倍。你如何回应这些质疑?

宋鸿兵:我不介意这些批评,我只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我始终认为,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少数人主宰着多数人的命运。我只是提供了研究历史的另一种选择。很多人嘴上讲民主,骨子里却是专制,不允许其他声音出现。谁要提出不同的思路,他们就说是阴谋论。事实上,观察角度越多,你越能看到立体的历史。

人民币须尽快“排毒”

记者:你认为,中国购买美债,就是在出口国内储蓄。这些储蓄以外币形式体现,但实质是老百姓存在银行体系中的存款白白给了美国人用。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外国货币的贬值,最终偿债折算为人民币时,储蓄损失将会出现。人民币必须尽快“排毒”,摆脱美元的掣肘,这样人民币才会真正成为“人民的货币”,“为人民服务”。

既然如此,中国为什么还在继续增持美国国债。你认为中国政府这么做的最大理由是什么?人民币如何“排毒”?人民币的升值还将继续,有什么办法阻止这一趋势?

宋鸿兵:每当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甚至只是买入量不足时,中国的周边总会出现稀奇古怪的事端。比如美国总统突然宣布会见达赖,或向台湾出售军火,或挑唆南海附近诸国闹事,或鼓动日本在东海强硬等等。中国一旦大幅增持美国国债,则周边环境就会清净一段时间。究其本质,就是美债外交。

纵观货币史,任何大国的货币崛起,都是以本国的财富作为货币储备,为本国的经济或本国主导下的世界经济循环提供信用的血液。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更多是货币投机者们的兴奋,而远不是世界各国真诚的信赖。人民币基础货币供应在历史上曾有四种渠道:再贷款、再贴现、财政透支和外汇占款。为使人民币重新取得货币发行的主导权,使国内信用创造服务于本国经济循环,必须切断外汇进入央行的通道。具体做法是,建立“外汇平准基金”,由它出面以国家信用发行特种“外汇公债”,募集人民币资金,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上,替代中央银行扮演外汇“最后购买人”的角色,阻断外汇流入央行的通道,杜绝仅仅为了收购外汇而大幅增加的基础货币投放。同时,这种“外汇公债”还可以大大丰富债券市场的品种和为保险公司、银行、基金等投资机构提供新的投资选择。只有彻底摆脱美元的困境,人民币未来的国际化才会有扎实可靠的基础,才能最终牢牢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农业第二次工业化

将助推中国经济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起飞的前两级火箭即将哑火(第一级火箭是农业第一次工业化,第二级火箭是全球化),而一旦能够启动农业的第二次工业化,必将点燃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级火箭,那时中国才能一飞冲天,真正改变整个世界的经济秩序。能解释一下农业的第二次工业化吗?

宋鸿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表明,农村繁荣则国家繁荣,农村富裕则工业化顺利。上世纪50年代如此,80年代也是如此。反之,农村凋敝,经济发展必然遭遇增长的瓶颈。农村落后的根源之一,在于基础设施严重匮乏。水利、电力、交通都形成了农业发展的瓶颈。教育资源不足,医疗卫生落后,文化娱乐单调,这些长期欠账,恶化了农业第二次工业化的条件。特别是人口素质问题,制约了生产率的提高。低素质的人口是负债,高素质的人口却是资产,美国人早在19世纪就明白了这个道理。第一次农业工业化并不是对农业生产、流通、深加工、集约化进行工业化,而是填补了城市工业化的市场空白,第二次农业工业化应该将重点放在农业本身。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农业将极大地提高生产率,大幅降低水、化肥、农药等的消耗量。

增加农民收入

是提振内需首要方向

记者:“中国未来发展模式的核心,应是毫不犹豫地将国内市场置于最优先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将出口依存度逐步降到GDP的10%以下的安全区域,把国民经济的主要资源从输送国外市场,改为向国内市场倾斜。中国人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应该优先由中国的消费者自己享用。中国经济新模式即‘中国模式3.0’,将会使中国一举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从你的这段话里,我们可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中国经济必须真正启动庞大的国内消费,也就是内需。但问题是,首先中国老百姓并不富裕。其次,老百姓手里有点钱多用来储蓄,因为他们要应付生老病死,要为子女的教育买单,广大的房奴还要不停地还贷。在这种形势下,扩大和拉动内需如何谈起?

宋鸿兵:中国新增储蓄的能力面临日益枯竭的困境。中国政府的财政刺激和投资推动,带来的必然是通货膨胀的压力,最大的效果仅仅是维持经济运转,而不会带来真正的繁荣。在《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中,我对中国在未来几年中将出现的经济情况作了三种分析:第一,如果政府什么都不做,那么经济将再现1997年到1999年的冷却状态;第二,如果中国沿用2009年经济刺激的方式,那么最终将以大规模的烂账和超发货币的形式体现出来;第三,如果正确启动第三级经济增长火箭,那么中国经济将再度出现10年以上的繁荣景象。目前中国提振内需的首要方向是增加农民收入,以信息化、集约化、高科技化、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农业经济爆发,才是中国摆脱未来经济困境的正确选择。

记者:扩大内需事实上已经说了很多年了。最典型的是,中国政府先后启动过房地产和汽车两大市场,并使其一度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结果可以说非常糟糕。房价高企,迫使中央政府不得不痛下决心,坚决打压房地产。这个市场看来是不能指望了。而汽车市场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从今年开始汽车销量开始走下坡路。与此同时,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城市的压力倍增。显然,汽车市场也将不是国家支持消费的市场。房子和车子这样最大宗的商品消费被抑制,还有什么消费可以真正地拉动内需呢?

宋鸿兵:中国人口的结构,决定了农民仍将是中国未来的主要群体,经济增长忽略农村,既不道德,也不可能持续。城乡经济差距的扩大,同样也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隐忧。而农业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中陷入缓慢发展之后,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由此前的每5年翻一番,变成了每10年翻一番。虽然政府取消了农业税,但各种摊派和隐性支出,使农业的经济资源持续不断地处于失血的状态之下。改革开放前15年所形成的宝贵农业资本积累,在后15年中逐渐瓦解。农村经济不启动,内需振兴就只是一句空话。没有社会中大多数人口的收入增长,就不可能创造出一个国内大市场。

相信贵金属,

不看好股票和房地产

记者: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何去何从?目前的中国股市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

宋鸿兵:在中国,由于政府是社会权力的中心,在危急时刻,一切皆可变!包括债务债权关系,可以随时调整,从而使西方的金融危机在中国难以出现。所以,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房地产泡沫破裂将引发中国金融危机的西方“高论”。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政府可以直接抄底收购房产,再廉价租给低收入人群,不仅可以为资产价格筑底,还会省去建设大批廉租房的成本。随着经济的恢复,房地产价格将健康复苏,银行体系的坏账会大大缓解。

研究历史你会发现,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一直存在纸币超发的问题,最终结果导致纸币丧失信用,其它资产价格上涨。从2001年开始的这一轮资产膨胀过程中,贵金属价格上涨大大超过股市和房地产。这是对过去30年贵金属被低估的一种回归。我个人不会投资股市。

记者:黄金是对冲美元、欧元等强势货币不断贬值以及通货膨胀的唯一工具吗?在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下,老百姓除了购买黄金外,还有更好的对抗通胀的办法吗?

宋鸿兵:在未来去杠杆化的过程中,我对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都不看好。黄金本身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只是生存得到满足之后的财富溢出品。人们希望把多余的财富永久固化下来,储藏下来,这就是为什么黄金会作为通货的原因。贵金属、珠宝、土地等不是财富本身,而是财富溢出之后承载财富溢出的容器。长久来看,我坚定地相信贵金属,过去9年的贵金属发展趋势都是大牛市,只不过价格有高和低的区别,剧烈回调时一定是增持的时候。不要玩杠杆,不要玩纸的东西,因为这套体系最后的结局会导致实物价格的猛涨。农业板块,我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市场。我比较看好的是种子公司,如形成对种子体系的垄断,未来的利润可能会有成百上千倍的增长。

用“亚元”对抗美元和欧元

记者:《货币战争4》书讯预告说,你将作出三大预言:欧元的未来,美元的结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宋鸿兵:美国的困境在于经济,欧洲的困境在于政治,而亚洲的困境在于历史。美国经济将进入全面衰退期,中国即将面临百年难得的机遇。此次欧债危机,不仅不会导致欧盟的解体和欧元的崩溃,反而会使欧盟的权力得以强化。人民币成为主导型的世界货币难度很大。以史为鉴,亚洲可以效仿欧洲,从亚洲的“煤钢盟”做起,将亚洲各国结成牢固的利益共同体,推动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推出“亚元”,最终形成欧元、美元、亚元三足鼎立的战国时代。

记者:你认为,中国必须认清人民币作为主权货币,势必无法取代美元的客观规律,同时也不会被其它国家所接受的现实,面对势单力薄的人民币无力与欧美货币意志相抗衡的局面,中国只有将亚洲的力量整合在亚元的盾牌之下,才能与美元和欧元的利剑相抗衡,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如果没有亚元,亚洲各国的货币将被美国各个击破,最后亚洲各国货币的散兵游勇将被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部收编。

如果可能,亚元形成之路会有多长?

宋鸿兵:人民币国际化的力度越大,美国对中国的警惕与攻击性就会越强,欧元区国家会更乐意看到人民币成为美国打击的靶子,而亚洲国家则将充满警惕地防范中国试图建立“人民币新秩序”。在实力尚不允许的情况下,人民币的高调出击,很可能会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招致货币霸权国家的围剿。因此,人民币在中国经济转型成功之前的高调国际化,属于激进战略。相对而言,中国主导推动亚元的努力,貌似激进,实则保守。在中美尖锐而复杂的博弈过程中,中国需要更多的盟友。建立亚洲的统一战线,将潜在的对手转化为利益攸关的朋友,是化解美国高压围堵的“太极推手”。从这个意义上看,推动亚元,不仅是货币的战略,同时也是地缘政治和军事的战略。亚元战略实为中国自保的战略,无论需要耗费多长时间,无论会遭遇何种困难,都值得中国坚持下去。

美国经济将出现

“失去的10年”

记者:主流经济学家认为,美债危机只是一个理论,美国人不可能还不上钱,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就是不停地发钞票。你认可这种观点吗?

宋鸿兵:所谓量化宽松货币的本质,就是稀释货币购买力,变相冲销负债压力,美元对其它货币贬值的主要目的,正在于侵吞其它国家的储蓄!伯南克试图用印钞票的法子来进行“资产再通胀”,恢复资产膨胀型繁荣。可是,印钞票能带来真实的储蓄增长吗?能创造真实的投资和消费吗?贷款买房的美国老太太在原有的沉重债务负担之外,又增加了拯救华尔街的巨大社会成本,不断飙升的国债为美国老太太的“债务老虎凳”又加上了一大块砖,美国社会的痛苦指数飙升到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不堪痛苦折磨的美国人纷纷涌上街头,点燃了“占领华尔街”的世界风暴。高失业伴随着沉重的债务,再加上退休账户上金融资产的萎缩,已压垮了美国老太太的进一步透支消费的任何念头。美联储超低的利率政策,一轮接一轮的货币量化宽松,打消不了银行贷款经理们如惊弓之鸟般的狐疑,也提振不起美国老太太再去炒房的欲望和能力。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这是一种模式的终结。

记者: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没有解体,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最重要的规则不是黄金本位制,而是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IMF这三大体系下维持的美元本位制,黄金本位制仅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临时借用的一个介质。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宋鸿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图用20年的时间,以美元本位制去取代英国200年建立起来的金本位体系,英国则为了捍卫金融霸主地位,苦守金本位而最终耗尽了经济实力。世界在丧失最后贷款人后,金钱的权力出现了真空,世界陷入了黑暗的大萧条。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正是美元战略的内在矛盾所酿成的恶果。美元第一次征服世界的远征以失败而告终。只能退回了孤立主义,一边独自疗伤,一边等待新的时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美元提供了剿灭英镑割据的历史性机遇,《大西洋宪章》《租借法案》都是罗斯福手中锋利的手术刀,目的在于肢解大英帝国的英镑版图。最终,美国通过“挟黄金以令诸侯”,建立起了一个以美元本位制为摄政王的“布雷顿森林王朝”。

但美国与欧洲之间的矛盾从20世纪60年代戴高乐时代开始酝酿,法国对美元的黄金挤兑,直接加速了布雷顿体系的崩溃。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美元与欧洲货币开始进入了冲突与对抗的时代。70年代末,美元帝国几乎到了最后的崩溃边缘。正是债务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蜕变,导致了今天美国经济积重难返的现实。2008年的金融海啸是对30年来美国错误的经济模式的一次总清算,也是对1971年美债帝国建立以来的美元体系的一次总清算。在经济解杠杆的痛苦周期、“婴儿潮”老龄化的消费萎缩周期、生产率增长陷入瓶颈周期这三大高度重叠的长周期中,高度负债的美国经济将在不远的未来出现“失去的十年”。

站长统计站长统计
  • 华为完成首个跨大西洋海缆100G容量试验...
  • "股神"抄底 巴菲特欲32.4亿美元收购大西洋保...
  • 大西洋海底液喷口首次发现怪异管状蠕虫(图)...
  • 航空业"冬季"来临 航空联盟陷大西洋航线迷局...
  • 洒满阳光的法国小城 享受大西洋温和的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