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气餐厅西单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十二五开局 办几件实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2:52:26
2010年12月13日08:38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
◎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农业生产补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
◎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
◎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健全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
◎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方便可及,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
■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世界经济结构处于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在我国即将开始新一个五年的重要时刻,10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谋划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发展。
从会议透出的信息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结构、稳物价、保民生、促改革,中国经济在新的一年将呈现出转型的新取向。
一条鲜明主线
让转变发展方式贯穿始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无论是总体把握,还是具体部署的六项工作,都体现了转变发展方式的鲜明特点。
今年来,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能源品种出现紧缺问题,再加上针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摩擦迅速增多,使得转变发展方式变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结构面临新的调整,资源环境的压力正在转化为巨大的创新动力,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革新蓄势待发。转变发展方式,也决定着中国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谈到转变发展方式这个大课题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说:“最核心的是调整经济结构,这样才能找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新一年经济结构调整,是一种全面深度的调整。从三次产业看,需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做强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从“三驾马车”看,需要扩大消费、优化投资结构、增创外贸新优势。从城乡区域看,需要推动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城镇化发展新格局。这些调整,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关系到转变发展方式的成败。
“扩内需,重点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汪同三强调,提升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根本上是要提高收入,健全保障。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视为经济新增长点。“这有利于我国发展自主创新,向价值链高端转移,但要注意防范泡沫。这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要点。”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指出。
一个基本取向
用积极稳健政策化解复杂局面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并未结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甚至有反复的可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明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有可能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了我国稳定和扩大出口。输入性通货膨胀,加剧了稳定国内物价的难度。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潜存着一些难以预见的风险。这使得明年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
与过去两年相比,明年一方面要维持一定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要应对不断加大的物价压力,同时要搞好结构调整,宏观调控的目标正由以往相对单一变为逐渐多元。这也决定了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更有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由两年来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引人注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在当前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意在让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回归常态,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幕当天,央行宣布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今年以来第六次也是一个月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凸显了当前货币政策的“稳健”特征。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认为,“货币政策的基调变了但财政政策基调不变,也是基于当前复杂形势的科学判断。”财政政策可以发挥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一项紧迫任务
把稳定物价摆在更为突出位置
最近几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逐月上升,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通胀压力较大。影响物价的因素,明年仍将继续存在。稳定物价,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的紧迫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如果流动性偏高,同时大量流动性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将可能导致资源错配,不但损害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还可能严重影响居民福利,稳定物价具有稳定经济全局和保障民生的双重意义。
未来物价的走势,不容乐观,但“不会出现恶性通胀”,这是张晓晶的判断。
他表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产品价格会呈上涨态势,资源、土地、工资、利率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也会推动物价上涨。但由于国内工业品整体供大于求、粮食连续丰收,加上货币政策正在进行调整,未来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刘元春认为,实现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必须得力。从中长期看,加强农业等薄弱环节投入,通过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缓解物价上涨对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的压力,也是必须着手进行的一项工作。
物价问题,涉及民生,影响稳定,关系全局,须臾不可放松。稳定物价,政府有条件也有能力,关键在于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套民生规划
为人民群众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
当前,通货膨胀压力较大,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改善民生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安排的重点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在住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明年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而在会议召开之前,有关部门已宣布明年计划安排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收入问题是制约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扩大的要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这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可以采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补助力度等措施。
另外,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等,都体现了保障民生,尤其是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取向。
张晓晶说:“这些保障民生的积极举措,体现了经济增长要更多惠及民生,也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需要。”
一种强大动力
以改革开放加快经济转型
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体制机制的弊端造成的。发展方式转而不快,关键在于改革有待进一步到位。
张晓晶表示,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深化激励和评价体系改革、要素价格市场化和财税体制改革。
例如增强消费拉动力,关键在于缩小收入差距、提升消费能力,而资源、工资、利率等要素价格市场化和财税体制改革又是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基础。“这些改革领域相互关联,应全面推进。”他说。
在新的一年,推动收入分配、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关键领域改革,可以建立起约束和激励机制,让地方、企业更加自觉地转变发展方式,使经济转型的成果更加巩固,发展的局面更有活力。
2011年,我国将迎来入世十周年。目前我国出口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累计吸收外资1.06万亿美元。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些国家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环境等问题上,频繁施压,制造贸易摩擦。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出路在于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方面下工夫。新华社电
控通胀、防衰退、调结构2011年继续找平衡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吕天玲
见习记者孙蕴佳
昨日,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一些权威专家,专家们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详细解读未来经济的走势,多数专家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实际上是定调了2011年宏观调控要在控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衰退和不放松经济结构调整之间寻找最佳平衡。
核心议题———把遏通胀放在突出位置
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针对多种因素抬高国内商品价格,增强了通胀预期,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抑制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措施。这样的背景下,稳定物价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备受关注。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称,现在的通货膨胀太高了,一定要以稳定物价为重要目标,因为这对社会、对老百姓、对整个市场的稳定是最集中的。
对于明年物价的走势,很多专家都表示乐观。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王宇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我国经济面临通胀和稳定增长的双重压力,但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复苏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合,明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和可控的通胀率。
“相信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发挥作用,特别是明年把抑制通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能够把物价上涨的势头压下去,实现在通胀较低的情况下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
王宇指出,中央已经明确提出了,从适度宽松回归常态走向稳健,通过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这样通胀问题在明年也能得到抑制。明年中国还会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率和可控的通胀率。
经济定调———
取向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接受采访时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意味着我们经济的发展已经回归到了正常的状态。在正常的状态之下,就是要维持相对较高的发展速度。同时出口也将在绝对量上保持增长趋势。
而近期很多人士更是热衷于谈论未来货币政策如何“稳健”,甚至有人提到未来货币量的增速问题。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不要机械地将“稳健”去对应具体的货币量增速和信贷增速的指标。如讨论广义货币M2增速是要回到15%还是17%,其实意义不大。
刘煜辉撰文指出,保持稳健和回归常态,是回归常态的“宽”,而不是意味着2003年以来的货币口径的“宽严”尺度的逆转。
改革重点———
再提收入分配改革
明年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了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的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中国社科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实现中国经济战略性转型重点就是要扩大消费需求,如果收入不能增长,这个肯定是要受到很大阻碍的。”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认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已刻不容缓。在收入分配改革中,处于初次分配环节的企业薪酬制度无疑是异常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它既直接决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收入水平和政府财政的收入水平,并必然波及到再分配。
原劳动部副部长王建伦认为,当前在国民收入方面应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积累和分配的关系,当前国家积累得较多,提供给国民收入分配的部分太少,这种状况应进行合理地调整。二是要处理好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关系。初次分配中出现的不公平,如果想要用二次分配调整,是很难调整过来的。
人民日报今日发表社论
凝聚共识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经济工作,科学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对于统一全党认识、凝聚全国力量,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论称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这就必须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贯彻这个总体要求,关键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明年经济工作要突出以下重点: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争取农业好收成。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切实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健全水利建设长效机制,切实扭转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环节建设。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重点改革,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大改革攻坚力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改革,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领域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应对外部环境变动的能力,有效发挥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促进国际收支在更高水平上基本平衡。
(责任编辑:贺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