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艾米电影街静安店:2011年12月12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08:32

崛起,向着富裕和谐秀美

——写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两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刘士安 任江华 吴齐强 魏本貌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12日   01 版)

  “一湖清水”,4400万江西人民引以为豪的生态优势。

  “一湖清水”,16万多平方公里赣鄱大地绿色崛起的独特禀赋。

  “一湖清水”,考验江西科学发展、转变方式的一道历史命题。

  2009年12月12日,一项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公布,让“一湖清水”成为江西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词。

  鄱阳湖,这个哺育了红土地上无数儿女的“母亲湖”,从来没有像最近这两年来被如此深切地感恩、深刻地认识、深入地探究。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这样评价国家战略对江西的重要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不仅对江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探索生态与经济融合的发展模式,破解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这一世界性难题,具有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

  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是中央领导同志对江西的殷殷嘱托。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举,是一项考验江西人民智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向世界展现中国创新能力的“试验场”。规划实施两年过去,江西省代省长鹿心社说:“鄱阳湖生态经济的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生态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的理念在全省上下形成广泛共识,并变成生动的实践。” 

  江西在破题,江西在探索,江西在收获。

  精心呵护“聚宝盆”

  大美鄱阳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湿地,更是江西的“聚宝盆”。

  让赣鄱大地水碧天蓝永相伴,是江西矢志不渝的追求。

  两年来,敢闯敢试的江西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带领下,再度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书写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崭新篇章。

  余干县乌泥镇港背村,鄱阳湖边一个民风淳朴的小乡村。2009年,村民自发组建起村民事务理事会,由5名长者负责全村的卫生清洁工作。每隔一阵子,村里就要搞一次清洁卫生检查,评比结果上榜公布。这一招还真厉害,如今,家家户户都重视环境卫生了,还带动周边村庄刮起一股“环保风”。

  地处赣南的石城县,虽远离鄱阳湖区,却是赣江的源头。一名客商看中赣江源保护区内的矿产资源,想投巨资开发,结果被拒之门外。石城县还主动把源头禁采区面积扩大到1.5万多公顷。在赣州,两年来有几十家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被拒绝落户。

  “一湖清水好风光”的意识,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颁布以来已经深入人心。生态经济区规划面积5.12万平方公里,但鄱阳湖流域面积为16.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全省国土面积的97%左右,切实保护好“一湖清水”,必须放眼全省范围,必须上下齐心协力。

  两年来,江西省500万元以上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544亿元,各级财政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达到500亿元左右。在经济欠发达的江西,这是生态建设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手笔。

  绿化——“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共投入189.1亿元,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313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由60.05%提高到63.1%,居全国第二位。

  水质——“五河一湖”水污染治理工程、长江暨鄱阳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顺利实施。覆盖全流域的水质水量监测监督体系加快完善,水质动态监测站点由21个增加到50个。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由76.3%提高到80.5%。

  空气——11个设区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污水处理——85个县(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截污主干管网全部建成,县市污水处理率由2007年的2.5%大幅提高到2010年的46.8%;102个工业污水处理项目已开工65个,其中统建项目年底前建成20个。

  农村清洁工程——约13万个自然村和1500个集镇推行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已建成200多个国家级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

  ……

  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为江西发展创造了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现在,江西生态环境的优势更加明显,绿色崛起的基础更加巩固。

  两年来,江西探路绿色发展,成就斐然。

  隆冬季节,共青城市开发区内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漫步市区,南湖两岸的新景美不胜收。有“鄱阳湖畔明珠”美誉的共青城市,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最年轻的一个县级市,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引领下,短短两年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与2008年相比,预计今年生产总值增长150%,财政收入增长257%,能耗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3。

  共青城市,只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如火如荼建设的一个缩影。

  转方式、调结构,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旅游为主要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在江西得到迅速发展。

  以新能源、新材料、光电、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达到67%;

  “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初步树立。两年来,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由716个增加到1051个,绿色农产品由658个增加到703个,有机农产品由378个增加到412个;

  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森林旅游等生态旅游蔚然兴起,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大旅游网络基本形成。预计2011年接待游客将达1.4亿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提高到1000亿元以上;

  总投资达到450亿元的500个循环经济项目、重点节能工程项目相继落户投产。有着丰富岩盐资源的新干县,所建设的盐卤药化工业城成为第一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可实现园区工业废水收集率、排放达标率100%……

  说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来的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华认为,江西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江西省的生态保护对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江西的探索和实践,对于我国其他地方建设生态文明省市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倾力打造“大平台”

  天是蓝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空气是甜的。到过江西的游人客商,时常发出这样的感叹。

  不过,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还在追求一个美好的夸赞:老百姓的生活是富裕的。

  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更好地为全省人民和子孙后代造福,考量着江西的决策智慧与执行能力。在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动大会上,省委书记苏荣强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全面实施,将成为江西争取国家项目支持的重要平台,成为江西吸引国际合作、企业聚集、项目落户的重要平台,必将带来政策、项目、投资等各类要素的加速聚集,成为江西省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成为惠及全省、造福子孙的项目库。”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大平台,江西省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的支持与合作。两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品牌效应逐步确立,国家给予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省外资金、技术、人才在一个个重大项目的带动下加速入赣,成为江西阔步赶超的重要抓手。

  截至今年10月,有36个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与江西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签订有关项目、资金和政策等重大支持事项224项,现已落实到位140项。其中,中央企业计划在赣投资和金融机构贷款授信2750亿元以上;国家已同意“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5亿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专项补助资金,同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纳入国家“十二五”长江流域治理规划范围。

  与此同时,为用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张“名片”,打好国家战略这张“王牌”,江西省充分利用江西(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世博会江西活动周、中部博览会、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等平台,开展一系列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先后举办了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等一系列活动,以低碳为标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向江西集聚。

  资金、项目、技术、人才携手而来,极大地激活了江西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使经济发展的“炉火”越烧越旺。

  一组数据格外振奋人心:

  5000亿元,这是以“十二大生态经济工程”为代表的405个重大项目迄今累计完成的投资额,占计划总投资的近30%。

  24.7%和22.2%,这是2010年和今年前三季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幅度。与此同时,引进省外资金分别增长43.1%和42.5%。

  4630美元,这是今年区内人均生产总值的预计数据,将比2009年的3650美元提高近1000美元。

  500万美元,这是世界银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课题研究的投入。自然科学领域投入500万美元很正常,但在社科领域还属鲜见。它从一个侧面说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话题,已经引起世界目光的关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成为江西省吸纳资金、技术、人才和各方面支持的‘金字招牌’,国家战略的王牌效应进一步显现。投资、消费、出口、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各经济指标增幅均明显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逆势增长、绿色崛起的重要引擎。”江西省发改委主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许爱民说。

  而鄱阳县白沙洲乡车门村渔民范秋水的话,更是道出了基层群众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带来实惠的欢欣。在痛下决心用5年的时间将沿湖300个自然村打造成“生态渔村”的鄱阳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旺了特色旅游业,仅从事“渔家乐”的经营户就达1000家。范秋水乐呵呵地说:“渔村干净了,湖水更清了,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

  先行先试探新路

  先行先试,是国家战略赋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一项最重要政策。

  坐拥一个世界性的湖泊,江西正在探索如何实现生态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探寻怎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江西的生态如同美轮美奂的景德镇瓷器,很珍贵,同时也易碎。”江西省社科院院长汪玉奇打着形象的比喻说,不发展保护不好生态、富不了百姓,但发展得不好,同样会给生态造成灾难。

  知易行难,知难解难。江西敢于担当,在先行中创新,在先试中崛起。

  实现双赢首要在思路。

  南昌市湾里区同时拥有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两块金字招牌,可2008年的生产总值在全市县区中排在末位。当地一些干部曾抱着这样的念头:“在湾里,就是要‘以保护论英雄’。保护生态是正事,至于发展经济,可以放一放、缓一缓。”

  守着金山受穷,肯定不是科学发展观。为了经济而牺牲生态,那就是遗祸后人。保护不是不要发展,而是为了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为了支持湾里区生态保护、引导好发展方向,2009年起,南昌市对湾里区实施了差异化考核:取消了对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的考核,大幅度降低了经济增速、财政收入增速等考核要求,同时新增了森林覆盖率、水源水质等生态环保指标以及生态旅游经济考核指标等内容,并推出30项措施,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等方面支持其发展转型。

  绿色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大大增强了南昌干部群众保护生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定了走依托生态之路,实现科学发展、加速绿色崛起的信心。说起当年放弃艾溪湖湿地的房地产和工业项目开发收益,转而投资于湿地公园建设的事,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谢高鸣连称:“放到今天看,建湿地公园是赚了,赚大了!园区生态改善,成了风水宝地,商机也源源涌来,一大批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高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新区的经济增速年年都在30%以上。”

  调整了政绩考核“指挥棒”,把准了科学发展“方向盘”,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全国低碳试点省会城市,南昌正全力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说,南昌坚持“快速发展是前提、协调发展是关键、持续发展是目的”的崛起方略,将通过低碳化的进程,实现结构调整,率先建立更富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产业体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两年建设中,江西各地像南昌一样,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景德镇新兴的陶瓷产业创意园,萍乡跳出煤炭实现城市转型发展,鹰潭的铜产业精深加工,赣州、吉安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业……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追求。

  持续发展关键在机制。

  江西紧紧抓住国家赋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先行先试的宝贵机遇,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为进一步加快发展营造更优环境,注入更强动力。两年来,“五河”及东江源头生态补偿、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和低碳城市发展等一批国家级重大改革试点取得新突破。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模式正在积极探索,碳汇林业得到发展,水权、林权、碳汇、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快促进了资源环境产权有序流转和公开公平公正交易。

  同时,绿色生产总值核算、农村宅基地流转、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水权交易改革、排污费改环境税、大交通改革和城际交通公交化等6项试点工作,以及建立环保技术交易市场等先行先试政策措施,也已在开展前期工作。

  “经过两年的努力,围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江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探索一条不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经济发展同环境整治结合起来,这对江西省来说,是自加压力,江西的选择是具有战略眼光的。

  保护好“一湖清水”,才能大展赣鄱宏图。

  坚持生态与经济建设双赢,崛起中的江西正向着富裕和谐秀美的奋斗目标豪迈进发!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11日)

胡锦涛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12日   02 版)

女士们,先生们:

  10年前的今天,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坚持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结合、实现自身发展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相结合,积极化挑战为机遇,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

  1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我们不断扩大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市场准入,不断降低进口产品关税税率,取消所有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大幅降低外资准入门槛。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达到并超过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中国服务贸易开放部门达到100个,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我们大规模开展法律法规清理修订工作,中央政府共清理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万多件。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可预见性不断提高。

  10年来,中国坚持实行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对外开放政策,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有力推动。中国全面享受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权利,经济发展获得了良好外部条件,同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中国货物贸易额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跃居第一位,进口额累计达到7.5万亿美元;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595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2010年达到688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中国每年平均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为贸易伙伴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和投资机会。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累计汇出利润2617亿美元,年均增长30%。

  10年来,中国积极承担应尽国际责任,努力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我们积极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同国际社会一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着力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我们坚定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建设,致力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机制等改革和完善,致力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我们高举自由贸易旗帜,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建立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国际贸易体系。我们积极推动建立更加平等、更加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加大对外援助力度,近10年累计对外提供各类援款1700多亿元人民币,免除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近300亿元人民币到期债务,承诺对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为173个发展中国家和13个地区性国际组织培训各类人员6万多名,增强了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

  10年来的实践,丰富了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的认识,坚定了我们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信心。实践证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对外开放,惠及13亿中国人民,也惠及各国人民;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女士们、先生们!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进步,才能破解发展进程中的难题。30多年前,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我们正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顺应人民愿望,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中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同时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从中国来看,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跃升,中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国际竞争力不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国将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根据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质量,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我们将适应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更加注重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们将继续通过开放市场、引进先进技术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我们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我们将扩大服务业开放,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我们将稳步推进农业领域对外开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朝着集约化、效益型方向发展。我们将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文化科技研发、发展服务外包。我们将更加注重为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所有制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准入待遇,更加注重在开放中增强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动力。

  ——中国将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我们将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把扩大进口和稳定出口结合起来,把积极扩大进口作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我们将完善进口支持政策,降低进口成本,提高进口便利化。今后5年,随着中国扩大内需战略的有效实施,中国消费结构将继续提升,居民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2015年有望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国内市场规模将位居世界前列,今后5年中国进口总规模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这将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商机。我们将加强同主要顺差来源国的经济合作,通过共同努力逐步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我们也希望有关国家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放松高新技术产品对中国出口管制,方便中国企业前往投资,为双边贸易平衡发展创造条件。

  ——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区域多样化和发展不平衡蕴含着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会。我们将把扩大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新格局。我们将继续深化沿海地区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沿海地区技术研发、高端制造、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进。我们将积极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办厂,参与中国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我们将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繁荣双边经济,实现互利共赢。我们将积极扩大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在扩大开放中促进中国社会事业发展。

  ——中国将进一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深化对外经贸合作、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国将继续扩大各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强化产业政策与外资政策的协调,继续欢迎各国投资者来华投资兴业,鼓励外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全球科技智力资源推动国内技术创新。中国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重视开展有利于不发达国家改善民生和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的合作,承担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

  ——中国将进一步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我们将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继续开展涉外经济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措施的清理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推动政府服务朝着更加规范有序、公正公开的方向发展。我们将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和司法保护力度,健全市场信用体系,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良好经营环境。中国将加强自身投资环境建设,继续优化公共服务和管理,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公平、稳定、透明的投资环境。

  ——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共同发展。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力所能及的义务和责任,继续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各国一道分享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使中国发展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我们将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和人才培训,扩大同发达国家的互利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我们将致力于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继续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好更快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粮食危机、气候变化以及重大自然灾害,中国将同各国合力应对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进行改革开放,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与各国友好合作密不可分,中国未来发展需要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我们衷心感谢所有理解、关心、支持、帮助中国发展的国家和人民。

  我们多次郑重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致力于促进世界共同发展。面向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我们坚信,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一个和谐稳定的中国,必将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浮世绘我心(品书札记)

李郁葱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12日   24 版)

  杂文是什么?如果说之前我对它还有一些清晰而规范的定义的话,那么在陆春祥的《新子不语》(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面前,我得重新审视自己多年的偏见和谬误了:原来杂文也可以是这么一种妙趣横生的文体,戏谑、反讽,在心怀善意的调侃中,充满对世道的悲悯之情。

  但这还是杂文吗?在我看来,如同一种文字的杂耍,在《新子不语》中陆春祥锋芒毕露,再一次展示了他的功力。初看去,文字的形式非常的斑驳:有访谈、日记、笔记、年谱、剧本、申辩状、征稿启事、模拟试题、药方、导游词、札记、贺信、教案、通知、说明书、悼词等。初看去,也让我们心生疑惑,难道杂文可以像小说一样有情节吗?这些形式的文字还能是杂文吗?

  也许,作为一位在杂文领域开拓多年的高手,陆春祥对杂文的理解和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并不一致,但我们捧书在手,一路细细读去,这杂文的体征依然是分明的,只是他别出心裁,在文字中纵情表演了一番腾挪转移,也让读者的阅读胃口大开。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来说,陆春祥是一个杂家,而正是这种对知识的把握让他游刃有余、伸缩自如,在杂文的“实验文体”中挥洒自如。

  这种阅读的感受,在我读艾科的《带着鲑鱼去旅行》时曾经有过:既让人亲切,又有一种疏离,而正是这种疏离,让我们感觉到它的美丽。

  《新子不语》一脉相承于陆春祥文字中一贯的冷峻和智慧,正如我们在他获鲁迅文学奖的作品《病了的字母》一书中所读到的。在本书中,他既是唐朝公务员,享受丰厚俸禄;又可回到周朝,为“窈窕淑女”艰难择婿;又能为考生传授考试秘笈,为争“武大郎祖籍”出谋划策,为白娘子开拓经商思路……

  怪,又不怪,好像是荒唐的无稽之谈,又几乎是世相的观照;是借古喻今,又分明入木三分。时空交错、庄谐并举,让人一路幽默着读下去。60余篇文字,在“怪、力、乱、神”四大板块中曲径通幽,他的观点仿佛是在不经意中被表达,但细细品味,其实是成竹在胸:好看的文字,充满着智慧和洞察的循循善诱,在独具匠心的结构里,他让你对世事有着别样的洞察。陆春祥想表达的,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的:“我用一种极为粗暴和简单的分类法来理解这个怪力乱神……我们的社会就是两类,一类是非怪力乱神,另一类就是怪力乱神。”

  红尘滚滚,浮世喧嚣,在我们看到并且说出它们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找到了那描绘之路。

  文字的魅力在于它的缤纷和言外之意,杂文也是如此,当我们把鲁迅作为一座杂文的丰碑加以仰望的时候,我们所仰望的除了文字之外,应该还有鲁迅的人格和他的精神力量,这或许比文字本身更有冲击力,也因此鲁迅的杂文被称为“匕首”或“投枪”。也许是因为鲁迅的这一面过于强大,我们往往会忽略鲁迅文字的丰富性,正如我们注目于鲁迅的犀利,却时常忘记他的渊博。而陆春祥正是承继了鲁迅的这一传统,并有个人的发挥,比如文体的运用,正是契合了鲁迅“拿来主义”的精髓。

  在这样的观照里,我们打开了另一扇杂文的门,那里,有一片更广阔的星空

让文化融进血液(金台随感·话题:漫谈文化(3))

程秋生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12日   24 版)

  记得在青年和中年时代,部队为活跃干部战士的文化生活,经常要举办一些自编自演的文娱晚会,当晚会进入尾声,战友们往往都会热烈鼓掌,要我这个当连队干部的也唱支歌。这下,真把我这个五音不全、不会唱歌的人难住了,这时,我总是涨红了脸,连连摆手说:“不会,不会,没有音乐细胞。”后来,我到地方工作,有人听说我经常为报刊写些“豆腐干”小文章,便拿来纸笔,请我为他的乔迁新居写副对联。对此,我只能摇摇头,实话实说:“抱歉抱歉,另请高明,敝人实在是没有书法艺术细胞。”看来,缺乏文化艺术细胞的人,确实会给自己精神上带来些许痛苦。再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步入耄耋之年后,对“文化”、“细胞”之类的一些词儿的真实含意才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其实,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理、历史、数学、语文、物理、化学,也不是上了大学,有了一纸文凭就有了文化,更不是当了影视、唱歌、体育明星后写了几本书,获了奖,出了镜,亮了相,就是文化人了。文化是个综合体,它的内涵很深,学问很大,涉及面很广,囊括了道德、伦理、修养、素质、文明、言行举止等诸多方面,当然也涉及到诸多物事,比如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桥梁文化、戏曲文化、民俗风情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各个领域,但对一个人而言,最根本、最本质、最主要的,还是道德、素质文化,看你的骨髓里有没有文化的滋养,文化是否真正融进了自己的血液里。

  谁都知道,读书人希冀自己成为文化人,作家、诗人、艺术家似乎是不折不扣的文化人,教授、学者、专家更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人。其实不尽然。倘若体内没有流淌文化的血液,骨子里缺失文化的气节,那么,未必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百多年来,我国不少爱国志士、革命先烈,他们之中的不少人都是地地道道的文化人,他们年少时勤奋读书,潜心钻研,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当他们深知肩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任后,便会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地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在拯救中华民族的最前线。尽管他们或一身戎装,手握钢枪,拼杀在前;或在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中,奋笔疾书,为求真理而呐喊,为民族解放而抗争。表面上看,他们似乎远离了文化,但你能说他们不是文化人吗?当然不能。孙中山是辛亥革命先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但他仍坚持读书,先生的“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的名言便是明证。方志敏那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可爱的中国》,不正是由浑身流淌着忧国忧民的沸腾热血的文化人所写的名篇吗?即便是鲁迅、巴金、茅盾、老舍、曹禺等名家、大师,在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里,无不充满了忧国忧民之心,抒发了爱国爱民之情。这就是文化人的高尚美德和可贵精神。可见,把文化融进自己的血液里是何等的重要。

  事实上,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深邃,文化的本质是道德和素质。一个真正的文化人爱国爱民,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乐于助人。他们不为名利所动,不被光环所罩,更不为那些廉价的吹捧所陶醉,此乃无欲则刚也。然而这些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文化人自命不凡,自喻知识渊博,以“博导”洋洋自得,而在三尺讲台上大讲“没有数千万元的身价就不是我的学生”,以此鼓励莘莘学子为钱而拼搏。也有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文化人一旦走上领导岗位,知识和精力并没有放在谋求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上,而是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大搞权与钱、权与色的交易,其下场自然可想而知。还有一些具有什么“家”、什么“权威”的文化人,以低俗、庸俗、媚俗的作品招摇过市,以此吸引众多粉丝们的眼球,牟取暴利,骗取钱财。如此这般,不一而足。看来,只有把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融进每个人的血液里,滋养心灵,培育风骨,形成自觉,蔚然成风,才能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那遥远的地方

阿莹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12日   24 版)

  走进金银滩,耳边会不由地响起遥远的旋律,浑身细胞都会沉浸在由音符营造的氛围里了。这片草原实在绿得可人啊,犹如一块浑然的绿毯厚厚实实地铺在起伏的地上,嫩油油,浩浩荡荡,使人直要被那绿醉去。一群群散布在草地上的羊群,犹如滴落的珍珠在悠闲地享受着阳光。这使得人们极羡慕穿着锦袍的牧羊姑娘,似乎她手上那条细细的羊鞭落下,就会溅起一串情深缠绵的歌唱。

  但比这个金银滩更动人心魄的,是那个跻身历史的金银滩。在这片可以演绎浪漫爱情的绿地上,一支装备简陋的工程队伍,隐姓埋名,风餐露宿,烧开第一锅热水,打下第一根木桩,盖起第一栋小楼,生产出第一颗机械零件,直至为中国升腾起第一朵蘑菇云。

  那时候的金银滩也有阳光,但阳光燃烧的是共和国创业者们赤诚的情怀;那时候的金银滩也有羊群,但羊群追逐的是创业者忙碌的脚步;那时候的金银滩也有姑娘,但姑娘们全身心地投入着绝密的任务。所以,金银滩的草地和羊群作证,在这浪漫得足以让任何人陶醉的地方,创业先驱们把浪漫砸进了石桩,把爱情藏进了屋檐。所以,尽管如今这片曾笼罩着神秘光环的建筑群已人去楼空,但这儿的空气里依然弥漫着刚毅而又执着的主题音乐,犹如黄钟大吕在空气中久久激荡,使得这片绿油油的金银滩充满了不朽的音符与联想。

  那间刚刚开放的中国原子武器研制展览馆,记录了上世纪这片草地上发生的“传奇”,阅读珍藏在图片和实物里点点滴滴的文字,让我这个曾经为国防事业倾注了30年心血的“军工战士”激动不已。我惊愕地看到玻璃展柜里几张红色塑料皮的工作证,标注的工作单位居然是北京市某个信箱,其实他们离繁华的长安街何其之远啊。我看到一张基地的小报,劳动竞赛、质量第一、读书活动、支部生活,字里行间都是那个时代火热的字眼,让我这个曾经的厂报编辑突然找到了昔日为军工生产摇旗呐喊的感觉。我看到展厅里一张机械加工的蓝图,一条条直线与虚线勾起我在师傅身边学习车铣刨磨的回忆,不由地想摸摸左手掌上钢凿留下的疤痕。我还看到藏族同胞们为建设基地迁徙他乡的照片,尤其是一对年轻夫妻抱着孩子带着牛羊离开金银滩时难舍难分的微笑,她们绝不知道这一去再回来要等待半个世纪,使得参观者不由地泪眼蒙眬了,不由地想对藏胞们昔日的壮举鞠躬敬礼。

  这座“迷你”小镇今天似乎依然笼罩着深邃的氛围,依然看不到在其他城镇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商贩。走在洁净而空旷的街道上,能听到阳光照射的丝丝声响,可以依稀分辨出当年的办公楼、俱乐部和宿舍整洁有序地排列在小镇的街道两旁。眼前这些建筑承载着已经淡漠却永远不会被忘记的过去,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共和国缔造者的心血,一街一楼都留下了邓稼先、王淦昌们的足迹,每一棵草木都带着军工人重重的呼吸。

  美丽的金银滩,用绿色记录了过去的艰辛,用洁白书写了心底的浪漫,用空间承载了不朽的瞬间,永远值得人们追忆——在那遥远的地方,有过一群最最可爱的小伙和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