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小微商户服务: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07:47:38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1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

一、《桃花源记》语段检测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

2.给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A.阡陌交通            B.无论魏普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落英缤纷

4.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项(  )

A、悉如外人       咸来问讯

B、屋舍俨然       便舍船,从口入

C、武陵人捕魚为业   一一为具言所闻

D、问今是何世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选出加线字的意义有错的一项(  )

A.便要还家(要:邀请)     B、鸡犬相闻(闻:听见)

C.土地平旷(旷:空阔,宽阔)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属于)

6、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四个                           

7、翻译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4)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8、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      B夸张    C借代      D对比  

9.第2段中,作者是从     、     和     等三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表现了桃花源         的自然环境、       的社会环境、       的生活状况和       的精神状况,

这段描写表现了作者                  和                  

10、文中有个成语叫“豁然开朗”,这个成语的表意和我们学过的一句古诗“                 ,                 ”表意相近,出此以外,选文中还有成语         和          

1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

12.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共8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_或_____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____。

2.《陋室铭》采用了                       的写法,借陋室的________________来衬托室主人________的美好,用主人________的美好来说明陋室________,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中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          ;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仙”和“龙”比喻        的人。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___________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石青糁之    

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7、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8、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0、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                            

(2)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5)“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                ;“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修辞角度看,是        句,从句子的整散角度看,是        句。

1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应该是          花,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是               的人;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12、选文第1节从       、     、     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13、翻译文言语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4.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①最喜爱的花是:                                  

②喜爱的原因是:                                  

15.【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16.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17.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18、甲文作者借选文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趣,联系你的志趣与追求,依托自己最喜爱的一种花,以“出水芙蓉冰清玉洁”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三、《核舟记》阅读训练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3)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4)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戊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一)、阅读第(2)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

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二)、阅读第(3)段,回答问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峨冠guān  B.手卷juàn  C.不属shǔ  D.矫jiāo首昂视

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绝类弥勒(绝):很   B. 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

C.如有所语(如):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

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诎右臂支船(诎)    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

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  D.绝类弥勒(类)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_____________,本文段的结构方式是                      ;从表达方式看,侧重                    ;以___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2、翻译下面句子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译文:              

⒊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4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5核舟雕刻的“苏、黄共阅一手卷”这一画面,表现出了画中人物怎样的神情?

                                                                                   

6从什么地方看出船是顺流而下的?                                    

 

四、《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填空

《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是儒家经典之一。“大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        、        。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有两个成语出自课文,它们分别是      、     。

(二)、根据所给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1.老而无子的人。(   

2.老而无夫的人。(   

3.老而无妻的人。(   

4.幼而无父的人。(   

(三)、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不独亲其亲 (       )  

⑵男有分,女有归(       )(       

(五)、翻译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户:          

3.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         

4.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5.概括甲文的大意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2

 

五、《三 峡》阅读训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虽(     )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

(2)晴初霜旦(    )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  )月

(4)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故:故渔者歌曰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第一段描写三峡________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

5.第二段所写景物的特点是________。描写泉、树、山、草的四个词是_______

6.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                       手法,其作用是               。三峡夏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可用      概括,春冬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可用      概括;秋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可用      概括。

7.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8、对本文结构安排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总写三峡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B本文是以时间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从春夏一直写到秋冬,写出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

C本文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从瞿塘峡写到巫峡,又写到了西陵峡,写了沿途两岸美丽的自然风光。

D本文安排结构既不是以时间为序,也不是按空间顺序,而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来展开的。

9、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请默写这首诗。

 

六、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一)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二)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 ⑵晓雾将歇(    )

⑶夕日欲颓(    ) ⑷沉鳞竞跃(    )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观潮》阅读练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一)、《观潮》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所写,写的是回忆南宋时期于京都________(今杭州)外观看________大潮的盛况。

(二)、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候)     B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

   C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D披发文身(文采)

2.下列加点词的词性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如履平地   B披发文身    C吴儿善泅者数百    D鞭数十,驱之别院

 3.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B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

C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D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4.下面各句中的“而”表转折的一项是(       

   A溯迎而上         B而旗尾略不沾湿

   C随波而逝         D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5.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B.天:天下之伟观也  吞天沃日

C.百:艨艟数百 腾身百变

D.而:溯迎而上 而僦赁看幕

6.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A.天下之伟观也  势极雄豪

B.则一舸无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吴儿善泅者数百 溯迎而上

D.分列两岸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10.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四、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五、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六.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这一场面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             写法,这种写法有          作用。

七.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         、         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八、古诗文中写潮的名句很多,试写出四句。

 ①                            ②__                              

③___________               __④______                          

 

八、《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  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⑴是日更定(       )  ⑵余nu 一小船(       

⑶拥毳衣炉火(       ) ⑷客此(       

2.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⑵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⑶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余:余住西湖 上下十余里间

C.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及:及下船   及郡下

4.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A.舟子:舟子喃喃曰 左右舟子各一人 B.是: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D.饮: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

5.简答。

(1)文章的文眼是                                                       

(2)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

                                                                   

   (3)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                                    

(4)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6.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7、请你写出两句写雪景的诗句。

                                                                   

 

 

一、参考答案:

1、陶渊明  东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D   4.A  5.D  6.C

7.⑴渔人把自己听到的时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村的人,他们都感叹起来。 ⑵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3). 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4)停留了几天,渔人告辞离去,这里面的人对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向外人说。”8.C 9.环境、衣着和心理,美丽富饶:安定平和;安居乐业;自由快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10、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11.不愿意让外人知道,怕破坏这宁静和平的生活.12.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二参考答案

(一)、1.警戒自己 称述功德 押韵 

2.托物言志、陋 品德 品德 不陋;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惟吾德馨(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品德高尚。

3、(1)出名(或: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

4、①山不在乎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能够出名了。水不在乎深,有了龙居住就具有灵气了。 ②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简陋呢?”

5、B6、C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8、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9、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1分) 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

(二)、10.(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6)比喻  

11、菊花和牡丹正衬,反衬;莲花;道德高尚;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12、生长环境、体态香气、品格气质

13、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有人喜欢;对于莲的爱好,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4、参考: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15、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16.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17、赞成两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18如:疏篱黄花暗香浮动;雪中红梅坚贞不屈

三、参考答案:一、1.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  2.A、C  3.从中间到旁边。 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二、1.D 2.B 3.A 4.B 5.D 6.船头(或舟首) 总分 描写 空间顺序 三、1、 2.(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4.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官们,足以见构思的巧妙。 5、和谐、专注 6、大苏泛赤壁,说明是在泛游赤壁

四、参考答案:

(一)、礼记·礼运;礼记;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鳏寡孤独、夜不闭户(二、)1.独 2.寡 3.矜 4.孤(三).⑴以……为亲    ⑵职业   女子出嫁(四).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与,通“举”。选拔(五)、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2.(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1.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2.交错相通 门 3.描写 阐述 4.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5.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五、参考答案

1.⑴飞奔的马  ⑵早晨  2.B  3.⑴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⑵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5.第二段所写景物的特点是壮丽、奇伟、清、荣、峻、茂。6.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①奔放美 ②清悠美 ③凄婉美

7.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 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A

9、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六参考答案:

(一)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2.月色,月光  竹柏影  比喻 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53. A.√B.×C.√ D.√

(二)1.⑴交相辉映 ⑵消散 ⑶坠落 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3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七参考答案:

一、宋;周密;临安;钱塘江二、D C三略四、首句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最后一句是对上文作形象概括,进一步说明涨潮时的宏伟景象,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五.形、色、声、势六、水军演习;烟消波静;动静相衬;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七勇猛;矫健 灵活 “旗尾略不沾湿”八、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八参考答案:

1.⑴完了,结束 ⑵撑,划 ⑶穿 ⑷客居   2.⑴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 ⑵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 ⑶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3.D  4.B  5.  6⑴痴  ⑵由面到点 (3)拿、拥、往、看(4)副词、数量词的使用,于微观中显出宏观,把铺天盖地的雪景烘托而出 6.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