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微电影拍摄手法:“停滞十年”是否会在中国出现? 凤凰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23:39:17

“停滞十年”是否会在中国出现?

2011-12-09 07:12:15

浏览 5456 次 | 评论 0 条

邱 林

目前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主要集中在短期总需求因素的不确定上。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国内通胀仍在高位,地方政府债务存疑,房地产市场一蹶不振,11月制造业PMI初值又降到32个月最低的48%,这些都引发市场对于中国总需求的担忧。然而,与总需求面的不确定相比,总供给面的一些中长期因素变化将导致中国潜在增长能力下降。

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却引发了我们对中国是否会出现日本经济“停滞十年”的担忧。众所周知,自1991年到2000年初期,在这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由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日本经济骤然减速,经济几乎长期停滞不前,被经济学家们称为“停滞的十年”,或叫“失去的十年”。

1991年,经济学家曾预测日本会在2010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如今日本当年的雄心壮志全部抛在脑后,取而代之的疲软和对未来的恐惧。曾在罗纳德·里根政府担任美国贸易谈判代表的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在20世纪80年代撰人提醒日本给美国构成的威胁,并引起华盛顿的恐惧。如今他却在研究中国。他说,“我现在很少再关注日本了。

出现这种情况,对日本人来说是十分痛苦却又是无法回避的。20年前,日本曾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野心的生机勃勃的国家,是亚洲成功的典范,自豪到了傲慢的地步,渴望在日元的基础上创造亚洲新的经济秩序。当时,日本充满投机色彩的股市及房地产泡沫膨胀到了空前的水平,成为亚洲挑战西方长期主导地位的国家。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隐藏泡沫危险,局面同日本非常相似,一方面经济增长迅速、储蓄率高、金融市场繁荣、政府信心十足,但另一方面经济结构不平衡,企业创新和盈利不足,虽然巨额的刺激计划和货币信贷给中央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但中小企业的状况依然窘迫,而由于资产价格飙升,通货膨胀压力骤然加大,一旦政府收紧信贷政策,很可能导致经济风险加大。

研究全球金融危机起因的著名经济学家邓肯在《华尔街日报》撰文表示,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过去25年中国一直遵循以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模式,这种“世界工厂”式的经济,在美国经济陷入危机和消费萎缩后遭遇困难,中国想要回到危机前的高速增长,重新以制造业和对外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希望甚微。

邓肯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国同日本一样,也是出口导向型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中国与日本、美国和欧盟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但是,今年9月、10月中国出口增速下降明显,这一方面反映了国际市场需求的减弱,例如中国对美国市场、欧盟市场出口的增长速度在下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出口现在面临着综合成本上升的压力,包括劳动力工资的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土地成本的上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等等。

进入2011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已进入“慢速增长隐阶段”,工业增加值似乎也出现了一定的减速迹象。今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10月下降1.4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自2009年3月以来首次降至临界点——50%以下,并低于历史同期均值2.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由于创纪录的银行贷款和不断上涨的房价所产生的影响,中国在2013年年中之前面临银行危机的可能性将达到60%。例如,尽管政府方面设置了“限购令”,增加了住房首付款比例,但过去两年创纪录的17.52万亿的贷款已经促使房价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外,由于房地产业与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两大支柱,房地产的衰退势必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对“停滞十年”有可能在中国出现提供了依据。但中国却付不起经济“十年停滞”的代价。现在流行的说法是,1985年日元因“广场协议”而在短期內大幅升值,严重影响了日本出口部门甚至整个经济的竞赛力,造成日本长达十年以上的经济衰退。日本经济停滞的失落与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血淋淋的实例,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它提醒国人,不要对目前中国经济的崛起或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沾沾自喜,应从日本身上汲取经验教训,避免走日本经济“十年停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