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工作室工地夫妻: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3:27:22
作者:河谷风云  
 
           《论语•微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故事的含义我们不追究了,只这一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却真的是令人感慨万千,让多少名人达士登高极目,徒生发奋之情,不愧为千古名句啊。
    时间不会停下它的脚步,一切总会流逝而去,在回首不胜唏嘘之际,我们该如何看待那永远不可挽回的过去呢?不得不惊叹,人类的智慧跨越了地域和民族的限制,在时空中默默地契合着。圣经的《旧约•传道书》中,有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一直鼓励我站起来、鼓励我向前看、鼓励我不断思考的一句话:
    
    不要说,先前的日子强过如今的日子,是什么缘故呢。你这样问,不是出于智慧。
    
    《论语》和《圣经》中的这两句话,我牢牢地记在心里,在困难的时候,在消沉的时候,在受责难的时候,在回想与缅怀过去的时候,将它们从智慧之海中浮映,鼓舞和激励着自己面对现实、挑战未来,告诉自己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关键是要抓住未来。过去的美好只是记忆中的影像而已,它并不真实,或者说,它只是我们对现实不满的一种逃避。如果有一个机会重新回到过去,我们同样会感慨过去之过去的美好,同样会沉浸在回忆中不能自拔。
    过去并不美好,时间会一再重复着上演同样的故事:
    
    1:9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3:15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经来的事早已也有了。并且神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
    
    只是我们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从经历中取得经验,可以从容地面对。至于如何面对,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态度。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归隐哲学算是一种代表吧,在他著名的《归去来辞》中这样说道: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显然是借用了《论语》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但是他“悟”出的、“知”道的是“田园将芜,胡不归?”,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以“往”“来”遣怀、抒发幽愤不平之情的还有屈原和陈子昂。屈原的《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陈子昂最负盛名的作品《登幽州台歌》则深受屈原的影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些诗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仿佛看到苍茫广阔的原野上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圣经》中基本没有这样俯仰天地的情怀文字,它所触及的都是直面现实的劝诫:
    
    9:10凡你手所当作的事,要尽力去作。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
    11:4看风的必不撒种。望云的必不收割。
    11:6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歇你的手,因为你不知那一样发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两样都好。
    
    无需评论哪一种态度更好,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论的那样:“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话有些越说越远。总之对我来说,能懂得这些道理已是很知足、很受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