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群规怎么写:紧缩环境难止银行薪酬高企 高薪标准自己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6:18:13


银行业的高利润,使得许多非金融机构员工不禁要“羡慕嫉妒恨”。 资料图
  中新网12月12日电(金融频道 孟欣)银行业的高利润,使得许多非金融机构员工不禁要“羡慕嫉妒恨”。但是不管是“丰年”还是“荒年”,银行的高薪酬丝毫不为外界的经济环境所影响。而银行业薪酬自定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 兴业银行12.55+0.020.16%
  • 招商银行11.90+0.000.00%
  • 浦发银行8.69-0.01-0.11%
  • 民生银行6.04-0.01-0.17%
  • 建设银行4.76-0.01-0.21%
的规则,也使得有银行金字塔最下层员工创造出来的利润层层上移,最终充盈了股东的腰包。而如此的“福利转移”制度,也让银行业的产品创新不断减少,从根本上限制了发展。

  横看成岭侧成峰

  银行业薪酬无人能及

  2011年,信贷市场紧缩、温州民企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丝毫没有影响银行利润的积累和薪酬的分配。

  据《扬子晚报》报道,2009年,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人均薪酬名列前茅,高达35万左右;招行和深圳发展银行人均薪酬略低,但也达到了30万左右。

  高管方面,民生银行行长董文标 以654.58万夺冠;招商银行马蔚华以530万屈居亚军;兴业银行高建平紧随其后,薪酬达到278.5万。

  2010年,建行董事长郭树清税前薪酬合计99.1万元,比2009年年报里公布的90.6万上涨9.4%;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税前薪酬合计95.9万元,比2009年年报薪酬91.1上涨5.3%;中行董事长肖钢税前薪酬突飞猛进达100.8万元,比起2009年得75.9万,薪酬增幅达32%,成为了2010年薪酬上涨幅度最大的高管。

  2011年上半年,民生银行再次以人均薪酬19.07万拔得薪酬的头筹,收入上涨的银行中,华夏银行和招商银行居前,其中华夏银行从去年同期人均薪酬10.52万元上涨至今年的16.06万元,涨幅达52.66%,招商银行从去年同期的13.54万元上涨至今年的17.89万元,涨幅达32.13%,远超今年物价涨幅。

  与此同时,与银行业关联很强的房地产行业,却明显受到了今年紧缩政策的打压,绩效奖金下降明显,薪酬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约三成。据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人才服务中心权威发布《2010-2011年度上海房地产行业职位薪资行情报告》显示,不少门店员工因业绩缩水,仅获得了基本保障薪酬,薪酬水平仅为4万左右。行业整体薪酬在三、四季度环比下降5%。一线员工平均薪酬水平仅为2134元/月,生活及工作中面临诸多压力。

  2011年信贷的整体紧缩,不仅使房地产业受拖累,国内的许多实体经济盈利情况也不乐观。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964元,只是银行体系平均工资的17.3%,也就是说普通职工辛苦工作一年带来的收益,仅是银行员工两个月的收入。

  高薪标准自己定

  商业银行两重身份圈钱

  针对银行业高薪的合理性,中新网金融频道采访了北京大学金融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他表示,银行业的高收入历来如此,但是与实体经济和国民平均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如此高薪酬肯定是不合理的,高薪大行其道的原因除了垄断利润之外,商业银行的“双重身份”,也是如此高利润和高薪的重要原因之一。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对百姓的服务窗口,其政策性的保障和垄断性机制都是由国家来制定的,只有高管薪酬由银行自己来定。银行在享受国家制定的垄断政策时,其身份是国家负责资金储蓄的窗口,其收入都是为了“利国利民”,所以国家有责任对其进行保护;而在定制薪酬标准的时候,商业银行就摇身一变,打出股份制的王牌,表示利润属于全体股东,完全忘记了自己“国家”的标签。

  吕随启说,不管银行打着怎样的旗号,其资金的全部来源都是广大的存款者。作为金融机构的监管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都会以银行的角度来考虑,制定垄断性政策,提高垄断利差,但垄断利差的存在,贷款规模化就可以赚到足够多的利润,让银行“腰包鼓鼓”;在缺乏竞争的环境下,势必会拉低银行业的创新热情,也会使银行员工招揽存款的难度不断加大。

  银行内部收入有“云泥之别”

  金字塔状结构限制发展

  在看到高管拿高薪的同时,同一家银行之内,收入也有“云泥之别”。《半岛都市报》g 的一篇报道指出,客户经理作为银行揽储的“排头兵”,也是层层压力传导的最后一环。进入年关,银行存贷大战又一次拉开,对于存款潜力雄厚的大客户,客户经理自然不敢怠慢,不管是给客户返利送金条,还是加强“贴身服务”,为客户接送小孩或者修理汽车都变成了家常便饭。

  而每到年中和年底,银行的客户经理也变成了“最不爱回家的人”和最不招家人朋友“待见”的人,其他员工一般按时上班,按时下班,而他们则要按客户的时间去工作。有些客户经理戏言,连谈恋爱的时间都压缩得所剩无几,每天都在想尽办法完成任务。如果最后完不成任务,年终奖会大幅缩水,一年的努力就白费了;当拉不到存款的时候,客户经理的家里人和朋友就成了最后的希望,把能动用的关系都用上,存款不够自掏腰包,也正是验证了“一人干银行,全家跟着忙”的说法。

  一年忙里忙外,客户经理的收入却可以说是银行体系中收入“最合理”的人群。每一年,他们的平均收入要比一般的同事多赚10万。乍看之下收入丰厚,但如果算上自掏腰包拉存款的成本、和“主动贡献”的私人时间, 收入就显得比较“合理”了。

  银行内部收入体系犹如一座金字塔,底端的分支行员工顶着巨大的存贷压力,而由客户经理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将会层层上传,自然而然的成为最上层 “股东利润”,转移到了银行股东和高管的手里。

  有专家指出,银行只在年末依靠低级的揽储手段是不可行的,只考虑收益不考虑成本,其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的。吕随启也表示,利差不除,银行业难以实现充分竞争,产品创新性难以提高,而金字塔形的“福利转移”短时间内也难以得到缓解。 (中新网金融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