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磁石:搜寻社会溃败的根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20:16:14
 社会溃败的概念,最早由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提出,在当时一片中国崛起和中国模式的颂声中,多少有些异类。但时至今日,这一现实虽然残酷,国人还是不得不面对了。中央高层对此也高度关注,在“七一”讲话中,胡锦涛指出了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所面临的“四种危险”。其中就有消极腐败的危险。

  何谓社会溃败?溃败和健康是相对立的概念,健康的反面就是溃败,即道德丧失,行为失范。具体来说,社会溃败包括,平民溃败,权力溃败和知识分子溃败。

  平民溃败可见诸于发生于我们身边的,丧尽天良的兽化事件,诸如,黑砖窑、地沟油、毒奶粉事件等等,还有风传的,耸人听闻的人肉胶囊事件。

  至于权力腐败,正是国人关注的焦点。民怨为之沸腾,政府的权威诚信也因之扫地。改革开放30多年来贪污腐败不断在滋生漫延,不断升级。有学者认为已经演进到“三化”状态,即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可见我们依然处在中国几千年的大循环之中,即腐败——革命——再腐败。

  更为甚者,学术腐败,精神沉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学者疾呼:“当今学术腐败五光十色,如趋炎附世风,拼抢名位风,空头主编风,剽窃风,浮躁风,吹牛等,愈演愈烈。”更有甚者,在研究生招生中,存在万恶的潜规则:学权交易,学钱交易,学色交易。

-

  本来,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背骨。在任何社会,知识体系都是正义力量,是良知和崇高的守护神。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都是最有担当的群体。中国知识分子的君子人格正是中华民族之魂的化身,维系着中华文明不断发展。但今天在崇尚权力、金钱和肉欲之风的涤荡下,知识界已乌烟瘴气,支撑社会的栋梁坍塌了。中国当前的最大危机莫过于此。

  显然,当前社会溃败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素称仁义之邦,首善之地的我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会脱变如此?世界本来就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此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多维的,关涉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信仰诸多方面。需要求真探赜。

  研究社会溃败的根源,首先要从最本质的层面着力,即研究人性本质的问题。因为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因都由此而生。而人性本质的问题又是一个基本的哲学问题,笔者已经研究多年。在此先给出简明的独创的结论。

  总的来说,人的本质有二维特征。即经济人或权力人,文化人或宗教人。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易于理解。而文化人,宗教人和权力人是我们新引入的概念,恐怕需要进一步说明。众所周知,在中华历史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即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层出不穷。这一事实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无法解释。而在儒家文化中,君子由教化而生,由养浩然之气而成,并且认为君子人格是人生最高价值所在。这就是文化人的含义了,即追求蕴含于文化中的人生价值。

  至于宗教人,在中华文明中似乎难于理解。而在西方,那种同教为兄弟,不然为异教徙的观念,那种对异教徙心恶痛绝的意识,现在还可寻可见。当代恐怖主义有深厚的宗教土壤,恐怖分子的狂热行为,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无法解释。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因果关系已由马克斯.韦伯证明了。我们在《诺贝尔奖离中国有多远》中也证明了西方创新力勃兴的根源在于基督教精神。诸如此类,足已证明宗教人的事实。

  如果要给权力人下一个定义,就是:以权力为人生的最高价值,以增进权力和潜在的影响力为终极目标,深谙权谋政略,等等。

  可见经济人和权力人,只揭示人性自私自利的一面。而文化人和宗教人却是人类良知和崇高的载体。虽然文化人和宗教人也是追求人生价值最大化,但初衷出于私,结果成于公,即其行为的最终结果是净化心灵,惠及他人甚至全人类,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

  而共和国60多年来,由于迷信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教条,并经过文化大革命,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视为蔽屣,并批倒批臭;从而从根本上铲除了中华民族瑰宝的君子人格--人类最高尚的人格--的生长土壤,从此社会的栋梁坍塌了,也熄灭了社会良知的灯塔。而另一方面,中国历来是没有宗教的国度,不能象西方国家那样,凭借宗教唤起人们的罪恶感,净化心灵,抑制兽性冲动。因此目前国人的人性是残缺不全的,只剩下经济人或权力人。所以崇尚权力、金钱、肉欲竟然成了社会的主流意识。这样的社会必然良知丧尽,溃败不堪。

  研究社会溃败的根源,必须研究苏联的政治模式。这一体制由斯大林创建。我国曾仿效甚至照搬。实际上,这一体制病弊丛生,邓小平为首的老一代领导人早有洞察,并着手改革,但远远未达到目标。此体制建基于两大假设 :一、苏联领导人伟大无比,大公无私,是道德和正义的化身。二、领导人英明无比,是真理的化身,其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这一体制的本质是官本位和绝对权力。可惜事实是无情的,斯大林尸骨未寒,便被其后任者视为独夫民贼。

  其实,权力有自身运行规律。身在权力之中的权贵,正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即已被异化为权力人。因此没有约束的权力,必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便绝对腐败。几千年前的韩非子已洞察此理,他认为权力是依凭势位运行,既远离公平正义,也远离智慧。我国目前泛化的贪污腐败正因为权力没有约束。

  研究社会溃败的根源,必须反思改革开放的历史。有人认为这30多年的历史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即前十年为一个时期,后二十多年又为另一个时期。前一个时期改革的最大特点是摸着石头过河,即针对社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改革的成果普惠国民,是民心所向的改革。而后一时期的改革是有设定目标的改革,问题就出在这一时期。我认为此论有深刻的洞察力。

  后一时期的改革是由中国经济学家指导的,并因之产生了几位着名经济学家。这一时期的改革设定的目标是市场经济。本来市场经济是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经济运行模式,在西方也是成功的。问题正在于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并且不可分割的统一系统。而这些经济学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单单抽离出经济系统,单单以西方经济学指导改革,并迷信经济人假设,不识西方人性本质的二维特征,即经济人和宗教人的统一。

  实际上,西方经济学是解释性的,并非建构性的。从其发展史可充分证明这一观点。即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动力在于求解西方社会出现的经济问题,并非由经济学家逻辑推导出来。因此西方经济学是西方社会的产物。即西方经济学有两大支撑的社会环境:一、西方特有的文化系统,即罪感文化和崇尚创新创造,因为创造是上帝的化身。二、民主政制,这一政治体系能有效地处理劳资矛盾和约束权力,从而有效地避免官商勾结掠夺弱势群体。

  而这些经济学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法认识西方社会和西方经济学的本质。例如樊刚曾断言:《“不道德”的经济学》。由此便可想而知,由这些经济学指导的改革结果是怎样的了,必然是权贵资本主义,必然是丛林资本主义。弱肉强食,人性兽化。

  总之,社会溃败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上文只从三大方面进行走马观花式的论述,可能持一漏万。敬请行家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