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10健康之路 祛斑:2005年十大假新闻(新闻记者 2006-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42:51
2005年十大假新闻

■贾亦凡 陈斌 阿仁

  编者按:屈指算来,评选“十大假新闻”已历经5个年头。当初,无论如何都不曾想到能坚持这么长久。与前4年本刊孤军奋战有所不同,2005年的评选,人民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成为本刊坚强的盟友。同时,评选方法也有所创新,增加了网友投票评选这一环节,以确保评选工作更加公开、公平和公正。
  纵览2005年的虚假新闻报道,呈现如下特点:
  1.掩耳盗铃
  不少假新闻之“假”,一开始就有蛛丝马迹,而编辑明知其中有诈,但又舍不得割爱,于是在主题上加上问号,以便进可攻退可守。比如:《北京市民可喝上贝加尔湖水?》、《王小丫陈章良携手入围城?》、《布什要把夏威夷卖给日本?》。虽然标题打上问号,但正文却言之凿凿,混淆视听。
  2.道听途说
  与前几年的假新闻相比,2005年的不少假新闻都源于道听途说,而记者又没有采访核实,于是便炮制出笼,如《王小丫陈章良携手入围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贫困生一年消费仅8.35元》、《中国股市:1500亿元热钱4月30日前惊心大撤退》等。其实,有时只要打一个电话,或在网上搜索一下,这类假新闻便可避免。
  3.偷梁换柱
  这类假新闻,典型表现为题文不符或导语与正文不符。如流传甚广的《“新闻炒作学”长沙开课》,导语称:“记者今日获悉,一度备受争议的‘新闻炒作学’昨晚在湖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正式开讲,场面火爆。”但正文中却说明课程名称并不是媒体盛传的“新闻炒作学”。类似的情况并不鲜见。
  4.前多后少
  从2005年假新闻发生的频率来看,明显地呈现一个特点,就是上半年多下半年少。这与年中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等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开展专项行动,重拳打击各类虚假新闻报道不无关系。中宣部等召开的“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对虚假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屡禁不止的主客观原因以及严重后果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分析,并对制止、铲除虚假新闻现象提出具体意见。中央主管部门明确表示,所有单位和所有新闻从业人员,在坚持新闻真实性问题上,没有例外,没有特殊。无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无论日报、晚报、都市报和新闻网站,无论媒体正式员工还是临时人员,都要严格执行保证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对主观故意制造虚假新闻者,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直至清除出新闻队伍。现在,有些媒体确实已对虚假新闻的制造者予以惩戒,有决心,动真格。
  行文至此,备感欣慰,并期盼着明年可不再评选“十大假新闻”了,因为这实在是虽有意义却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孰料正在此时,又有最新炮制的虚假新闻闯进我们的“狩猎圈”、“狙击场”:“央视主持人王小丫结婚”。可见新闻打假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需要新闻从业人员人人、时时严防死守,自觉抵制。
  在此再次声明:我们连续5年评选“十大假新闻”的目的始终如一,就是为了揭露和鞭挞新闻造假现象,纯洁我们的新闻领域和新闻队伍。每年从数十条上百条已公开发表的虚假新闻中推出10条影响恶劣的代表作,为的是解剖麻雀,举一反三,绝非有意指向某家媒体。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新闻界同仁共同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争取早日让“十大假新闻”评选关门大吉。

一、女大学生捡剩馒头充饥近两年

  【首发媒体】《长江日报》
  【出笼时间】2005年1月7日
  【“新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名家境困窘的女大学生刘维(化名),经常到学校食堂捡別人吃剩的馒头,而且一捡就是近两年。调出这名女生的餐卡消费明细,屏幕上显示的资料让大家惊呆了:整个2004年,她才花了8.35元!原来,这女孩根本就沒有在食堂里掏钱买过饭菜,她基本上是靠到食堂捡吃剩饭剩菜度日,她最大的奢侈就是一个星期到水房花0.15元打上一瓶开水。
  【真相】1月14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关负责人发表讲话,澄清事实。原来,该同学系独生子女,其父母均是江苏无锡市某厂的在岗工人。她是困难学生,但不是特困生。该同学2003年9月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习,交清了一年级学费,并有银行存款,当年获得学校核发的三等专项困难补助,标准是100元/月。2004年该同学继续获三等专项困难补助,标准提高到140元/ 月。同年,经学校审核,该同学享受国家专门为贫困生设定的二等奖学金。该奖学金免除其当年学费,另加4000元现金奖励。经统计,该同学两学年累计共获国家和学校资助1万多元,其中,6400元直接为生活费用补助。根据武汉地区生活水平测算,该同学的学习生活经济来源能得到基本保障。
  【点评】如果比尔·盖茨不在超五星级酒店用餐,会有哪家媒体报道他仅靠喝矿泉水存活?那么,为什么一个困难学生不在学校食堂打饭,就一定是在垃圾桶里捡剩饭剩菜度日?我们丝毫不怀疑作者的菩萨心肠,但是,新闻报道决不是简单的逻辑推理,仅根据一张伙食卡上一年消费8.35元,就得出如此结论,未免荒唐。作者既没有采访该同学本人,也没有向最了解她的院系干部和同学及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调查,更是违反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更可笑的是不少主流媒体纷纷跟进,用心良苦,但离新闻真实性远矣!
  

二、中科院资深院士陈家镛两度“逝世”

 

  
  【首发媒体】《中华读书报》
  【出笼时间】2005年1月26日
  【“新闻”】《2004年中国科学界的损失》的报道称: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家镛,2004年8月15日逝世。《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也在2005年第3期《2004:陨落的巨星(续)》一文中,以文字配发照片报道陈家镛去世。
  【真相】2月2日,《中华读书报》刊登《致歉声明》表示:“本报2005年1月26日第5版内容,未经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审核,发生了严重错误。这一错误,对陈家镛先生及家人造成了严重伤害。为此,我们向陈家镛先生及家属致以深深的歉意。”并刊发《陈家镛:无火炼真金》一文,全面介绍陈家镛老先生,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春节将至,陈家镛院士依然很忙碌。”紧接着,《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在第4期刊登致歉声明,并发表《点石成金———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家镛》一文。
  为此,陈家镛将光明日报社(《中华读书报》的上级主办单位)、《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告上法庭。6月23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向陈家镛赔偿精神抚慰金3万元。7月12日上午,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光明日报社赔偿原告陈家镛精神抚慰金2.5万元。
  【点评】近年来,有关名人死去活来的假新闻屡见不鲜,比如2003年十大假新闻之一———“比尔盖茨遇刺身亡”,便是经典的一例。其实,名人不比凡人,只要在“百度”上键入几个关键词,不消几秒钟,就能搜索到名人逝世的准确消息。2004年8月15日,确有一位中科院院士逝世,虽然也姓陈,但决不是陈家镛。在当今这个时代,如果一个记者不善于运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那就无话可说了。
  

三、越洋电话采访郎平

  【首发媒体】《新京报》
  【出笼时间】2005年2月5日
  【“新闻”】记者以“越洋电话采访郎平”的对话形式,报道郎平应邀执教美国女子排球队之事。
  【真相】郎平十分奇怪,她根本没有接到这位记者的“越洋电话”。原来,写这篇报道的记者未能与郎平取得电话直接联系,只是通过我国驻意大利使馆人员获得一些当时郎平在意大利的新闻素材,报道中多数内容是从其他媒体上搜集来的。
  【点评】值得称道的是,新京报社委会发现这篇假新闻后,给记者的处分先是留社察看、后改为开除;给责任编辑严重警告和罚款处分;给签发稿子负责人全社通报批评和罚款处分。同时,该报社还采取了4项措施,弥补过错,积极整改。话说回来,如果参照新京报社的做法,那么,全国不知有多少记者要丢饭碗。3月14日,西南地区某晚报刊登专访《敲开“石佛”的心灵之窗—本报记者亲密接触李昌镐》,文中写道:昨晚八时本报记者“成为唯一一个敲开李昌镐房门的中国记者”。其实,这位记者不要说“亲密”,甚至当晚连见都没见过李昌镐。不过是“亲密”地剽窃了一回人家的报道。在体育报道中,类似的假新闻不胜枚举,那些除了中文什么外语都不懂的记者,居然能用全世界各种语言电话采访全球所有著名的教练和运动员,更是堪称世界一绝。
  

四、北京人可喝上贝加尔湖纯净水

  【首发媒体】《竞报》
  【出笼时间】2005年5月16日
  【“新闻”】中国宝贝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卞洪登称:“蒙古国还计划从俄罗斯贝加尔湖引水到北京。蒙古国议会已于2004年批准了‘北水南调’项目。有关从贝加尔湖引水的问题,蒙古与俄罗斯也开始进行接触。所以,未来北京市民将喝上贝加尔湖纯净的高山矿泉水。”
  【真相】5月18日《环球时报》报道:“多方打听,记者在蒙古并没有听到关于这种设想的官方表态。”5月25日下午,水利部新闻发言人顾浩特地出面澄清讹传,明确表示水利部从来没有研究过从俄罗斯贝加尔湖向中国调水,也没有就此类工程与任何外方进行接触。
  【点评】无知者无畏,诚哉斯言。贝加尔湖在俄罗斯境内,虽然淡水量相当于20条长江丰水期的水量,但是,地球人都知道,贝加尔湖的周边是巍峨的高山和密密的森林,要把贝加尔湖的水输送出来,难度和成本比开发西伯利亚的原油还大。据调水专家估算,把贝加尔湖水引到北京,至少需要约5000亿元人民币。即使真的引水入京,又有谁喝得起、用得起这样昂贵的“黄金之水”?因此,连《竞报》的编辑都不敢相信,故而该新闻的大标题是《北京市民可喝上贝加尔湖水?》。奇怪的是,文中小标题却非常肯定:《北京人可喝上贝加尔湖纯净水》。一篇新闻竟自相矛盾,报纸如何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布什要卖掉夏威夷

  【首发媒体】《时代商报》
  【出笼时间】2005年5月18日
  【“新闻”】5月18日,《时代商报》发表报道《布什要把夏威夷卖给日本?》,并以《布什要卖掉夏威夷》为题做头版导读。报道称:“据美国媒体5月16日报道,美国国务院一名官员日前透露,由于长期陷入伊拉克战争,面临严重预算赤字危机的布什竟然开始考虑,准备将夏威夷卖给日本。在获知布什准备出售岛屿的计划后,98%的夏威夷居民称,他们感到‘极度愤怒’。”
  【真相】当天,署名“托德”的网友在国际在线澄清:“在互联网上稍一查证,发现这篇所谓的新闻在美国或世界其他权威媒体上都未见引述,唯一刊登过该消息的是美国的一家称为《世界新闻周刊》(World Weekly News)的娱乐搞怪杂志。而国内媒体的报道几乎一字不差地翻译了《世界新闻周刊》报道的全文。《世界新闻周刊》素以刊登荒诞不经的假新闻著称,它虽然貌似新闻媒体,但实质颇近似娱乐趣闻和政治笑话杂志。”
  【点评】人非圣贤,上一次当情有可原,但反复受骗就该找找原因。本刊评选的2002年十大假新闻之一——《千年女木乃伊出土后怀孕》,始作俑者就是《世界新闻周刊》。因此本刊曾特别提醒:“美国《世界新闻周刊》是一份专门编造荒诞故事博读者一笑的‘超级市场小报’。”谁知话音未落,又有人被耍,而且玩笑居然开到美国总统头上。当然,受害者并非《时代商报》一家,甚至连两大门户网站也未能幸免,让人大跌眼镜。
  

六、南开大学欲破格录取10龄童

  【首发媒体】《辽沈晚报》
  【出笼时间】2005年6月14日
  【“新闻”】对于小炘炀490分的估计分数,张会祥显得信心十足,从他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儿子的估计分数应该超过二本的分数线(大约450分左右)。这几天天津的南开大学和北京的北方工业大学两所学校已和他取得了联系,并且表示愿意破格录取小炘炀,目前学校有关方面正就此事进行专门研究。
  【真相】6月15日,中新网报道:“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赵桂敏说,从网上获知该消息后十分震惊。经认真核实,南开大学招生办和驻辽宁高考招生组从未与十岁考生张炘炀及其家长有过任何接触,该考生及其家长也并未向南开咨询。报道转述张炘炀之父张会祥称南开大学‘已和他取得了联系,并且表示愿意破格录取小炘炀,目前学校有关方面正就此事进行专门研究’,纯属子虚乌有。”最终,10岁的辽宁男孩张炘炀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数理与信息科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录取。
  【点评】每年的高考期间,往往是假新闻泛滥之时,让人真伪莫辨。就该报道而言,关键之处不在于张炘炀之父张会祥说了什么,而在于记者是否经过核实和判断。如果记者只满足于“有闻必录”,那么,初通文墨者皆可成为名记者矣!全国数百所新闻院校也就没有开设的必要。
  

七、18岁少年作家因情自杀生前高考作文获得满分

  【首发媒体】《法制晚报》
  【出笼时间】2005年7月5日
  【“新闻”】6月20 日,年仅18岁的少年作家蔡小飞因女友移情,从天津一家宾馆的13层跳下自杀。在他自杀前几天还参加了高考,并写下“高考反文”——《留给明天》,批判当前的教育应试体制。该文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同时,也意外地获得了满分。
  【真相】7月11日,北方网报道:“天津教育招生考试院7月11日正式向外界澄清事实:天津高考考生中没有蔡小飞其人,在网上流传的获得满分的高考作文,也系子虚乌有。考试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网上的有关传闻完全是虚假和不负责的。”7月16日,《法制晚报》编辑部说明真相并郑重致歉:“经查,本报7月5日B9版刊发的《18岁少年作家因情自杀》一文属严重失实。该文编发的具体经过是:本报娱乐版组在周选题会上确定采写一篇有关上世纪80年代后期作家心理问题的稿件。7月4日编辑在网上发现了有关‘少年作家蔡小飞自杀’的消息,便决定以此为新闻由头,组织一篇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新闻分析。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一些专家,但却未核实‘蔡小飞自杀’的真伪就仓促成稿。现在了解到,‘蔡小飞自杀’一事是一条虚假新闻,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最高原则。查明真相后,本报迅速召集全体采编人员进行反思,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纪律处罚,并制定了更严格的新闻采写纪律和审核制度。前天,本报已对此条消息进行了更正及致歉,今日再次向读者郑重致歉。”
  【点评】这篇报道是该报实习生以网上博客的不实消息作为材料依据而采写的,既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又违反了不得直接从网上转载新闻信息的规定。据调查,不仅所谓“少年作家蔡小飞自杀”事件纯属捏造,而且连“蔡小飞”也是网上博客杜撰出来的人物。看似网络惹的祸,其实不然。因为在新闻中,该记者还写道:“同样年少成名、现在还在‘风口浪尖’上的郭敬明对蔡小飞的自杀有些迟疑和吃惊,但他表示不便说什么。”既然“蔡小飞”纯属虚构,那郭敬明又如何认识“蔡小飞”?看来记者采访郭敬明也未必属实。这样写成的新闻,恐怕只能称之为小说了。
  

八、左权县投资3亿打造中国“新闻烈士陵园”

  
  【首发媒体】《北京晨报》
  【出笼时间】2005年7月6日
  【“新闻”】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缅怀抗日战争中在山西太行山“十字岭”战役中壮烈牺牲的《新闻日报》主编何云等50名新闻记者,山西省左权县日前决定投资3亿元,在烈士牺牲地兴建中国“新闻烈士陵园”。陵园占地300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最大、也是唯一的“新闻烈士陵园”。
  7月11日,又有传媒报道:“投资3个亿打造中国“新闻烈士陵园”,并为50位新闻烈士立碑,让先烈的英名永存千古。昨天,山西省左权县委县政府在京宣布。据悉,‘新闻烈士陵园’将于8月15日正式动工。”
  【真相】7月13日,左权县委、县政府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绝无此事。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共左权县委副书记贾慧生说:10日,左权县委、县政府根本没有在北京召开过所谓新闻发布会,也从来没有对外宣布过此事。这一谣言的内容离谱,对左权16万老区人民造成了精神伤害,希望藉此能立即终止谣言传播。
  【点评】这条假新闻创意不错,手笔也很大,且很对新闻媒体的口味,但不知刊发媒体是否算过这笔帐:左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04 年财政收入才1.4亿元,3亿元投资约等于全县2年的财政收入。据山西媒体证实,关于新闻烈士陵园的“新闻原稿”出自一家名叫“将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单位,该公司设在左权县,从事革命老区的旅游开发。原稿的纸张及电话号码都是该公司的。看来更像是一则软广告。近年来不少假新闻都出自商家之手,值得媒体警惕。另外,撇开别的不说,单就新闻写作而言,该新闻就有值得推敲之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最大、也是唯一的‘新闻烈士陵园’”,这句话本身就有语病。既然是中国唯一的,又何来中国最大?
  

九、秦始皇兵马俑侵蚀严重专家担忧百年后变煤坑

  【首发媒体】《重庆晨报》
  【出笼时间】2005年7月6日
  【“新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环境专家曹俊吉(音译)忧心忡忡地说:“如果现在还不采取任何措施加以保护,那么在100年内秦始皇兵马俑将会遭到严重腐蚀,届时,兵马俑坑看上去与煤田没有什么两样,将没有任何美学价值。”
  【真相】7月7日,《三秦都市报》报道:“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及多位专家学者,都异口同声地对该报道所说情况给予了坚决的否定,并摆出大量事实予以反驳。”7月14日《新闻晨报》报道:“7月8日,记者终于见到了‘兵马俑百年之后将变成煤坑’的‘断言者’——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军骥。曹军骥坚决否认自己曾说过这话,‘是媒体曲解夸大了我的表述。’他承认确实于6月接受过香港某媒体记者的采访,但所谈内容是关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室内大气污染特征’的背景问题。接受香港记者采访期间,曹军骥透露,他们做了一种收集空气颗粒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支起一张干净的过滤纸,在过滤纸背后再架起一台抽风机,不间断地吸风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在这种吸引力的作用下,24小时后,过滤纸上吸附了大量的颗粒,变成灰色。曹军骥向记者解释,这仅仅是一个实验,通过短时间的加速实验,比照出目标物吸附颗粒的程度,这短短的24小时,可能相当于真实环境中的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但该篇文章见诸报端时,省略了曹军骥所说的各种前提条件,直接成了:‘有科学家把一张光洁白纸放到兵马俑博物馆内。24小时后,它已布满炭微粒,变得灰黑。’而且还借用曹军骥的口说:‘正是这些污染物令兵马俑失去光泽。专家预言,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最终,兵马俑的鼻子和发型都有可能消失殆尽,双臂也有可能从身体上脱落。’而那句危言耸听的‘兵马俑百年后变煤坑’的出笼,则是香港某媒体(即《南华早报》)编辑在上版前,为了争噱头再次夸大记者所采写的内容。曹军骥告诉记者,香港某媒体的采写记者就报道失实问题已向他郑重道歉。”
  【点评】这则新闻的出笼过程,充分验证了“三人成虎”的成语并非古人的杜撰。据了解,这条消息源于香港媒体《南华早报》,系“出口转内销”之产品,信手拈来就用,可谓轻率;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不仅新闻是假的,就连曹军骥的技术职称、姓名都没有搞清楚,可谓糊涂;如此重大的报道,不向国内权威部门包括曹军骥本人求证,可谓轻信。如此这般,不出假新闻才怪!
  

十、王小丫陈章良携手入围城

  【首发媒体】《苏州广播电视报》
  【出笼时间】2005年12月9日
  【“新闻”】记者从央视内部获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以往对外宣称自己感情生活空白的央视“名嘴”王小丫终于在临近不惑之年之际将自己悄悄嫁掉了!夫君就是国内青年才俊、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
  【真相】王小丫表示:一、这完全是条假新闻,她与作者并不相识,作者也未采访过她。12月21日,苏州广播电视报在网站刊登启事:“本报今年第49期(12月9日出版)‘娱乐追踪’版上刊登的《王小丫陈章良携手入围城?》一文所披露的内容,因采访、刊发时听信误传,未及与文中所涉及的两位当事人作求证,造成文中报道的情况与事实有出入,对文中涉及两位当事人造成影响表示深切不安,为此特向两位当事人和本报读者致歉。”
  【点评】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新闻发言人钱学军在接受采访时予以痛斥:“把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作为新闻报道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是对当事人名誉的侵害,也有违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连业外人士都明了的简单道理,我们新闻从业人员却糊里糊涂。其实,这些道理记者都懂,但是为了吸引眼球,多挣几个稿费,也就置这些道理于不顾。怪不得如今“娱记”的名声不太好听。“娱记”们要想为自己正名,就非得痛改前非不可。顺便说一句,明星们的婚嫁聚散关我们老百姓什么事?哪有吃鸡蛋的人会关心生蛋的母鸡长得什么模样,是否成家?

http://xwjz.eastday.com/eastday/xwjz/node109298/node109299/userobject1ai179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