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关闭并排窗口:彼得?林奇股票投资的7个步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40:53

彼得?林奇股票投资的7个步骤

   大中华 2011-11-15 12:16:13) 转载
  彼得·林奇是新一派的以价值为中心的投资大师,他继承了价值论的最精髓部分,但又不拘泥于此,他充分享受成长股带来的巨大收益,但又不沉醉于股价之中。他的许多投资思路和策略显然可以供我们借鉴。林奇投资思路开阔,在选股时不受行业的限制,也不在乎市场的循环周期,只要该股票确实具有投资价值(这种投资价值必须是调查研究的结果),就会果断地进行投资。
    彼得·林奇股票投资主要有7个步骤:选择目标企业、收集调研资料、评估内在价值、分析市场价格、确定买入时机、分配投资比例、确定持有期限。

 

   第一步:分门别类,选择目标企业


    就像一步步弄清一个故事一样,全面深入地研究一家公司真的一点也不难,但前提是将目标公司进行合理的分类。——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分析公司业务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公司销售或产量的增长率将其划分为六种类型公司的股票: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资产富裕型、困境反转型。
    在彼得·林奇看来,所有经济实体的“增长”都意味着它今年的产出比去年更多。衡量公司增长率有多种方法:销售量的增长、销售收入的增长、利润的增长等。缓慢增长型公司的增长非常缓慢,大致与一个国家GNP的增长率相等。
    顾名思义,快速增长型公司的增长非常迅速,有时一年会增长20%~30%,甚至还要多。在快速增长型公司中投资者才能找到价格上涨最快的股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家公司的增长率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一家公司并不总是固定地属于某一种类型。在不同时期,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司的增长率在不断变化,公司也往往从最初的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彼得·林奇在分析股票时,总是首先确定这个公司股票所属的不同类型,然后相应确定不同的投资预期目标,再进一步分析这家公司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因此,彼得·林奇认为:“将股票分类是进行股票投资分析的第一步。”我们只能首先分析确定公司股票的类型,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林奇的忠告是:“绝对不可能找到一个各种类型的股票普遍适用的公式。”
    “不管股市某一天下跌50点还是108点,最终优秀公司的股票将上涨,而一般公司的股票将下跌,投资于这两种不同类型公司的投资者也将得到各自不同的投资回报。”关于选股,彼得·林奇一再告诫投资者要独立思考,选择那些不被其他人关注的股票,做真正的逆向投资者:“真正的逆向投资者并不是那种在大家都买热门股时偏买冷门股票的投资者(例如:当别人都在买股票时,他却在卖股票)。真正的逆向投资者会等待事态冷却下来以后再去买那些不被人所关注的股票,特别是那些让华尔街厌烦的股票。”彼得·林奇认为自己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与众不同的选股策略:“在我掌管富达公司麦哲伦基金的这13年间,尽管有过无数次的失误,但每只个股还是平均上涨了20多倍。其原因在于我仔细研究之后,发现了一些不出名和不受大家喜爱的股票。我坚信任何一位投资者都可以从这样一种股票分析的策略中受益。”
   

    第二步:认真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


    不进行研究的投资,就像打扑克从不看牌一样,必然失败!——彼得·林奇
    选择好目标企业之后,彼得·林奇就着手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人们以前都觉得很奇怪,彼得·林奇做股票投资不靠市场预测,不靠技术分析,不做期权交易,不做空头买卖,那么,他又凭什么在股票市场上称雄?他又有何成功的秘诀?
    其实说来也简单,就只有两个字:调研。通过调研获得正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信息的收集和筛选是进行股票交易的基础工作,正确全面的信息毫无疑问也是股票投资决策的基础。这里的信息包括宏观方面的信息,如社会政治、经济以及金融状况等信息;微观方面的信息,如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信息、股市交易与价格信息以及证券管理信息等。信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重视信息收集和筛选的投资决策无异于胜算很少的赌博。
    在这方面,彼得·林奇的做法值得学习,也许作为个人投资者不一定能够达到专业机构信息收集与筛选的水平,也无法对比。但是至少在对信息的重视程度上可以向彼得·林奇学习,个人投资者需要做的是培养重视信息的投资习惯,这样才有利于进行有效信息的收集与筛选。值得一提的是,重视信息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去打听小道消息。
    彼得·林奇有两个助手,主要是负责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他们分别负责收集华尔街的信息、出席各种会议和走访各个关注的上市公司。他在《战胜华尔街》中提到,当一个财经节目主持人问到自己“成功的秘密”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投资业绩归之于勤奋:一年中走访200家上市公司,阅读700份年度报告。他声称投资的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天才。彼得·林奇的勤奋很好地体现在了对信息的获取上。作为基金经理,他每天要处理成百上千条信息,从这大量的信息中获取对于选股和交易决策有用的信息。也正是对信息的重视,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许多成功投资都是来自于对身边信息的重视和细心。无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无论信息来自于何处,这都不妨碍他发现新的投资机会。
    彼得·林奇认为,一般消息来源者所讲的与他实际知道的中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对投资方向做出决策之前,一定要深入了解并考察公司,做到有的放矢。
    彼得·林奇在收集信息时,常与访谈对象讨论他的竞争对手。竞争者将一家公司说得一无是处,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他们说好话,就值得注意了。
    比如,其他钢铁公司称赞努可公司时,彼得·林奇会立刻前往探个究竟,然后买进努可公司的股份。这是因为没有人比其竞争对手更了解一家公司。
    彼得·林奇指出,有时候,向公司经理人查询其公司以外的事务,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得知其投资供应商或顾客的构想。
    当彼得·林奇从建筑界获知销售比预期高出许多时,他就马上将思路转移到林业产品、水泥等建材上。在访问施乐百货公司时,林奇可能发现地毯销量可观。在零售商店,他可能发现鞋类产品销售不佳,但球鞋的销售状况却不错。究其原因,林奇才知道是制造儿童皮鞋的史泰德公司买下了尤尼瑞尔公司的史柏瑞部门,也就买下了托普斯德。而真正起作用的却是柯德,它几乎被迫成为整个交易的一部分,而且其业绩占史泰德公司的一半以上。
    彼得·林奇表示,他为没能抓住锐步而十分懊恼,但是有趣的是,他有一位朋友参与了整个事件,从而使林奇能够充分地掌握史泰德公司的各个方面的情况。
    通过以上这番复杂的考察,彼得·林奇购买了史泰德公司的股票,而且赚了不少钱。
    彼得·林奇认为:消息来源所陈述的和他实际知道的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如果钢铁厂老板告诉你,钢铁业的情况已大为好转,这会是个可靠的资讯。若他说光纤业将有重大进展,你最好找比较可靠的人去查证后再说。
    奇怪的是,许多投资人不去请教他想投资的产业专家,却宁愿去相信外行人所提供的小道消息,而原因却是这个人在其他产业久享盛名。
    彼得·林奇也将相同的原理运用于购买美国股票上,就如他所说:
    “我只喜欢自己拥有这些东西。如果你的决定是错误的,而别的投资机构也买了这只股票,则全部人将同时冲向门外。如果我是对的,也没有什么差别——股价早晚会涨。”
    同样的道理应用于整个市场也很适合。彼得·林奇说:“市场上曾经有许多忧虑:忧虑经济萧条,忧虑臭氧层,忧虑新总统,忧虑干旱等等。” 彼得·林奇相信这表示市场是正常的。1982年经济情况恶化时,股市行情跌落谷底。彼得·林奇却指出:“消息越不好,越是赚大钱的好时机。”


    彼得·林奇获得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交流
   (1)与经纪人或专业人员交流。
    彼得·林奇一年要听取大约上百个经纪人的意见,每天根据助手的信息提示,根据需要就一定的主题与经纪人进行沟通。投资者也一样在各种媒体上看到或听到很多专家或经纪人的意见,这些专家包括投资经理、投资顾问、经济学家以及政府官员。彼得·林奇对从这个渠道来的信息采取了一种客观的态度。
    在这里,需要投资者注意的是,听取经纪人或其他专家的意见,并不代表着一定要采纳。听取与相信并不等同,也不矛盾。个人投资者并不如专业投资者在投资方面的专业,受过良好的财经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士在很多方面要显得比个人投资者更加专业,但是个人投资者在某一方面也会显得更加专业,这是由他的职业、家庭或者住址带来的优势。投资者为了挑选想要投资的股票,深入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挖掘其内在价值,这样就越不会轻易盲从或者误判别人的建议,掌握信息是为了更好地自我决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公司借助专业人士运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平台来宣讲自己的业绩,也使得不少投资者以为跟着这些“大师”就可以赚大钱了。可是往往结果是投资者交了一笔咨询费用后还要承受巨大的亏损。不要说这些“黑嘴”性质的股评,就是对一些正式的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也要仔细分析,找出有效信息。很多研究报告的作者并不是很认真地撰写报告,即使他是实地去考察了,许多信息也并没有在报告中反映出来,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就必须认真分析、客观评价。
   (2)与公司人员交流。
    现在,很多上市公司都设有投资者关系的专业部门,负责接待投资者的咨询以及对市场的一些异常变化做出回应。这就给投资者提供了方便。投资者可充分利用这一渠道来了解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第一种是通过打电话进行交流。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专业投资者总是不断地给上市公司打电话,而个人投资者却从来没想过要这样做。彼得·林奇认为向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部门打电话询问是一个投资者了解公司的最好的办法。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可能会态度极其冷淡,但万一如此的话,投资者应该采取小小的技巧,如不妨告诉他们说你持有他们公司2万股股票,并且正在考虑是不是再买2万股,然后再漫不经心地提一下你的股票是用证券公司名义购买的,这样一来他们的态度往往就会变得热情多了。在这里,投资者不用为故意撒谎而感到愧疚或恐慌,因为这样无关紧要的几句小谎言可能会马上改变沟通气氛,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谎言被拆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家公司不得不相信你拥有2万股股票,因为用证券公司名义购买的股票全部由经纪商集中统一持有,并且不按委托人进行区分只是统一保管,上市公司在股东名单上只能看到证券公司的名字,却看不到真正的投资者的名字。
    在给公司打电话之前,投资者应该提前准备好自己要问的问题,没有必要一开始就问“为什么你们公司的股票在下跌”。一上来就问为什么股票会下跌,马上会让对方认为你不过是一个初入股市的菜鸟而已,根本不值得认真对待,随随便便敷衍一下就行了。
    彼得·林奇认为谈论公司收益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但是不能直接向公司询问“你们公司未来收益是多少”,因为这样就像一个陌生人问你的年薪是多少一样很不礼貌,要想让对方容易接受,就得问得委婉巧妙:“华尔街对贵公司明年的收益预测是多少呢?”投资者还可以谈谈自己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估计,探询一下公司对此的反应如何。
    如果投资者能一开始询问一个问题表明自己已经做了一番研究工作,那么沟通效果就更好了,比如:“我从去年的年报中看到贵公司减少了1亿元的债务,那么你们未来的债务削减计划是什么呢?”这肯定会比投资者问“你们对于债务未来有什么打算?”会让他们更加认真严肃地予以回答。
    即使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并不清楚,也可以通过询问两个一般性的问题来得到一些信息:“今年公司发展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今年公司发展面临哪些不利因素?”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一家位于佐治亚州的去年亏损1000万美元的工厂现在已经关闭,或者一家不再生产的分公司被廉价卖掉变现,他们也可能会告诉你一些最近投放的新产品使公司增长率提高。
    投资者也会从公司听到一些不利的消息,比如,劳动力成本增加,公司主要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出现了一个新的竞争对手。这对投资者的调研也有很大的帮助,至少知道一些会对企业股票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第二种是直接拜访公司。
    彼得·林奇常常进行的一项获得直接信息的工作就是走访公司,通过大量的实地走访,获得最为直接的对公司的了解。这种对上市公司近距离的了解和观察,可以获得最直观、最真实的信息资料。这不仅能促使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更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在拜访上市公司时很难接触到高层的管理者,这是劣势也是优势。因为个人投资者不会引起上市公司的重视,所以,可以通过观察以及与普通员工谈话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
    彼得·林奇是拜访上市公司的高手,除了和公司领导谈话了解公司的基本信息外,他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获得需要的信息:
   (1)关注公司内部人员对待自己公司股票的行为。
    彼得·林奇特别注意上市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的行为,这是一个很直接的信号。毕竟买卖是为了赚钱,作为内部管理人员比外部人要更加了解自己的公司,也能最早知道公司的一些变化。彼得·林奇认为如果内部管理人员买入了,那么应该是有一个很充分的为自己赚钱的理由;如果卖出了,那么公司真的出现了问题,当然为了偿还账款等被动的卖出行为不包括在这个范围内。
    巴菲特对公司内部也非常关注,他曾说过,“我们所需要的是购买我们所了解的企业,由我们喜欢的人经营,并且价格对于潜在客户具有吸引力。”
   (2)询问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的看法。
    彼得·林奇认为,在询问过程中如果一个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进行严厉的抵触,这个时候价值不大,这种人之常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非常赞赏,这种情况就需要引起投资者的注意了。这会给投资者创造另外一个投资机会,比如说这家上市公司的竞争对手。
   (3)与同行交流。
    从事证券行业的人员那里有时候也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所以,彼得·林奇非常重视从同行那里获得有效的信息。在他看来,同业中的成功投资家都有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和论坛,以此为平台大家都可以交流一些投资方面的思想从而受益。这种精英的聚会并不是个人投资者可以参与的。但是给个人投资者的一个启发就是要重视这类论坛的观点和谈话,挖掘一些专家采访、谈话以及论坛背后有用的信息和思想。


    2.阅读报表
    报表是上市公司在一定时段内经营情况的总结,也是公司财务状况对外披露的途径。可以说,财务报表是投资者了解企业的一个窗口,而基本面情况会透露出企业的未来价值。1994年,彼得·林奇发现强生公司的股价在一路下跌,但是翻看其财务报表,各项指标都相当不错,公司的利润增长已经持续了30多年,且公司过去对利润的预期也很少出现偏差。由于股价的下跌,技术派的投资者纷纷卖出股票。而他却发现,股价下跌的症结在于政府可能出台一项政策,这项政策可能会对公司产生影响,但实际上影响并不一定如想像中那么大,于是他果断买进了该股票,结果取得了相当好的收益。
    彼得·林奇在阅读报表时比较注重的指标有:市盈率、现金状况、负债率、账面资产、股息、现金流量、存货与销售、每股收益率等。如何详细地阅读报表,我们将在后面具体讲述。
    总的来说,彼得·林奇注重实际调研的工作方法是一种最能减少失误的方法。
    彼得·林奇谈及他成功的经验时,总是不离“调研”二字,他上任之后不但对下属的调研人员反复强调实际调研的重要性,而且自己也经常亲自参加这项繁琐的工作。他在做这件事时,完全没有总经理的架子,而是事必躬亲,所以他也很少有失误。
    彼得·林奇对人们为什么在购买肥皂、枕头、灯泡和卫生纸时仔细查看枕头上的商标,精明地比较肥皂价格,费心地计较灯泡的瓦数,耐心地比较卫生纸的厚度和吸水性能,而在购买股票时却显得异常得粗枝大叶感到困惑无比。人们往往根据一些耳语消息购买某种股票,而不进行丝毫的调查研究。这种信息常常是靠不住的。虽然有些人不做调查照样在股票生意上赚钱,但这种投资就像“打出牌来不看牌”一样,在冒不必要的风险。
    其实调查研究一点也不难,也没有什么神秘之处。许多人都懂得这一点,可他们都很少能细致而有恒心地将调查研究做到底。
    “你要做的也不过是像选择购买日用品一样用心地选购股票。”彼得·林奇这样告诫股民们。
    在华尔街,从1977年至1990年间,在股市中赚了大钱的人比比皆是,但也有许多人折戟沉沙,成为失败者。彼得·林奇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实干精神始终站立在潮头。
   

   第三步:市盈率为主,评估内在价值


    如果对于市盈率你可以什么都记不住,但你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买入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彼得·林奇
    市盈率是估计普通股价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市盈率是某种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公式中的分子是当前的每股市价,分母可用最近一年盈利,也可用未来一年或几年的预测盈利。彼得·林奇主要采用市盈率进行股票估值。
    按照彼得·林奇对股票的六种分类,不同类型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差别也很大。许多投资者通过对不同行业之间、同一行业不同公司之间的市盈率比较,寻找市盈率偏低的股票,从中获取超额投资利润。但林奇提醒我们,低市盈率股票并非就一定值得投资:“一些投资者认为不管什么股票只要它的市盈率低就应该买下来。但是这种投资策略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我们不应该拿苹果与橘子相比。因此能够衡量道氏化学公司股票价值的市盈率并不一定适合沃尔玛。”
    只考虑市盈率当然很傻,但市盈率毕竟是一个非常容易得到的数据,在正确运用时对分析股票也有相当大的用途,因此,投资者不能对其不理不睬,而是要合理分析。
    在根据市盈率判断股票高估还是低估时,一定要进行充分、全面的比较。一是将行业市盈率与市场整体市盈率进行比较;二是将目标公司的市盈率与行业平均市盈率比较;三是将目标公司不同年份的历史市盈率进行比较。
    关于市盈率指标的运用,彼得·林奇给投资者的一个忠告是:“如果对于市盈率你可以什么都记不住,但你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买入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
    彼得·林奇也会用每股账面资产与股价进行比较,但他非常清楚这样做有潜在风险:“每股账面价值经常与公司的实际增长没有什么关系,它经常严重高估或者低估了公司的真实增长情况。”他提醒投资者,当你为了账面价值而购买一只股票时,你必须仔细考虑一下那些资产都是些什么,到底真实的市场价值是多少。在分析公司资产时,他还非常强调库存现金。如果库存现金数额巨大,就必须根据库存现金对其股价进行调整后,再计算市盈率。如果不考虑数额很大的库存现金的话,那么我们就会低估公司股票的价值。
   

    第四步:紧抓收益,分析股票市场价格


    过去10年我们经历了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以及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但不管经济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股票价格一直在随着收益波动而波动。——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认为,最终公司股价的走势取决于公司价值。尽管有时要经过数年时股价才能调整到与公司真实价值相符的水平,但是有价值的公司即使股价下跌很久,也最终会上涨,至少在多数情况下是这样。
    投资者在任何一张既有股票价格走势线又有收益线这样的股票走势图上都会看到这种股票价格走势与收益走势基本相符的情形。彼得·林奇这样总结股票价格波动的规律:“股票的价格线与收益线的变动趋势是相关的,如果股票价格线的波动偏离了收益线,它迟早还会恢复到与收益线的变动相关的趋势上。人们可能会关心日本人在做什么、韩国人在做什么,但是最终决定股票涨跌情况的还是收益。人们可能会判断出市场上股票短时间的波动情况,但从长期来看股票的波动情况还是取决于公司的收益。”
    例如,道氏化学公司1971年至1975年和1985年至1988年间收益增加时股票价格随之上涨。在这两个时期之间,也就是从1975年至1985年,道氏化学公司的收益波动很大,同时股票价格的波动也很大。
    还有,1958年至1972年间,雅芳公司的收益持续上涨,股价从3美元上涨到了惊人的140美元。虽然人们都非常看好这一只股票,但相对于收益来说,股价已明显的太高了。最终公司的收益在1973年大幅下降,股价也随之大跌,让投资者损失惨重。
   

    第五步:耐心寻找,选择最佳买入时机


    那些让我赚到大钱的大牛股往往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公司被收购而大涨的股票更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要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需要耐心持有股票好几年而不是只持有几个月。——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认为,选择买入股票的最佳时机的前提是发现被市场低估的股票:“事实上,买入股票的最佳时机总是当你自己确信发现了价位合适的股票的时候,正如在商场中发现了一件价位适宜的商品一样。”
    彼得·林奇从多年投资经验中发现,最佳交易时机可能出现在以下两种特定时期。
    第一种时机是出现在年底。股价下挫最严重的时期总是出现在一年中的10月到12月之间,这并非偶然,因为经纪人在年底也想多挣些钱去度假,所以他们会很积极地打电话问客户是否卖出亏损股票以获得税收抵减。个人投资者往往为了年底消费,愿意低价卖出股票。机构投资者同样喜欢在年底清除一些亏损的股票以便调整未来的证券组合。所有这些抛售行为将导致股价下跌,对于价位较低的股票影响更加严重。
    第二种时机出现在每隔几年市场便会出现的崩盘、回落、狂跌时期。在这些令人惊惶的时期,如果投资人有足够的勇气在内心喊着“卖出”时仍镇静地买入,就会抓住那些曾认为不会再出现的良机。对于那些经营良好而且盈利可观的公司股票,在市场崩溃时期反而是良好的投资时机。
   

    第六步:集中结合分散,合理构建股票组合


    寻找一种固定的组合模式不是投资的关键,投资的关键在于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某只股票的优势在哪里。——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认为,确定投资的前提是研究分析股票价格是否合理:“假设你做了正确的研究并且买了价格合理的股票,这样你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使你的风险最小化了。”相反,如果购买一只价格高估的股票就是一件不幸的事。因为即使这个公司取得了很好的业绩,投资人仍然难以从中赚钱。
    他认为,投资应该尽可能集中投资优秀企业的好股票,而不能单纯为了多元化而投资于自己不了解的股票。投资者应该尽可能多地持有下列公司的股票:“①你对该公司有一定的了解;②你通过研究发现这家公司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投资分析研究的结果可能是一只股票,也可能是多只股票符合标准,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判断来决定投资组合持有股票的多少。但根本没有必要因为多元化投资而投资一些自己不熟悉的股票,对小投资者来说愚蠢的多元化投资如同恶魔一样可怕。”
    但他同时也认为,为了避免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发生,只投资于一只股票是不安全的,一个小的资产组合中应含有3~10只股票较为适宜,这样既可以分散风险,又有可能产生更多收益。
    彼得·林奇在选择分散投资的对象时一般考虑下列因素:
增长缓慢型股票是低风险、低收益的股票;稳定增长型股票是低风险、中等收益的股票;资产富裕型股票是低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困境反转型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上涨空间大,但下跌空间也大;周期型股票取决于投资者对周期的预期准确程度,可能是低风险、高收益,也可能是高风险、低收益。同时,十倍收益率股票易于从快速增长型或困境反转型股票中获得,这两种类型的股票都属于既是高风险又是高收益类型的股票。

 

    第七步:灵活处理,确定股票持有时间


    投资者指望依靠短线操作赚钱谋生就像指望依靠赛车、赌牌谋生一样,机会非常渺茫。——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对股票持有时间掌握得比较灵活,既有坚持长期持有,也保持了很高的换手率。总的来说,他是长期投资的信奉者:“我对长期投资的兴趣无人能及。但是正如圣经中所说,鼓吹要比实践容易得多。”
    彼得·林奇同样注意到,由于有了短线投资者和一些专业的对冲基金管理人员,使得现在股票的换手率变得异常迅速,短期交易已经充斥整个市场,并对市场行情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了市场的更大波动。
    但他非常反对短线交易:“指望依靠短线投资赚钱谋生就像依靠赛车、赌牌谋生一样,机会非常渺茫。事实上,我把短线投资看做是在家里玩的卡西诺纸牌游戏(Casino)。在家里玩卡西诺纸牌游戏的缺点是要做大量的记录工作。如果你在股市上每天交易20次,那么一年下来要交易5000次,而且所有的交易情况都必须记录下来,然后做成报表向美国国税局进行纳税申报。因此,短线交易只不过是一个养活了一大批会计人员的游戏。”
    请记住彼得·林奇关于长期投资的一句格言:“股票投资和减肥一样,决定最终结果的是耐心,而不是头脑。”
    彼得·林奇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践家,他紧紧抓住了价值这个中心环节,坚持自己股票投资的七个步骤,从而总能够“先专家一步”买进未来的大牛股。在我国股市中确有一批具投资价值的股票,尤其在股市低迷的时候,一些个股的投资价值会悄然呈现。这时,借鉴彼得·林奇的投资步骤将会发现真正的好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