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认证:国外内容分析法的研究概况及进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20:15:43
2004年12月17日 作者:邱均平/邹菲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文献统计的方法,对国外内容分析法的相关期刊论文(100篇)进行统计分析,考察国外内容分析法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而展望其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摘 要 题】理论纵横


1 引言

    内容分析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开始应用于军事情报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效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多方面的探索。考察国外内容分析法的研究进程和发展状况,一方面可把握其发展轨迹,借鉴其成功经验,弥补我国相关研究不够充分的缺憾;另一方面可藉此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导进一步的研究。基于这一目标,本文采用文献统计的方法,对国外相关期刊论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分析,以期掌握国外内容分析法的研究进展。
    在选择数据源时,笔者通过比较分析,选取了学术期刊全文库(Academic Search Premier)和剑桥科学文摘数据库(Cambridge Science Abstracts)作为数据来源。学术期刊全文库由EBSCO公司出品,收录有生物科学、工商经济、资讯科技、通讯传播、工程、教育、艺术、文学、医药学等领域的期刊4286种,其中全文刊3288种,该库收录图书馆学和信息科学方面的期刊共85种(其中全文刊54种)。剑桥科学文摘数据库由美国一家具有30年历史的专门出版科学研究资料的信息公司出品,涉及航空航天科学、农业科学、水科学、生物学和医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专业、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市场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共有60多种数据库,其中有图书情报学专门的LISA(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bstracts)文摘数据库。这两个网络数据库覆盖面广,收录期刊全,检索途径多,能从中获得较为充分的研究资料。值得注意的是,由于"Content analysis"(内容分析)作为专业术语的特征不十分明显,因此检索结果中存在大量冗余信息,经过严格筛选,笔者搜集到1970年至2001年间的100篇英文期刊论文的全文或文摘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

2 国外内容分析法的研究概况

 2.1 论文数量的年代分布情况
    研究论文的数量能从一个方面直观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状况。本文采用统计学常用的方法将论文分布划分为五个时间段,如表1所示。
    表1 国外内容分析法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
    附图
    表1清楚地显示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研究内容分析法的论文数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各时间段之间相比,近乎是成倍增长,由此可见内容分析法在国外得到了迅速的认同和广泛的应用。

    2.2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刊登内容分析法相关论文的期刊学科分布,有助于了解该方法的应用范围和研究者来源,进而确定该领域的核心期刊。内容分析法研究论文分布的期刊数量很多,根据学科范围划分的论文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国外内容分析法研究论文的学科分布
    附图
    从表2可以看出,研究内容分析法的学者主要来自图书情报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和医学五类学科,论文分布的学科面较为广泛,但各类学者研究的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图情学研究论文最多,其学科特色体现在以一段时期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基础,辅以情报研究方法,对掌握的资料加以整理,再进行内容分析;社会学论文研究主题多样化,涉及社会现实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新闻传播学是最常用到内容分析法的领域,但由于该学科的应用侧重点不是学术性研究,而是强调实效性,因此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比较少;计算机科学方面的论文注重计算机技术在内容分析法中的应用;医学论文主要是引入内容分析法研究大量的医学数据。

    2.3论文的研究角度分析
    综合考察国外内容分析法相关论文,可以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将其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理论研究类论文主要是介绍内容分析法的由来、定义、作用,探讨实施步骤、优化方法等;应用研究类论文则围绕某个研究课题,实际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论证。其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国外内容分析法研究论文的主题分布
    附图
    表3的数据反映出两个方面的情况:首先,应用类论文占大多数,可见内容分析法的确是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科研方法,主要用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该方法本身也仍在理论探讨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其次,各学科的研究角度也各有侧重。图情人员借助专业优势,在获取充分资源的基础上能做出比较客观全面的分析;与之类似的是新闻传播学,也能掌握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来进行应用研究;社会学研究范围较广,在应用内容分析法的同时也很注重发展理论;而计算机科学、医学类期刊虽然发文不多,但在两个方面也都有所研究。

3 国外几种主要的内容分析研究方法

    在研究内容分析法的相关文献中,曾出现过很多术语,如content analysis(内容分析)、systematic content analysis(系统内容分析)、statement analysis(陈述分析)、meaning analysis(含义分析)、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定量内容分析)或association structure analysis(联系结构分析)、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定性内容分析)和hermeneutic-classificatory content analysis(解读—分类内容分析)。每一个术语都只适用于某一个特定的理论背景、研究主题或分析方法。尽管采用了不同的术语,内容分析法都是一种分析文本的方法。一般来说,内容分析法研究的主题是各种类型的文本,包括报刊文章、访谈记录、图片内容、电视节目、回忆录等等。所有的内容分析应用都有一个前提假设,即广义的文化是可以通过文本形式来表达的,这就意味着对文本的内容分析是与社会文化现实有关的,分析的结果及其解释也应具有现实意义。内容分析法对社会现实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3.1 解读式内容分析法(Hermeneutic content analysis)
    解读式内容分析法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人类学研究,它试图通过精读、理解并解释文本内容,来传达作者的意图。"解读"的含义不只停留在对事实进行简单解说的层面上,而是从整体和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文本内容的复杂背景和思想结构,从而发掘文本内容的真正意义。这种高层次的理解不是直线型的结构,而具有循环结构:单项内容只有在整体的背景环境下才能被理解,而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反过来则是对各个单项内容理解的综合结果。这种方法强调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文本内容的本来意义,具有一定的深度,适用于以描述事实为目的的个案研究。但因其解读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主观性和研究对象的单一性,其分析结果往往被认为是随机的、难以证实的,因而缺乏普遍性。

3.2 实验式内容分析法(Empirical content analysis)
    实验式内容分析主要指定量内容分析和定性内容分析。20世纪20年代末,新闻界首次运用了定量内容分析法,将文本内容划分为特定类目,计算每类内容元素出现频率,描述明显的内容特征。该方法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客观、系统、定量。用来作为计数单元的文本内容可以是单词、标记、主题、句子、段落或其他语法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笼统的"项目"或"时空"的概念。这些计数单元在文本中客观存在,其出现频率也是明显可查的,但这并不能保证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而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价值。
    定性内容分析法主要是对文本中各概念要素之间的联系及组织结构进行描述和推理性分析。举例来说,有一种常用于课本分析的"完型填空式(cloze)"方法,即将同样的文本提供给不同的读者,或将不同的文本提供给同一个人,文本中被删掉了某些词,由受测者进行完型填空。通过这种方法来衡量文本的可读性和读者的理解情况,由于考虑到了各种可能性,其分析结果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读者"理解层次"和"译码能力"的有用信息。与定量方法直观的数据化不同的是,定性方法强调通过全面深刻的理解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来传达文本内容。
    一般认为,任何一种科研方法都包含一定的定性步骤。比如,研究开始阶段要确定主题和调查对象,明确相关概念,制定研究计划;最后阶段还要针对研究的问题,解释实验结果。但是单纯的定性方法缺乏必要的客观依据,存在一定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说服力有限。因此,很多学者倡导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内容分析法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点:①对问题有必要的认识基础和理论推导;②客观地选择样本并进行复核;③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发展一个可靠而有效的分类体系;④确定定量的分析实验数据,并做出正确的理解。

 3.3 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法(CACA)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进了内容分析法的发展。无论是在定性内容分析法中出现的半自动内容分析(Computer-aided content analysis),还是在定量内容分析法中出现的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Computer-assisted content analysis),都只存在术语名称上的差别,而实质上,正是计算机技术将各种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内容分析法得到了迅速推广和飞跃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数据管理工具,在数据的搜集、存储、编辑和整序等过程中具有手工方法不可比拟的速度优势。但是首先要处理的一个问题是文件格式的转换,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分类体系也是实现计算机内容分析的中心任务之一。这些正是国外学者目前积极探讨的问题。互联网上不仅出现了众多内容分析法的专门研究网站,还提供了不少可免费下载的内容分析软件,相关论坛在这方面的讨论也是热火朝天。例如在http://www.textanalysis.info./,可以看到关于内容分析法的介绍、应用、网络资源和软件下载[2],而http://www.sphinxdevelopment.co.uk/Products_v4.htm,则专门介绍了一种内容分析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3]。


4 国外内容分析法研究中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更快速的计算机和更成熟的软件为分析交流信息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新工具;另一方面,席卷全球的网络媒体无疑又为内容分析法开拓了一片全新的广阔领域。网络时代给内容分析法提出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对于网上的交流信息的本质及其影响力的认识与思考[4]。对网络进行内容分析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这不仅是因为网络信息类型混杂,图文声并茂,动画、视频以及正待开发的触觉、嗅觉等多媒体信息,其处理难度前所未有;而且网络信息的非线性结构、交互功能、超媒体链接的广泛存在,使其长期处于一个庞大的无序状态,若要对其进行有序化,任务将极其艰巨。然而这项工作的意义却也十分重大,其研究成果将能解决目前网络信息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其研究前景将是出现一个数字化、多元化、个性化、实时化、互动化且又有序化的信息世界。正是基于对网络内容分析法的重要意义和美好前景的充分认识,各国学者对此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使其成为目前内容分析法的主要研究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Bos Wilfried,Tarnai Christian.Content analysis in empirical socia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9(1)
2 http://www.textanalysis.info./
3 http://www.sphinxdevelopment.co.uk/Products_v4.htm
4 Weare Christopher,Lin Wan-Ying.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World Wide Web: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2000(8)

【作者简介】邱均平,邹菲,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430072
邱均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邹菲,女,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