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交换机开启组播:PM2.5之争:灰霾京城的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43:37

  进入2011年10月后,那些原本怀着度过“一年中最美季节”的北京市民却大失所望:连绵不断的阴霾天气加上频繁入侵的西伯利亚冷空气,让人感觉阴冷而又呼吸艰难。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竟然意外的演变成了一年中“最糟糕”的时间。

  与此同时,一场和空气污染有关的话题在坊间迅速蔓延。事情的起源来自一台设在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美国大使馆内的空气质量监测仪,这台原本只是用来给美国大使馆内部人员提供实时空气质量指数的机器,频频发出的“重度污染”警报被不少热心网友发布在互联网上,而政府的数据显示北京市的大气质量仅仅是“轻度污染”,巨大的落差让普通民众对生存环境早已脆弱的信心,再次受到了致命性的打击。

1雾天不等于污染天?

  本月4日下午开始,京城深陷大雾的包围,并且在6号开始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据市气象台的监测显示,6号一天,北京城区的能见度都在1000米以下。其中,东南部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在200米以下,达到浓雾级别。

  在浓雾的笼罩下,PM2.5、汽车尾气、口罩等词在网络上的“出镜率”极高。截至昨日下午4时,以“雾”为主题的微博共近500万条。

  对此,中国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晁淑懿表示,近期公众对PM2.5指标的关注很高,但不能简单推断近期大雾天气是污染直接导致的。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指出,雾本来不是污染,只是积累了污染物才会影响空气质量。从一个具体时间节点看,环境质量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比如每遇季节交替,静风、逆温、低气压等不利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易积累不易扩散,形成污染天是完全可能的。10月属秋冬转化季节,北京受冷暖空气交汇影响,极易发生大雾天气,形成静风等不利气象条件,致使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积累,空气质量转差。2008年至2010年同期均出现过类似污染过程,是华北地区多年来的特点。

2北京空气污染到底有多严重?

  空气净化器洗水如墨

  “距上次清洗芯片,十天左右。水黑如墨,水黑如墨啊。老少爷们,拼命转!住在北京,真在拼命啊!”昨日15时,何兵在微博上这样写道。与此同时,他还贴出了照片,显示洗过空气净化器芯片后的水黑如墨。这条微博一出,随即成为当天热点。

  何兵的微博上还有另一台空气净化器清洗时的照片,清洗用的水同样浑浊乌黑。何兵在微博上感慨说:“房间二十平米,结果水黑如墨。如果没有这东东,这些是不是全进我的肺了?”

  何兵说,“买台空气净化器,要求一个月清洗芯片一次。好奇心重,才十天就清洗,结果水黑如墨!”

  儿研所门诊升两成

  近日天气干冷,加之室内外温差大,很多抵抗力弱的孩子患上感冒,致首都儿科研究所的门诊量上升两成之多。

  据了解,目前,儿研所每天接诊患儿在6500人次左右,比平日门诊量上升了20%。儿研所有关专家提醒广大家长,冬季孩子抵抗力下降易患病,尤其是遇到最近这种雾霾天气,不利于孩子呼吸道健康。家长应特别注意加湿,多给孩子喝水、吃水果。

3“危机”中的“商机”

  北方雾霾不断引发口罩热销

  “现在口罩太好卖了!口罩昨天的销量已经占到我们店铺销量的80%,是前几天的4倍。” 淘宝商城一商户仅12月4日就卖出3万多个,其中有两万多个是被北京地区用户买走。

  北京空气净化器部分型号商场已断货

  北京苏宁电器负责人表示,最近空气净化器销售量猛增,仅上周末两天,销量同比增长50%。北京国美市场部总经理瞿文超表示,从十月份开始,净化器卖得就非常好,是夏天销量的两倍多。

  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京东商城空气净化器销量环比增长超过50%,同比增长超过250%,其增长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生活家电产品。

  京东商城网站发现,某品牌的多款空气净化器已经处于 “缺货状态”,某品牌的部分型号空气净化则需要预订,京东向供货商采购后才能供货。还有网友反映称在淘宝网上连续查找了十几家店铺,空气净化器都显示“缺货”。

  京东商城相关负责人说,从12月份头几天的销售情况来看,空气净化器热销的状况还在升温。“预计这个月会达到高峰。 ”

4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布北京空气质量是个阴谋?

  

  网友“破破的桥”在博客中写到,2009年1月7日,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网页上说,美国大使馆的空气质量监测站在使馆馆区内通过衡量PM2.5悬浮颗粒监测空气质量,其目的是为了给美国驻京外交人员提供健康方面的资讯。

  由于近来美国驻华大使馆空气质量引起的波澜,我国某媒体对美国使馆监测北京空气质量的动机表示质疑:美国驻华使馆公布与北京环保监测不同的数据,主要目的是为了使馆工作人员自己拿到更多的健康补贴。把北京的空气质量“测”得越差,健康补贴可能越多。

  这种说法向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大使馆公布空气质量数据和自身利益以及补贴真的相关吗?我们来分析一下:

  (1)美国驻华大使馆的说法是为了给美国驻京外交人员提供健康方面的咨询,这方面的考虑基本可以认为属实。

  2008年2月,美使馆的报告称通过邮寄购买了一个MetOne BAM 1020空气监测仪,安装在使馆区。原本该数据主要提供服务的对象是使馆工作人员及住在紧邻大使馆的家属大院中的工作人员家属,用于户外活动参考。2008年8月,考虑到来北京居住和旅游的美国人员(注:预计和奥运相关),使馆在推特上建立了帐号,发布了这个数据。

  (2)在美国驻外人员的补贴中,北京的物价补贴是35%,为最高值,即北京的物价比华盛顿高35%以上。但生活环境补贴却因为“城市发达”而远低于南京、武汉这种“落后地区”。

  从阴谋论的角度看,这也可能是美国北京使馆公布空气质量的动力之一。

5空气质量危机还是信任危机?

  1998年第一次空气质量危机时,北京全年只有100天空气质量达标,政府最终通过采取针对燃煤、机动车、扬尘污染防治和工业污染的防治解决了危机;

  第二次危机则是2008年奥运会举办前夕,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备受国际压力。结果,北京市通过各种应急措施,保证了从8月8日开幕到结束的十几天时间空气质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如今,北京遇到了第三次危机,但这一次危机不同于以往的两次。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在于民众对政府环保部门给出的相关监测数据的怀疑。也就是说,民众并不仅仅是简单抱怨空气糟糕,而是将矛盾指向了具体的环境政策。

  目前舆论对于PM2 .5尽早纳入空气监测体系的呼声高涨不仅仅是因为空气质量本身的糟糕状况,还因为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公开程度不够,民众与政府在对空气质量的理解上产生了隔绝。

  信息公开阻力重重,已经公开的信息质量也困扰民众。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每天都在公布水环境和空气环境的“实时数据”,然而公众总是不买账,不信任,“我们得到的是不是被修正和被伪造的数据”?

6灰霾京城的真相是什么?

  在每年的初冬,雾天混杂着灰霾的天气在京津唐地区几乎是必然发生的天气现象。10月30日,北京环保局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为132,属第三级别的“轻微污染”。

  但上班族手上的iPhone却提示,此时北京的空气“危险”。这一空气污染数据来自位于朝阳区亮马桥附近的美国大使馆。

  大使馆的空气污染评价能得到大家的信赖,原因是它更符合人们的感受,穿行在被灰霾深裹的首都里,不少人都感到了呼吸困难,甚至还不得不戴上口罩。

  事实上,关于修改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呼声一直未曾停止。一方面,API选取的是24小时空气指标均值,白天的排放高峰往往被晚上的低谷所抹平,与人们所见大相径庭,另一方面,建立PM2.5的监测体系一直被寄予厚望。

  环保专家们每年都在呼吁全面修改沿用十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对灰霾以及能见度的环境评价指标,但在2010年,环保部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中,PM2.5却并未被列入浓度限值指标,而只放在了附录中的参考指标。

  原因无非是,如果按照专家们建言的新标准,中国城市来之不易的空气达标天数将被砍掉一截,环保政绩又得推倒重来。并且,截至2011年12月6日,就算按照北京政府目前采用的标准监测蓝天数目,北京依然还差10个“蓝天”。

7公众迈不过的环境信息“门槛”

  2011年2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毛达向环保部申请公开该部2006年-2008年开展的“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项目的调查结果。据媒体报道,该项目在2009年4月就通过了环保部验收,基本掌握了全国废弃物焚烧、钢铁生产等17个二恶英类POPs重点排放行业近1.5万家企业的基本信息及其地理位置分布等。

  然而,3月10日毛达收到回复,申请被拒绝,理由为所申请信息为该部“内部管理信息”,不属于应公开信息范围。

  让公众参与进来,是改变当前包括标准在内的中国环保工作滞后状态的重要一环。但公众参与,绝不仅仅是环境影响报告书上那个可有可无、可假可虚的“编制程序”,而是让环境信息全部透明开放,让公众随时可以参与到任何一个项目的讨论和商榷中。这包括预先的听证会,也包括过程中的修缮,更包括事后的监督、举报和诉讼;这包括公众个体的努力,也包括民间环保组织的积极代言;这包括环评公司应当到独立第三方那里去竞标,也包括引入民间环保组织参与监督和公示。

  横亘在民众前面的正是环保信息公开的高门槛。与此相比,美国人这方面的焦虑并不多,因为他们的环境信息来源于多个方面,包括独立的环保组织、学术机构,绝不是政府一方垄断发布。

  而在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了信息的迅速捕获,老式的官僚作风和陈旧环境政策已经完全无法满足公众的需要。也正是在此背景下,环保部门不妨加快步伐,尽快克服空气治理在政策层面的屏障。毕竟,提升空气质量的重要前提在于扫除政策灰霾。

8PM2.5将纳入监测标准?

  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公众意见截止,该意见稿提出,在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征求意见期间收到了1500多条反馈意见,普遍赞成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空气质量标准,有的还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应提前实施。

  1、部分地区提前实施新标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截至此次征求意见结束的时间12月5日24时,环保部接到反馈各类意见1500余条,意见和建议经过整理分类,主要集中在几大方面。首先,意见普遍赞成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步实施,部分污染重、有条件的地区应在2016年1月1日前提前实施。

  2、及时公布监测数据

  此外,反馈的意见还建议调整标准的分区和分级、部分污染物限值等标准内容;建议标准实施后加强监测,及时公布数据,使公众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

  还有建议指出,标准实施后,政府、企业、组织、公众等有关各方应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根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力量。

9结语

  有网友在微博调侃道:欲穷千里目,除非刮大风。然而,自然生成的雾,自然会被风吹散,可是,人为形成的有污染雾霾,却不能寄希望于老天爷处理。

  我们经常信誓旦旦地说,不能走伦敦雾都——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治顽症,下猛药。可是,如果我们信奉“眼不见为净”的“鸵鸟政策”,连一个更为严格的监测标准都没有勇气去公布、去执行,怎么可能将治理的步伐加快呢?

  其实我们缺少的不是设备,不是标准更不是水平。我们缺少的只是面对真相的勇气,以及改良困难的智慧和勇气。

  公开PM2.5,这一步看似微小,迈出也着实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