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最后一位255:第六十一章 做强做大的目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8:47:59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大的邦国就象是往下流淌的水,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处在天下众水的交汇处。那雌柔的常以安静战胜雄性,是因为以安静才能够处下。所以大的邦国以谦下对待小邦国,则能够取得小邦国的信任;小邦国以谦下对待大邦国,则能够取得大邦国的信任。所以或者是以谦下取得信任,或者是以谦下而被信任。大的邦国不过是想兼顾养育人民,小的邦国不过是想加入并侍奉大国。这样大国小国都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但大邦国还是宜为谦下。

【说明】本章亦是紧接上一章而言,天不是有意识伤害人,大自然亦不是有意识伤害人;因此,人也不应该去伤害天,亦不应该去伤害大自然,所以他们的规律就能交合而归在一起了。所以老子认为,大的邦国就应该学习天道,以天对人的态度来对待小国。因为大的邦国就象是往下流淌的水,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处在天下众水的交汇处。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历史,在古代,不象现在有户籍户照身份证制度,人民的迁徙完全是自由的,哪个国家好,就可以迁往哪个国家定居。就以周文王为例,在实行了“怀保小民”的政策后,不少国家都是举国来投,《史记·殷本纪》:“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据史书所载,仅春秋时期在长期的相互混战之中,不少小国被强国所吞并,见于《左传》的就有一百二十余国,由此可见国家之多。而大的邦国之所以能成其大,是因为人民众多。之所以人民众多,是因为人民都信任其统治者的政策,因此愿意到这个大国来定居。所以,一个国家的政策好坏,常常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大国在拥有了众多的人民后,更应该以谦下的态度来对待人民,来对待小国。

那雌柔的常以安静战胜雄性,是因为以安静才能够处下。所以大的邦国以谦下对待小邦国,则能够取得小邦国的信任;小邦国以谦下对待大邦国,则能够取得大邦国的信任。或者是以谦下取得信任,或者是以谦下而被信任。“天下之交也”,也就是说走到一起来了,所以他们的规律就能交合而归在一起了。

大的邦国不过是想兼顾养育人民,所谓的“谦下”和“兼畜”,就是说,大的邦国就应该学习天道,以天对人的态度来对待小国,来对待人民。天和地都从未说过,我这里很好,快来吧!也从未说过,我不愿意你们来。天和地创造出人类适宜居住的环境,人类就在这儿出生成长了。因此大的邦国也应该这样,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政策,那么人民就会踊跃而来。人民踊跃而来,国家就会发展壮大。

小的邦国不过是想加入并侍奉大国,在第三十九章里,我们曾经讨论过,经过很多年代的探索和思考,人们终于意识到只有依靠群体生活;不但抗击天有不测风云的自然灾害,抗击其它生物的侵害要依靠群体,而且种植和创造生活资料也必须要依靠群体。因此群体生活便成了人类生活的保障,并由此而产生了群体意识。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就要维护群体,为群体的利益而活着而劳动,而付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这就是人类由自然存在向自觉存在而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这一步的迈出,人类社会就出现了小邦国乃至大邦国。而国家组织的建立,则是人们共同的需要。因此,国家的发展壮大,则是人民生活的保障。

这样,大国小国都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也就是说,满足了人民需要依靠强大的群体共同抗击天有不测风云的自然灾害,抗击其它生物的侵害,而且共同种植和共同创造生活资料的愿望。

但大邦国还是宜为谦下。老子的这最后一句话,含义相当深刻;从商纣王到老子此时,已有五百多年,这五百年间,因为自己做强做大而得意忘形,而骄奢淫侈的统治者数不胜数。而所有这些得意忘形、骄奢淫侈的统治者,无一不被人民所抛弃,无一不被上天所抛弃。因此,老子认为,只有谦下才是统治者的唯一出路。就现在市场经济来说,一个企业做强做大,不是坏事,但做强做大的目的则应该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而不是为了个人的一己之私,更不能得意忘形、骄奢淫侈。否则,就是自己走上灭亡的道路。试想,如果大部分人都不购买,或者都买不起你的产品,你再强大也必然要垮台。